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眼科常用辨證方法

    眼科的辨證方法和程序與內科大體相似,亦是在中醫(yī)整體觀念理論指導下,將四診所收集的眼與全身的客觀癥情,以八綱、病因、臟腑、氣血等辨證方法進行分析歸納,作出判斷。至于眼科的獨特之處,在于眼病的發(fā)生,局部癥狀比較突出,故《審視瑤函·識病辨證詳明金玉賦》指出:“宜先察部分形色,次辨虛實陰陽?!睂嶋H上,臨床也大多先以分析局部癥狀為主,然后結合全身癥情進行辨證。因此,眼科除運用中醫(yī)一般辨證規(guī)律與方法外,對眼癥還有一些本學科所特有的辨證方法。

    一、五輪辨證

    古人認為五輪的輪臟隸屬關系中,輪屬標,臟屬本。輪之有病,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在臨床上,根據五輪理論,通過觀察眼部各輪所顯癥狀,去推斷相應臟腑內蘊病變的方法,即是眼科獨特的五輪辨證。這實際上是一種從眼局部進行臟腑辨證的方法。由于五輪本身在辨證中主要是起確定病位的作用,故臨證時尚須與八綱、病因、氣血津液等若干辨證方法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得到全面正確的結論,以指導治療。

    (一)肉輪

    1.實證:肉輪紅腫,多脾胃積熱;瞼弦赤爛而癢,多脾經濕熱,或外感風邪;跟瞼皮下硬結,不紅不痛,多痰濕結聚;眵淚膠粘,瞼內顆粒累累,多脾胃濕熱蘊結。

    2.虛證:上瞼下垂,多中氣不足;瞼內色澤較淡,多脾虛血少;兩瞼虛腫,多脾虛濕泛,或脾腎陽虛;胞輪振跳,多血虛生風;目剳,多脾虛肝旺。

    (二)血輪

    1.實證:血輪紅赤,多心火上炎;血脈粗大且刺痛,多心經實火;眥頭紅腫溢膿,多心脾積熱,兼有氣血瘀滯。

    2.虛證:血輪血絲淡紅,干澀不舒,多心陰不足,虛火上炎。

    (三)氣輪

    1.實證:氣輪紅赤,屬肺經風熱;赤絲鮮紅滿布,多肺經實熱;白睛結節(jié)隆起,血脈紫暗,多火毒郁結,氣血瘀滯;白睛水腫,多肺氣不宣;紅赤腫起,屬肺熱亢盛。

    2.虛證:氣輪血絲淡紅、稀疏或局限,多肺經虛火;白睛青藍,屬氣虛血滯;白睛干澀少津,屬肺陰不足。

    (四)風輪

    1.實證:風輪星翳初起,多外感風邪;翳大浮嫩,或有潰陷,多肝火熾盛;黑睛混濁,或兼有血絲伸人,多肝膽濕熱,兼有瘀滯。

    2.虛證:翳久不斂,或時隱時現,多為肝陰不足,或氣血不足。

    (五)水輪

    1.實證:瞳神緊小,眼珠墜痛拒按,多肝經風熱,或肝膽實火;綠風內障,眼珠脹痛欲脫,多肝膽火熾。

    2.虛證:瞳神干缺,多腎陰不足,或陰虛火旺;瞳神變色,多肝腎不足,,或心脾兩虧。

    鑒于五輪辨證對臨床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故由宋至今,眼科醫(yī)家運用比較普遍。然而,五輪辨證也有其明顯的局限性。如白睛發(fā)黃,病位雖在氣輪,但其病因多不在肺,而是脾胃濕熱交蒸肝膽,膽汁外溢所致。再如瞳神疾患,不僅與腎有關,還常與其他臟腑失調有關。

    故臨證時,既要詳查五輪,又不可拘泥于五輪,而應從整體出發(fā),四診合參,全面辨證。

    二、辨外障和內障

    眼病分內、外障,是古代眼科應用較多的一種眼病分類方法?!夺t(y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的具體解釋是:“障,遮蔽也。內障者,從內而蔽也;外障者,從外而遮也?!薄睹貍餮劭讫埬菊摗匪涊d的常見眼病七十二癥,就是按外障、內障分述的。其中發(fā)生于胞瞼、兩眥、白睛與黑睛的瞼生風粟、胬肉攀睛、暴風客熱、花翳白陷之類外眼病統屬外障,而發(fā)生于瞳神的圓翳、綠風與高風雀目之類內眼病則歸屬內障??梢妰日鲜侵竷妊奂膊?,外障則泛指所有外眼疾病。

