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作者: 朱梓

    (附論)夫內(nèi)經(jīng)言谷氣通于脾。蓋虛則能受也。脾胃之為倉廩者如此。若其氣不和。則腹內(nèi)虛滿。

    不能飲食。治宜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則病自愈。

    神仙快活丸治婦人男子脾胃不和。氣不升降。腹脹腸鳴。反胃吐食。嘔吐酸水。

    不思飲食桂花(二錢)木香丁香青皮陳皮(各一分)官桂(二分)蓽澄茄(一分)肉果(一分)砂仁(四錢)良姜(五分)白果(一錢)白芷(二分)甘松(四分)廣三棱(四分)檀香(一分)沉香(一分)茯苓(六分)香附子(五分)麝香(一分)益智(六分)大椒(一十個

    又方

    蒼術(shù)(四兩炒黑色)牽牛(八錢)京三棱(一兩一錢)蘿卜子(八錢)皂角(二定去皮弦)皂角子仁(二合)上為細末。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先嚼餅子一個。

    后將藥隨

    十八味丁沉透膈湯

    (出德生堂)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氣。脅肋脹滿。心腹

    痰逆惡白術(shù)(二兩)香附(炒)人參縮砂仁(各一兩)丁香(炙)麥肉豆蔻(煨)白豆蔻木香青皮(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半)藿香濃樸〔姜汁炒各每服四錢。水二大盞。姜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一方加茯苓去肉豆蔻。

    木香散治脾胃。和氣消食。

    干木瓜(焙五兩)益智(去皮)桂(去粗皮)草豆蔻(去皮)紅豆蔻(去皮)干姜(炮)高神曲(炒各三分)生姜(一斤取自然汁)丁香沉香(各一兩)鹽(一斤)上搗羅十四味為散。

    木香煮散

    (出御藥院方)

    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心胸痞悶??诘瓱o味。及

    傷寒。調(diào)順中木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半夏(湯洗七次炒)白術(shù)濃樸(去粗皮各一分將濃樸生姜一分同搗炒干)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實(麩炒去瓤)甘草(炙銼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一兩)檳榔(銼一枚)草豆蔻〔去皮二錢(枚)〕訶黎勒(煨去核五枚)上

    大腹湯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大腹(銼)神曲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炒)木香(銼各一兩)肉豆蔻(去皮)干姜(炮)人麥(微炒)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干各半(一)兩〕京三棱(炮銼一兩半)上咀。每服三(二)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六)分。去滓。稍熱食前服。

    木香丸

    (出宣明論)

    和脾胃。寬胸膈。消痰逆。止嘔吐。進益美食。

    官桂干姜(各半兩)木香(一分)大黃蓬術(shù)芫花(醋拌濕炒下)枳殼(去瓤)陳皮(一作紅皮)半夏(二兩)牽牛(半斤取末四兩)茴香(炒)巴豆(四個)上為末。滴水為

    紫蘇丸治脾胃不和。痰唾嘔逆。臍腹撮痛。心胸痛悶。調(diào)臟止瀉。

    紫蘇葉桂(去粗皮)赤茯苓(去皮)縮砂(去皮)甘草(炙銼各二兩)沉香(銼)人參桔梗(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二(一)兩〕胡椒(半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炒生姜鹽湯嚼下。

    沉香湯治脾胃氣不和。心腹痛。不能飲食。

    沉香(銼)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桂(去粗皮)益智(去皮炒)白術(shù)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桔梗(炒各一兩焙)五味子(一兩一分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干姜(炮)甘草(炙銼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六)分。去滓。

    稍熱食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不和。腹脅脹滿。時有痛。不思飲食。

    木香(一兩)桂心(一兩)芎(一兩)羌活(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川大黃(一兩銼微炒)檳榔(一兩)干姜(一兩炮裂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牽牛子(二兩半微炒)香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以生姜橘皮湯下二十丸。

