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心脾不足。
【治法】補脾暖宮。
【方名】春溫湯。
【組成】人參15克,巴戟天15克,白術15克,杜仲15克,破故紙9克,肉桂3克,菟絲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十一。
中藥處方(二)
【辨證】胞宮寒濕。
【治法】補氣升陽,燥濕散寒。
【方名】升陽燥濕湯。
【組成】高良姜3克,干姜3克,郁李仁3克,甘草3克,陳皮1.5克,黃芪1.5克,白葵花0.9克,柴胡0.9克,升麻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仁術便覽》卷四。
中藥處方(三)
【辨證】腎精不足。
【治法】滋潤腎精,化氣潤竅。
【方名】滋陰潤燥湯。
【組成】女貞子30克,旱蓮草30克,何首烏30克,枸杞子15克,巴戟15克,麥冬12克,山萸肉12克,陳皮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6天為1療程。
【出處】《廣西中醫(yī)》。
中藥處方(四)
【辨證】心神不寧。
【治法】鎮(zhèn)心安神,澀精止遺。
【方名】桂心湯。
【組成】桂心12克,煅牡蠣12克,芍藥12克,龍骨12克,炙甘草12克,大棗12枚,生姜15克。
【用法】上為粗末,水煎服。
【出處】王旭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藥處方(一)
【辨證】心脾不足。
【治法】補脾暖宮。
【方名】春溫湯。
【組成】人參15克,巴戟天15克,白術15克,杜仲15克,破故紙9克,肉桂3克,菟絲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十一。
中藥處方(二)
【辨證】胞宮寒濕。
【治法】補氣升陽,燥濕散寒。
【方名】升陽燥濕湯。
【組成】高良姜3克,干姜3克,郁李仁3克,甘草3克,陳皮1.5克,黃芪1.5克,白葵花0.9克,柴胡0.9克,升麻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仁術便覽》卷四。
中藥處方(三)
【辨證】腎精不足。
【治法】滋潤腎精,化氣潤竅。
【方名】滋陰潤燥湯。
【組成】女貞子30克,旱蓮草30克,何首烏30克,枸杞子15克,巴戟15克,麥冬12克,山萸肉12克,陳皮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6天為1療程。
【出處】《廣西中醫(yī)》。
中藥處方(四)
【辨證】心神不寧。
【治法】鎮(zhèn)心安神,澀精止遺。
【方名】桂心湯。
【組成】桂心12克,煅牡蠣12克,芍藥12克,龍骨12克,炙甘草12克,大棗12枚,生姜15克。
【用法】上為粗末,水煎服。
【出處】王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