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帝范 求賢第三

    作者: 《帝范》李世民
      家有賢妻,甚過良田千畝;國有賢臣,甚過黃金累千。

      《周書·陰符》曰:凡治國有三常: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夫然雖百代可知也,故孟子曰:“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是以知圣人之言不徒發(fā)也。茍賢人在野,小人在朝,縱欲以仁遍愛人,亦狹矣。惟急親賢而牧之,天下俱得其所也。用賢人則邦家泰,用小人則邦家否。其泰否之一吉一兇,在《易》焉,《泰》之彖辭曰:“‘泰:小往大來,吉,亨?!瘎t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泰之時,天地交,萬物通,天地之極治也;上下交其志同,天下之極治也。極治之功,幽至于天地,明至于人物,無不泰而通焉。孰為此者,圣人也。圣人何道臻此?一言以蔽之曰:進君子,退小人而已。消之長之在彼,內之外之在此。又,“初九”曰:“拔茅連茹,以其匯;征吉?!狈蛞幻┌?,眾根隨;一賢舉,眾俊歸。

      堯舉一舜,乃得十六舜;舜舉一禹,乃得九禹。所謂匯,征吉者,此也。至《否》之彖辭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瘎t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睏钫\齋曰:“《易》中極亂之辭,未有痛于《否》之彖者。匪人一用,何遽至于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乎?萬物不通則舉天下而為墟,天下無邦則舉國家而為墟。小人之禍何若是烈也。蓋秦亡于李斯上書之日,漢替于張禹談經(jīng)之時。咸陽之煨燼,地皇之涂炭,何必見而后悟哉!”此說深得旨矣。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無生成之理;上下之義不交,則天下無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為治也,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所以治安也。今上下不交,是天下無邦國之道也。陰柔在內陽剛在外,君子往處于外,小人來處于內。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六二”、“六三”:包承,包羞。小人柔諂之資不中不正,并包群小而為宗,相援相引,濫謀邪慮,何所不至也。如林甫、仙客、許史、石顯、鄭朋、五鹿,極小人之情狀,以喪國危君。此小人之烈酷,更有何加焉?嗚呼!圣君觀此否泰安危之道,可不慎歟?可不誡歟?是不可不求賢也。能求賢,則必得君子。荀子曰: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統(tǒng)也,民之父母也。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不統(tǒng),上無君師,下無父母,夫是之謂至亂。如用及君子,必至泰矣。

      【原文】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書》曰:“佑賢輔德,顯忠遂良。”  匡,正也。輔,弼也。不欺之謂忠,為善之謂良。夫國之匡輔,上佐一人,中總百官,下?lián)嵴酌?,其任重矣。若非忠良,欲臻至化,未之有也。]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昔魯哀公問政孔子,對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贝酥^也,得人則治,失人則亂。]故堯命四岳,[《堯典》:帝曰:“咨!四岳?!彼脑溃傥?,如三公。堯時,舜為之;舜時,禹為之。]舜舉八元,[《左傳》曰: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舜臣堯,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五教者,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八元: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也。]以成恭己之隆,[《論語》: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贝酥^舜舉八元而任之,故能成其恭己之隆也。]用贊欽明之道。[《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此謂堯命四岳而任之,故能贊其欽明之道。]

      【譯述】濟時匡世,輔佐君王,必須要有品德高尚的杰出人才。國家倘若任用了正直的忠臣,天下自然就會大治。所以堯帝任命了“四岳”為臣,舜帝任用“八元”來治理天下。舜舉“八元”而任之,所以能成恭己之隆;堯命“四岳”而任之,所以能贊其欽明之道。

      【原文】士之居世,賢之立身,[漢志曰:學以居位曰士。士者,事也。通合古今事務曰士?!洞呵锓甭丁吩唬骸叭酥逭邽橘t?!盷莫不戢翼隱鱗,待風云之會;[任昉敦勸梁王令曰:“在昔晦明,隱鱗戢翼。博通群籍,而讓齒乎一卷之師;劍氣陵云,而屈跡于萬夫之下?!庇职喙獭顿e戲》曰:“卒不能攄首尾,奮翼鱗,振拔洿涂,跨騰風云?!庇衷疲骸败b風云之會?!毖允抠t未遇,藏器待時,亦猶鱗翼以待風云也。○按:注“躡風云之會”,《文選》作“風塵”。]懷奇蘊異,思會遇之秋。[漢梅福上書曰:“天下之士,云合歸漢,爭進奇異。”今謂懷奇蘊異,必待有所求者。故思會遇也。所以思會遇者,非汲汲于自衒也?!抖Y記》曰:“粗而翹之,又不急為也。”其是之謂與。]

