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西瓜史話

    西瓜史話

    如今,已落戶于世界許多地方的西瓜,其“祖籍”為非洲東北地區(qū)。阿拉伯人稱西瓜為Battekh,含兩種意思,一是指貼近地面蔓生的植物,另一是指舔食的蔬果??脊艑W者研究認為,人類將野生西瓜改變?yōu)槿斯ぴ耘?,其歷史至少已有四千多年了。因西瓜具有明顯形色美的特征,所以在古埃及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中,不乏西瓜之畫面。

    據康普頓(Compton)的《新世紀百科全書與參考集成》fNew Century Encyclopedia and Reference Collection)所述,在中世紀早期,西瓜之種子經非洲伊斯蘭教徒攜帶傳播到歐洲。其他文獻則記述,大約13世紀時,歐洲一些國家的人民已栽種并食用西瓜了。約翰‘馬利安尼(John Mariani)編撰的《美國食品與飲料詞典》(Th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Food and Drink)說,西瓜的英文名稱Watermelon最早出現于公元1615年,該名稱之含意為“水蜜瓜”,名與實頗為貼切。

    西瓜之傳人中國,據說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輾轉經西域傳人,故稱“西瓜”。1973年,長沙馬王堆一座公元前163年的漢墓。出土了一具未腐爛的女尸,其胃腸道內遺留有未被消化的西瓜子,證明最遲在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中國已有西瓜了。

    西瓜的形色與性味,漢代“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在《瓜賦》里描述為:藍皮密理,素肌丹瓤,甘逾蜜房,冷亞冰霜。正因西瓜屬寒性,故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寒瓜”之稱。而彼時,西瓜在中國還比較少見,《南史·滕曇恭傳》載:南昌滕曇恭“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那時候,病人想吃西瓜,家人為之四處尋求卻難以覓到,以致令人陷于“銜悲哀切”的境地。

    北宋時,名畫家張擇端精繪之《清明上河圖》,細膩地反映了當時京都汴梁的市井風光民俗,其中有水果攤上擺放出售西瓜的畫面。加之民間有“懷遠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的諺語,表明在北宋時,汴梁(今河南開封)一帶的西瓜,以質優(yōu)而頗負盛名。

    西瓜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等功效,古代中醫(yī)很早已將它用于醫(yī)療。元代名醫(yī)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推薦以“西瓜漿水徐徐飲之”治療口腔潰瘍。元代營養(yǎng)學家忽思慧的《飲膳正要》稱許西瓜“解酒毒”之功。明代醫(yī)家吳有性的《溫疫論》贊賞西瓜對高熱煩渴患者輔助治療之效。此外,西瓜皮制成的“西瓜翠”,煎湯內服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

    千百年來,西瓜因所具特色而廣為大眾喜愛,在歷史上,人們對它寫下了不少贊詠之詩句。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文天祥,就曾興致勃勃地寫作了《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干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岸潭處拙?,把西瓜的形色、質地、功效,生動地概括了。

    摘自《上海中醫(yī)藥報》

    文/傅維康

更多中藥材
  • 白果的外型和開心果非常的想象,所以經常會被人認錯;作為一種食品,白果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它可以滋陰補陽,養(yǎng)顏抗老,中醫(yī)有記載白果含有著微弱的毒性,因此一定少吃為妙,為了不浪費這么好的食物,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下白果一天可以吃多少個吧;首先,......
  • 桔梗我們都見過,很多人因為其不起眼并不重視,但是你知道嗎,桔梗配上甘草再泡上熱水就能做成很好喝的桔梗甘草茶;小小的一杯桔梗甘草茶清涼解渴,還能清熱解毒,是夏日非常好的解暑飲料,那么,有人就會問,桔梗甘草茶真的有這么神奇嗎,那么應該怎樣自制這......
  • 現在有很多成年人都比較喜歡吃一些甜食,但是如果我們每天攝入的糖分過高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或者是血糖高的情況出現,出現了血糖高的情況之后,就需要進行調理了,中藥材桔梗就有降血糖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那么藥材桔梗能泡水喝......
  • 川貝母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川貝母被使用的歷史悠久,且療效卓著,馳名中外。是藥就有其偏藥性,川貝母的副作用自然也是一大問題。作為具有清熱潤肺的草藥,川貝母也時常被應用在日常美食中,關于川貝母的吃法,吃貨們可是各自有“譜”,下面我們就來了解......
  • 中藥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幾乎經常可見,在我們平常家里也會出現中藥,因為很多人都用中藥調理身體,所以當你食用一種中藥時,你應該要對此有所了解,蛇莓和黃藥子都是中藥食材,那么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呢?蛇莓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