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李忠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根據(jù)“狀態(tài)療法”原則,中醫(yī)抗癌六大法則是狀態(tài)療法的基本內(nèi)容,通過固攝正氣,振奮陽氣,調理心、肝功能,促進體內(nèi)毒素排除,達到陰陽和、臟腑和、氣血和的目的。
固攝法 固攝正氣,防止正氣的耗散,糾正正虛失固的狀態(tài)。固攝癌毒,防止或減少癌毒的擴散與轉移。正氣本身具有對癌毒的固攝收束作用,在“正虛”狀態(tài)下,癌毒的擴散與轉移趨勢超過了正氣的防護約束力,疾病便會進展。在固攝法對正氣及癌毒的雙重作用下,正氣的耗散趨勢得到抑制,正氣水平得以提升,抗癌、固攝癌毒的能力增強,癌毒的擴散轉移趨勢同時受到抑制。常見藥物:酸味藥,如白芍、烏梅、五味子、酸棗仁、菝契等;澀味藥,如龍骨、烏賊骨,椿根皮、赤石脂、芡實等;咸味藥,如牡蠣、文蛤等。處方中某些藥物或燒炭存性,或用醋制,如杜仲炭、小茴香炭、芍藥炭,醋制大黃等。冬蟲夏草補益固攝肺、腎之氣;黃芪益氣以固攝中氣、衛(wèi)氣;桑螵蛸補腎固精;白果、蛤蚧斂固肺腎之氣;山萸肉補肝腎,斂精氣;蓮子肉養(yǎng)心益腎補脾以斂精氣。
調心法《內(nèi)經(jīng)》:“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研究也顯示,腫瘤與情志關系密切。臨床常用藥物有珍珠粉、琥珀粉、棗仁、夜交藤、牡蠣、遠志等。
柔肝法 我們認為腫瘤病在厥陰。從臟腑經(jīng)絡系統(tǒng)看,厥陰包括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從《傷寒論》厥陰篇并結合腫瘤臨床分析,厥陰主要以足厥陰肝經(jīng)為主.癌癥的關鍵病機在于陰陽氣不相順接,氣滯血瘀痰凝所致。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肝為血海,為孕育生命之海,其性喜條達。正如《血證論》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為血海。凡周身之血,總視血海為治亂。血海不擾,則周身之血,無不隨之而安。肝經(jīng)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則以肝屬木,木氣沖和調達,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备螢閷④娭伲饕饔迷谟谥卫眢w內(nèi)出現(xiàn)的“動亂”,正如《內(nèi)經(jīng)》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癌癥的發(fā)生與肝氣遏郁有密切關系。所以,臨床中,通過柔肝,恢復肝的平衡,是對癌化有為無的首選。正如現(xiàn)代醫(yī)家秦伯未先生在《清代名醫(yī)醫(yī)案精華》中講:“肝為剛臟,非柔潤不能調和也?!?/p>
溫陽法 中醫(yī)認為,腫瘤屬陰瘤。臨床證實,體質偏寒的人患腫瘤居多,腫瘤病人中寒癥居多。腫瘤發(fā)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陽虛癥候,如畏寒肢冷,氣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恍白,浮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脈沉遲等,或為水氣病,或為惡性積液。陽虛寒證責之于心、脾、腎,溫陽亦當辨溫通心陽、溫補心腎,腫瘤病人溫陽不僅僅是治療陽虛,還可增強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津液代謝。常用藥物: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硫黃、川椒目、吳茱萸、高良姜、鹿角膠、鹿茸等。
通利二便法 通利二便是驅除毒邪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通利二便,可驅除有形邪氣以除癌毒,攻腸胃之邪以調暢氣機,防止有毒中藥蓄積中毒中藥,如蟾蜍、蜈蚣、斑蝥、巴豆、白砒、輕粉、紅粉等有毒。常用藥物有大黃、元明粉、二丑、檳榔、番茄葉、巴豆、土茯苓、金錢草等。
以毒攻毒 癌毒是目前中醫(yī)腫瘤界普遍認為腫瘤發(fā)病因素中的“毒邪為患”之毒。癌毒的產(chǎn)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調養(yǎng)不慎的原因,各種原因使五臟蓄毒不流癌毒就產(chǎn)生了。只有體內(nèi)有癌毒,復加上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的誘發(fā),才有可能患癌。治療癌毒,除有華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積聚”的手術療法外,主要有“以毒攻毒”的治法。常用藥物有斑蝥、蟾蜍、砒石、狼毒、鉤吻、喜樹、壁虎、白花蛇、輕粉等。但臨床采用這些藥物的時候,必須全面了解“以毒攻毒”方藥副反應、治療及中毒劑量,選用合適的的劑型,臨床注意服藥時間及方法。一般而言,“以毒攻毒”方藥晨起空腹服用或兩飯之間服用效力專宏,而對消化道刺激較重者及體質較弱者宜飯后服。馬錢子制劑宜睡前服,宜用蜂蜜及濃糖水送服。斑蝥制劑宜用雞蛋清送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李忠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根據(jù)“狀態(tài)療法”原則,中醫(yī)抗癌六大法則是狀態(tài)療法的基本內(nèi)容,通過固攝正氣,振奮陽氣,調理心、肝功能,促進體內(nèi)毒素排除,達到陰陽和、臟腑和、氣血和的目的。