    高良姜散治脾胃不和。飲食減少。腹中虛鳴。

    高良姜(一兩半)陳橘皮(去白焙二兩)肉豆蔻(去殼)干姜(炮裂)濃樸(去粗皮姜汁炙銼)五味子甘草(炙銼)白術(shù)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各一兩)神曲(炒半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diào)下。

    半夏飲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見食吐逆。

    半夏(一兩別搗末生姜自然汁和為餅焙干同杵)干姜(炮一兩)棗肉(焙)附子(炮裂去皮臍)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紅豆蔻(去皮各一兩)木香(半分)草豆蔻(去皮二枚)上咀。每服一錢半匕。水一盞。蜜半匙。煎至七分去滓。

    均氣丸治脾胃不和。心胸滿悶。不能飲食。痰逆吞酸。少力。頭目昏眩。

    牡丹皮當(dāng)歸(切焙)木香京三棱(炮椎碎各一分)半夏(半兩別搗末生姜自然汁和為餅焙干同杵)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枳實(去瓤麩炒各半兩)檳榔(銼一兩)上為末。

    白術(shù)丸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白術(shù)(銼)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蒼術(shù)(去粗皮炒各半斤)蕪荑(四兩)青橘皮(去白焙)甘草(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兩)干姜(炮裂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

    進食湯

    (一名進食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虛冷嘔逆。

    (方見進食散)

    八味煮散治脾胃氣虛。不能飲食。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麥(炒各二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人參桂(去粗皮)蕪水一盞。

    入生姜三片。棗一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招臏胤?/p>

    七寶湯治脾胃不和。腹中刺痛。胃逆氣冷。不能飲食。

    草豆蔻(五枚面裹煨熟去面及皮)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各一兩)大腹皮(銼四枚)訶黎勒(炮去核五枚)半夏〔二(一)分湯浸洗五度生姜汁浸一宿去姜汁炒黃〕甘草(炙銼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沉香湯治脾胃氣不和。虛滿不能飲食。

    沉香(銼)香子(炒)青橘皮(去白炒)胡椒蓽澄茄楝實(銼炒)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蔥白三寸擘破。入酒并童子小便各半盞。同煎至七分。

    了脾丸和脾胃。寬胸膈。消痰逆。止嘔吐。進益美食。

    石燕子(一枚燒紅醋淬七次)舶上硫黃(一兩)白丁香(七錢)丁香(七錢凈)木香(五錢)使君子(去殼一兩)陳皮(五錢)上用三棱一兩咀。用巴豆五錢凈炒京三棱。巴豆焦黃為度。去巴豆不用。同前藥為細末。醋煮大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每服四十丸??招挠?。隨意湯下。小兒如黍米大。每服一百丸。見黑糞為效。

    健中丸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白術(shù)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二兩)木香訶黎勒(去核)肉豆蔻(去皮)芎(各一

    草豆蔻湯治脾胃氣冷熱不和。進食和氣。

    草豆蔻(去皮)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

    去滓食前

    和胃丸治脾胃冷熱不和。不能飲食。胸膈滿悶。痰唾吐逆。及一切氣疾。

    甘草(生銼)高良姜(生各一兩)藿香葉桂(去粗皮)丁香皮(炙各一兩)上為末。

    煉蜜和杵三二百下。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鹽湯嚼下??招姆?/p>

    濃樸湯治脾胃不和?;睔?。調(diào)中臟。及心下急懊。

    濃樸(去粗皮四兩生姜二兩用杵陰一二日曝干)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兩)白術(shù)(四兩)烏藥(湯浸銼炒)甘草(炙銼各二兩)上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豆蔻丸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白豆蔻(去皮一兩)白術(shù)干姜(炮各三分)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姜棗湯下??招氖城?。

    調(diào)中丸

    (出御藥院方)

    治脾胃不和。內(nèi)挾濕燠。煩燥發(fā)渴。不思飲食。頭目

    眩。小便不清赤茯苓豬苓(并去皮)陳皮(去瓤)白術(shù)桔梗澤瀉黃芩大黃桂(去粗皮各一兩)枳殼(麩炒去瓤)葛根木通(各一兩半)半夏(湯洗)滑石(各二兩)黑牽牛(生用六