    這兩大類眼病雖是按病位劃分,但其發(fā)病原因、證候特點,以及辨證論治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審視瑤函·目不專重診脈說》強調:“如目病,必視其目為內障、為外障。內障有內障之癥,外障有外障之癥。必辨其為何癥,所中所傷之淺深,果在何輪何廓,辨之明而后治之當?!庇纱丝芍?,區(qū)別眼病屬內障還是外障,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初學者可以把辨內、外障視為進行其他各種眼科辨證的前提。

    現分別將有關內、外障的辨證內容介紹如下:

    (一)外障外障是指發(fā)生在胞瞼、兩眥、白睛、黑睛的眼病。多因六淫之邪外襲或外傷所致,亦可由痰濕積滯、脾虛氣弱、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等引起。外障自覺癥狀多較突出,或癢澀不舒,或掀熱疼痛,或羞明怕熱,或視物模糊,或胞重難睜等??陀^癥狀也明顯易見,如紅赤腫脹、潮濕糜爛;、生眵流淚、潰膿結痂,以及赤脈胬肉、星點翳膜、胞瞼下垂等。

    (二)內障內障是指瞳神疾病。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內障專指晶珠的病變;而廣義的內障是泛指發(fā)生在黃仁、神水、晶珠、神膏、視衣、目系等眼內組織的病變。本節(jié)辨證所論為廣義的內障。常見因臟腑內損,氣血兩虧,目失濡養(yǎng);或陰虛火旺,虛火上炎;或憂思郁怒,七情過傷,肝失條達,氣滯血瘀,玄府閉塞;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或外障眼病之邪毒人里,以及外傷損及眼內組織等引起。內障眼病自覺癥狀多有視覺變化,如視力下降、視物昏朦、眼前黑花飛舞、螢星滿目,或視物變形、變色,視燈光周圍有虹暈等。有的還可引起眼珠痛,甚至頭眼俱痛。檢查患眼,或外觀端好,或伴見抱輪紅赤,或見瞳神散大、縮小與變形、變色等;內眼可見晶珠、神膏混濁,或視衣出血、滲出,水腫,抑或視衣、目系的其他病理改變等。

    三、辨內眼病變

    (一)內眼病變常見體征

    1.炎癥組織表現充血、水腫及滲出。炎癥日久或反復發(fā)作,可致組織增生、滲出物機化及病灶組織萎縮等。

    2.血液循環(huán)障礙組織表現充血、瘀血、出血、缺血。充血主要出現于炎癥早期,而瘀血最為多見,引起眼底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充盈,紆曲擴張,以至出血等。缺血可使血管變細,或血管內無血柱,呈白線狀;如血管節(jié)段性缺血,則呈串珠狀。眼底組織缺血,則色澤蒼白;若因缺血引起組織營養(yǎng)障礙,則可導致組織變性、萎縮或壞死。若是血管炎,則出現出血、滲出,以及血管旁伴見白線等。

    3.組織變性與萎縮常見如晶狀體、玻璃體混濁,眼底色素沉著及組織萎縮等病變。

    內眼病變常見的幾種體征雖可概述如上,但還應考慮到內眼各組織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如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則常常影響到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以及玻璃體等;反之,視神經病變,也會影響到視網膜及其血管等。

    (二)內眼病變辨證

    現將一般眼科檢查常見之內眼病變的辨證分述如下:

    1.辨晶狀體病變晶狀體混濁,老年人多為肝腎不足、脾虛氣弱,或陰虛挾濕,目失所養(yǎng)引起;并發(fā)于其他眼病者,多為肝膽火熾,或濕熱蘊蒸,邪氣上犯所致。此外,頭眼部外傷也可引起。

    2.辨玻璃體病變玻璃體驟然混濁,多為肝膽熱毒煎灼,或濕熱薰蒸引起。玻璃體驟混至不能窺見眼底,多為火熱上攻,眼底出血,溢人玻璃體所致。玻璃體呈絮網狀、團塊狀混濁,多屬痰濕、瘀血凝滯之證;玻璃體液化或呈雪花樣、閃輝樣點狀混濁,多屬肝腎虧損,或氣陰不足。