      【譯述】通合古今事務的學識之士、賢達清明的杰出人才,處身立世,在未遇明主、懷才不遇之際,都要深深地隱藏自己,等待時機。就像鱗翼等待風云一樣。決心有所作為的賢達之士,必定在暗中修養(yǎng)自己的學識和品德,然后等待圣主賢臣會遇之際,施展抱負?!  驹摹渴敲骶郧罂V,[《書》曰:“旁招俊乂?!庇衷唬骸芭郧罂??!?br>
      晉阮種曰:“旁求俊乂,以輔至化,此誠堯舜之用心也?!薄侗笔贰ぬK綽傳》曰:“萬人之秀謂之俊?!盷博訪英賢,搜揚側陋。[堯曰:“明明揚側陋?!庇譂h元帝詔曰:“延登賢俊,招顯側陋?!薄侗笔贰ぬK綽傳》曰:“千人之秀曰英?!眰嚷撸[僻鄙陋之處。夫俊賢之處世也,懷寶韞玉,不肯自售于時,是以旁求博訪者,惟明君為能耳。]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卑,下也。辱,汙也。自三代以來,明君圣主,求訪賢俊,惟在野無遺賢,共成無為之化,何嘗擇其貴賤哉!古今用卑辱之事,下文自明。]

      【譯述】所以明君圣主廣求俊杰,博訪英賢。連隱僻鄙陋之處的人才都要想方設法尋找出來。只要是有用之才,就不會因為他出身卑賤而不用他,也不會因為他受過折辱而不尊重他。

      【原文】昔伊尹,有莘之媵臣;[伊尹,名摯,力牧之后,生于空桑。又《呂氏春秋》曰:伊尹,有侁氏女采桑,得嬰兒于空桑,后居伊水,命曰伊尹。故耕有莘之野,后為有莘氏媵臣。有莘氏,《列女傳》云:“湯妃,有莘氏之女也?!盷呂望,渭濱之賤老。[呂望,《呂氏春秋》曰:“東夷之士也。”案:《史記》:太公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支庶子,或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獲霸王之輔?!庇谑侵芪鞑C,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嘗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惫侍栔惶?。載與俱歸,立為師。伊尹、呂望,卑賤者也?!鸢矗鹤ⅰ爸印毕旅摗皩O”字。]

      【譯述】從前,輔佐商湯奪取天下的伊尹,開始時只是有莘氏的一個媵臣。

      幫助周文王和周武王滅商紂、開創(chuàng)周朝七百多年基業(yè)的呂望,曾經(jīng)窮困卑賤,而且年紀也很老了。但他胸懷大志,留心天下大事,假裝在渭水邊上釣魚,以觀察周文王在西伯的動靜,以期能和周文王一起成就一番大事。有一天,周文王要出去打獵,占卜的卦辭說:“今天的獵獲物既不是龍,也不是螭;既不是虎,也不是熊。今天要得到一個霸王的輔佐?!庇谑侵芪耐醭鋈ゴ颢C,果然在渭水之濱遇到了呂尚。周文王與呂尚談論天下大事,一拍即合,非常高興。周文王說:“我的先君太公曾經(jīng)說有圣人要來我們周國,到那時周就要興旺發(fā)達了。先生果真應驗了這句話。我的太公盼望先生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稱呼呂尚為太公望。當時就用車子把呂尚接了回去,并立為帝師。

      【原文】夷吾困于縲紲;[魯仲連曰:“管仲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案:《史記》,管仲字夷吾,穎上人也。少時嘗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嘗欺陵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w紲,獄中黑索也。]韓信弊於逃亡。[《漢書》:韓信,淮陰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而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其母死,無以葬,乃行營高燥地,令旁可值萬家者。及項梁度淮,乃仗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梁沒,則又屬項羽,為郎中。信數(shù)策干項羽,羽弗用。漢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疇十三人皆已斬,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弗斬。與語,大說之,言于漢王。王以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鄙吓?,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何亡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鄙显唬骸八氛哒l也?”曰:“韓信?!鄙蠌土R曰:“請將亡者已數(shù)十,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如信,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顧王策安決?!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蓖踉唬骸拔釣楣詾閷??!焙卧唬骸半m為將,信不留?!蓖踉唬骸耙詾榇髮?。”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無禮,今拜大將如召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日齋戒,設壇具禮,乃可?!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乃信也,一軍皆驚。信已拜,上坐。王曰:“丞相素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上曰:“然?!薄按笸踝粤嫌?、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弗如也?!毙旁侔葙R曰:“唯信亦以為大王弗如也。然臣嘗事項王,請言項王為人。項王怒烏猝嗟,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也。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姁,許于反,和也。)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項王所過亡不殘滅,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強服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謀!以天下城邑予功臣,何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且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而所殺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余萬人,唯獨章邯、欣、翳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于骨髓。今楚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亡所犯,除秦苛法,與民約,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民戶知之。王失職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得信晚。遂聽信計,后平趙、燕、齊,并項羽。遂封信為齊王,再封楚王。管仲、韓信,汙辱者也。○按:《漢書》怒烏,作“意烏”。何不謀,作“何不誅”。斬其眾,作“欺其眾”?!昂?br>
      字上無“章”字?!芭c民約”下有“法”字。]