    調(diào)中益氣湯

    (出濟生拔粹方)

    夫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時一澀。其

    四肢滿悶。肢節(jié)煩疼。難以屈伸。身體沉重。煩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懶倦??谑ё?/p>

    味。復(fù)難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數(shù)?;蛏巷嬒卤悖虼蟊銤瓬恍?。一二日一見。夏月飧

    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見血見白膿。胸滿短氣。膈咽不通?;蛱邓猿碚场?谥形帜?。食

    入反出。耳鳴耳聾。目中流火。視物昏花。肉紅絲。熱壅頭目。不得安臥。嗜臥無力

    不思飲食。

    升麻(二分)黃(一錢)甘草(五分)蒼術(shù)(五分)木香(一分或二分氣不轉(zhuǎn)運者加之)人參(五分有嗽者去之)柴胡(二分二味為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留乃補上氣從陰引陽)橘皮〔二分如腹中氣不得運轉(zhuǎn)者更加二(一)分〕上件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服。宿食消盡服之。寧心絕思。藥必神效。蓋病在四肢血脈??辗诘┦且?。

    如是顯熱燥。是下元陰火蒸蒸發(fā)也。加真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如大便虛不得服?;虼蟊懔硕涣?。腹常逼迫。皆血虛血澀也。加當(dāng)歸身。如身體沉重。雖小便數(shù)多。亦加茯苓二分。

    蒼術(shù)一錢。澤瀉五分。黃柏三分。此臨時從權(quán)而祛濕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陰己病也。其脈亦終于心中。故顯濕熱相合而生煩亂。如胃氣不和。加湯洗半夏半錢。生姜三片。有嗽加生姜、生地黃二分。以制半夏之毒。痰厥頭疼。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陽經(jīng)所作也。一方作足太陰經(jīng)也。如無以上證。只服。

    黃(一錢)炙甘草(半錢)柴胡(三分)人參(半錢有嗽者去)蒼術(shù)(半錢)黃柏(二分酒洗)橘皮(如腹中氣不轉(zhuǎn)運更加一分木香一分或二分無此證者勿加只用橘皮三錢)升麻(三分二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不弱乃補上氣從陰引陽)上件銼如麻豆大。根據(jù)前煎服。如兼燥熱。加黃柏二分生地黃二分。如無以上證。只服前藥。如夏月須加白芍藥三分。

    春月腹中痛尤宜加。如惡熱而渴或腹痛者。加白芍藥半錢生黃芩二分。如惡寒腹中痛。加中桂三分。去黃芩。謂之桂枝芍藥湯。亦如芍藥湯中加桂同煎。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藥。蓋大寒之藥也。只加干姜三(二)分?;蚣影胂奈迤叻忠陨僭S制之。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

    為沖任脈所逆脅下。并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其證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用吳茱萸半錢。或一錢半。湯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亦于前藥中作一服服之。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也。宜以用黃連酒洗酒黃柏酒知母各等分。為細末。熟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白湯送下??招?。不令胃中停留。以美肉食早膳壓之。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虛勞七損證也。常宜以甘溫平之。甘多辛少。是其治也。

    小獨圣丸

    (出和劑方)

    治脾胃不和。飲食多傷。心腹刺痛。嘔噦惡心。噎痞

    酸。干噫食臭巴豆(連皮秤半兩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錢研)砂(少研飛一兩)肉桂(去粗皮一斤)半夏(湯洗七次)丁皮(舶上者)烏梅(去核)干姜(炮)當(dāng)歸(去蘆)三棱(煨搗碎各四兩)上為細末。入巴豆砂勻。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溫水下。食后服。

    人參煮散

    (出和劑方)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

    飲。停積不消?;蛞蝻嬂溥^度。內(nèi)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驎r汗出。又治腸胃