    3.辨視神經乳頭病變

    (1)視神經乳頭郁血與充血:①郁血:色澤暗紅,多屬血瘀。或由肝氣郁結,氣滯血瘀,脈絡阻滯而致;或為心肝火旺,血熱津傷致成瘀,阻滯脈道而為患。此外,也可由外傷或腫瘤壓迫,血流瘀阻造成。②充血:其色鮮紅,多與邪毒上壅有關??梢蚋文懟馃?,或心火亢盛,或陰虛火旺,循經上犯目系所致;或由風濕熱邪薰蒸于上而成。

    (2)視神經乳頭水腫:其色暗紅者,多屬氣血瘀滯,血行不利,發(fā)為水腫;其色淡紅者,多屬腎陽不足,水濕上泛所致。此外,外傷或腫瘤壓迫,血行不利,亦可致腫。

    (3)視神經萎縮:視神經乳頭顏色蒼白,邊界清楚,血管正?;蜃兗氄?,多為肝腎精

    虧,或肝血不足,或氣血俱虛,目系失養(yǎng)所致。視神經乳頭顏色蠟黃,邊界不清,血管變細者,屬繼發(fā)于其他眼病,其中不少是由視神經乳頭郁血、充血或水腫演變而來,其證虛實兼雜,臨證時需結合原發(fā)病全面辨證。

    此外,對視神經乳頭病變者,還必須排除顱內疾患和神經系統其他有關病變。

    4.辨視網膜血管病變若粗管充盈、擴張、紆曲,或呈串珠狀,或呈白線狀,多屬氣滯血瘀,脈絡阻塞;或心肝火炊、陰虛火旺致血熱津傷成瘀,脈絡阻滯。若見微血管瘤,色澤暗紅,多為肝腎陰虧,虛火上炎,血絡瘀滯所致。

    5.辨視網膜病變

    (1)視網膜水腫:局限性水腫,可由氣滯血瘀、陰虛火旺或臟腑邪熱上攻,血行壅阻引起。彌漫性水腫,可由脾腎陽虛,水濕上犯;或風濕熱邪,上蒸清竅;或氣血瘀滯等所致。

    (2)視網膜出血:一般新出血,量多而色鮮紅者,多屬實火上攻,邪熱人絡,迫血妄行引起;血色紫暗者,多屬氣滯血瘀,血行阻滯,泛溢絡外。如反復出血者,常屬陰虛火旺,虛火傷絡,或脾氣虧虛,統攝失權,血溢絡外所致。此外,頭眼部外傷,損傷目絡,也可引起出血。至于離經瘀血,日久不消,機化物形成,則屬痰瘀互結之證。

    (3)視網膜滲出:一般新鮮滲出,常屬邪熱上攻,或陰虛火旺,煎熬津液所致;陳舊滲出,或機化物形成,多由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而成。

    (4)視網膜退行性病變:多屬肝腎不足,或氣血兩虧。色素沉著,多屬腎陰虧虛,或命門火衰。

    (5)視網膜黃斑區(qū)病變。①黃斑區(qū)水腫、滲出:水腫常由脾虛失運,或脾腎陽虛,濕濁上泛;陰虛火旺,或肝郁脾濕,痰火上擾等引起。滲出多因濕濁聚斂成痰,郁熱傷津致瘀,痰滯血瘀所致。②黃斑區(qū)出血:多為勞傷心脾,氣不攝血;或瘀熱灼傷脈絡所致。此外,外傷也可引起黃斑區(qū)水腫和出血。③黃斑退行性病變:常見有色素紊亂、大小不等之黃白色斑點,或可見水腫、出血等。多由脾腎兩虧,氣虛血瘀;或脾腎陽虛,痰濕上泛等引起。

    上述內眼病變辨證同其他眼局部辨證方法一樣,既有其實用性,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臨證應用時,還需結合整體情況,全面辨證。

