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土人參的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

    ①種子繁殖。初次種植沒有扦插材料或大面積種植一般采用種子繁殖。因種子較小,應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南方一般于初秋收種子后播種,播后約7天出苗,10天齊苗。北京露地栽培,早春約3~4月于保護地育苗,終霜后移栽露地,因種子細小,播種地需精耕細作。播種量0.5克/平方米,播種時摻入細砂以使播種均勻。種子充足時,也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如果草害嚴重應盡量避免直播。條件合適,苗齡約20~30天。

    ②分株繁殖。可根據(jù)各地氣候情況而定,一般于較溫暖季節(jié)進行,分株的單株帶部分根群易于成活。

    ③扦插繁殖。用嫩枝扦插,露地宜于春夏季進行,溫室中則周年均可扦插。扦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梢,長約6~10厘米,帶一二葉片于節(jié)下截斷。反之量大時要用苗床扦插,扦插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深度為插條的1/3,苗床上用素砂土或珍珠巖。繁殖量少時可用淺盆或木箱。扦插后適當遮光、保濕、保溫,溫度較高季節(jié),還需注意降溫。苗齡15~20天。也可以直接扦插定植田間。

    2)整地、施肥、做畦。選用肥沃之砂壤土為佳,土地需平整,易灌易排。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千克,并與土壤充分混合,做成寬1.2~1.5米、長8~10米的平畦,如果是直接播種,平畦需平、細、軟。

    3)定植。1.2~1.5米寬平畦,種植4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溫度高的地區(qū),栽培收獲時間長,密度稀小一些為佳,反之則密度大一些。定植后澆定植水。

    4)田間管理。土人參不耐澇,定植緩苗后即行淺中耕,除雜草,無雨天每5~7天澆一水,雨季要及時排除積水。保護地栽培冬季以提高溫度為主要管理措施,水分以少為佳,澆水宜晴天上午進行,以利排濕,減少病害的發(fā)生。每次采收嫩莖葉后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土人參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可以不使用農(nóng)藥及化肥,生產(chǎn)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5)采收。通常定植后30天,植株高約20厘米以上時,植株下部約留6片葉采摘主莖尖,長約10厘米左右。以后每片葉腋上均能萌發(fā)一新芽梢,在花穗抽出前,應及時采收側(cè)芽梢,采摘葉基部留葉1~2片。產(chǎn)量因不同地區(qū)、不同栽培方式、收獲期長短等有很大差異。

    土人參肉質(zhì)根的采收:夏末初秋采挖肉質(zhì)根或生長期隨需而采收。

    6)留種。留種時宜成片或整畦集中隔離種植,株高約25厘米時采摘一次頂芽梢后,任其發(fā)生側(cè)芽。因蒴果易爆裂,應及時分期采收。種子產(chǎn)量較低,總計產(chǎn)量為100~300千克/公頃?!?0種新興葉菜栽培》文章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網(wǎng) 日期:2006-08-17

更多中藥材
  •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病原體侵入嬰兒血液循環(huán),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癥多,是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的疾病。早產(chǎn)兒、男孩、胎膜早破>24小時、母產(chǎn)時發(fā)熱、羊水有腐敗惡臭味的嬰兒發(fā)病率高。病因病機內(nèi)因多與新生嬰......
  • 呂波 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張某,男,47歲。陰囊潮濕反復數(shù)年,春夏較重,秋冬較輕,內(nèi)褲每日一換,但陰囊潮濕依舊,食納不佳,體胖腹大,平素喜飲酒,舌體胖大,苔黃白,舌根膩,脈滑。中醫(yī)辨證:濕熱下注。處方:萆薢20克,黃柏15克,蒼術15克,石菖......
  • 毛進軍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中醫(yī)自古流傳一句話:“中醫(yī)的不傳之秘在于藥量”,就是說中醫(yī)治病,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必須藥量輕重適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筆者認為,這里所說的“藥量”,不僅僅是指方劑中藥物的劑量,更重要的是指藥量間的配伍比......
  • 李軍 四川省巴中市中醫(yī)院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暗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痤瘡是一種發(fā)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中醫(yī)學稱之為“粉刺”、“面粉渣”、“酒刺”、“風刺”等,并認為素體陽熱偏盛是痤瘡發(fā)病的根本;飲食不節(jié),外邪侵襲是致病的條件;......
  • 劉某,女,53歲,2010年10月24日就診?;颊呒韧兄夤芟∈?0余年,兩日前因接觸油漆,出現(xiàn)氣緊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見明顯緩解,遂到門診就診??淘\見患者氣促,呼吸困難,面色發(fā)紺,喉間痰鳴,訴夜間喘息不得平臥,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