    冷濕。泄瀉。注下人參(四兩)青皮(去白十二兩)甘草(炙十兩)干姜(炮六兩)芍藥(一斤)三棱〔煨搗碎十三(二)兩〕丁香皮(六兩)茯苓(去皮)蒼術(shù)(去皮各半斤)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三個。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溫服。

    脾不磨方

    脾虛不磨塞心胸。腹?jié)M肚脹如物攻。但將五膈煎三服??伤蛯こP±碇小?/p>

    傷脾方

    病后傷脾胸膈滿。老人強食氣必短。更兼少食惡心來。草果寬中煎一碗。上病后傷脾經(jīng)。

    令服。

    分氣紫蘇飲

    (出醫(yī)方集成)

    治男子婦人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

    脹悶。飲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多銼)陳皮(去白凈洗)桔梗(銼)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碎同一處拌勻。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姜三片。入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渣??招氖城?。常服和胃進食。

    沉香磨脾散

    (出醫(yī)方集成)

    治脾胃虛寒。心腹膨脹。嘔逆惡心。不思飲食?;?/p>

    吐痰水。

    沉香人參(各二錢半)丁香(七錢半)藿香葉(去土一兩)檀香甘草(炙)木香白豆蔻仁縮砂白術(shù)肉桂(去皮)烏藥(各半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

    鹽一捻。煎八分溫服。一方有半夏無白術(shù)。

    蟠蔥散

    (出仁存方)

    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筑心腹連脅肋刺痛。

    胸膈痞悶。背膊。連項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時或嘔逆?;魜y轉(zhuǎn)筋。腹冷泄瀉。膀胱氣

    刺痛。小腸及外腎腫痛。及治婦人血氣攻刺。癥瘕塊硬。帶下赤白。或發(fā)寒熱。胎前產(chǎn)

    后。惡血不止。臍腹疼延胡索(三兩)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炙各半兩(斤)〕茯苓(白者去皮)蓬術(shù)三棱(煨)青皮(去白各六兩)丁皮縮砂(去皮)檳榔(各四兩)肉桂(去粗皮)干姜(

    進食散

    (出醫(yī)方集成)

    治脾胃虛寒?;蚴成??;蝻嬍巢还?jié)?;蛞蛩紤]。傷動

    沖和之氣。胸半夏曲肉豆蔻(面裹煨)草果仁高良姜(銼炒)麥(炒)附子(炮去皮臍)濃樸(半兩)止

    小理中湯

    (出和劑方)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沖。胸膈逆滿。心腹痛。飲酒過

    度。痰逆惡心?;驎r嘔吐。心下虛脹。膈塞不通。飲食短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去濕

    。又治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鳴?;魜y吐利。手足厥冷。胸脾心痛。

    逆氣結(jié)氣。并皆治之。

    蒼術(shù)(米泔浸焙五兩)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兩)鹽(炒十五兩)上銼碎同碾。淹一宿焙干。碾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空心服。

    棗湯

    (出和劑方)

    治脾胃不和。干嘔惡心。腹脅脹滿。不美飲食。

    棗(去核一斤)生姜(洗切五兩)甘草(炙銼三兩)上拌勻。用盆器盛貯。以布蓋罨一宿。焙干搗為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常服健脾胃順氣進飲食。

    三倍湯

    (出永類鈐方)

    治脾胃不和。胸膈悶滿。飲食不化。嘔逆惡心?;蚧魜y

    ?;驀I吐。心草豆蔻(一兩去皮用肉)甘草〔二(一)兩銼碎〕生姜(五兩和皮切作片子)鹽(五兩炒)

    丁香大丸子

    (出楊氏家藏方)

    和脾養(yǎng)胃。溫中消食。降氣快膈。

    人參(去蘆頭)丁香木香白豆蔻仁甘草(炙)陳橘皮干姜(炮)姜黃縮砂仁神丸。每服一丸。熱湯化下。食前服。

    沉香養(yǎng)脾丸

    (出楊氏家藏方)