    四、辨眼部常見癥狀

    (一)辨視覺

    視物不清,伴白睛紅赤,或翳膜遮睛者,屬外感風熱或肝膽火熾。外眼端好而自覺視物漸昏者,多為血少神勞,肝腎兩虧,陰虛火旺或肝郁氣滯。自覺眼前黑花飛舞,云霧移睛者,多為濁氣上泛,陰虛火動或肝腎不足。其人動作稍過,坐起生花者,多屬精虧血少。目無赤痛而視力驟降,如臨黑夜者,多為頭風痰火,血熱妄行;或七情過傷,氣機逆亂,氣滯血瘀,血不循經等;也可為心脾兩虛,氣不攝血。內障日久,視力漸降而至失明者,多屬氣血兩虧或肝腎不足。入夜目盲不見,伴視野縮小者,多屬肝腎精虧或脾腎陽虛。能近怯遠者,陽氣虛衰或久視傷睛;能遠怯近者,多為陰精虧損。目妄見、視直如曲、視大為小、視物變色、視一為二者,多屬肝腎陰虧,陰虛火旺;郁怒傷肝,氣滯血瘀;脾虛濕滯,濕濁上泛,或心腎兩虛,精血虧耗。

    此外,在臨床上應注意:凡有視覺變化者,首先應作眼內、外檢查,明確診斷。若僅憑上述辨證而論治,謹防貽誤病情。

    (二)辨目痛

    目痛為眼科常見癥狀,內外障皆可有之。一般來說暴痛屬實,久痛屬虛;持續(xù)疼痛屬實,時發(fā)時止屬虛;腫脹疼痛屬實,不腫微痛屬虛;赤痛難忍為火邪實,隱隱作痛為精氣虛;痛而燥悶為肝氣實,痛而惡寒為陽氣虛;痛而拒按為邪實,痛而喜按為正虛。午夜至午前作痛為陽盛,午后至午夜作痛為陰盛;外障眼病引起的目澀痛、灼痛、磣痛、刺痛,多屬陽;內障眼病引起的目脹痛、牽拽樣痛、眼珠深部疼痛,多屬陰。痛而喜冷屬熱,痛而喜溫屬寒;目赤磣痛、灼痛,伴眵多粘結,多為外感風熱;胞瞼赤痛腫硬,伴大便燥結,多屬陽明實火;白睛微紅微痛,干澀不舒,多為津虧血少;目珠脹痛如突,多為氣火上逆,氣血郁閉;隱隱脹痛,多為陰精不足,陽亢于上;稍加注視,即感眼脹痛,多為脾腎不足,精不上承,或為陽亢之象;眼珠深部疼痛,多為肝郁氣滯,或陰虛火旺。痛連巔頂后項,屬太陽經受邪;痛連顳颥,為少陽經受邪;痛連前額鼻齒,為陽明經受邪。

    (三)辨目癢

    目癢雖有因風、因火、因濕和因血虛等不同,但臨床上仍以風邪引起居多。目赤而癢,迎風加重者,多為外感風熱;;瞼弦赤爛,癢澀不已,或瞼內顆粒肥大,癢如蟲行者,多為脾胃濕熱,兼感風邪;痛癢并作,紅赤腫甚者,為風熱邪毒熾盛;癢澀不舒,時作時止者,多;為血虛生風;目病將愈而癢者,多為邪退火息,氣血漸復。

    (四)辨目澀

    目澀有干澀、沙澀之分。目干澀不爽者,多為津液虧耗,或水虧血少所致。目沙澀,又稱目磣澀,指眼中有異物感。目沙澀常伴有紅赤癢痛,羞明流淚,多為風熱犯目,或肺肝火盛所致,亦常由異物人目所引起。

    (五)辨羞明

    羞明而伴赤腫癢痛流淚者,常由風熱或肝火引起;羞明而伴干澀不適,無紅腫癢痛者,多屬為陰虧血少所致。

    (六)辨目剳

    目割(zha,扎),是指胞瞼頻頻眨動而不能自主的癥狀,多見于小兒。目割而喜揉拭,白睛不紅,或微紅羞明,而偏食體瘦者,多為胖虛肝熱,將成疳積。目剳而眼干澀少津,白睛不紅或淡紅,口咽干燥者,屬肺陰虛。此外,目剳也可見于其他風熱外障眼病或近視眼等。

    (七)辨紅腫

    紅腫為外障眼病的常見癥狀,其部位多在胞瞼和白睛。胞瞼紅腫如桃,灼熱疼痛,或兼硬結、膿頭而拒按者,多屬脾胃熱毒蘊積,或兼血分瘀熱;胞瞼腫脹驟起,微赤多淚者,多為外感風邪;胞瞼虛腫如球,皮色光亮,不伴赤痛者,多屬脾腎陽虛,水氣上泛;胞瞼赤腫糜爛,多為濕熱熏蒸;胞瞼青紫腫脹,為氣血瘀滯。暴發(fā)白睛微赤,淚液清稀,多為外感風寒;白睛紅赤,多淚或眵淚并作,多為外感風熱;白睛紅赤如火,為肺經實熱或三焦熱盛;白睛紅赤隱隱,或兼干澀不爽,多為肺經虛熱;白睛赤紫腫脹,多為熱毒壅結;抱輪紅赤,羞明流淚,多為肝膽實熱;抱輪微紅,目昏淚出,多為陰虛火旺。

