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全鹿丸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八:全鹿丸處方

    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將肉橫切,焙干為末;取皮、肚雜洗凈人原湯熬膏,和藥末為丸;其骨須酥炙,為末,和肉末、藥末一處;搗不成丸,加煉蜜)人參 白術(炒)茯苓 炙甘草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耆(蜜炙)天門冬 麥門冬 枸杞 杜仲(鹽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藥(炒)芡實(炒)菟絲(制)五味子 鎖陽(酒拌蒸)肉蓯蓉 破故紙(酒炒)巴戟肉 葫蘆巴(酒拌蒸)川續(xù)斷 覆盆子(酒拌蒸)楮實子(酒拌蒸)秋石 陳皮各500克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 青鹽各250克

    制法

    先精制諸藥為末,和勻一處,候鹿膏制成,和搗為丸,梧桐子大。用黃絹作小袋五十條,每袋約盛500克藥丸,透置透風處,陰雨天須用火烘之。

    功能主治

    補血氣,益精髓,壯筋骨。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精神虛憊,頭眩耳鳴,面色萎黃,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陽痿精冷;婦人宮寒不孕,崩漏帶下;老年陽衰,精髓空虛,步履不便,手足麻木,遺尿失禁。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腹及臨臥時用姜湯、鹽湯或白湯送下,冬月溫酒亦可。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八明·《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全鹿丸組成

    中鹿(一只),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當歸、川芎、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陳皮、炙甘草、補骨脂、川續(xù)斷、杜仲、川牛膝、枸杞子、巴戟天、胡蘆巴、干山藥、芡實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楮實子、鎖陽、肉蓯蓉、秋石各一斤(各500克),川椒、小茴香、青鹽、沉香各半斤(各250克)。

    用法

    上各藥精制為末,各稱分兩,和勻一處。候鹿制膠成就,和為丸??招呐R臥時,姜湯、鹽湯、沸湯任下,冬月溫酒送下。

    功效

    補腎填精,健脾益氣。

    主治

    老年陽衰,精髓空虛,神疲形瘦,步履不便,手足麻木,陽痿遺尿,舌淡嫩苔薄,脈沉細軟、兩尺浮大。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性功能障礙、子宮脫垂、老年尿頻、腎功能衰竭、冠心病、足跟痛等病癥屬脾腎虧虛、陽氣不足者。

    1.子宮脫垂:本方結合按摩(小腹部)、體療(提肛憋尿)、食療(黃芪升麻母雞湯)等治療子宮脫垂110例。以自覺癥狀變化、子宮解剖位置恢復與否評定療效。結果:治愈74例,好轉32例,無效4例。療程最長1 80日,最短60日。復查治愈1年后的60例患者,均未見復發(fā)。(《中國校醫(yī)雜志》1994年第1期)

    2.尿頻:本方用于因腎陽(氣)虧虛所致的老年尿頻、產(chǎn)婦小便失禁及小兒遺尿等患者20余例。其中因年高體弱、腎氣虛衰所致的夜尿頻數(shù)、尿后余瀝不盡者8例,婦女產(chǎn)后小便失禁者7例,小兒遺尿4例,病后體虛,小便頻數(shù)者5例,均收到了較滿意的療效。(《中成藥》1988年6期)

    3.慢性腎衰竭(經(jīng)驗):本方加減可用于治療慢性腎衰竭屬陰陽兩虛者。對于慢性腎衰屬陰陽兩虛者,若用藥過于峻猛,則耗氣傷液,正虛更甚;過于苦寒,則傷中敗胃,濁邪由生;過于辛燥,則竭陰亡陽,陰陽離絕,生命危矣??蛇x用本方加減以陰陽雙補。(《河北中醫(yī)》2007年第10期)

    4.胃脘痛:本方加減治療虛寒型胃脘痛200例,加減:食滯不化者以雞內(nèi)金、檳榔煎湯送服;惡心欲吐者用姜半夏、姜竹茹煎湯吞服;胃出血者以白及、烏賊骨煎湯送服;有腸腺化生和息肉者用山慈菇、虎杖煎湯送服。以自覺癥狀、胃鏡檢查結果變化評定療效,慢性淺表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15口為1個療程,萎縮性胃炎以2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痊愈102例,好轉87例,無效11例。(《湖北中醫(yī)雜志》1990年第6期)

    5.脈結代(個案):本方可用于治療老年人脈結代屬腎虧陽虛,精血不足者。某女,72歲。胸悶、心悸,時或隱痛三月余。曾經(jīng)服用過冠心蘇合丸、復方丹參片等,悶痛時好時發(fā),早搏用異搏定及復脈湯無效。時見年逾古稀,素體陽虛,未及冬令,經(jīng)常畏寒,脈結代無力(7~8次/分),舌質(zhì)淡而苔白。辨析屬年老體衰,腎虧陽虛,精血不足所致。遂給以全鹿丸每日10克,分2次吞服。1周后復診,悶痛未見發(fā)作,結代脈已減少(1~2次1分)。連續(xù)服用2周后再診,結代脈消失。囑其常服,以資鞏固。(《中成藥》1989年第1期)

    方解

    全鹿丸中用全鹿,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壯陽,益精養(yǎng)血;黃芪、山藥、四君子輩大補元氣;當歸、川芎、二地、二冬滋陰養(yǎng)血;杜仲、枸杞、牛膝、鎖陽、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葫蘆巴、巴戟天、川斷溫補腎陽,強筋壯骨;陳皮,川椒、小茴香、沉香行氣溫中;芡實、五味子、覆盆子,楮實子、秋石補腎澀精;青鹽味成入腎。全方以陰陽并補,脾腎并治、溫斂并用,主要用于治療脾腎虧虛、陽氣不足引起的諸虛百損、五勞七傷。

    凡胸悶納呆、口膩口苦、苔黃膩、脈濡數(shù),屬濕熱未凈者,以及陰虛火旺、咽干口燥、舌紅苔下、脈細數(shù)者,均需慎用。

    現(xiàn)代研究

    全鹿丸能明顯提高老年小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延長家兔凝血時間,增加離體兔心的冠脈流量;延長戊巴比妥鈉對小鼠的睡眠時間。

    方歌

    缺。

    摘錄明·《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藜蘆2分(炙),大黃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黃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熱目赤,四肢不舉;產(chǎn)乳后傷寒,舌黃白,狂言妄語;溫病以后,飛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別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殺鬼杖、斬鬼丹、殺鬼杖子處方雄黃(研)1兩,真珠(研)1兩,礜石(泥裹燒半日)1兩,牡丹皮1兩,巴豆(去皮心,熬)1兩,附子(炮)1兩,藜蘆(炙)1兩,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石三棱(煨,銼)1兩,雞爪三棱(煨,銼)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煎黃出油盡)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搗羅6味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勻,醋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天門冬(去心,焙干)、石菖蒲、椒紅、澤瀉、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補不足,利小便。主虛勞。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 處方四君子湯、四物湯、二陳湯。功能主治勞發(fā)痰火,素有痰火,略有勞動,便發(fā)寒熱,全類傷寒,輕者將息周日自愈,重者頸腋膊胯之間遂結核,腫痛或消,下次遇勞又發(fā)。用法用量水煎,溫服。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