    益脾養(yǎng)胃。助氣溫中。進飲食。療吐利。藥性和

    平不燥。但是沉香(半兩)木香(半兩)縮砂仁(一兩半)丁香白術(shù)肉豆蔻(面裹煨香熟)人參(去丸。每服

    白術(shù)茯苓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心腹脹滿。干噦噫酸。

    飲食不化。腸白術(shù)(六兩)赤茯苓(去皮)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枳實(去瓤麩炒)肉豆蔻(面裹煨香)人參(去蘆頭各二兩)上為細末。用神曲碾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

    治胃氣不和。飲食減少。腹脅脹。多飧泄。

    舶上硫黃(不以多少凈去砂石)上細研千百遍令如飛塵。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四十丸。

    助脾氣令人能食。

    以魴魚作食之。作羹食益人。其功與鯽魚同。

    通心經(jīng)益脾胃

    (出本草)

    以紫蘇葉并莖煮飲食。

    二香養(yǎng)胃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不和。心下虛痞。不思飲食。嘔吐痰逆。

    噫氣吞口酸丁香(一分)木香(一分)陳橘皮(去白)益智子縮砂仁甘草(炙)肉桂(去粗皮檳榔肉豆蔻(面裹煨熟以上七味各半兩)青橘皮(去白四錢)干姜(炮三錢)上件為細末。

    雙棗湯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不和。胸膈不快。飲食停滯。氣不升降。腹脅

    脹痛。嘔逆惡香附子(去毛八兩)青橘皮(去瓤麩炒六兩)甘草(炙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

    棗二枚。水一盞煎至七分。或入鹽湯點亦得。

    健脾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嘔逆惡心。

    陳橘皮(去白七兩)高良姜(五兩炒)干姜(三兩炮)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

    白豆蔻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不和。中脘痞悶。氣不升降。痰逆惡心。不

    思飲食。

    沉香(三分)縮砂仁(煨微炒)白豆蔻(微炒)干生姜(以上三味各一兩)木香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去皮)白茯苓(去皮)丁香〔以上五味各一(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二

    姜棗丸

    (出楊氏家藏方)

    安和脾胃。進美飲食。治中脘不快。嘔吐無時。

    干生姜(一斤)大棗(四斤去核溫水酒拌勻焙干)陳橘皮(去白一兩)上件為細末。別用棗一斤。生姜一斤切作片子。同棗煮爛。不用生姜。只將棗去皮復(fù)選肉。和前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溫米飲送下??招氖城?。

    香術(shù)散

    (出楊氏家藏方)

    和脾胃。養(yǎng)三焦。美飲食?;碉?。破滯氣。

    木香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白茯苓(去皮)草豆蔻仁陳橘皮(去白)肉桂(去粗皮)枳殼(去瓤麩炒以上八味各半兩)細辛(去葉土)神曲(各一兩炒)訶子(六枚煨去核)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鹽少許。同煎至七分。熱服空心。

    豆蔻煮散

    (出楊氏家藏方)

    健脾和胃。治嘔逆惡心。不思飲食。

    草豆蔻仁白術(shù)白茯苓(去皮以上三味各二兩)高良姜〔三(二)兩炒〕白豆蔻仁人參(去蘆頭)甘草(炙三味各半兩)丁香陳橘皮(去白)木香(三味各一分)上件為粗末。

    草果飲子

    (出楊氏家藏方)

    溫脾養(yǎng)胃。順氣消飲。生津液。美飲食。

    草果子仁烏梅肉(焙)紫蘇葉(去土)赤茯苓(去皮)濃樸(去粗皮生姜汁制炒干)陳橘皮(去白)甘草(炙)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頭)上件各等分咀。每服四錢。水一

    健中丸

    (出楊氏家藏方)