    (八)辨眵淚

    1.辨目眵生眵屬外障眼病的常見癥狀,多屬熱。眵多硬結,屬肺經實熱;眵稀不結,屬肺經虛熱;眵多黃稠似膿,屬熱毒熾盛;目眵膠粘,多屬濕熱。

    2.辨流淚熱淚如湯多屬外感風熱;冷淚長流或目昏流淚,多為肝腎不足不能斂淚,或排淚竅道阻塞所致。淚液減少,眼干澀昏花,多為肝腎陰虧,虛火上炎或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目失濡養(yǎng)所致,亦可因椒瘡風熱邪毒滯留,煎熬陰血引起。嚴重者,陰精耗竭,血絡瘀阻,不能生淚,以致白睛、黑睛干燥失去光澤,甚至黑睛變混,又稱神水將枯。

    (九)辨翳與膜

    眼生翳膜是外障眼病的常見癥狀。它是容易影響視力的眼部病變,歷來醫(yī)者都很重視,古代醫(yī)籍論述也很多。

    1.辨翳

    根據歷代醫(yī)籍的記載,“翳”是指黑睛和晶珠的混濁。黑睛混濁稱翳,如花翳白陷、凝脂翳、冰瑕翳、云翳等。至于晶珠混濁名之為翳者,一般多含有“內障”二字,以便與黑睛翳相區(qū)別,如圓翳內障、棗花翳內障等。而現代中醫(yī)眼科論翳,通常皆指黑睛翳,相當于西醫(yī)學之角膜病變。本節(jié)辨證即只辨黑睛翳。

    黑睛上的混濁形狀各異,如呈星點狀、樹枝狀、地圖狀、蟲蝕狀、云霧狀等。古人根據翳的形態(tài),結合其色澤、病變深淺程度及有否潰陷等情況命名,名稱繁多,但歸納起來,不外新翳、宿翳兩大類。

    (1)新翳:病變初起,黑睛某部位發(fā)生混濁,其色灰白,表面粗糙,邊緣模糊,具有向周圍與縱深發(fā)展的趨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疼痛、畏光流淚等癥。如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等均屬此列,它類似于西醫(yī)學中各種類型的角膜炎。

    黑睛屬肝,故新翳多從肝經辨證。如肝經風熱、肝火上炎、肝經濕熱或肝陰不足,陰虛火旺等,但也不可拘泥于此。因為外感六淫,尤其是風熱濕邪,最易引起黑睛生翳;外傷也是引起黑睛生翳的一個常見的致病因素,不可不注意防護。

    一般來說,外感諸邪的早期,抱輪微赤,星翳初起,可為一顆獨見,亦可多星并發(fā),稀疏色淡,浮于風輪,屬聚星障之類。邪甚入里,或內外合邪者,白睛混赤,星翳可連綴成串、成樹枝狀或成片,大而浮嫩,或伴潰陷,此屬花翳白陷之類。如發(fā)展迅速,翳厚且大,甚至翳滿風輪,狀如凝脂者,屬凝脂翳之類。凝脂翳常伴有黃液上沖,且黑睛極易穿孔,以致毀壞眼珠,此為臟腑火毒熾盛之證。若生翳日久,不見進退者,為正虛邪留之象,多屬肝腎陰虧、肝血不足或氣血兩虛之證。

    此外,新翳還可由其他輪病變發(fā)展而來。如沙眼、天行赤眼、火疳等嚴重時,均可引起黑睛生翳。黑睛新翳則有向周圍和縱深發(fā)展的趨勢,容易發(fā)生傳變,如黑睛病變深入可波及黃仁及瞳神,故臨床上必須嚴密觀察其動態(tài),以便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的變化。病變輕者,經治療可以消散;病變重者,則會遺留宿翳。

