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熱痰(附論)

    作者: 朱梓

    夫熱痰者。由氣道壅塞。津液不通。或飲漿水結(jié)聚。而陰陽(yáng)否膈。上焦生熱。熱氣與痰水。

    鵝梨煎丸治熱痰。涼心肺。利胸膈。解熱毒。補(bǔ)元益氣。

    大鵝梨(二十枚去皮核用凈布絞取汁)皂莢(不蛀十定去黑皮用漿水二升揉取濃汁)生地黃成膏入諸切焙)羌(炙銼半兩)除五味為膏外湯下

    麝香丹砂丸治痰。咽膈不利。頭目昏痛。

    麝香(研一分)丹砂(研一兩)麥門(mén)冬(去心焙三分)龍腦(研一錢(qián))木香丁香犀角(兩)上為末

    木蘭湯主熱痰飲氣。兩肋滿(mǎn)悶。不能食者。

    木蘭枳實(shí)黃芩白術(shù)(各三分)漏蘆根白蘞升麻芍藥桔梗生姜大黃(各四豬肉。

    旋復(fù)花散

    (出圣惠方)

    治心胸痰熱。頭目旋痛。飲食不下。

    旋復(fù)花(半兩)石膏(二兩細(xì)研入)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人參(一兩甘草(半兩炙煎至五分。

    枳殼丸

    (出圣惠方)

    治痰熱。心膈煩滿(mǎn)。頭痛目旋暈。不納食。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石膏(三兩細(xì)研水飛)牛蒡子(半兩微炒)前胡(一兩去蘆頭)風(fēng)(半兩去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良久。煎竹葉湯下三十丸。

    茅根散

    (出圣惠方)

    治心肺壅熱。胸膈煩悶痰逆。不能下食。

    茅根(二兩銼)子芩(一兩)枇杷(三分拭去毛炙微黃)赤茯苓(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蘆)半夏(煎至五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壅滯。痰熱心煩。不欲食。

    犀角屑(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mén)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三分)黃(三分銼)半水一大盞

    參黃湯治熱痰。導(dǎo)壅氣。潤(rùn)腸胃。

    大黃(煨銼三兩)人參枳殼(湯浸去瓤麩炒)檳榔(煨銼各二兩)焰硝(研一兩)半夏(錢(qián)。以水

    麥門(mén)冬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痰。胸膈壅滯??诟蔁┛?。不思飲食。

    麥門(mén)冬(一兩去心)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石膏(一兩)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每服五錢(qián)。以

    治上焦痰熱。頭目旋暈。心神煩躁。不下飲食。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犀角屑(三分)苦參(一兩搗)旋復(fù)花(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mén)冬(一兩去心)甘末。每服

    白雪丸

    (出御藥院方)

    治痰實(shí)。胸膈嘈逆。及頭目昏眩困倦。心腹脹痛。

    白附子(生)天南星(炮)半夏(洗炒各二兩)滑石石膏(并研)龍腦麝香(各三錢(qián)半)無(wú)遇頭目昏困。精神懵爽。頓覺(jué)夷暢。食后服

    麥門(mén)冬湯治胸間熱痰。不思食。

    麥門(mén)冬(去心焙)葛根人參前胡(去蘆頭)犀角(鎊各一兩)桔梗(半兩)蘆根(一兩)

    柴胡飲子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

    治痰頭痛。手足煩熱。營(yíng)衛(wèi)不調(diào)。肢節(jié)倦怠。身體疼

    痛。嗜臥少力柴胡(八兩)半夏(湯洗)白術(shù)(各二兩)人參甘草黃芩(炒)麥門(mén)冬(去心各三兩)不拘

    犀角丸治熱痰。噎悶干嘔。頭目疼昏如醉。

    犀角(鎊半兩)半夏(漿水煮透)天南星(黃牛膽內(nèi)浸三宿焙各二兩)丹砂(研)白礬(熬十五梃。

    化涎散治熱痰。利胸膈。止煩渴。

    凝水石(炭火一兩)鉛白霜(各一兩)馬牙硝雄黃(研各一錢(qián))白礬(熬令汁枯)甘草風(fēng)熱涎

    丹砂銀箔丸治苦痰。寧神志。去頭痛惡心。解煩躁。

    丹砂(細(xì)研水飛三分)天南星(膽制)雄黃(研)龍腦(各一分)銀箔(五片)馬牙硝(研冷下

    天南星丸治熱實(shí)結(jié)搏。咽嗌不利。咳嗽久不愈。

    (方見(jiàn)太白丹)

