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崇寧二年,自太府出為發(fā)運,夏及秋患痢兩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醫(yī)皆曰此痢也。聞泗州青陽鎮(zhèn)李中和助教善醫(yī),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脈,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澀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舊因伏暑,小便轉(zhuǎn)導(dǎo)入大腑,由心經(jīng)而過,遂化為血,大小便下,故其狀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歸本藏即安。
信知天下有如此妙醫(yī),余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記傳久。
通草(半兩) 木通(半兩) 澤瀉(一分) 竹茹(二錢少用.老人減半)
上剉如大米粒,或為細末。
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就剉時每服秤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細末。即每服抄二錢。依前法煎,食后并夜臥各一服。
木通 細辛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藥研為細末。
治鼻齆,氣息不通,不聞香息。
綿裹少許,納鼻中。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崇寧二年,自太府出為發(fā)運,夏及秋患痢兩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醫(yī)皆曰此痢也。聞泗州青陽鎮(zhèn)李中和助教善醫(yī),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脈,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澀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舊因伏暑,小便轉(zhuǎn)導(dǎo)入大腑,由心經(jīng)而過,遂化為血,大小便下,故其狀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歸本藏即安。
信知天下有如此妙醫(yī),余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記傳久。
處方通草(半兩) 木通(半兩) 澤瀉(一分) 竹茹(二錢少用.老人減半)
炮制上剉如大米粒,或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用法用量就剉時每服秤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細末。即每服抄二錢。依前法煎,食后并夜臥各一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備急千金要方》卷六:通草散處方木通 細辛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鼻齆,氣息不通,不聞香息。
用法用量綿裹少許,納鼻中。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補。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