    (2)宿翳:凡黑睛混濁,表面光滑,邊緣清晰,無發(fā)展趨勢,不伴有赤痛流淚等癥狀者,為宿翳。如冰瑕翳、云翳、厚翳與斑脂翳等均屬此列。它相當于西醫(yī)學之角膜瘢痕。

    近代中醫(yī)眼科根據宿翳的厚薄、濃淡程度,分為四種:宿翳菲薄如冰上之瑕,需在強光下才能查見者,稱冰瑕翳(西醫(yī)稱云翳);翳薄如蟬翅,似浮云,在自然光線下可以查見者,稱云翳(西醫(yī)稱斑翳);翳厚色白如瓷,一望即知者,稱厚翳(西醫(yī)稱角膜白斑);翳與黃仁粘著,瞳神倚側不圓者,稱斑脂翳(西醫(yī)稱粘連性角膜白斑)。

    宿翳為黑睛生翳愈后遺留的瘢痕。若在新翳向宿翳轉變的時期,抓緊時機,及時治療,內服、外點藥物,尚能消退些許;若日久氣血已定,則藥物難以奏效,尤以白斑為難。

    宿翳對視力的影響程度如何,主要看翳的部位,大小厚薄均在其次。如翳痕雖小,但位于瞳神正前方,則障礙視力明顯;翳在黑睛邊緣,雖略大而厚,對視力也無太嚴重的影響。正如《審視瑤函·診視》所說:“翳怕光滑,星怕在瞳神”。

    2.辨膜

    自白睛或黑白睛交界之際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或為肉樣高起,或漸漸向黑睛中央方向蔓延者,稱之為膜。如赤膜下垂、白膜侵睛等即是。若膜上有赤絲密布,其色紅赤者,稱為赤膜;赤絲細疏,紅赤不顯,甚至色淡白者,稱為白膜。凡膜薄色淡,尚未掩及瞳神者為輕證,:,膜厚色赤,掩及瞳神者危害較重。膜生寬大,赤厚如血積肉堆,掩沒整個黑睛者,則更為嚴重。

    白睛、黑睛生膜皆由肺肝火盛而起。一般膜赤而厚,發(fā)展較快者,多屬實火,且血分瘀熱;膜白而薄。發(fā)展不明顯者,多屬氣陰虛。

    [文獻摘要]

    《審視瑤函·識病辨癥詳明金玉賦》:“論目之病,各有其癥,識癥之法,不可不詳。故曰:證候不明,愚人迷路,經絡不明,盲子夜行,可不慎乎。凡觀人目,而無光華神色者,定是昏朦。男子必酒色勞役氣怒,女子郁結風多,氣血虛損,則目疾昏花,因之而起。故宜先察部分形色,次辨虛實陰陽,更別浮沉,當知滑澀。看形色之難易詳根腳之淺深。經云:陽勝陰者暴,陰勝陽者盲。虛則多汨而癢,實則多腫而痛。此乃大意然也。夫血化為真水,在臟腑而為津液,升于目而為膏汁。得之則真水足而光明,眼目無疾;失之則火邪盛而昏朦,翳障即生。是以肝膽虧弱目始病,臟腑火盛珠方痛。赤而且痛火邪實,赤昏不痛火邪虛。故腫痛澀而目紅紫,邪氣之實;不腫不痛而目微紅,血氣之虛。大眥赤者心之實,小眥赤者心之虛。眵多熱結肺之實,眵多不結肺之虛。黑花茫茫腎氣虛,冷淚紛紛腎精弱。赤膜侵睛火郁肝,白膜侵睛金凌木。迎風極癢肝之虛,迎風刺痛肝邪實。陽虛頭風夜間暗,陰虛腦熱早晨昏。日問痛者是陽邪,夜間痛者是陰毒。肺盛兮白膜腫起,肝盛兮風輪泛高。赤絲繚亂火為殃,斑翳結成五氣滯。氣實則痛而燥悶,氣虛則痛而惡寒。風痰濕熱,恐有瞳神散大喪明之患;耗神損腎,必主瞳神細小昏盲之殃。眸子低陷傷乎血,胞臚(lu)突出損乎精。左傳右兮陽邪盛,右傳左兮陰邪興。濕熱盛而目睛黃色,風熱盛而眼沿赤爛。近視乃火少,遠視因水虛。脾肺液損,倒睫拳毛。肝腎邪熱,突起睛高。故睛突出眶者,火極氣盛。

