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王彤
夏至(6月21日)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jié)日,這天,古代人用歌舞來慶祝,通過祭神來祈求消災免禍。在農事方面,《禮記》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這個時候開始割鹿角,蟬也開始鳴叫,半夏、木槿也正繁花盛開。
從中醫(yī)理論講,夏至也是陽氣最旺的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長”字。精神養(yǎng)生方面,切忌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平時多注意“暑易傷氣”。飲食方面,講究吃“補食”,原因是夏至后有三伏天,它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人容易食欲不振,所以要學會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yǎng)。
氣溫高警惕“熱中風”
夏至為一年中陽極階段及氣升之極的時期。這個時期,酷熱多雨,空氣濕度大,如果不能順應氣候變化,體內陰陽失調,很容易導致疾病發(fā)生。“熱中風”就是其中一種。中風不僅會發(fā)生在氣溫低的冬季,夏季也是中風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這一節(jié)氣我們(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的“三高”老人)一定要警惕夏季的“熱中風”。
老年人體內水分相對較少,如果夏季出汗過多,更易損耗陰津,致心火熾盛,腎陰不足。《景岳全書·非風》中指出:“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先傷五臟之真陰。”而空調、電風扇以及生冷食物又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這些都會增加發(fā)生中風的機會??傊?,中風病癥無論病因如何,都是氣血相搏,血氣留滯于腦,經(jīng)氣瘀滯,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于濡養(yǎng),陰陽互不維系所致。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如出現(xiàn)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肢體無力、視物模糊、頻繁打哈欠等都是中風前的癥狀,俗稱小中風。此時應該立即就醫(yī),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夏天補水是預防熱中風的關鍵。老年人生理反應遲鈍,應該“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頻飲的方法,多喝白開水,多喝湯。如做法簡單又清熱解暑的冬瓜荷葉湯:以冬瓜500克,鮮荷葉一張,煮湯,可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生津止渴。
另外,也可以喝點綠豆湯,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新鮮蔬菜、水果、魚和豆類食物,醋、山楂也能降血脂、軟化血管,對老人夏季養(yǎng)生非常有幫助。
夏季防中風也可采用穴位療法,手厥陰心包經(jīng)上的中沖穴有蘇厥開竅、清心泄熱的功效,為常用穴之一。如果搭配內關穴、水溝穴,還能治小兒驚風、中暑、中風昏迷等。方法:以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上的中沖穴,約1分鐘即可,再換右手按摩左手中沖穴1分鐘??奢啌Q進行。按摩中沖穴可疏通經(jīng)絡、調和陰陽。
對于中風、虛脫等突發(fā)性疾病導致人突然昏厥時,也不要驚慌,可掐住患者手掌虎口處的合谷穴,持續(xù)2~3分鐘,昏厥能很快消失。頭頂部的百會穴及足底心前1/3處的涌泉穴,也可令患者盡快蘇醒。
為了保險起見,老年人的“保駕”藥物也是不能少的。要定期去醫(yī)院檢查血壓,化驗血脂、血糖、血黏度。需要靠降壓藥和降脂藥來改變血液內環(huán)境的,一定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指導用藥,以免發(fā)生意外。
夏日提倡“子午覺”
天漸漸熱起來,睡眠不好的人也多了:睡不著或早醒,或夢多易醒。夏天睡眠質量不好,還會導致秋、冬季節(jié)體質下降。夏季如何彌補睡眠不足呢?子午覺可說是補充睡眠不足的不二法則。
按照舊時計時法,“子”是指夜半,即夜間23點到凌晨1點之間。而“午”是指正午,即11~13點之間?!饵S帝內經(jīng)》認為,子時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陽氣盡則臥”,因此,此時最適合睡眠,且最能養(yǎng)陰,睡眠效果也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午時是人體經(jīng)氣“合陽”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如果感到疲倦或是睡眠不足,不妨在中午休息30分鐘,但不能過長,以免擾亂人體生物鐘,影響晚上睡眠。這樣一覺醒來,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消除暑熱痱毒
痱子是炎熱夏季最常見的一種急性皮膚病。當外界氣溫高,濕度大時,出汗過多而不易蒸發(fā),堵塞了毛孔,汗液滯留體內就會出痱子;或熱盛汗出,再以冷水洗浴,毛孔突然緊閉,使熱氣滯留于皮膚內,也易患此病。
痱子多發(fā)生于人的頸、胸、背、腹部。癥狀較輕的可涂抹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服,能很快痊愈。長了痱子后,其瘙癢、刺痛、灼熱的感覺常使人煩躁不安,甚至影響睡眠。故患病后不要用手搔抓,也不要用熱水燙、肥皂水洗,以防發(fā)生痱毒??啥嗪染G豆湯,常吃西瓜、冬瓜等有清暑利濕作用的食物。也可用50克干艾葉,幾片生姜,加水大半桶熬煮,待水溫適中時倒入浴缸中泡澡,能夠解毒止癢,治療痱子。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王彤