    健脾溫胃。去停寒。進飲食。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制)白茯苓(去皮)吳茱萸(湯洗五遍炒黃)白術(shù)(銼碎炒黃)神曲(炒黃)小麥(炒黃)干姜(炮以上七味各一兩)肉豆蔻(半兩面裹煨香)人參(去蘆頭半兩)木香(一分)上件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

    食前。

    丁香五辛丸

    (出楊氏家藏方)

    溫中暖胃。止吐逆。進食消痰。

    丁香木香干姜(炮以上三味各一兩)胡椒(一兩)半夏(二兩湯洗七次)上件為細末。生姜自然汁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補真丸

    (出危氏方)

    大抵不進飲食。以脾胃之藥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謂焉。

    人之有生。不善攝養(yǎng)。房勞過度。真陽衰虛??不鸩粶?。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而中

    州不運。是致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蛞咽扯幌?。大腑溏泄。此皆真

    火衰虛。不能蒸蘊脾土而然。古云。補腎不如補脾。予謂補脾不如補腎。腎氣若壯。丹

    田火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膈開能食矣。

    葫蘆巴附子(炮去皮臍)陽起石()川烏(炮去皮)菟絲子(淘洗酒蒸)沉香(不見火別研)肉豆蔻(面裹煨)肉蓯蓉(酒浸焙)五味子(去枝梗各半兩)鹿茸(去毛酒蒸焙)川巴戟(去心)鐘乳粉(各一兩)上為末。用羊腰子二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爛。

    入少酒

    谷神湯

    (出澹寮方)

    啟脾進食。

    谷芽(四兩擇減谷約取三兩凈卻為末入姜汁鹽少許作餅子焙干)粉草(略炙)縮砂仁白術(shù)(去土面炒各一兩)上為細末。入鹽點服。

    健脾散

    (出澹寮方)

    消食化氣。凡飲食不快服之良驗。病后進食亦可。

    生姜(一斤切片鹽三兩淹半日焙干取四兩)神曲(炒)麥(洗炒)陳皮(去白)草果仁

    草豆蔻散

    (出王氏博濟方)

    治脾胃氣不和?;魜y不止。酒食所傷。兼療脾泄。

    能和一切冷氣干姜(一兩炮)白術(shù)(一兩炮黃)訶子(一兩炮去核用)五味子(三分)甘草(三分炮)陳橘皮(湯浸去瓤切炒二兩)草豆蔻(和皮一兩)濃樸(一兩去皮用姜三兩取汁浸炙候汁盡為度)上件八味。根據(jù)法修事了。杵羅為末。每服二錢。霍亂冷米飲下。酒傷以酒調(diào)下?;蚋雇床豢扇陶?。炒生姜酒下三錢。余即如湯點服。

    白豆蔻散

    (出王氏博濟方)

    治脾胃氣不和。止脾泄瀉痢。

    白豆蔻〔一(二)兩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殼(半斤去瓤以漿水煮軟面炒香即?。┊?dāng)歸(一兩洗了銼碎)肉桂(三兩銼去皮)橘皮(二兩炒去瓤炒研)訶子(二兩去瓤半生半熟)上件六味杵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姜、棗同煎至七分。稍熱服。如要丸。用好棗漿水煮去皮核。細研為末。如梧桐子大。以姜擘碎炒黑色。入水煎湯下十五丸。

    七陽散

    (出衛(wèi)生家寶方)

    開胃養(yǎng)氣進食。

    人參白術(shù)黃(蜜水涂炙)山芋白茯苓粟米(微炒去殼)甘草(炙以上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棗同煎至七分。如無故不思飲食。加白扁豆一兩蒸用。

    名八珍散。此方溫平不熱。每有傷寒瘧疾中暑得瘥之后。用此以調(diào)脾胃。日三四服。十日外。

    飲食倍常。

    崇土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脾土虛弱。腎水無畔岸。易致腹?jié)M腹疼。時有泄瀉