    又方治熱痰煩悶。頭暈眼花。四肢不用。

    甘遂朱砂風(fēng)化樸硝大戟白芥子黑芥子上等分如前。每服二十丸。姜湯下。

    千金散治苦痰壅盛。咽膈不利。

    半夏(半兩用生姜一兩同搗爛作餅子曝干)滑石末(三兩)凝水石(三分)甘草(五錢(qián))

    松蘿湯治胸中痰癖積苦。皆除之。

    松蘿(三兩)梔子烏梅(各十四個(gè))甘草(三兩)恒山(三兩)上為咀。

    以酒三升。浸忌海藻

    枳殼半夏湯治除苦痰。下氣寬中。利膈清上。治痞滿(mǎn)。

    枳殼半夏黃芩桔梗(各一兩)甘草(五錢(qián))上銼為散。每服四錢(qián)。生姜三片。

    桑白皮

    龍腦丸治解暴熱?;禌鲭酢G孱^目。

    草龍腦白礬(燒沸定各四兩)天南星(二兩)半夏(二兩半水浸切作片用漿水雪水鐘半同食覺(jué)

    龍腦丸治熱痰。咽干煩渴。

    龍腦(一字)鉛白霜(研一分)甘草(炙銼半兩)凝水石(用火燒通赤研一分)上搗羅。細(xì)

    丹砂丸治熱痰壅盛。虛煩燥渴。

    丹砂(研水飛)天南星(炮各一兩)白礬(熬令汁枯一兩)莽草(炙半兩)上搗研為末。更至十丸

    烏龍丸治熱痰壅滯??┩偃缪蛑?。利咽膈。墜痰涎。

    皂角(不蛀者一兩燒存性為末)白礬(好者半生半枯)鉛白霜(研)樸硝(研各一兩)上合以甘

    金朱化痰丸治痰熱。安神志。除頭痛眩暈。心忪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粘???/p>

    嗽。咽膈皂莢仁(炒四兩)天竺黃(四兩)白礬(明者枯過(guò))半夏(湯洗七次姜二兩去皮同搗作餅炙夏皂角子為臨臥

    小黃丸治熱痰咳嗽。其脈洪而面赤。煩苦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

    南星(湯浸七次一兩)半夏(湯洗一兩)黃芩(一兩)上為細(xì)末。生姜汁浸蒸餅為丸。

    如梧

    礬石丸治熱痰壅滯。

    白礬(熬令汁枯一兩)丹砂(研水飛半兩)上研勻。薄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爛嚼棗干。

    法治紅半夏

    (出醫(yī)方集成)

    治風(fēng)痰咳嗽。清頭目。利咽膈。消痰降氣。

    每用半夏一兩。加龍腦半錢(qián)。研極細(xì)。放在半夏上。又用水飛焰硝。于半夏再為衣。先鋪長(zhǎng)于

    人參散

    (出本事方)

    治邪熱于經(jīng)絡(luò)。肌熱痰嗽。五心煩燥。頭目昏痛。夜多盜

    汗。此藥補(bǔ)和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柴胡半夏當(dāng)歸赤芍藥干葛甘草(各一兩)子芩(半兩)上勞之

    雙玉散

    (出保生集門(mén)方)

    治痰熱而喘。痰涌如泉。

    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為細(xì)末。煎人參湯下三錢(qián)。食后服。

    解熱毒。治痰壅。

    (出本草)以砒霜生不和石。色赤甚如雄黃者。以冷水磨服。甚效。

    去熱解痰。

    (出本草)以茗KT煮汁。同煮粥食之良。

    治風(fēng)熱痰盛。

    用老茄子黃大者。不計(jì)多少。以瓷瓶盛貯于中。經(jīng)一年盡化為水。取入苦參末。同丸如梧桐

    又方

    用蘿卜子為末。溫水調(diào)一匙頭。咽下良久出涎末。如是癱緩風(fēng)。以此吐后。用緊疏藥服。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shí)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qiáng)調(diào)外治,既主張?jiān)缙谑中g(shù),又反對(duì)濫施針刀。對(duì)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mén)、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shuō),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shū)。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