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陰兩傷,血瘀于絡(luò)。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
【方名】活血降糖方。
【組成】生黃芪30克,山藥15克,蒼術(shù)15克,玄參30克,當(dāng)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參30克,葛根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毅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腎虛。
【治法】滋腎固本,補(bǔ)益肝腎,活血通絡(luò)。
【方名】滋腎蓉精丸。
【組成】黃精20克,肉蓯蓉15克,制首烏15克,金櫻子15克,淮山15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10克。
【用法】上藥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服6克,日服3次,30天為1療程。
【出處】吳仕九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氣虛陰虧。
【治法】益氣滋陰。
【方名】制糖湯。
【組成】生地30克,黃芪30克,菟絲子30克,黨參30克,天冬15克,麥冬15克,山萸肉12克,玄參12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當(dāng)歸9克。
【出處】趙錫武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血燥陰傷。
【治法】養(yǎng)血滋陰,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兩地湯。
【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五味子10克,綠豆衣12克,元參12克,黃芪30克,山藥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出處】施今墨方。
中藥處方(五)
【辨證】肺胃蘊(yùn)熱,氣陰兩傷。
【治法】益氣、滋陰、清熱。
【方名】消渴湯。
【組成】山藥30克,生石膏30克,黃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懷牛膝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菟絲子12克。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六)
【辨證】脾陰不足。
【治法】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湯。
【組成】生地30克,山藥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澤瀉12克,五味子6克。
【出處】李冠澤方。
中藥處方(七)
【辨證】陰虛陽亢,津涸熱淫。
【治法】養(yǎng)陰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滋坎飲加減。
【組成】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山藥15克,玉竹15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寸麥冬15克,天花分15克,制首烏15克,地骨皮30克,烏梅肉10克,縮砂仁5克(研末分沖),生甘草15克。
【出處】靳文清方。
中藥處方(八)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
【方名】降糖方。
【組成】生黃芪30克,生地30克,蒼術(shù)15克,元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
【出處】祝諶予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陰兩傷,血瘀于絡(luò)。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
【方名】活血降糖方。
【組成】生黃芪30克,山藥15克,蒼術(shù)15克,玄參30克,當(dāng)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參30克,葛根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毅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腎虛。
【治法】滋腎固本,補(bǔ)益肝腎,活血通絡(luò)。
【方名】滋腎蓉精丸。
【組成】黃精20克,肉蓯蓉15克,制首烏15克,金櫻子15克,淮山15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10克。
【用法】上藥研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服6克,日服3次,30天為1療程。
【出處】吳仕九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氣虛陰虧。
【治法】益氣滋陰。
【方名】制糖湯。
【組成】生地30克,黃芪30克,菟絲子30克,黨參30克,天冬15克,麥冬15克,山萸肉12克,玄參12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當(dāng)歸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錫武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血燥陰傷。
【治法】養(yǎng)血滋陰,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兩地湯。
【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五味子10克,綠豆衣12克,元參12克,黃芪30克,山藥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施今墨方。
中藥處方(五)
【辨證】肺胃蘊(yùn)熱,氣陰兩傷。
【治法】益氣、滋陰、清熱。
【方名】消渴湯。
【組成】山藥30克,生石膏30克,黃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懷牛膝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菟絲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六)
【辨證】脾陰不足。
【治法】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湯。
【組成】生地30克,山藥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澤瀉12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冠澤方。
中藥處方(七)
【辨證】陰虛陽亢,津涸熱淫。
【治法】養(yǎng)陰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滋坎飲加減。
【組成】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山藥15克,玉竹15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寸麥冬15克,天花分15克,制首烏15克,地骨皮30克,烏梅肉10克,縮砂仁5克(研末分沖),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靳文清方。
中藥處方(八)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
【方名】降糖方。
【組成】生黃芪30克,生地30克,蒼術(shù)15克,元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祝諶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