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諫議之官出自《素問》遺篇“刺法論”中,在《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曾經(jīng)談到十一個官,即“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將軍之官”、“膽者,中正之官”、“膻中者,臣使之官”、“脾胃者,倉廩之官”、“大腸者,傳道之官”、“小腸者,受盛之官”、“腎者,作強之官”、“三焦者,決瀆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在這十一官里,除脾胃外,都是單獨談。惟到“倉廩之官”的時候,將脾胃合起來了。合起談,脾胃各自的功能特性就不容易區(qū)分。所以,到《素問·刺法論》里,就將脾胃的官位區(qū)別開了。原來的“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繼續(xù)由胃來擔當,而脾則定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將脾定為“諫議之官”真是太重要了,單是脾家的這一定位,你就應該知道《刺法論》非等閑之論。切莫以為其為遺篇而小視之,若輕視此論,那就當面錯過了。諫議為古官名,后稱諫議大夫。何為諫?《說文》徐注曰:“諫者,多別善惡以陳于君?!彼裕G議之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位,他享有特權,可以將任何的善惡之事直接面稟君王。有了諫議之官,君王就不會被蒙在鼓里,就不會因一面之詞而作出錯誤的決斷。也就是有了這個諫議之官,君主才會真正的神而明之,才不會做昏君。這就是所謂的“知周出焉”。所以,這個“知周”實際上是針對“君主之官”而言的?!兑住は缔o》所云“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君王要想沒有過失,要想真正的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就要靠這個“諫議之官”。
通過上面這段文字,我們應該對“諫議之官”的意義有所了解。人的生命,乃至國家的興衰,雖系于“君主之官”,然而君主卻要仰仗“諫議”方能神明,方能知周,從而道濟天下無有過失??梢娺@個“諫議”的官位非同尋常,不是小可之輩能夠擔當?shù)摹R獡斶@個非常之位,至少得有三個條件。第一就是要正直,不正無以明是非,無以別善惡,故《廣雅》釋諫為“正也”;第二必須重義,倘無義薄云天之氣概,你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時時想著要保烏紗,那這個諫議就名存實亡?!杜f唐書·職官志》言:“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guī)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币菦]有這個義,就是一諫也難以做到;第三就是要有大度,要大公無私。如果你的親朋好友,如果是給過你好處的人,他有惡你也不諫;如果是你的怨敵,你就無事生非,那這個“諫”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意義。
從“諫議之官”的三個基本條件回看《素問》的“刺法論”,就知道“諫議”的這個官位非脾莫屬。因為只有脾具備這些條件。脾屬坤土,具坤之性。我們翻開《周易》,其坤卦之六二云:“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焙螢椤爸狈酱蟆蹦??其后之象云:“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庇纱恕爸狈酱蟆?,則知脾為“諫議之官”的條件是完全具備的。又,坤卦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殺其君,子殺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積者,言坤厚載物也。故非坤無以言積。然而這個“積”有善與不善的區(qū)別,積善則有余慶,積不善則有余殃。臣殺其君,子殺其父,雖是駭人聽聞的事。但卻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這個事看起來像是突發(fā)的偶然事件,但實際上卻有一個必然的漸進積累的過程。可為什么沒有在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及早發(fā)現(xiàn)呢?由“辯之不早辯也”。而這里講的“辯”很顯然就是一個“諫議”的過程。
在坤卦里討論“臣殺其君,子殺其父”,在坤卦里討論“辯之不早辯”。這一聯(lián)系起來,實在就是《素問·刺法論》里講“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的最好證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庭,要避免上述事件的發(fā)生,那就必須保證這個“諫議”的職責隨時發(fā)揮作用。而作為我們身體呢?這個“臣殺其君,子殺其父”,當然就是指的那些暴病、壞病、惡病。像現(xiàn)在講的癌癥、惡性腫瘤,這個病被突然發(fā)現(xiàn),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發(fā)生的。其實不然。正如坤卦所云:“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钡珵槭裁丛谶@樣一個“由來者漸”的過程中,機體沒能識別,沒能發(fā)現(xiàn),沒能及時予以處理,而等其殃成大禍呢?這就是因為“諫議之官”失去了作用的緣故。