      【譯述】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開始的時候,管仲輔佐齊國的公子糾,鮑叔牙輔佐齊國的公子小白。后來,公子小白繼承了王位,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關進了監(jiān)獄。但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公子小白(齊桓公)最終不記前嫌,任管仲為相。管仲使齊國大治,使齊桓公得以稱霸春秋。

      韓信,淮陰人。先在項羽軍中,項羽不能重用他,他就跑到了劉邦的軍中。劉邦手下的蕭何與韓信談話,知道韓信是一個智謀出眾的人。

      但是劉邦并不看中韓信,于是韓信就從劉邦的軍中逃走了。蕭何聞訊,未及與劉邦說明,就去追趕韓信。有人告訴劉邦,說蕭何也逃走了。劉邦非常吃驚,如失左右手。過了幾天,蕭何來見劉邦,劉邦又驚又喜,罵道:“你為什么也要逃走?”蕭何說:“我并非逃走,我是去追逃亡者的?!眲顔枺骸八泛稳耍俊笔捄握f:“我去追韓信?!眲钣至R道:“你撒謊!將領逃走的有許多,你為什么單去追一個韓信?”

      蕭何答道:“一般的將領容易得到,而象韓信這樣的人,國內再難找到第二個。如果大王只想呆在關中,那就無所謂了,如果大王想東向爭奪天下,那么非得到韓信不可。”劉邦又說:“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拜他為將?!笔捄握f:“大王雖拜他為將,他還是要走的。”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這回總可以了吧?”蕭何說:“很好?!眲罹鸵许n信來,拜他為大將。蕭何攔住他說:“等等,你拜一位大將,如同召喚一個小孩子,也太無禮了。你應該先齋戒,設拜將壇,然后在拜將?!眲钪缓谜辙k。到了拜將的日子,諸將都以為要拜自己為大將,一看是韓信,大家都很吃驚。拜畢,劉邦請教韓信爭霸天下的方略,韓信分析了項羽和劉邦的力量對比,然后告訴劉邦應該怎么辦。劉邦聽后大喜,按著韓信的計劃施行,劉邦最終大敗項羽,取得了天下。而且,在此期間韓信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驹摹可虦灰远逓樾?,[案,《史記》: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滕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姬文不以屠釣為恥,[《國策》云:太公當紂之時,隱于朝歌,屠牛沽酒,居七年,無有識者。人人謂之狂夫。隨復釣于渭水,文王見而師之。]終能獻規(guī)景亳,光啟殷朝;[此指伊尹也。成湯既沒,太甲嗣位,伊尹乃作《伊訓》肆命;徂后,《咸有一德》以戒之。太甲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克終允德,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復歸于亳,以昌湯祚。故曰光啟殷朝。]執(zhí)旌牧野,會昌周室。[此指太公也。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yè),尊太公師尚父。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渡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國。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作《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恭行天罰。一戎衣而天下大定,皆太公之功也。牧野,商郊名。]

      【譯述】伊尹開始想為湯出謀劃策,但苦于沒有機會。于是他甘心做了有莘氏的媵臣,趁著給湯端菜的機會,以王道游說于湯。商湯并沒有因為伊尹是個廚師而感到羞恥,結果伊尹不光輔佐了成湯,還輔佐了成湯的兒子太甲。伊尹成了殷商國運得以延續(xù)的主要功臣。

      在商紂王時期,姜太公曾經(jīng)隱身于朝歌,以宰牛賣酒為生七年。后來他又在渭水之濱垂釣,遇到了周文王。周文王不以姜太公過去的經(jīng)歷為恥,拜他為帝師。結果太公輔佐周室,使周成為天下諸侯的領袖,逐步走向興盛。

      【原文】齊成一匡之業(yè),實資仲父之謀;[史載鮑叔既出夷吾囚,而累進之于桓公。管仲既任政于齊,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大說。所以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皆管仲之謀也?! ‰S尊為仲父。]漢以六合為家,是賴淮陰之策。[韓信既滅項羽,封為楚王,降封淮陰侯。漢之滅楚以定天下,不出韓信壇上一論耳,故云賴其策。]

      【譯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靠得都是管仲的謀略。漢朝能夠擁有天下,實際上也是依賴韓信的策略。