固攝法 固攝正氣,防止正氣的耗散,糾正正虛失固的狀態(tài)。固攝癌毒,防止或減少癌毒的擴散與轉移。正氣本身具有對癌毒的固攝收束作用,在“正虛”狀態(tài)下,癌毒的擴散與轉移趨勢超過了正氣的防護約束力,疾病便會進展。在固攝法對正氣及癌毒的雙重作用下,正氣的耗散趨勢得到抑制,正氣水平得以提升,抗癌、固攝癌毒的能力增強,癌毒的擴散轉移趨勢同時受到抑制。常見藥物:酸味藥,如白芍、烏梅、五味子、酸棗仁、菝契等;澀味藥,如龍骨、烏賊骨,椿根皮、赤石脂、芡實等;咸味藥,如牡蠣、文蛤等。處方中某些藥物或燒炭存性,或用醋制,如杜仲炭、小茴香炭、芍藥炭,醋制大黃等。冬蟲夏草補益固攝肺、腎之氣;黃芪益氣以固攝中氣、衛(wèi)氣;桑螵蛸補腎固精;白果、蛤蚧斂固肺腎之氣;山萸肉補肝腎,斂精氣;蓮子肉養(yǎng)心益腎補脾以斂精氣。
調心法《內(nèi)經(jīng)》:“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研究也顯示,腫瘤與情志關系密切。臨床常用藥物有珍珠粉、琥珀粉、棗仁、夜交藤、牡蠣、遠志等。
柔肝法 我們認為腫瘤病在厥陰。從臟腑經(jīng)絡系統(tǒng)看,厥陰包括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從《傷寒論》厥陰篇并結合腫瘤臨床分析,厥陰主要以足厥陰肝經(jīng)為主.癌癥的關鍵病機在于陰陽氣不相順接,氣滯血瘀痰凝所致。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肝為血海,為孕育生命之海,其性喜條達。正如《血證論》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為血海。凡周身之血,總視血海為治亂。血海不擾,則周身之血,無不隨之而安。肝經(jīng)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則以肝屬木,木氣沖和調達,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备螢閷④娭伲饕饔迷谟谥卫眢w內(nèi)出現(xiàn)的“動亂”,正如《內(nèi)經(jīng)》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癌癥的發(fā)生與肝氣遏郁有密切關系。所以,臨床中,通過柔肝,恢復肝的平衡,是對癌化有為無的首選。正如現(xiàn)代醫(yī)家秦伯未先生在《清代名醫(yī)醫(yī)案精華》中講:“肝為剛臟,非柔潤不能調和也?!?/p>
溫陽法 中醫(yī)認為,腫瘤屬陰瘤。臨床證實,體質偏寒的人患腫瘤居多,腫瘤病人中寒癥居多。腫瘤發(fā)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陽虛癥候,如畏寒肢冷,氣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恍白,浮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脈沉遲等,或為水氣病,或為惡性積液。陽虛寒證責之于心、脾、腎,溫陽亦當辨溫通心陽、溫補心腎,腫瘤病人溫陽不僅僅是治療陽虛,還可增強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津液代謝。常用藥物: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硫黃、川椒目、吳茱萸、高良姜、鹿角膠、鹿茸等。
通利二便法 通利二便是驅除毒邪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通利二便,可驅除有形邪氣以除癌毒,攻腸胃之邪以調暢氣機,防止有毒中藥蓄積中毒中藥,如蟾蜍、蜈蚣、斑蝥、巴豆、白砒、輕粉、紅粉等有毒。常用藥物有大黃、元明粉、二丑、檳榔、番茄葉、巴豆、土茯苓、金錢草等。
以毒攻毒 癌毒是目前中醫(yī)腫瘤界普遍認為腫瘤發(fā)病因素中的“毒邪為患”之毒。癌毒的產(chǎn)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調養(yǎng)不慎的原因,各種原因使五臟蓄毒不流癌毒就產(chǎn)生了。只有體內(nèi)有癌毒,復加上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的誘發(fā),才有可能患癌。治療癌毒,除有華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積聚”的手術療法外,主要有“以毒攻毒”的治法。常用藥物有斑蝥、蟾蜍、砒石、狼毒、鉤吻、喜樹、壁虎、白花蛇、輕粉等。但臨床采用這些藥物的時候,必須全面了解“以毒攻毒”方藥副反應、治療及中毒劑量,選用合適的的劑型,臨床注意服藥時間及方法。一般而言,“以毒攻毒”方藥晨起空腹服用或兩飯之間服用效力專宏,而對消化道刺激較重者及體質較弱者宜飯后服。馬錢子制劑宜睡前服,宜用蜂蜜及濃糖水送服。斑蝥制劑宜用雞蛋清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