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丁皮1兩,茴香1兩,益智1兩,荊三棱1兩,青皮1兩,莪術(shù)1兩,陳皮1兩,川楝子1兩,巴豆半兩(和皮米炒黑,去米不用)。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傷生冷,宿食不消。
每服50-7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附子2個(各重5錢半以上者,須得正坐好者,炮裂,去皮臍,剜作甕兒),硇砂(水化開,盞子內(nèi)焙干)、木香7錢半,蓽茇(直者)1兩,破故紙1兩(炒)。
上將飛過硇砂末分在附子甕內(nèi),卻用剜出附子末蓋口,用和成白面裹約半指厚,慢火內(nèi)燒勻黃色,去面為末,卻將原裹附子面,再為細末,醋調(diào)糊為丸,如綠豆大。
消積磨塊,祛痰療癖。主一切積滯,不拘老弱虛損者。
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白豆蔻仁4兩,縮砂仁4兩,木香(不見火)4兩,姜黃4兩,丁香(不見火)6兩,香附子(炒去毛)4兩8錢,麝香(研)8錢,甘草16兩(納2兩入藥,14兩搗汁煎膏)。
上為細末,入蜃香拌勻,用甘草膏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寬中順氣,消宿酒,進飲食,磨積滯,去癥塊。主一切氣疾,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吞酸,嘔吐惡心,不思飲食,或因酒過傷,脾胃不和。
每服1-2丸,細嚼咽津,不拘時候。
京三棱1兩,廣荗1兩,青皮1兩,陳皮1兩,丁香皮1兩,益智1兩,川楝子1兩,茴香1兩,巴豆(和皮,米炒焦)5錢。
消積滯。主傷生冷硬物不消。
每服5-7丸,食前溫水、生姜湯任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丁皮1兩,茴香1兩,益智1兩,荊三棱1兩,青皮1兩,莪術(shù)1兩,陳皮1兩,川楝子1兩,巴豆半兩(和皮米炒黑,去米不用)。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傷生冷,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四十三《御藥院方》卷三:集香丸處方附子2個(各重5錢半以上者,須得正坐好者,炮裂,去皮臍,剜作甕兒),硇砂(水化開,盞子內(nèi)焙干)、木香7錢半,蓽茇(直者)1兩,破故紙1兩(炒)。
制法上將飛過硇砂末分在附子甕內(nèi),卻用剜出附子末蓋口,用和成白面裹約半指厚,慢火內(nèi)燒勻黃色,去面為末,卻將原裹附子面,再為細末,醋調(diào)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積磨塊,祛痰療癖。主一切積滯,不拘老弱虛損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集香丸處方白豆蔻仁4兩,縮砂仁4兩,木香(不見火)4兩,姜黃4兩,丁香(不見火)6兩,香附子(炒去毛)4兩8錢,麝香(研)8錢,甘草16兩(納2兩入藥,14兩搗汁煎膏)。
制法上為細末,入蜃香拌勻,用甘草膏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寬中順氣,消宿酒,進飲食,磨積滯,去癥塊。主一切氣疾,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吞酸,嘔吐惡心,不思飲食,或因酒過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細嚼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蘭室秘藏》卷上:集香丸處方京三棱1兩,廣荗1兩,青皮1兩,陳皮1兩,丁香皮1兩,益智1兩,川楝子1兩,茴香1兩,巴豆(和皮,米炒焦)5錢。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積滯。主傷生冷硬物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前溫水、生姜湯任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