    筋牽胞動者,血虛風多。陽盛陰虛,赤星滿目。神勞精損,黑霧遮睛。水少血虛多痛澀,頭眩眼轉屬陰虛。目昏流淚,色欲傷乎腎氣o-目出虛血,邪火郁在肝經。大病后昏,氣血未足。小兒初害,營衛(wèi)之虛。久視傷睛成近覷,因虛胞濕變殘風。六欲過多成內障,七情太傷定昏盲。暴躁者外多紫脈,虛淫者內多黑花。隱隱珠疼,只為精虛火動。繃繃皮急,皆因筋急氣壅。迎風淚出,分清分濁。天行赤熱,有實有虛。目赤痛而寒熱似瘧,小便澀乃熱結膀胱。腦脹痛而澀痛如針,大便閉乃火居臟腑。三焦火盛,口渴瘡生。六腑火炎,舌干唇燥。

    目紅似火,絲脈忌紫如虹。淚熱如湯,濁水怕稠如眵。腦脹痛,此是極兇之癥。連眶腫,莫言輕緩之災。腦筋如拽若偏視,當慮乎珠翻之患。珠疼似擊若鶻眼,須憂乎眸突之兇。鼻塞生瘡,熱郁于腦,當和肝而瀉肺。耳鳴頭暈,火盛于水,宜滋腎以清心。嗜酒之人,濕熱熏蒸精氣弱,多赤黃而瘀肉。貪淫之輩,血少精虛氣血虧,每黑暗以昏朦。孕中目痛非有余,乃血氣之虧耗。產后目疾為不足,因營衛(wèi)之衰虛。水少元虛或痰火,則天行赤熱。燥急風熱并勞苦,則暴風客熱。瘀血滯而貫睛,速宜開導。血紫赤而侵瞳,輕亦喪明。瞼硬睛疼肝風熱而肝血少。胞脹如杯,木克土而肝火盛。黃膜上沖,云生膜內,蓋因火瘀邪實。赤膜下垂,火郁絡中,故此血滯睛疼。踴脂翳生,肥浮嫩而易長,名為火郁肝膽。花翳白陷,火灼絡而中低,號為金來克木。雞冠蜆,肉,火土燥瘀。魚子石榴,血少凝滯。胞虛如球,血不足而虛火壅。皮急緊小,膏血耗而筋膜縮。實熱生瘡,心火熾而有瘀滯。迎風赤爛,肝火赤而睥淚濕。迎風冷熱淚流,肝腎虛而精血弱。無時冷熱淚下,肝膽衰而腎氣虛。大小眥漏血水,瀉其南而補其北。陰陽漏分黃黑,黑則溫之黃則涼。神水將枯,火逼蒸而神膏竭。神光外現,孤陽飛而精氣虧。視定為動,水虛火盛來攻擊。皮翻粘瞼,氣聚血壅風濕滯。色似胭脂,血熱妄侵白睛赤。白珠俱青,肝邪蒸逼氣輪藍?;鹩麸L輪,則旋臚泛起。血瘀火熾,則旋臚尖生。精虧血少虛損,則起坐生花。竭視酒色思慮,則昏朦干澀。暴盲似祟,痰滅思慮并頭風。赤痛如邪,肝腎虧損營衛(wèi)弱。棗花障起,痰火色壇怒勞瞻。螢星滿目,辛燥火痰勞酒色。眼若蟲行因酒欲,悲思驚恐怒所傷。云翳移睛見旗旆,,蠅蛇異形虛所致。淫欲多而邪氣侵,則膜人乎水輪。肝心熱而痛流淚,則睛出乎珠外?;蜓俣蚩奁?,津液枯而目澀痛?;蚓朴蚴扯?,脾腎傷而眼赤黃。風熱邪侵,眉棱骨重而痛。風熱邪盛,眼胞睛眶硬腫。風木克乎脾絡,故迎風即作赤爛。血虛不潤乎肌,故無風常作爛赤。血少神勞精氣衰,則瞻視昏渺?;鹦坝杏嘣谛慕?,則痛如針刺。五臟毒而赤膜遮睛,脾積毒而胬肉侵目。水晶障翳瘀滯,涼劑片腦所因。魚鱗形異歪斜,氣結膏凝難愈。逆順生翳,內有瘀滯。白星亂飛,血弱精虛。火脹大頭,須分風熱濕熱。風脹痛而濕熱淚。怕熱羞明,要辨血虛火燥、血少羞明;火怕熱,又當知脾實亦怕熱,羞明澀痛。脾虛乃血少,或明或暗。積年目赤號風熱,兩目赤腫名風毒。粟瘡濕熱椒風熱,椒瘡紅硬粟黃軟。肝經有邪,故玉翳浮睛。腎臟風熱,亦羞明生花。聚開之障,時圓缺而時隱見,癥因于痰火濕熱。聚星之障,或圍聚而或連絡,疾發(fā)多見于痰火。青眼膏損,皆因火熾。瘀血貫睛,總由凝滯故。房欲煩躁辛熱多,則火炙神膏缺損。久視勞瞻郁風煙,則瘀滯赤絲脈亂。胎風兮小兒赤爛,胎毒兮小兒班瘡,血氣滯兮星上,火邪實兮障遮。痘癥多損目,濁氣來損清和之氣。疳病亦傷睛,生源而失化養(yǎng)之源。小兒青盲肝血虛,小兒白膜肺實熱,小兒雀目肝不足,小兒目瘡胎污穢。青盲內障肝風熱。二日赤腫熱沖腦。每年必發(fā)是天行。時常害眼心火盛。痰火并燥熱,傷睛之本。頭風兼烘炙,損目之宗。為怒傷睛,怒傷真氣。因哭損目,哭損神膏。酸辣食多損目,火煙冒久傷瞳。勞瞻竭視,能致病而損光華。過慮多思,因亂真而傷神志。目中障色不正,急宜早治。睛內神水將枯,速圖早醫(yī)。原夫目之害者起于微,睛之損者由于漸,欲無其患,防制其微。大抵紅障凹凸,怕如血積肉堆。白障難除,喜似水清脂嫩。瞳神若損,有藥難醫(yī)。眸子若傷,無方可救。外障珠不損,何必多憂。內障瞳雖在,其實可畏。勿以障薄而為喜,勿以翳厚而為憂。與其薄而沉損,不若厚而浮嫩。紅者畏紫筋爬住,白者怕光滑如磁。故沉澀光滑者,醫(yī)必難愈。輕浮脆嫩者,治必易除。顏色不正,詳經絡之合病并病。形狀稀奇,別輪廊之或克或生。漏有正形,風無定體。血實亦痛,血虛亦痛,須當細辨。病來亦癢,病去亦癢,決要參詳。識經絡之通塞,辨形勢之進退,當補當瀉,或止或行。內王外霸,既了然于胸中,攻守常劫,其無誤于指下。知病癥之虛實陰陽,熟藥性之溫涼寒熱。癥的治當,百發(fā)百中。吾輩能以藥代刀針,則技之精妙,更入乎神。以上關節(jié)備陳,奧妙盡載,當熟讀而深詳,宜潛思而博覽。則癥之微曲,皆為子識。目之安危,盡系于君矣。名曰散金碎玉,不亦宜乎。”

