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福厚,男,出生于1953年。黑龍江省名中醫(yī),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兼職教授,現(xiàn)任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紫癜研究室主任。從事中醫(yī)臨床近40年,對臨床多種疑難病,尤其是過敏性紫癜(腹型)、紫癜性腎炎造詣頗深,治病重視陰陽氣血及五行生克制化,臨床善于用和法。先后主持承擔11項研究課題,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
組成 黃連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黨參20克,白芍2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大棗10枚,三七3克。
功能 寒熱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 過敏性紫癜(腹型),屬寒熱錯雜血瘀證,癥見皮膚紫斑,形狀大小不一,胃脘或臍腹疼痛,黑便或便血,舌紅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弦或滑。
用法1日1,水煎分3次服,夜間可酌加一次。忌食辛辣、寒涼,易過敏食物。
方解 本方以黃連、干姜為主藥,清上熱溫下寒,寒熱并用,清半夏、白芍、桂枝、延胡索、川楝子、三七降逆,化瘀消斑為臣,佐黨參、甘草、大棗和中以復中焦升降之職,上藥合用共奏寒熱并用,化瘀消斑之效。
加減 心下及胃脘疼痛喜按者加良姜、香附,拒按者加蒲公英、丹參;痛在臍腹喜按者加小茴香,拒按者加丹皮;痛在少腹喜按者加烏藥、肉桂,拒按者加桃仁、蒲黃;虛寒偏重便血者,加炮姜、白術、制附子;瘀熱偏重便血者,加大黃炭、生地榆、地丁。
臨床運用 對于血證紫癜,傳統(tǒng)習慣多用犀角地黃湯加減,雖對皮膚斑點有效,往往由于藥物偏涼而使寒熱失調加劇,腹痛加重,治療不能繼續(xù)。本方是在《傷寒論》黃連湯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酌加金鈴子散、白芍、三七而成。針對寒熱錯雜血瘀證的病機,可使上熱下寒或寒熱錯雜得以和解,不治斑則斑自愈。臨床若運用得法,治療腹型紫癜一般1~2周使病情緩解穩(wěn)定,3~4周基本治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福厚,男,出生于1953年。黑龍江省名中醫(yī),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兼職教授,現(xiàn)任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紫癜研究室主任。從事中醫(yī)臨床近40年,對臨床多種疑難病,尤其是過敏性紫癜(腹型)、紫癜性腎炎造詣頗深,治病重視陰陽氣血及五行生克制化,臨床善于用和法。先后主持承擔11項研究課題,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
組成 黃連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黨參20克,白芍2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大棗10枚,三七3克。
功能 寒熱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 過敏性紫癜(腹型),屬寒熱錯雜血瘀證,癥見皮膚紫斑,形狀大小不一,胃脘或臍腹疼痛,黑便或便血,舌紅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弦或滑。
用法1日1,水煎分3次服,夜間可酌加一次。忌食辛辣、寒涼,易過敏食物。
方解 本方以黃連、干姜為主藥,清上熱溫下寒,寒熱并用,清半夏、白芍、桂枝、延胡索、川楝子、三七降逆,化瘀消斑為臣,佐黨參、甘草、大棗和中以復中焦升降之職,上藥合用共奏寒熱并用,化瘀消斑之效。
加減 心下及胃脘疼痛喜按者加良姜、香附,拒按者加蒲公英、丹參;痛在臍腹喜按者加小茴香,拒按者加丹皮;痛在少腹喜按者加烏藥、肉桂,拒按者加桃仁、蒲黃;虛寒偏重便血者,加炮姜、白術、制附子;瘀熱偏重便血者,加大黃炭、生地榆、地丁。
臨床運用 對于血證紫癜,傳統(tǒng)習慣多用犀角地黃湯加減,雖對皮膚斑點有效,往往由于藥物偏涼而使寒熱失調加劇,腹痛加重,治療不能繼續(xù)。本方是在《傷寒論》黃連湯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酌加金鈴子散、白芍、三七而成。針對寒熱錯雜血瘀證的病機,可使上熱下寒或寒熱錯雜得以和解,不治斑則斑自愈。臨床若運用得法,治療腹型紫癜一般1~2周使病情緩解穩(wěn)定,3~4周基本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