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附論)夫傷寒邪入于陰。其病在里。法當(dāng)下之。諸腹?jié)M。不大便?;蚩谠锷喔啥??;虺睙嶙d語。
里。
下法熱若而證大柴胡下之。厥脈沉短。舌卷囊縮。為毒瓦斯入臟。承氣湯下之。若厥冷。耳聾囊縮。而脈沉弦。脈為少陽厥陰兩感。又厥陰下利。譫語。脈不微細(xì)。宜小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膳c調(diào)胃承氣湯
。太陽病。三日。發(fā)汗不解。蒸熱者??膳c調(diào)胃承氣湯。傷寒吐后。腹脹滿者??膳c此
方。諸發(fā)汗和解。不惡寒。但發(fā)熱。蒸蒸然者?;蛉丈睢P南聹販赜?。胸中痛。大
便溏。腹?jié)M。郁郁微煩。此極吐下者?;蛉丈?。睡里譫語。法當(dāng)下之。以銀粉、巴豆
、燥熱大毒丸藥下之。致真陰虛損。邪熱轉(zhuǎn)甚。因而協(xié)熱下利不止。及表熱。下之太早
。乘虛而入。不成結(jié)胸。但為熱利不止。心下滿急?;蛲?。煩渴咽干。脈滑數(shù)而實。諸
腹?jié)M實痛者。煩渴譫妄。小便赤。大便硬。脈甘草(二兩炙)大黃(以清酒洗四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
入
調(diào)胃承氣加橘皮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發(fā)汗不解。蒸蒸發(fā)熱者。
大黃(銼醋炒一兩)甘草(炙)陳橘皮(湯洗去白焙各半兩)上細(xì)銼。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柴胡大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日數(shù)過多。心中氣悶?;虬l(fā)疼痛。狂言不
定。煩躁不得眠柴胡(去苗)大黃(濕紙裹煨)樸硝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粗搗篩汗自
宣毒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脈大。潮燥伏熱。
大黃(銼炒)甘草(炙銼半兩)樸硝(研一分)牽牛子(一兩半生用半炒用)上為散。
每服粉水
小黃芩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悶亂。
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大腹(銼醋炒各一兩)大黃(銼炒二兩)上粗搗篩。
每服度。
大青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陽盛發(fā)狂有斑。大小便閉澀。
大青知母黃芩(去黑心)山梔子仁升麻黃連(去須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大黃
承氣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時氣溫?zé)岵 4蟊悴煌ā?/p>
大黃(銼炒三分)郁李仁(湯浸去皮研)枳實(去瓤麩炒)樸硝(研各一兩)上為末。
和勻
桃仁承氣湯
(出儒門事親)桃仁(去皮尖一十二個)官桂甘草芒硝(以上各半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錢。水
握宣丸
(出儒門事親)白檳榔肉桂干姜附子甘遂良姜韭子巴豆(以上各等分)硫黃(一錢)上為細(xì)令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