更多中藥材
  • 您是不是經常覺得口渴,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心里總感覺口干口渴,甚至會被渴醒,不喝點水就睡不著,非常呢影響睡眠,有些人呢,甚至睡前喝很多的水也沒有用,不僅口干,而且還會出現夜尿多的問題,要頻繁的起夜,那半夜口干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造成口干的三個......
  • 癥狀:很多濕氣重的人呢,都會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邊有齒痕,整個人每天都是渾渾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濕成了頭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濕呢?第一,飲食調節(jié),我們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濕,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藥,薏米,紅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其中有一類就是椎動脈型頸椎病,那么它的癥狀就是一個頭暈,經常我們說這種小關節(jié)紊亂,導致我們頸椎破壞之后,那么它就會出現椎動脈的供血這種不夠,過性的痙攣,導致一過性缺血系列癥狀。這個很多病人到恐懼,脖子不太敢動,越不動越加了......
  • 膝關節(jié)炎的治療呢,我們提出了一個三聯療法,傳統上我們認為【三分治七分養(yǎng)】,現在我們發(fā)現其實更多的這個運動才是核心要素。我們改一個字,【三分治七分練】,這個一字之差含義不一樣了,特別突出這種運動的這種效果,特別是我們說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側......
  • 身體濕氣重,常用的健脾祛濕六味藥分享給大家。1.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除脹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3.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4.蒼術: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散寒的功效。5.厚樸:具有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