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唐代宮廷艷史
儒林外史
隋煬帝艷史
宋代宮闈史
楊家將傳
武瞾傳
宋代十八朝艷史演義
金瓶梅
西太后艷史演義
明代宮闈史
帝范
作者:
李世民
帝范,唐朝李世民撰。此書系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論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獻,他在賜予子女時云,再三叮囑,作為遺訓:"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書成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全書12篇,分上、下兩卷。言簡意賅,論證有據(jù),凡"帝王之細,安危興廢,咸在茲焉。"原書有賈行注與韋公肅注,均佚。本文宋時亦佚為6篇。今本系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文下有注,疑為元人文字。此書《四庫全書總目》已著錄,并刊聚珍版?zhèn)魇?。按虞世南《至德論》稱《金鏡帝范》,已收入《全唐文》中,即為此書。日本傳本有大正四年(1915年)三色印本,有賈行注。
==============================================================================
跋 宋鋼、修遠二君,以其所精心整理之《帝范》四卷見示,且囑為之跋。伏而讀之,獲益匪淺,慨然想見唐宗之為英主,而于貞觀之盛世,亦不禁為之神往焉。書中所言,乃興亡治亂之偉業(yè),安邦定國之鴻謨,不僅為帝王之法式,于今人亦當多有鏡鑒。其可貴之處,價值之大,正在于此;宋鋼、修遠二君之孜孜矻矻而務(wù)之者,亦在于此。
據(jù)《四庫全書。帝范提要》,知《帝范》于唐時已有賈行與韋公肅二注,元人又因舊注而補之,《四庫全書》編纂者亦加有按語。此等舊注,詞雖煩贅,而援引詳洽,足資參考。整理者依其原樣,一并置于正文之后,加括號以別之。對正文及舊注,加新式標點,于理解文意,頗有助益。另有整理者之分段譯述與篇后釋評,侃侃而談,新意時見,偶涉今世,輒露崢嶸。歷史與文學結(jié)合,政事與學術(shù)交融,慧心錦毫,啟人良多?! ∮抟元毺幤нh,孤陋寡聞,耳目所及,除四庫本外,尚未見別種《帝范》整理本。然則,此書之出版,學界能不為之鼓呼!
尚有一事,需作交代。前人早已指出,《四庫全書》??糖肪?,脫誤時見。即如《帝范》一書,序文“元圭賜夏禹之功”,舊注引《尚書。禹貢》曰:“水之功,盡加于四海”,原文實為“治水之功..”《納諫》“折檻懷疏”,舊注引《漢書。朱云傳》曰:“攝齊登堂”,原文實為“攝登堂”。《去讒》“宋有伊戾之禍”,舊注引《左傳》曰:“至,則歃”,原文實為“至,則欿”。等等,不一而足,對此,整理者徑改之而不疑。然而,古人著述,引文多不規(guī)范;今人整理,似無一一復(fù)原之必要。故整理此書,于舊注之引文,雖亦時見罅漏,但凡不至令人錯會其意者,便一仍其舊,不予改動。此種處置,較為允當;究竟怎樣,容有異議。
愚實不敏,而碌碌少暇。承命作跋,遂雜書所感,以塞責耳?! ⊥踔久?998年11月
相關(guān)資料
前言
《四庫全書·帝范》提要
帝范序
君體第一
建親第二
求賢第三
審官第四
納諫第五
去讒第六
誡盈第七
崇儉第八
賞罰第九
務(wù)農(nóng)第十
閱武第十一
崇文第十二
《帝范》全文
附錄一:唐太宗李世民傳
附錄二:唐朝小史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
跋 宋鋼、修遠二君,以其所精心整理之《帝范》四卷見示,且囑為之跋。伏而讀之,獲益匪淺,慨然想見唐宗之為英主,而于貞觀之盛世,亦不禁為之神往焉。書中所言,乃興亡治亂之偉業(yè),安邦定國之鴻謨,不僅為帝王之法式,于今人亦當多有鏡鑒。其可貴之處,價值之大,正在于此;宋鋼、修遠二君之孜孜矻矻而務(wù)之者,亦在于此。
據(jù)《四庫全書。帝范提要》,知《帝范》于唐時已有賈行與韋公肅二注,元人又因舊注而補之,《四庫全書》編纂者亦加有按語。此等舊注,詞雖煩贅,而援引詳洽,足資參考。整理者依其原樣,一并置于正文之后,加括號以別之。對正文及舊注,加新式標點,于理解文意,頗有助益。另有整理者之分段譯述與篇后釋評,侃侃而談,新意時見,偶涉今世,輒露崢嶸。歷史與文學結(jié)合,政事與學術(shù)交融,慧心錦毫,啟人良多?! ∮抟元毺幤нh,孤陋寡聞,耳目所及,除四庫本外,尚未見別種《帝范》整理本。然則,此書之出版,學界能不為之鼓呼!
尚有一事,需作交代。前人早已指出,《四庫全書》??糖肪?,脫誤時見。即如《帝范》一書,序文“元圭賜夏禹之功”,舊注引《尚書。禹貢》曰:“水之功,盡加于四海”,原文實為“治水之功..”《納諫》“折檻懷疏”,舊注引《漢書。朱云傳》曰:“攝齊登堂”,原文實為“攝登堂”。《去讒》“宋有伊戾之禍”,舊注引《左傳》曰:“至,則歃”,原文實為“至,則欿”。等等,不一而足,對此,整理者徑改之而不疑。然而,古人著述,引文多不規(guī)范;今人整理,似無一一復(fù)原之必要。故整理此書,于舊注之引文,雖亦時見罅漏,但凡不至令人錯會其意者,便一仍其舊,不予改動。此種處置,較為允當;究竟怎樣,容有異議。
愚實不敏,而碌碌少暇。承命作跋,遂雜書所感,以塞責耳?! ⊥踔久?99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