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dūn
  • 拼音:dun
  • 注音:ㄉㄨㄣ
  • 部首筆畫(huà):3
  • 總筆畫(huà):15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YBTF
  • 五筆98:YBTF
  • 五行:
  • Unicode:U+58AA
  • 四角號(hào)碼:08104
  • 倉(cāng)頡輸入法:YK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墪字拼音(帶聲調(diào))
    dūn
  • 墪字筆順
    捺橫豎折橫折豎橫撇橫撇捺橫豎橫
  • 墪字的組詞
    青墪 煙墪帽
  • 基本解釋

    dūn ? ㄉㄨㄣˉ ◎ 古同“墩”。

  • 漢語(yǔ)字典

    [①][dūn][《廣韻》都昆切,平魂,端。]亦作“墪1”?!半?”的被通假字。(1)土堆。(2)墩子;堆狀物。(3)指烽堠。參見(jiàn)“墩堠”、“墩堡”。(4)量詞,用于叢生的或幾棵合在一起的植物。(5)一種坐具。(6)用力猛地往下放。(7)擊;打。(8)顛簸,震動(dòng)。(9)斥責(zé)。(10)伸。(11)豎立。(12)同“蹲”。

    音韻參考

    [國(guó) 語(yǔ)]:dūn[粵 語(yǔ)]:dan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墪; 康熙筆畫(huà):15; 頁(yè)碼:頁(yè)239第02同墩。
  • 字源字形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