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驚風病情急 治療應分型

    張奇文 山東省衛(wèi)生廳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重病證,以抽搐、昏迷為主要癥狀。發(fā)病年齡以1~5歲為多見,發(fā)病率高,四季皆有。發(fā)病來勢兇猛,病情危急。急驚風來勢急驟,以高熱伴抽風、昏迷為特征。多由外感時邪疫癘,內(nèi)蘊痰熱食積以及暴受驚恐引起。有接觸疫毒之疾,或暴受驚嚇史。本病常突然發(fā)作,具有熱、痰、風、驚四證及抽、搦、顫、掣、反、引、竄、視八候。在治療上,以清熱豁痰、鎮(zhèn)驚、熄風為總則,痰盛者急先化痰,熱盛者予以清熱,風盛者應速祛風鎮(zhèn)驚。

    感受風邪

    癥見發(fā)熱頭痛,咳嗽咽紅,鼻中流涕,乳蛾紅腫,煩躁不安,高熱時突然驚厥昏迷。舌苔薄黃,脈象浮數(shù)。方用解表鎮(zhèn)驚飲:鉤藤6克,茯神、薄荷、天竺黃、紫蘇、荊芥穗、枳殼各4.5克,黃芩、瓜蔞、連翹各6克,生甘草1.5克。若抽搐者,可加石決明9克,白僵蠶5克,桑葉9克以祛風定驚?;蚍夯卮旱ぃ琹歲以內(nèi)每次1~3粒,1~3歲每次3~5粒,2小時后可重復使用。若痰蒙清竅者,可加石菖蒲4克以清心開竅。若高熱、乳蛾紅腫、便秘者,可加大黃4克,梔子6克以通腑泄熱。

    小兒乳食積滯,郁而化熱,復感風寒,突發(fā)高熱,咽赤腫痛,腹脹拒按,或惡心嘔吐,大便干結,噯氣酸腐,時時驚惕,甚則昏迷、抽痙,苔厚膩或黃膩,脈象浮弦數(shù),指紋青紫或青黑。此為食滯外感,熱動肝風。治法:解表消食,清熱熄風。方用表里雙解飲:薄荷、豆豉、黃芩、梔子、連翹、桔梗、浙貝母各4.5克,牛蒡子、玄參、神曲各6克,甘草1.5克。送服紫雪散。

    小兒脾常不足,易為飲食所傷。若平日飲食不節(jié),積滯化熱,可發(fā)為驚風。癥見發(fā)熱,神昏抽搐,嘔吐酸腐,泄瀉大便酸臭,苔黃厚膩,脈象滑數(shù),指紋青紫。此為食積致驚。治法:消食導滯,清熱鎮(zhèn)驚。方用鎮(zhèn)驚消積湯:鉤藤6克,龍齒4克,薄荷4克,厚樸3克,陳皮3克,焦山楂10克,麥芽10克,黃芩5克,梔子5克,連翹5克,甘草1.5克。送服小兒牛黃散,1歲以下每次0.3~0.5克,2~3歲每次0.9克,1日2次。

    小兒感受風寒,肺氣不宣,痰濁阻滯化熱,引動肝風,癥見發(fā)熱面赤,咳嗽氣粗,喉中痰鳴,驚惕、抽搐,苔薄白滑潤,或白如積粉,此屬痰熱驚風。治法:清熱熄風、滌痰開竅。方用清熱祛痰湯:鉤藤6克,薄荷5克,天竺黃、桔梗各4.5克,橘紅3克,前胡6克,炒杏仁8克,瓜蔞10克,連翹心6克,膽南星2克,甘草1.5克。若發(fā)熱喘急,咳嗽聲重,鼻煽聳肩,手足抽搐,角弓反張,舌紫紅,指紋黯青者,為痰熱結胸致驚。治法:宣肺平喘,清熱化痰。方用加味麻杏石甘湯:生麻黃、橘紅、石菖蒲各3克,桔梗、天竺黃各5克,前胡、蘇子、杏仁各6克,生石膏7.5克,全蝎4.5克,生甘草1.5克。送服局方至寶丹。

    溫熱疫毒

    溫邪內(nèi)閉 癥見高熱不退,煩躁不渴,突然肢體抽搐,二目上視,神志昏迷,面色發(fā)青,甚則肢冷脈伏,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方用羚羊鉤藤湯合紫雪散:羚羊角粉o.6克(分3次沖服),鉤藤6克,川貝母5克,桑葉4克,菊花6克,白芍5克,生地6克,送服紫雪散。若高熱者,可加梔子9克,黃芩7克以清熱解毒。若昏迷狂躁者,可加安宮牛黃丸、醒腦靜注射液靜脈滴注。若夾痰者,司加石菖蒲4.5克,天竺黃4.5克,膽南星3克以化痰開竅。若抽痙頻繁者,可加石決明9克,全蝎4克,地龍5克以熄風解痙。若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3~5克以通腑泄熱。

