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láng,làng,liáng
  • 拼音:lang
  • 注音:ㄌㄤˊ,ㄌㄤˋ,ㄌㄧㄤ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AYVE
  • 五筆98:AYVU
  • 五行:
  • Unicode:U+83A8
  • 四角號(hào)碼:44732
  • 倉(cāng)頡輸入法:TIAV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4446
提交資料
  • 莨字拼音(帶聲調(diào))
    láng,làng,liáng
  • 莨字筆順
    橫豎豎捺折橫橫折撇捺
  • 莨字的組詞
    白薯莨 莨莠 莨紗 莨菪 莨綢 薯莨綢 薯莨
  • 基本解釋

    làng ? ㄌㄤˋ ◎ 〔莨菪〕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塊狀,葉互生,長(zhǎng)橢圓形。種子和根莖、葉均可入藥。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láng 〈名〉 (1) 狼尾草 [Chinese penni-setum]。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冬莖頂抽紫黑色具剛毛穗狀圓錐花序,形似狼尾。嫩時(shí)作飼料 莨,莨草也。從草,良聲?!墩f文》 其卑濕則生藏莨?!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 (2) 又如:莨尾(植物名。即狗尾草);莨莠(莨和莠,是兩種野草。常用以喻邪惡之人,或用以指雜草叢生的地方) (3) 另見 làng;liáng基本詞義 làng? 另見 láng;liáng

  • 漢語字典

    [①][láng][《廣韻》魯當(dāng)切,平唐,來。]草名。生于低濕地,可作飼料。[②][làng]見“莨2菪”。[③][liáng]見“薯莨”。

    音韻參考

    [廣 韻]:魯當(dāng)切,下平11唐,láng,宕開一平唐來[平水韻]:下平七陽[粵 語]:loeng4long4[閩南語]:long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莨; 康熙筆畫:13; 頁(yè)碼:頁(yè)1035第10【唐韻】魯當(dāng)切【集韻】盧當(dāng)切,??音郞?!菊f文】草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濕則生藏莨、蒹葭?!竟]】藏莨,草名。中牛馬芻。 又去聲。莨菪?!颈静荨恳幻煜勺樱幻刑?。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蕩,故名。【史記·倉(cāng)公傳】領(lǐng)以莨菪。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