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細(xì)辛

    拼音注音Hēi Xì Xīn別名

    四塊瓦(《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四大天王、土細(xì)辛、平頭細(xì)辛、四大金剛(《云南中草藥選》)。

    出處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金粟蘭科植物全緣金粟蘭全草。全草,夏、秋采收。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多生于陰濕林下及溝邊。分布四川、云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根莖橫走,生多數(shù)須根,有特殊香氣。莖直立,不分枝,下部帶紫色,無毛,節(jié)膨大,每節(jié)上生2枚鱗片狀小葉。頂生葉4片,形大,排成輪狀;葉片橢圓形,長約9厘米,寬約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脈紋明顯;葉柄長約1厘米。穗狀花序頂生;苞片不裂;花小,黃綠色,無花被;雄蕊藥隔先端3裂,延伸成線形,長約1厘米。核果倒卵形,熱時綠色。花期夏季。

    性味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澀,溫。"

    ②《云南中草藥選》:"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和瘀消腫,止痛。治感冒,風(fēng)濕痛,淋巴腺炎,瘡癰,跌打損傷,骨折。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止痛。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瘀腫,肝風(fēng)上乘之頭痛。"

    ②《云南中草藥》:"祛瘀消腫,接骨,止血,截瘧。治風(fēng)寒感冒,跌打損傷,骨折,風(fēng)濕疼痛,肺結(jié)核咯血,淋巴腺炎,神經(jīng)衰弱,瘧疾,瘡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或作丸劑、浸酒。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肝風(fēng)頭痛:四塊瓦配天麻、夏枯草研末或蜜丸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牙痛:四塊瓦二至三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③治瘡癰:鮮四塊瓦葉搗爛加胡椒粉外敷。(《云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別名刺梭羅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陰山巖縫。分布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灌木,莖枝均具針刺。葉互生,硬革質(zhì),有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2~2......
  •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別名大刺蓋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秋季采根,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叢中向陽處。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米。根粗壯,須根白色。莖直立,具明顯縱棱槽,疏生卷曲的細(xì)柔毛。葉互......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別名山石榴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峨眉薔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藥。果成熟時采,去果柄及宿萼,曬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帶......
  • 拼音注音Cì Zhú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車簡竹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隨采隨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流兩岸或村落附近。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西......
  • 《中藥大辭典》:刺竹筍拼音注音Cì Zhú Sǔn別名芳竹筍(《嶺南采藥錄》)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向陽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較高處。分布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箣竹(贊寧《筍譜》),又名:竻竹、答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