惡性腫瘤是機體細胞異常分化所致,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疾病呢?現(xiàn)代醫(yī)學把它歸結為免疫的問題。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有三大功能,其一是免疫防御功能;其二是免疫穩(wěn)定功能;其三呢?就是免疫監(jiān)視功能。如果免疫監(jiān)視的功能能夠正常發(fā)揮,就能及時識別出機體異常分化的細胞,并通過各種途徑,啟動各項功能來清除和調整這些異常細胞,從而杜絕腫瘤疾病的發(fā)生。這樣一個“免疫監(jiān)視”作用其實與“諫議之官”的作用非常相似。《刺法論》為我們作出了脾的特殊定位,而坤卦為這個特殊定位的意義作了很具體的描述,再結合現(xiàn)代的免疫科學,我想在腫瘤預防和治療上應該大有文章可做。目前,腫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而這些病人在接受各種治療后,需要解決的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復發(fā)問題。腫瘤防治的突破口。怎么杜絕腫瘤的復發(fā)呢?在西醫(yī)要求諸免疫,在免疫上下功夫。那么中醫(yī)呢?我想作為“諫議之官”的脾就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我們在新世紀里學習經(jīng)典,在新世紀里研究《傷寒論》,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收獲呢?通過太陰篇的討論,大家應該有所感受。前面談到經(jīng)典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歷久彌新,就是說經(jīng)典的東西永遠不會過時。故學者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你再新的研究,再尖端的課題,都可以在經(jīng)典里找到落身處。就看你有沒有悟性,就看你敢不敢承當。不敢承當,當然就失之交臂了。所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諸位不要看絕對了。兩者往往是相依而行。傳統(tǒng)不離現(xiàn)代,現(xiàn)在是21世紀,傳統(tǒng)必須要適應現(xiàn)代、服務現(xiàn)代,乃至于最大限度地影響現(xiàn)代、引導現(xiàn)代。這一點搞傳統(tǒng)的必須牢牢記住,這也是傳統(tǒng)存在的根本意義所在。如果不弄清這個所在,還是抱著長袍馬褂、之乎者也不放,那這個傳統(tǒng)還有什么意義。同樣,現(xiàn)代又何嘗離開過傳統(tǒng),只因我們先入為主,把傳統(tǒng)看得太低了,所以,不自明,不自知,得了便宜還賣乖。這亦是孔圣所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p>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諫議之官出自《素問》遺篇“刺法論”中,在《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曾經(jīng)談到十一個官,即“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將軍之官”、“膽者,中正之官”、“膻中者,臣使之官”、“脾胃者,倉廩之官”、“大腸者,傳道之官”、“小腸者,受盛之官”、“腎者,作強之官”、“三焦者,決瀆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在這十一官里,除脾胃外,都是單獨談。惟到“倉廩之官”的時候,將脾胃合起來了。合起談,脾胃各自的功能特性就不容易區(qū)分。所以,到《素問·刺法論》里,就將脾胃的官位區(qū)別開了。原來的“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繼續(xù)由胃來擔當,而脾則定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將脾定為“諫議之官”真是太重要了,單是脾家的這一定位,你就應該知道《刺法論》非等閑之論。切莫以為其為遺篇而小視之,若輕視此論,那就當面錯過了。諫議為古官名,后稱諫議大夫。何為諫?《說文》徐注曰:“諫者,多別善惡以陳于君?!彼裕G議之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位,他享有特權,可以將任何的善惡之事直接面稟君王。有了諫議之官,君王就不會被蒙在鼓里,就不會因一面之詞而作出錯誤的決斷。也就是有了這個諫議之官,君主才會真正的神而明之,才不會做昏君。這就是所謂的“知周出焉”。所以,這個“知周”實際上是針對“君主之官”而言的?!兑住は缔o》所云“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君王要想沒有過失,要想真正的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就要靠這個“諫議之官”。
通過上面這段文字,我們應該對“諫議之官”的意義有所了解。人的生命,乃至國家的興衰,雖系于“君主之官”,然而君主卻要仰仗“諫議”方能神明,方能知周,從而道濟天下無有過失??梢娺@個“諫議”的官位非同尋常,不是小可之輩能夠擔當?shù)摹R獡斶@個非常之位,至少得有三個條件。第一就是要正直,不正無以明是非,無以別善惡,故《廣雅》釋諫為“正也”;第二必須重義,倘無義薄云天之氣概,你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時時想著要保烏紗,那這個諫議就名存實亡?!杜f唐書·職官志》言:“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guī)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币菦]有這個義,就是一諫也難以做到;第三就是要有大度,要大公無私。如果你的親朋好友,如果是給過你好處的人,他有惡你也不諫;如果是你的怨敵,你就無事生非,那這個“諫”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意義。