夏至(6月21日)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jié)日,這天,古代人用歌舞來慶祝,通過祭神來祈求消災免禍。在農事方面,《禮記》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這個時候開始割鹿角,蟬也開始鳴叫,半夏、木槿也正繁花盛開。
從中醫(yī)理論講,夏至也是陽氣最旺的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長”字。精神養(yǎng)生方面,切忌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平時多注意“暑易傷氣”。飲食方面,講究吃“補食”,原因是夏至后有三伏天,它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人容易食欲不振,所以要學會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yǎng)。
氣溫高警惕“熱中風”
夏至為一年中陽極階段及氣升之極的時期。這個時期,酷熱多雨,空氣濕度大,如果不能順應氣候變化,體內陰陽失調,很容易導致疾病發(fā)生。“熱中風”就是其中一種。中風不僅會發(fā)生在氣溫低的冬季,夏季也是中風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這一節(jié)氣我們(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的“三高”老人)一定要警惕夏季的“熱中風”。
老年人體內水分相對較少,如果夏季出汗過多,更易損耗陰津,致心火熾盛,腎陰不足。《景岳全書·非風》中指出:“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先傷五臟之真陰。”而空調、電風扇以及生冷食物又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這些都會增加發(fā)生中風的機會??傊?,中風病癥無論病因如何,都是氣血相搏,血氣留滯于腦,經(jīng)氣瘀滯,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于濡養(yǎng),陰陽互不維系所致。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如出現(xiàn)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肢體無力、視物模糊、頻繁打哈欠等都是中風前的癥狀,俗稱小中風。此時應該立即就醫(yī),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夏天補水是預防熱中風的關鍵。老年人生理反應遲鈍,應該“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頻飲的方法,多喝白開水,多喝湯。如做法簡單又清熱解暑的冬瓜荷葉湯:以冬瓜500克,鮮荷葉一張,煮湯,可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生津止渴。
另外,也可以喝點綠豆湯,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新鮮蔬菜、水果、魚和豆類食物,醋、山楂也能降血脂、軟化血管,對老人夏季養(yǎng)生非常有幫助。
夏季防中風也可采用穴位療法,手厥陰心包經(jīng)上的中沖穴有蘇厥開竅、清心泄熱的功效,為常用穴之一。如果搭配內關穴、水溝穴,還能治小兒驚風、中暑、中風昏迷等。方法:以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上的中沖穴,約1分鐘即可,再換右手按摩左手中沖穴1分鐘??奢啌Q進行。按摩中沖穴可疏通經(jīng)絡、調和陰陽。
對于中風、虛脫等突發(fā)性疾病導致人突然昏厥時,也不要驚慌,可掐住患者手掌虎口處的合谷穴,持續(xù)2~3分鐘,昏厥能很快消失。頭頂部的百會穴及足底心前1/3處的涌泉穴,也可令患者盡快蘇醒。
為了保險起見,老年人的“保駕”藥物也是不能少的。要定期去醫(yī)院檢查血壓,化驗血脂、血糖、血黏度。需要靠降壓藥和降脂藥來改變血液內環(huán)境的,一定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指導用藥,以免發(fā)生意外。
夏日提倡“子午覺”
天漸漸熱起來,睡眠不好的人也多了:睡不著或早醒,或夢多易醒。夏天睡眠質量不好,還會導致秋、冬季節(jié)體質下降。夏季如何彌補睡眠不足呢?子午覺可說是補充睡眠不足的不二法則。
按照舊時計時法,“子”是指夜半,即夜間23點到凌晨1點之間。而“午”是指正午,即11~13點之間?!饵S帝內經(jīng)》認為,子時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陽氣盡則臥”,因此,此時最適合睡眠,且最能養(yǎng)陰,睡眠效果也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午時是人體經(jīng)氣“合陽”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如果感到疲倦或是睡眠不足,不妨在中午休息30分鐘,但不能過長,以免擾亂人體生物鐘,影響晚上睡眠。這樣一覺醒來,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消除暑熱痱毒
痱子是炎熱夏季最常見的一種急性皮膚病。當外界氣溫高,濕度大時,出汗過多而不易蒸發(fā),堵塞了毛孔,汗液滯留體內就會出痱子;或熱盛汗出,再以冷水洗浴,毛孔突然緊閉,使熱氣滯留于皮膚內,也易患此病。
痱子多發(fā)生于人的頸、胸、背、腹部。癥狀較輕的可涂抹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服,能很快痊愈。長了痱子后,其瘙癢、刺痛、灼熱的感覺常使人煩躁不安,甚至影響睡眠。故患病后不要用手搔抓,也不要用熱水燙、肥皂水洗,以防發(fā)生痱毒??啥嗪染G豆湯,常吃西瓜、冬瓜等有清暑利濕作用的食物。也可用50克干艾葉,幾片生姜,加水大半桶熬煮,待水溫適中時倒入浴缸中泡澡,能夠解毒止癢,治療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