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皂莢丸

    《金匱要略》卷上:皂莢丸別名

    皂角丸(《醫(yī)方集解》)。

    處方

    皂莢112克(刮去皮,酥炙)

    制法

    上一味,研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痰濁壅肺,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

    用法用量

    以棗膏和湯服3丸,日三夜一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漢·《金匱要略》:皂莢丸組成

    皂莢八兩(240克)。

    用法

    上藥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次9克.每日4次,以紅棗湯送服。

    功效

    祛痰止咳。

    主治

    主治痰濁壅肺,咳逆上氣,時時吐濁痰,但坐不得臥,苔白,脈滑。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侵性阻塞性肺病、肺泡蛋白沉著癥等病癥。

    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用定喘湯合皂莢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與單純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62例作對照,療程7日。以咳嗽次數(shù)明顯減少,痰量明顯減少且變稀薄,易咳出,呼吸困難消失,肺部啰音明顯減少或消失為顯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12%,對照組79.03%。(《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年第5期)

    2.肺泡蛋白沉著癥:本方治療肺泡蛋白沉著癥18例,1個月為1個療程。肺陰虛者,加服西洋參、生地黃、麥門冬;咳劇者加川貝、瓜萎仁、百部;氣急者加蛤蚧;痰中夾有塊物者加丹參、天南星;吐血者加參三七。以臨床癥狀及復(fù)發(fā)情況為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痊愈12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88.9%。(《浙江中醫(yī)雜志》1995年第2期)

    方解

    皂莢丸方中皂莢味辛成,宣壅利竅,其性悍而專攻濁痰。大棗甘溫,既能緩皂莢之峻猛,又能固護(hù)臟腑之正氣。二藥合同,能迅速祛除壅阻之濁痰,而又不傷正氣。痰濁得除,壅塞即消,肺竅通利,喘咳自平。臨床常用于痰濁雍肺,肺氣上逆證。本方服用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嘔吐及腹瀉,孕婦、氣虛陰虧及有咯血傾向者,均不宜服用。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于哮喘、肺源性心臟病、腦血管意外、癲癇等病癥。實驗研究表明,皂莢含三萜皂苷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的促進(jìn)呼吸道分泌,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方歌

    (一)濁痰上氣坐難眠,癰勢將成壅又堅,皂莢蜜丸調(diào)棗下,綢繆須在雨之前。

    (二)痰濁壅肺皂莢丸,咳逆吐濁臥則難,八皂酥炙蜜為丸,棗膏和湯送下安。

    摘錄漢·《金匱要略》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安息香半錢,花乳石(火煅紅)半錢,血竭半錢,乳香半錢,麝香減半。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蠟少許,入麻油些小同熔開,將藥捻作米粒大。功能主治漏瘡膿水不絕,骨中疼痛。用法用量看瘡口大小深淺入藥于瘡孔中,以滿為度;藥透內(nèi),從內(nèi)生肉,1-2日退出1粒,......
  •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別名雄黃丸處方安息香1兩,朱砂半兩(細(xì)研),硫黃半兩(細(xì)研),雄黃1兩(細(xì)研),阿魏半兩,松脂4兩,榴(柏)葉4兩,蒼術(shù)4兩,白芷3兩,干桃葉3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時氣瘴疫。用法用量雄黃丸(《......
  • 處方肉桂(去粗皮)二兩半,訶子(炮.取皮)二兩,阿魏(細(xì)干.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當(dāng)歸(湯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殼)、川芎、丁香(皮)、縮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
  • 《圣惠》卷五十八:安息香散處方安息香半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黃連1兩(去須,微炒),桃白皮1兩(銼),漢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休息痢,發(fā)歇不恒,羸瘦少力。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摘錄《圣......
  • 《普濟(jì)方》卷二三七:安息香湯處方安息香1錢,麝香(研)1錢,天靈蓋(酥炙黃)3兩,秦艽(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炙令黃)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傳尸勞殗殜,喘氣咳嗽,心胸滿悶,漸至羸瘦。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