    氣營兩燔 癥見發(fā)病急驟,高熱,抽風,昏迷,頸項強直,狂躁不安,皮膚發(fā)疹發(fā)斑;或深度昏迷,壯熱無汗,喉嚨痰多,呼吸不利,大小便閉,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方用清瘟敗毒飲:生石膏15克,生地9克,水牛角10克,黃連5克,梔子6克,黃芩9克,知母9克,赤芍7克,玄參9克,連翹12克,丹皮7克,淡竹葉9克,甘草2克,桔梗3克。若抽痙不止者,可加羚羊角粉0.6克,石決明15克,鉤藤9克以平肝熄風。若神志昏迷者,可加石菖蒲5克,郁金6克,或用局方至寶丹、紫雪散、安宮牛黃丸,亦可用醒腦靜注射液靜脈滴注以熄風開竅。若喉內(nèi)痰多者,可加竹瀝水、猴棗散以化痰泄熱。若嘔吐不止者,可加半夏6克,或用玉樞丹以降逆止嘔。若大便秘結者,可加生大黃4克,芒硝4克以通腑瀉熱。

    濕熱疫毒

    癥見持續(xù)高熱,抽痙頻繁,神志昏迷,煩躁譫妄,嘔吐不止,腹痛拒按,大便黏膩或夾膿血,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此為濕熱疫毒與食積交結,阻于腸腑,內(nèi)迫營血,直犯心肝所致。有先見急驚而后才見大便膿血者,甚或始終不見腸腑癥狀者,臨床上應予充分重視,應考慮到腸腑的癥情,以免漏診。治法:解毒清腸,熄風開竅。方用黃連解毒湯加味:黃連6克,黃芩6克,黃柏5克,梔子6克,白頭翁9克,秦皮7.5克,生大黃4克,厚樸6克,羚羊角0.6克(分3次服),鉤藤6克,石決明9克。送服紫雪散,或靜脈滴注醒腦靜注射液以開竅清心熄風。

    暴受驚恐

    癥見發(fā)病較急,暴受驚恐后突然抽痙,神志不清,驚叫驚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脈亂不齊。此為由聲、光異物刺激過大所致。小兒肝常有余,心神怯弱,受外來過大刺激,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故出現(xiàn)以上表現(xiàn)。治法:鎮(zhèn)驚安神。方用鎮(zhèn)驚熄風湯:鉤藤6克,天竺黃、連翹心、天麻、全蝎、茯神各4.5克,石菖蒲3克,蟬蛻6克,羌活3克,生甘草1.5克,羚羊角粉0.6克(分4次沖服)?;蛴苗瓯埻?,1歲以下每次服0.75克,1~2歲每次服用1.5克,3~4歲每次服3克。

    鏈接:針灸治療小兒急驚風

    針刺:取水溝、中沖、內(nèi)關、會陰。高熱取合谷、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鳴取天突、豐隆、足三里,痰涎上壅時取咽兩側(雙頰車穴下1寸處)刺出血;抽痙取太沖、涌泉,兩腮內(nèi)用三棱針刺出血;昏迷取印堂、水溝、百會、會陰穴。毫針點刺,1日內(nèi)可重復再針1次。

    艾灸:發(fā)作時取水溝、十宣、百會、合谷、太沖,間歇期加大椎、中脘、豐隆等穴位。針刺后,用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3~5分鐘,每日2次。D4

更多中藥材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術切除后仍可繼續(xù)享受正常生活,一般來說,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胃癌切除術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體重,由于創(chuàng)傷或不能正常進食,使體內(nèi)蛋白質(zhì),脂肪等消耗,致使體重下降,還可發(fā)生一些維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術后的并發(fā)癥。在胃癌......
  • 中醫(yī)辨證治療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國是胃癌大國,所以每年都會有數(shù)萬人因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數(shù)萬人因治療方法不當或者是治療不及時走向死亡。專家說:因為患者年齡、病情、癥狀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藥治療,一定要辯證施治。......
  •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nèi)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約80萬人新發(fā)胃癌、75萬人死于胃癌。亞洲地區(qū)的中國、日本、韓國發(fā)病人數(shù)最多,約占全球胃癌人數(shù)的3/4。胃癌是我國惡性腫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區(qū)的發(fā)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現(xiàn)在......
  • 一般來說胃癌病因飲食的原則是,首先在飲食中要保護胃黏膜,避免辛辣、油煎、生冷等,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次飲食中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增加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和攝入量。胃癌患者在飲食中應該注意少食多餐,如每日分五餐進行?;颊呖啥嗪纫恍┧崤D蹋崤H橹?.....
  • 胃癌已經(jīng)成為危害社會和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困擾。為了減少胃癌的發(fā)病率,我們應該掌握有關于胃癌晚期的治療。由胃癌晚期手術治療根治性差,預后也較差,對于體質(zhì)弱,有轉移的晚期患者來說,手術治療多不做考慮。雖然消化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