      【原文】故舟航之絕海也,必假橈楫之功;[劉子曰:故信行之于人,譬濟之須舟也;信之于行,猶舟之待楫也。將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雖欲為善,而不知立行,猶無舟而濟川也;雖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猶無楫而行舟也。故舟航必藉橈楫也。假,藉也。航,大船。]鴻鵠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管子·霸形篇》: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一鴻飛過,桓公嘆曰:“仲父,今彼鴻有時而南,有時而北,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是能通其意于天下乎。寡人之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盷帝王之為國也,必藉匡輔之資。[《四子講德論》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廈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毖缘弁跤媒ò顕?,期廣大綿遠無疆者,亦必須藉托賢才,輔翼資助。不然,奇居孤處,雖欲有為,亦無如之何也。故當藉托匡輔之資矣。]

      【譯述】所以說,如果要乘船渡海,必須要借助劃船的工具;鴻鵠要凌云翱翔,必須要有羽毛和翅膀;帝王治理國家,也必須要借助能夠匡輔國家的賢才。

      【原文】故求之斯勞,任之斯逸。[《圣主得賢臣頌》云:君人者,勤于求賢而逸于得人,人臣亦然。即此義也。蜀先主三屈茅廬而謁孔明,斯即勞也。一用孔明而王蜀中,斯即逸也。]照車十二,[《史記》:梁惠王與齊威王田于郊,惠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之?!?br>
      惠王曰:“若寡人,國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之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而去。]黃金累千,[《語林》曰:“黃金累千,不如一賢士?!盷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薄秴问洗呵铩吩唬骸暗玫厍Ю?,不如得一賢也?!币源搜灾?,雖得地千里之廣,尚不如一賢之重。況其累千之金、十二之珠乎?此蓋為“士之居世,賢之立身,懷奇蘊異”張本。]此乃求賢之貴也。[《韓詩外傳》曰:“圣人求賢者,以自輔?!薄渡袝吩唬骸八鶎毼┵t?!庇袊撸炔灰詫殲閷?,故以求賢為貴也。]

      【譯述】所以,要在搜尋人才上下功夫,一旦任用了能干的人,就可以一勞永逸。蜀先主三顧茅廬尋訪孔明,這就是苦心尋找人才;一用孔明而蜀中定,這就是因任用人才而獲得了安逸。這樣看來,即便是擁有前后能夠各照亮十二輛車子的寶珠,即便是成千上萬的黃金,也不如多擁有一些人才好,也不如得一賢士貴重。這就是貴在求賢的道理。

      求賢釋評得高人者得天下,這幾乎是一條被大家公認的真理。翻開中國歷史,我們就可以看到,凡是有些作為的帝王,他的手下肯定有一個或幾個高人在為他謀劃。

      商代因為有伊尹,所以“光啟殷朝”;周文王和周武王因尊姜太公為師,能開啟七百多年的江山;秦朝也是得益于幾個人才,所以最終能統(tǒng)一中國;漢代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更是明顯地體現(xiàn)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智謀,劉邦即使再有本事也不會有所成就。反過來講,項羽的失敗正是因為他不如劉邦會用人。此后的歷朝歷代,也大同小異,都是這個道理。

      難怪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種很有趣的現(xiàn)象:一個皇帝往往因為得到一位賢良之士而能夠安邦定國;一位有才能的人又往往通過一位仁君賢王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形成一種獨特的政治結構,要么明君賢臣,要么昏君奸臣。像周武王與姜太公、齊桓公與管仲、劉備與諸葛亮,這都是明君賢臣;像秦二世和趙高、唐玄宗和楊國忠,這都是昏君奸臣。明君自然擇賢臣,昏君當政,奸臣自然得勢,這也是常理。

      唐太宗作為帝王深深地認識到了人才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把求賢提到了帝范的高度。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唐太宗不僅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對于人才要“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換句話說,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且對于真正的人才,還要以禮相待。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時候,只想把韓信喊來,告訴他一聲了事。

      蕭何說:“不可,拜大將怎么能像招呼小孩子一樣呢?”意思是說,你劉邦給他一個大將的位置還不夠,還要表現(xiàn)出尊重人家的意思,人家才能給你好好干。最后,劉邦為韓信筑了一個拜將壇,非常隆重地拜韓信為將,韓信才死心塌地去為劉邦效力。

      其實何止是治國,干其他事業(yè)也一樣存在人才的競爭。譬如現(xiàn)代工商業(yè),如果你要經(jīng)營好一個大公司,在這個行業(yè)中成為佼佼者,那么你就一定要延攬人才。在某種意義上講,事業(yè)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繁榮發(fā)達的地方,必然人才濟濟;落后愚昧的地方,肯定缺乏人才。

      要學會發(fā)現(xiàn)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有所作為的人必備的素質。如果我們能從《帝范》中領悟到這樣一個道理,那么我們就算是沒有白讀這本書。  即便你干很小的一點事業(yè),手下有很少的幾個人,其用人的道理也和為王治國是一樣的。因此,唐太宗的這本書,對我們一定有很重要的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