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教您看懂中藥處方

    在中藥處方中,經常看到藥名前后標有炒、炙、先煎、后下等。有一些患者不了解這些內容,只是把藥全部放在一起一煎了事,以致藥效不能充分發(fā)揮,延誤疾病的治療。因此,了解中藥處方中的一些知識對于配合醫(yī)生治療、保證療效是有益的。

    寫在中藥處方藥名前的字常有生、炒、炙、煅等。

    生 指此中藥可直接使用。

    炒 指某種藥經過清炒或加固體佐料炒到一定程度。

    炙 指藥物加液體輔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療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常用輔料有酒、醋、蜂蜜等。

    煅 將藥物直接置于爐火之上,或放在適當的容器中進行煅燒,以增加藥物的收斂作用,減少副作用或改變藥物的性質。

    寫在藥名右上角的字是藥物的煎服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幾種:

    先煎 是將該藥煮沸十分鐘左右以后,再將其他藥物加入共煮。

    后下 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前五分鐘左右,將這味藥加入共煮。主要防止揮發(fā)油損耗過多降低藥效,也可加強藥物的作用。

    包煎 可以避免藥物煎后混濁,也可防止其藥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而對咽喉產生刺激。

    另燉、另煎 適用于貴重藥,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盡量減少損失,把該藥單獨煎煮。

    沖服、燉服 含有揮發(fā)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藥物及汁液藥物,可以用開水沖泡后服用。

    烊化 阿膠等膠類藥宜另行烊化,再與其他藥汁兌服。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認為百病生于氣,而人體的五臟中,脾性濕為太陰,陰氣最盛則脾氣充盛,體內濕氣也會正常的運行,不會出現濕氣停滯在體內的情況。一旦出現脾氣虧虛,濕氣無法運化停滯體內便會形成內濕,聚為濕病。長此以往呢,患者體內的濕血開始泛濫,又因為脾虛無法運,......
  • 第一種藥材:(綿茵陳)它具有清濕退熱作用,用于三焦的濕熱。第二種藥材:(蒼竹)這味藥材也是祛濕的良藥,它還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運化濕氣的,脾的功能強建了,濕氣運化的多了,就不會有大量的濕氣淤積在身體,適用于濕氣比較重引發(fā)的舌苔白膩,腹痛......
  • 第一:脾氣虛癥,通常表現為容易腹脹,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者是蒼白無華,舌質淡,胎白,中醫(yī)治療上一般以健脾補氣為主。第二:脾陽虛通常表現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涼的食物,喜歡溫熱,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中醫(yī)......
  • 陳皮作為一種用途很廣的中藥材,它主要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作用,并且它歸脾肺經,在治療脾胃氣滯、食滯,咳嗽化痰上有獨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為脾虛引起的腹脹,痰多濕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虛比較明顯,這個時候就需要配黨參,白術這些......
  • 這位朋友其實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裂紋舌淡有脾虛的一個現象,裂紋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啊,就是脾虛濕盛所導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運化體內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虛水谷精微和氣血就不能濡養(yǎng)我們的舌體,同時體虛會導致體內形成濕氣,這個濕氣又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