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汁飲

    《溫病條辨》卷一:五汁飲處方

    梨汁 荸薺汁 鮮葦根汁 麥冬汁 藕汁(或用蔗漿)

    功能主治

    甘寒清熱,生津止渴。治太陰溫病,熱灼津傷,口渴,吐白沫,粘滯不快者。

    用法用量

    取上五汁,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一清·《溫病條辨》:五汁飲組成

    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汁。

    用法

    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

    功效

    生津潤燥。

    主治

    溫病熱邪耗損肺胃陰津,癥見口中燥渴,咳吐白沫,質(zhì)黏不爽,咽干,唇燥,舌紅苔少,脈虛細數(shù)。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高熱后水電解質(zhì)紊亂,又可用于糖尿病、痤瘡等病癥的輔助治療。

    1.小兒暑熱證(個案):本方加減治療小兒暑熱癥,辨證為肺胃陰虛,暑熱外襲,治當以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滓。方用五汁飲加減,每口2次給患兒飲用,7日過后患兒口渴癥狀減輕,體溫降至正常。(《江西中醫(yī)藥》2013年第2期)

    2.糖尿病(經(jīng)驗):糖尿病(消渴)上消型以多飲為主,小便較多、色黃,咽干灼熱,食量如常,舌紅少津、苔黃而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熱潤肺的方法調(diào)整,可用五汁飲。(《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年第1期)

    3.痤瘡(個案):本方加減治療痤瘡,辨證為肺胃陰虛,虛熱上擾絡脈,治宜養(yǎng)陰清熱。并囑多用溫水清潔面部,并禁忌服食辛辣刺激食品。半月后,患者臉部丘疹減少,紅腫消退,口渴癥狀緩解。堅持用五汁飲清肺胃之熱調(diào)護可以起到鞏固療效的作用。(《江西中醫(yī)藥》2013年第2期)

    方解

    五汁飲中諸味或為日常果蔬,或為潤藥生津,均用鮮汁取其甘涼退熱,生津止渴,主要用于治療熱病后津液虧損。

    《溫病條辨》:“欲清表熱,則加竹葉、連翹;欲瀉陽明獨勝之熱,而保肺之化源,則加知母;欲救陰血,則加生地、元參;欲宣肺氣,則加杏仁;欲行三焦開邪出路,則加滑石。”

    《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五汁飲是療效性清涼飲料的典型處方之一,作為治療熱性病的輔助藥物,具有清熱養(yǎng)陰的作用,實際應用時,各種新鮮水果汁均能應用,不必限于原方的藥物規(guī)定?!北痉诫m選藥食兩用之品,但對平素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等陽虛及脾胃虛弱人群并不適宜。

    現(xiàn)代研究

    五汁飲對內(nèi)毒素所致高熱傷陰動物模型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可明顯拮抗內(nèi)毒素所致發(fā)熱,并拮抗內(nèi)毒素所致紅細胞膜Na+- K+- ATP酶活力降低,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減輕細趨的損傷程度,從而減輕發(fā)熱動物傷津、傷陰的程度。

    方歌

    五汁飲用梨皮藕,荸薺葦根搗汁同,或以蔗漿來易藕,甘寒救液著奇功。

    摘錄清·《溫病條辨》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生地3錢,丹參3錢,益母草3錢,烏賊骨6錢,茜草根(炒)1錢半,旱蓮草3錢,炒蘄艾3錢。功能主治養(yǎng)陰止血。主產(chǎn)后惡露不絕,量較多,色紅且有腥臭,腹部偶而作脹,口干心煩,舌淡紅苔黃,脈數(shù),屬血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
  • 《傷科匯纂》卷七:安髓散處方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功能主治腦陷頭疼。用法用量生姜汁和酒服。摘錄《傷科匯纂》卷七《梅氏驗方新編》卷六:安髓散處方川芎1兩,香附1兩,白附子1兩,甘草1兩,白芷1兩,相草1兩,牡蠣1兩。制法上為細末。功能......
  • 處方黑鉛2兩,水銀1兩,硫黃(細研)1兩。制法上先銷鉛成水,次下水銀攪令勻,良久,即下硫黃末,當為碧色,勻攪,即去火放冷,細研如粉,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驚邪癲癇,天行熱病,心神狂亂。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新汲水研服之。摘錄《圣惠》卷......
  •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青黛5錢,百部1錢,山豆根1錢,人參3錢,茯苓5錢,天花粉3錢。功能主治補土瀉火,消痰逐邪。主肺氣虛而中邪,目見鬼神,口出胡言,或說刀斧砍傷,或言弓矢射中,滿身疼痛,呼號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十......
  •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安魂湯處方龍眼肉18克 酸棗仁(炒搗)12克 生龍骨(搗末)15克 生牡蠣(搗末)15克 清半夏9克 茯苓片9克 生赭石(軋細)12克功能主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學衷中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