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人指甲

    《中藥大辭典》:人指甲拼音注音Rén Zhī Jiɑ別名

    手爪甲(《日華子本草》),人退(《眼科龍木論》),筋退(《綱目》)。

    出處

    《本草衍義》

    炮制

    用堿水或皂角水洗凈,曬干?;蛟俸突廴脲亙?nèi)同炒至指甲黃色鼓起為度,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碾粉用。

    性味

    甘咸,平。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本草蒙筌》:"甘咸,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咸,溫。"

    功能主治

    治鼻衄,尿血,喉蛾,目生翳障,中耳炎。

    ①《本草拾遺》:"取細末置目中,去翳障。"

    ②《本草衍義》:"治鼻衄,細細刮取,俟血稍定,去瘀血,于所衄鼻中搐之。"

    ③《綱目》:"治破傷中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外用:研末點目、搐鼻,吹耳。

    復方

    ①治婦人無故尿血:爪甲、亂發(fā)。上二味,并燒末,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飲服亦得。(《千金方》)

    ②治乳蛾:爪甲不拘多少(煅為末),蓬砂、白礬各一錢,西牛黃一分,烏梅、白梅肉各五枚。共搗如泥,含彈大一丸,痰火涌出,(續(xù)含)三、四丸(次)。(《本經(jīng)逢原》)

    ③治眼生珠管:手爪甲(燒灰)、貝齒(燒灰)、龍骨各半兩,上藥,同研令極細,每用少許,點珠管上,日三、四度。(《圣惠方》貝齒散)

    ④治破傷風,手足戰(zhàn)掉不已者:人手足指甲(燒絕煙)六錢,朱砂(別研)、南星(姜制),獨活(去皮)各二錢。上為細末。分作三分,酒調(diào)服之。(《普濟方》)

    ⑤治少小腹脹滿:燒指甲灰,乳頭上飲之。(《千金方》)

    ⑥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人指甲(煅存性)、冰片少許.共研細粉.用時先將耳道潔凈,后吹藥粉。(《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雞爪風":此病近似于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之手足搐搦癥,多由于血鈣降低所致,以產(chǎn)后哺乳婦女或嬰兒為常見??扇∪酥讣?錢,洗凈陰干,瓦上焙烤,以不焦枯存性為度,研細末,黃酒2兩送服,必要時可再服1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人指甲拼音注音Rén Zhī Jiɑ別名

    手爪甲、人退、筋退

    英文名Nail出處

    出自《本草衍義》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人科健康人剪下來的指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ncha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月牙狀,大小、寬窄不等。表面黃白色中牙白色,半稼明,光滑。有細縱紋。角質(zhì),堅硬而韌,富彈性,難折斷。氣微,味甘、咸。

    炮制

    用堿水或皂角水洗凈,曬于?;蛟俸突廴脲亙?nèi)同炒至指甲黃色鼓起為度,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碾粉用。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利尿;去翳。主鼻衄;尿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目生翳障;中耳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1-2g;外用:適量,研末,點眼、(口畜)鼻或吹耳。

    復方

    1.治婦人無故尿血:爪甲、亂發(fā)。上二味,并燒末,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飲服亦得。(《千金方》)2.治乳蛾:爪甲不拘多少(煅為末),蓬砂、白礬各一錢,西牛黃一分,烏梅。白梅肉各五枚。共搗如泥,含彈大一丸,痰火涌出,(續(xù)含)三、四丸(次)。(《本經(jīng)逢原》)3.治眼生珠管:手爪甲(燒灰)、貝齒(燒灰)、龍骨各半兩。上藥,同研令極細,每用少許,點珠管上,日三、四度。(《圣惠方》貝齒散)4.治破傷風,手足戰(zhàn)掉不已者:人手足指甲(燒絕煙)六錢,朱砂(別研)、南星(姜制)、獨活(去皮)各二錢。上為細末。分作三分,酒調(diào)服之。(《普濟方》)治少小腹脹滿:燒指甲灰,乳頭上飲之。(《千金方》)5.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人指甲(煅存性)、冰片少許。共研細粉。用時先將耳道潔凈,后吹藥粉。(《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雞爪風。此病近似干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之手足搐搦癥,多由于血鈣降低所致,以產(chǎn)后哺乳婦女或嬰兒為常見。可取人指甲2錢,洗凈陰千,瓦上焙烤,以不焦枯存性為度,研細末,黃酒2兩送服,必要時可再服1次。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取細末置目中,去翳障。2.《本草衍義》:治鼻衄,細細刮取,俟血稍定,去瘀血,于所鼻中搐之。3.《綱目》:治破傷中風。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ì Zhì別名赤鷩(《山海經(jīng)》),鵕鸃(《漢書》),采雞(《逸周書》),錦雞(《禽經(jīng)》),金雞(《綱目》)。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雉科動物紅腹錦雞的肉。生境分布平時常單獨或成對棲息于多巖的山地及巖坡,出沒于矮樹叢和竹林間。善奔馳,......
  • 《中藥大辭典》:鸊鷉拼音注音Pì Tī別名鷉、須贏(《爾雅》),刁鴨(《食療本草》),油鴨(《綱目》),水鸰仃(《醫(yī)林纂要》),水葫蘆(《中國動物圖譜·鳥類》)。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鸊鷉科動物小鸊鷉的肉或全體。生境分布分布亞洲東部的湖沼或......
  • 拼音注音Bǎo Yóu別名地鵏油、老鵏膏來源鶴形目鴇科大鴇Otis tarda L.,以脂肪入藥。生境分布我國東部地區(qū)的西部,冬遷我國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獵捕,捕后去毛及內(nèi)臟,煮肉,將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來,再放入鍋內(nèi),煉去水分,放涼即得脂肪......
  • 《中藥大辭典》:鴇肉拼音注音Bǎo Ròu出處《飲膳正要》來源為鴇科動物大鴇的肉。生境分布棲于空曠的草原上,善奔馳,常成群覓食,食物以植物質(zhì)為主。繁殖于我國北部,遷至華北平原越冬。原形態(tài)大鴇,又名:獨豹(郭璞),鴇(《飲膳正要》)。嘴鉛灰色......
  • 《全國中草藥匯編》:鼻涕果別名蜜心果、粘心果來源水東哥科水東哥屬植物錐序水東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藥。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曬干或鮮用。性味苦,涼。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損傷,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