    之證。皆宜服白術(shù)(一兩切大片以黃土半兩水一碗煮一餉須洗去泥焙)丁香(三錢生用)人參(半兩黃泥裹煨)干姜(一兩黃泥裹煨十分干)草果(半兩黃泥裹煨干去皮)縮砂(連皮二兩黃土炒少時去皮)粉草(半兩黃泥裹煨干去土銼)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diào)服。日空心三服?;蛴梅埜渭鍦让?。此方系杭州傳來。服之屢有效。

    五補散

    (出朱氏集驗方)

    五臟先補于脾。脾土實而飲食自進。病證不生。脹亦

    不作。平補不制濃樸(炒)凈陳皮(去白炒)茴香(去土石炒)丁香皮(不見火)益智仁(去皮炒)縮砂仁(炒)神曲(碎炒)甘草(炙)良姜(銼碎炒)桔梗(去蘆)肉桂(去皮不見火)木香(

    濃樸湯

    (出朱氏集驗方)

    治脾胃不和。冷瀉腹痛。

    生姜濃樸棗肉(各一兩以上用水一碗煎干入粟米粥半盞用杵為餅子貼壁上后干取下焙干并后藥同碾服)縮砂仁(炒)良姜草果仁(炒)甘草(炙)白術(shù)訶子(炮各半兩)肉桂(二錢半)上氣實加青皮半兩。氣虛加陳皮半兩。細碾為末。每服三錢。入燒鹽少許。

    空心沸湯點服。

    快脾散

    (出家藏經(jīng)驗方)

    治脾胃不和。嘔吐酸水。飲食減少。

    甘草(二十兩炙)草果子(十兩不去皮)生姜(四十兩)鹽(十五兩)上四味先以生姜切作片子。余藥銼碎同鹽一處和一宿。焙干碾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候。沸湯點服。

    和中散

    (出衛(wèi)生家寶方)

    補脾胃。解勞倦。退熱止嘔。消痰進食。輕健四肢。

    人參(一兩去蘆)白茯苓(一兩去皮)白術(shù)(一兩)黃(一兩去蘆)甘草(半兩微炒)白扁豆(半兩姜汁浸一宿蒸過去皮焙干微炒)木香〔一分(兩)煨〕藿香葉(半兩去梗)縮砂仁(半兩)半夏(一兩湯泡洗七次)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用水一盞。姜五片。棗一枚去核。煎至六分。稍熱服。不計時候。

    四倍丸

    (出十便良方)

    壯脾胃。去寒濕。治泄瀉。療吐逆。除心腹痛。進飲

    食。

    人參(二兩去蘆)甘草(二兩)干姜(四兩)白術(shù)(八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p>

    和中丸

    (出十便良方)

    治脾胃不和。寒氣積聚。飲食減少。肢體倦怠。

    良姜(四兩)烏梅肉白茯苓甘草蒼術(shù)(各一兩)干姜神曲小麥(各半兩)茴

    濃樸健胃湯

    (出十便良方)

    和脾胃。化痰涎。止逆。思飲食。

    好濃樸(二兩)半夏(一兩)京棗(二兩去核)甘草(一兩半)丁香(半兩)生姜(切焙干秤一兩半)上件藥。為咀。攪勻。每服二錢。生姜一小塊擘破。棗一枚。水一盞半煎

    四君子湯

    (出易簡方)

    治大人小兒脾胃不和。中脘停飲。大病之后。宜服此

    藥。但味甘。恐人參茯苓白術(shù)(各一兩)甘草(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

    棗一個。煎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服。一方加橘紅等分。名異功散。尤宜病后調(diào)理。一方去人參加官桂等分。甘草減半。名甘桂湯。治停飲目眩。一方去甘草加木香、枳殼、橘紅、半夏等分。

    名六君子湯。專治素有痰飲胸膈痞悶。脾胃虛寒。不嗜飲食。服燥藥不得者。大宜服之。一方去甘草加木香、熟附子等分。名加味四柱散。姜、棗煎服。治大人元、臟氣虛。真陽耗散。

