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撮要》 產(chǎn)后血暈并失血

    作者: 薛立齋

    產(chǎn)后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蕓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凡產(chǎn)可預燒稱錘令赤以器盛之,急至床前以醋沃之,或以醋涂口鼻,聞之即醒,或用破舊漆器,或干漆燒煙熏之,或用半夏末冷水和丸,入鼻孔中,并無前患。丹溪先生云∶血暈因氣血俱虛,痰火泛上,宜以二陳導痰,或加減朱砂安神丸,以麥門冬湯下亦可。大凡產(chǎn)后口眼 斜等癥,當大補氣血為主,而兼以治痰。若脾胃虛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湯,至五七個月,宜服安胎飲,至八九個月,再加大腹皮、黃楊腦,如臨產(chǎn)時,更宜服保生無憂散,庶無前患。

    【治驗】

    一產(chǎn)婦月余矣,因怒兩脅脹痛,忽吐血甚多,發(fā)熱惡寒,胸腹脹滿,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而安,卻用十全大補,仍加炮姜而愈。前癥因脾肺氣血虧損,而胸腹虛痞,雖投大補,若非姜桂辛溫助其脾肺,以行藥勢,亦無以施其功,而反助其脹耳。

    家人婦產(chǎn)后,小腹作痛,忽牙關(guān)緊急,進以失笑散良久而蘇,又用四物加炮姜、白術(shù)、陳皮而愈。

    一產(chǎn)婦筋攣臂軟,肌肉掣動,此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產(chǎn)婦兩手麻木,服愈風丹、天麻丸,遍身皆麻,神思倦怠,晡熱作渴,自汗盜汗,此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數(shù)劑,諸癥悉退,卻去炮姜,又數(shù)劑而愈。但內(nèi)熱,此血虛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陳三山
  •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刊于嘉慶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