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蓑衣蓮

    《全國中草藥匯編》:蓑衣蓮別名

    耳葉紫菀

    來源

    菊科蓑衣蓮Aster auriculatus Franch.,以入藥。

    生境分布

    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

    辛、麻,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散寒,止咳平喘。主治感冒,哮喘,肺結(jié)核咳嗽,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蓑衣蓮拼音注音Suō Yī Lián別名

    銀錢菊

    英文名Auriculateleaf Aster出處

    始載于《云南玉溪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科耳葉紫菀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er auriculatus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挖根,除去莖苗,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耳葉紫菀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70cm。根莖粗壯。莖單生稀叢生,上部分枝,被開展的長粗毛,常有腺。下部葉密生,花期枯萎,葉片倒卵圓形至長圓形,基部漸狹;葉部葉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3-6cm,寬0.5-1.2cm,先端鈍或稍尖,下部稍狹,基部擴(kuò)大成圓形抱莖的耳部,中部以上有淺齒或圓齒,或近全緣;上部葉小,線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全部葉上面或兩面被密糙毛,下部有腺且沿脈及邊緣有長粗毛;側(cè)脈3-4對國內(nèi)外脈細(xì)。頭狀花序在莖和枝端排成圓錐傘房狀或傘房狀;花序梗長1-8cm,有線形苞葉;總苞半球狀;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近革質(zhì),外民支上部有密腺,或雜有短糙毛,內(nèi)層中脈有腺,邊緣膜質(zhì),常撕裂,有紫色長尖頭;舌狀花約30個(gè),舌片白色,長8-10mm;管狀花長達(dá)5mm,裂片長1.5mm;花柱附片長0.5mm。冠毛1層,白色或稍紅色,有糙毛。瘦果狹倒卵圓形,被疏短毛?;ā⒐?-8月。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發(fā)散風(fēng)寒;止咳平喘。主風(fēng)寒感冒;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四川中草藥》:有祛風(fēng)散寒:止咳平喘、消炎的功能。用于感冒、哮喘、肺結(jié)核咳嗽、氣管炎、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Zhú Rú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車簡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砍取莖竿,刮去外層皮,然后將中間層刮成絲狀,曬干。生......
  • 拼音注音Cì Tánɡ別名刺蜜來源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的分泌糖粒,其種子也入藥。夏季將布或紙鋪地下,用棍敲打,使糖粒落下即成;秋季采種子,曬干。性味甘、酸,溫。功能主治澀腸,止痛。刺糖:用......
  •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處《黑龍江中藥》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春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中,或林緣附近。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原形態(tài)遼東楤木,又名:龍牙梅木、刺龍牙、虎陽刺。小喬木,高1.5~3米。樹皮灰色......
  • 拼音注音Cì Yù別名野茨菇、山茨菇來源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切碎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消食,健......
  •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別名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葉芫荽來源傘形科刺芫荽屬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陰干或鮮用。性味辛、微苦,溫。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熱,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內(nèi)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