    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眩目暈。四肢倦怠。小便滑數(shù)。泄瀉不止。病后調(diào)理。尤宜用此。

    一方加黃、白扁豆等分。名加味四君子湯。大治腸風(fēng)并五痔下血。面色痿黃。心忪耳鳴。

    腳弱力乏??诘瓱o味。姜、棗煎服。研為細末。服之尤佳。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頗效。李次仲云。服之不止。自有奇功。

    安脾臟進飲食益氣湯方

    (出楊子建萬全護命方)黃橘皮人參(各半兩)丁香肉豆蔻甘草枇杷葉(拭去毛)藿香(各一分)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八分??招姆?/p>

    治脾胃不調(diào)中焦逆脹。滯氣不宣。飲食無味。多困少力。

    (出楊子建萬全護命方)藿香葉枇杷葉(去毛)木香青橘皮黃橘皮甘草桔梗草豆蔻芎本(各

    強中丸

    (出華佗中藏經(jīng)方)

    治氣消食。益脾胃。進飲食。

    白術(shù)或蒼術(shù)(亦可用)陳皮(去瓤)干姜(炮)良姜(油炒)青皮(去瓤)上等分同為細末。湯浸蒸餅去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養(yǎng)胃丹

    (出華佗中藏經(jīng)方)

    治脾胃不和。全不思食。中脘停寒。嘔逆惡心。臟

    寒泄痢。腹痛丁香(一兩半)白豆蔻仁(半兩)人參(三分)甘草(半兩炙)干姜〔半(三)兩炮用干生姜尤佳〕半夏曲(半兩)上同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溫湯化下。

    空心食前服之?;蚣毥罍乱嗫伞T烨?。半夏不以多少。湯浸洗七遍焙干。搗羅為末。用生姜汁和作餅子。焙干用之。

    當(dāng)歸調(diào)中湯

    (出海岱居士秘方)

    治脾胃不和。腸鳴腹痛。四肢無力。大便難。

    小便數(shù)。或大便便血。飲食無味。久而面黃肌瘦。漸朝熱。發(fā)作有時。治之當(dāng)以和中順

    氣。

    大黃(五錢)當(dāng)歸(一錢)甘草(四錢)樸硝(六錢)芍藥(二錢)上咀作一服。用水

    四妙健脾散

    (出十便良方)

    進食極妙。

    蒼術(shù)(四兩麩炒)干姜(四兩灰炒)甘草(五兩半沙炒)烏頭(六兩以江水浸七日取出切片以鹽四錢炒干或先切片子以江水浸兩日同姜炒黃末為度取出合諸藥)上為細末。入鹽點吃非時。

    人參豆蔻湯

    (出十便良方)

    治本虛氣弱。中滿膨悶。不思飲食。

    白豆蔻(半兩)縮砂人參白術(shù)甘草(各一兩)川姜(四兩)山藥(二兩)綿黃(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姜二片。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或和滓通

    麥散

    (出十便良方)

    治脾胃不進飲食方。

    大麥(四兩)甘草〔二(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滓溫

    加減理中湯

    (出十便良方)

    治脾胃不和。三焦壅滯。胸膈痞滿。脅肋脹痛。嘔

    吐惡心。口淡無味。呼吸寒冷。腹暴痛。飲酒過傷。全不思食。常服生養(yǎng)諸氣。大益脾

    胃。

    白術(shù)人參干姜(各一兩)青皮陳皮(各半兩)甘草(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以時。

    導(dǎo)引方

    (出朱氏集驗方)

    去太倉不和。臂腰虛悶。

    身。兩手一向偏側(cè)。急努身舒頭共手兢扒相牽。漸漸一時盡勢。氣共力皆和。來去左右

    白術(shù)茯苓湯

    (出闌室秘藏方)

    治脾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是風(fēng)邪羈

    絆于脾胃之間白術(shù)白茯苓半夏(各一兩)炒曲(二錢)麥(半錢炒)上咀。每服半兩。

    水二大盞。入生姜五片。煎如常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