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芋頭花

    《中藥大辭典》:芋頭花拼音注音Yù Tou Huā別名

    芋苗花(《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花蕾。

    原形態(tài)

    詳"芋頭"條。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麻,有毒。"

    功能主治

    治胃痛,吐血,子宮脫垂,痔瘡,脫肛。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隔食,炒用。"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胃氣痛,除濕。"

    ③《四川中藥志》:"治內(nèi)外痔瘡,吐血及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吐血:芋頭花五錢至一兩,燉臘肉或豬肉服。(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子宮脫垂,小兒脫肛,痔核脫出:鮮芋頭花三至六朵,燉陳臘肉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鶴膝風(fēng):芋頭花、生姜、蔥于、灰面。共搗爛,酒炒,包患處。(《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芋頭花拼音注音Yù Tou Huā別名

    芋苗花

    英文名Flower of Dasheen出處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采收和儲藏:花開時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我國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芋,濕生草本。根莖卵形,常生多數(shù)小球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2-3枚或更多,葉柄肉質(zhì),長20-90cm,綠色,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廣橢圓形,長20-50cm,質(zhì)厚,盾狀著生,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全緣,呈波狀?;ㄐ虮紊?,短于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長20cm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cm,粗2.2cm,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cm,展開成舟狀,邊緣內(nèi)鄭,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長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長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長4-4.5cm,先端驟狹,附屬器鉆形,長約1cm。期期2-8月。

    歸經(jīng)

    胃;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平;有毒

    注意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無炎癥及出血者忌用?!?/p>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散瘀止血。主氣滯胃痛;噎膈;吐血;子宮脫垂;小兒脫肛;內(nèi)外痔;鶴膝風(fē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隔食,炒用。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胃氣痛,除濕。

    3.《四川中藥志》:治內(nèi)外痔瘡,吐血及小兒脫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白術(shù)拼音注音Bái Zhú別名于術(shù)、冬術(shù)、浙術(shù)、種術(shù)英文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shù)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冬......
  • 拼音注音Bái Zhū Shā Lián別名朱砂蓮、一點血、躲蛇生、毒蛇藥、避蛇生。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背蛇生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采收和......
  • 拼音注音Bái Dù Juān Huā別名白花杜鵑、白映山紅來源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白杜鵑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藥。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鮮用或曬干。性味辛、酸,溫。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帶。......
  • 《中藥大辭典》:白楊葉拼音注音Bái Yán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葉。功能主治《綱目》:“治齲齒,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發(fā),骨從中出,頻搗敷之。“復(fù)方治臆瘡?fù)龋喊讞钚氯~,用手指打數(shù)十下,使葉熟軟,以背面貼患處,每個瘡面貼......
  • 《中藥大辭典》:白楊枝拼音注音Bái Yánɡ Zhī出處《綱目》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枝。功能主治《綱目》:“消腹痛,治吻瘡。“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外用:燒汁涂。復(fù)方①治腹脹滿堅如石,積年不損者:白楊東南枝,去蒼皮,護風(fēng)細銼五升,熬令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