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杜父魚

    拼音注音Dù Fù Yú別名

    四鯰鱸、渡父魚、舩矴魚、伏念魚

    英文名Artedius;Cottus;Sculpin出處

    始載于《臨海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父魚科動物松江鱸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ttus pollux Gunther.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內(nèi)臟,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近海底棲小型魚類,肉食性。春季產(chǎn)卵,于5-6朋幼魚進(jìn)入淡水生長育肥。冬季游向河口及近海。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渤海、黃海和東海。

    原形態(tài)

    松江鱸,體前部平扁,漸后近圓筒形。一般長約12cm。頭大,寬而扁吻長略鈍,眼稍小,側(cè)上位,中凹平,兩緣高凸,形成眼上棱。頂枕部兩側(cè)各有一頂枕棱,其外側(cè)各有一眼后棱,眼下方各有一眼下棱,各棱均無棘??趯挻螅项M較長,上下頜、犁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牙群,左右犁骨牙群連成半月形。前鰓蓋骨有4棘,上棘較大。體無鱗而有很多小突起。側(cè)線中位,平直,側(cè)線孔約37個(gè)。背鰭Ⅷ-10-12,基部微連,鰭棘細(xì)弱。臀鰭17-18,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長圓形,較寬大,可達(dá)第2背鰭。腹鰭位于胸鰭基前緣后下方。尾鰭后緣略圓凸。體黃褐色,體側(cè)具褐色橫紋5-6條。眼周有暗褐色輻狀紋。背鰭棘前部具一黑色大斑。鰓蓋膜及臀鰭基部呈橘紅色。各鰭淡黃均具黑色小斑。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主脾虛食少;胃脘疼痛;形瘦乏力;大便溏泄;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主治小兒差頹。用此魚掰開,口咬之,七下即消。

    2.《中國藥學(xué)大辭典》:性質(zhì)甘溫,無毒。主治補(bǔ)脾胃,壯陽道、治噎膈。消水腫,療疥瘡,治小兒陰核大小、掰開口咬七下即消。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內(nèi)服:燉肉或煎湯,鮮者1~4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
  • 《中藥大辭典》: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陰筍子(《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曬干。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微甘,無毒......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xì),搽小兒肥瘡。“②《重慶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或燉團(tuán)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阿邸端拇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