從“諫議之官”的三個基本條件回看《素問》的“刺法論”,就知道“諫議”的這個官位非脾莫屬。因為只有脾具備這些條件。脾屬坤土,具坤之性。我們翻開《周易》,其坤卦之六二云:“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焙螢椤爸狈酱蟆蹦??其后之象云:“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庇纱恕爸狈酱蟆?,則知脾為“諫議之官”的條件是完全具備的。又,坤卦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殺其君,子殺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積者,言坤厚載物也。故非坤無以言積。然而這個“積”有善與不善的區(qū)別,積善則有余慶,積不善則有余殃。臣殺其君,子殺其父,雖是駭人聽聞的事。但卻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這個事看起來像是突發(fā)的偶然事件,但實際上卻有一個必然的漸進積累的過程。可為什么沒有在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及早發(fā)現(xiàn)呢?由“辯之不早辯也”。而這里講的“辯”很顯然就是一個“諫議”的過程。
在坤卦里討論“臣殺其君,子殺其父”,在坤卦里討論“辯之不早辯”。這一聯(lián)系起來,實在就是《素問·刺法論》里講“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的最好證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庭,要避免上述事件的發(fā)生,那就必須保證這個“諫議”的職責隨時發(fā)揮作用。而作為我們身體呢?這個“臣殺其君,子殺其父”,當然就是指的那些暴病、壞病、惡病。像現(xiàn)在講的癌癥、惡性腫瘤,這個病被突然發(fā)現(xiàn),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發(fā)生的。其實不然。正如坤卦所云:“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钡珵槭裁丛谶@樣一個“由來者漸”的過程中,機體沒能識別,沒能發(fā)現(xiàn),沒能及時予以處理,而等其殃成大禍呢?這就是因為“諫議之官”失去了作用的緣故。
惡性腫瘤是機體細胞異常分化所致,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疾病呢?現(xiàn)代醫(yī)學把它歸結為免疫的問題。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有三大功能,其一是免疫防御功能;其二是免疫穩(wěn)定功能;其三呢?就是免疫監(jiān)視功能。如果免疫監(jiān)視的功能能夠正常發(fā)揮,就能及時識別出機體異常分化的細胞,并通過各種途徑,啟動各項功能來清除和調整這些異常細胞,從而杜絕腫瘤疾病的發(fā)生。這樣一個“免疫監(jiān)視”作用其實與“諫議之官”的作用非常相似。《刺法論》為我們作出了脾的特殊定位,而坤卦為這個特殊定位的意義作了很具體的描述,再結合現(xiàn)代的免疫科學,我想在腫瘤預防和治療上應該大有文章可做。目前,腫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而這些病人在接受各種治療后,需要解決的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復發(fā)問題。腫瘤防治的突破口。怎么杜絕腫瘤的復發(fā)呢?在西醫(yī)要求諸免疫,在免疫上下功夫。那么中醫(yī)呢?我想作為“諫議之官”的脾就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我們在新世紀里學習經(jīng)典,在新世紀里研究《傷寒論》,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收獲呢?通過太陰篇的討論,大家應該有所感受。前面談到經(jīng)典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歷久彌新,就是說經(jīng)典的東西永遠不會過時。故學者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你再新的研究,再尖端的課題,都可以在經(jīng)典里找到落身處。就看你有沒有悟性,就看你敢不敢承當。不敢承當,當然就失之交臂了。所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諸位不要看絕對了。兩者往往是相依而行。傳統(tǒng)不離現(xiàn)代,現(xiàn)在是21世紀,傳統(tǒng)必須要適應現(xiàn)代、服務現(xiàn)代,乃至于最大限度地影響現(xiàn)代、引導現(xiàn)代。這一點搞傳統(tǒng)的必須牢牢記住,這也是傳統(tǒng)存在的根本意義所在。如果不弄清這個所在,還是抱著長袍馬褂、之乎者也不放,那這個傳統(tǒng)還有什么意義。同樣,現(xiàn)代又何嘗離開過傳統(tǒng),只因我們先入為主,把傳統(tǒng)看得太低了,所以,不自明,不自知,得了便宜還賣乖。這亦是孔圣所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