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筷子

    《全國中草藥匯編》:紅筷子拼音注音Hónɡ Kuài Zi別名

    糯芋、遍山紅

    來源

    柳葉菜科柳蘭屬植物柳蘭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 Scop.,以根狀莖全草入藥。秋季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性味

    辛、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通經(jīng)活血,消腫止痛。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骨折,關(guān)節(jié)扭傷。

    用法用量

    3~5分。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干品研粉,酒調(diào)勻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紅筷子拼音注音Hónɡ Kuài Zi別名

    山麻條(《峨嵋藥植》)

    出處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蘭全草。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河岸或山谷沼澤地。分布我國北部及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1~1.5米,通常不分枝。根莖橫走,紅褐色。莖圓柱形,中空,無毛或被疏柔毛。葉互生,披針形,長4~15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細(xì)齒或近于全緣,兩面被微柔毛,具短柄??偁罨ㄐ蝽斏騿紊谌~腋;苞片1枚,線狀;花萼基部稍連合,先端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花瓣4,紫紅色,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長2厘米,寬1.8厘米;雄蕊8,不等長;子房4室,柱頭4裂。蒴果圓柱形,長5~7.5厘米;種子多數(shù),頂端具一簇白色種纓,花期7~8月。

    化學(xué)成分

    葉含鞣質(zhì)約10%,尚含熊果酸、齊墩果酸、馬斯里酸、2α-羥基熊果酸,β-谷甾醇、廿九烷、廿六烷醇?;ㄖ蟹殖鲆环N水溶的毒性酚類聚合物,稱柳蘭聚酚,分子量約為100000,能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長。

    藥理作用

    葉的提取物有抗炎癥作用。

    性味

    《四川中藥志》:"味苦,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下乳,潤腸。"

    ②《四川中藥志》:"治氣虛浮腫,腸滑泄水,食積脹滿及腎囊腫大。"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fù)方

    下乳:紅筷子燉豬蹄子服。(《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紅筷子拼音注音Hónɡ Kuài Zi別名

    山麻條、柳葉菜、遍山紅

    英文名Great Willowherb Herb, Herb of Great Willowherb, Herb of Fireweed出處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 ) Scop. [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100-4200m的山坡、林緣、河岸或山谷沼澤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莖細(xì)長,圓柱狀,節(jié)稍大、橫走,外皮紅褐色,節(jié)上生須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無毛或被疏柔毛,通常不分枝,基部和上部帶紫紅以。葉互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長7-15cm,寬1-3cm,先端漸窄,基部楔形,邊緣有細(xì)鋸齒或近于全緣,上面綠以,下面灰白,兩面均被柔毛??偁罨ㄐ蝽斏騿紊谌~腋,花序軸紫紅色,被短柔毛;苞片條狀披針形,長1-2cm;花大,兩性,紅紫色,具長1-2cm的花柄;萼基部稍連合,先端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1.5cm,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長約1.5cm,先端鈍圓,基部具短爪;雄蕊8,不等長,向一側(cè)彎曲,排成1輪;子房下位,4室,被柔毛,花柱先端4裂。蒴果窄細(xì)圓柱形,紫紅色,長7-10cm,被期6-9月。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蠟醇(ceryl alcoh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1],谷甾醇-Βd-葡萄糖甙(sitosteryl-β-D-glucoside),谷甾醇-6-?;?β-D-glucoside),谷甾醇棕櫚酸酯(sitosterylpalmitate),谷甾醇癸酸酯(sitosterylcaprate),谷甾醇辛酸酯(sitosterylcaprylate),谷甾醇已酸酯(sitosterylcaprosate),谷甾醇現(xiàn)酸酯(sitosterylpropionate)[2],還含硫(S——[3]。柳蘭葉中含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楂酸(maslinic 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4],和楊梅枝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myricetin-3-O-β-D-glucuronide)[5]。本品花中含柳蘭聚酚(chanerol)[6],柳蘭酸(chamaeneric acid)[7]。花粉中含亞油酸(lin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8]及游離胱氨酸(Cys),水解液中含亮氨酸(Leu),絲氨酸(Ser),胱氨酸(Cys),蘇氨酸(Thr)和纈氨酸(Val)[9]?;ê陀坠羞€含3,4,5,7-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sexangularet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楊梅樹皮素(myricetin)[10]。

    藥理作用

    葉的提取物有抗炎癥作用。煎劑對大鼠防御性條件、朝向反射和誘發(fā)性激怒有抑制作用,且與氯丙嗪作用相似。葉提取物有抗炎作用。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利水滲濕;理氣消脹;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水腫;泄瀉;食積脹滿;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汁不通;陰囊腫大;瘡疹癢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下乳,潤腸。

    2.《四川中藥志》:治氣虛浮腫,腸滑泄水,食積脹滿及腎囊腫大。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ān Fú Ténɡ別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楊柳子棵、防己藤、黃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黃根藤、金百腳、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處蝙蝠藤始見于《綱目拾遺》,云:“此藤附生巖壁、喬木及入墻茨側(cè),葉類蒲蕩而小,多歧,勁厚青滑,絕似蝙蝠形,......
  • 《全國中草藥匯編》:補(bǔ)血草拼音注音Bǔ Xuè Cǎo別名鹽云草、鹽云參、匙葉草、磯松來源為藍(lán)雪科補(bǔ)血草屬植物二色補(bǔ)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以根及全......
  •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血參、七爪金龍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
  • 《中國藥典》:補(bǔ)骨脂拼音注音Bǔ Gǔ Zhī別名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bǔ)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shí),......
  • 拼音注音Bào Zi Yǎn Jinɡ Guǒ別名大羅傘、山豆根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锛~子果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virens Kurz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