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guó)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韓非子
翠微先生北征錄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
練兵實(shí)紀(jì)
十七史百將傳
武經(jīng)總要
投筆膚談
虎鈐經(jīng)
翠微北征錄
守城錄
類證治裁 卷之二 吐血
作者:
《類證治裁》林佩琴(清)
編號(hào)57〔欬血〕----86頁30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因欬見血. 系火乘肺金. 干咳絡(luò) 傷. 而血滲出也.治同嗽血.
編號(hào)58〔嗽血〕----86頁32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因嗽時(shí)氣急喘促. 痰雜血絲血 點(diǎn). 亦火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 諸家以咳嗽 血出于肺. 景岳謂咳嗽咯唾諸血.皆源于腎. 以腎脈貫膈. 入肺循喉. 肺腎相聯(lián). 因腎水虧. 則火炎爍金. 肺燥絡(luò)損. 液涸成痰. 病之標(biāo)在 肺. 其本固由腎也.治主壯水清金. (宜六味 丸加麥冬、五味)兼潤(rùn)肺止嗽.(宜阿膠、貝 母、百合、紫菀)血止后. 胃虛食少. 氣息不 續(xù). (劫勞散去半夏. 加紫菀茸及瓊玉膏等) 其先嗽痰. 后見紅者.為積痰生熱. 宜降痰火. (以栝蔞、貝母、山梔、橘紅.水煎. 下天門 冬丸)先見紅. 后嗽痰者. 為陰虛火動(dòng). 宜滋 化源. (六味阿膠飲)陰虛久嗽. 痰中血星如 珠. (生料六味丸加茜根、烏AB骨、和童便) 久嗽痰帶血絲如縷. (六味丸加蛤粉、阿膠、 童便.臨臥服)嗽血潮熱. (八珍湯加貝母. 五 味)嗽血成勞. 肌削神疲. 五心煩熱. 咽干頰 赤. 盜汗減食. (人參飲子. 或四君子湯加黃 耆、鱉甲、麥冬、五味)天士先生曰. 凡咳血 之脈. 右堅(jiān)者治在氣分.系震動(dòng)胃絡(luò)所致. 宜 薄味調(diào)養(yǎng)胃陰. (如生扁豆、茯苓、北沙參、 薏苡仁、石斛等)左堅(jiān)者乃肝腎陰傷所致. (宜 地黃、阿膠、杞子、五味等) 脈弦脅痛者. (宜 蘇子、桃仁、降香、郁金等)成盆盈碗者. (葛 可久花蕊石散.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 一癥 而縷析條分. 從此再加分別. 則臨癥有據(jù)矣. 石頑老人曰.咳血之脈. 微弱平緩易治. 弦數(shù) 急實(shí). 氣促聲嘶咽痛者. 不治.
編號(hào)59〔咯血〕----87頁24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不嗽而喉中咯出小血塊或血點(diǎn) 是也. 癥最重.由房勞傷腎. 火載血升. 咯血 成塊. 不比咳嗽痰中帶出也.亦有兼痰咯出者. 系腎虛痰泛. 初起用(白芍、丹皮、茯苓、棗 仁、山藥、山梔、麥冬、童便)以清手足少 陽厥陰諸經(jīng)游火. 若膈熱頰紅.咽喉不清. (清 咽太平丸)后必滋補(bǔ)腎陰. 以安其血.(六味 飲加牛膝、麥冬、五味)景岳以為心不主血. (宜養(yǎng)心湯) 嘉言以為陰氣上奔. (宜四君 子湯. 黃耆、山藥. 亦可加入)脾中陽氣旺. 而 龍雷之火潛伏也.
編號(hào)60〔唾血〕----87頁33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鮮血隨唾而出. 或涎中有血纏 如絲散如點(diǎn)者. 多源于腎.右尺虛者. (都?xì)?丸加桂心)右尺大者. (清唾湯)其有兼心胃 者.由脾虛不能攝也. 兼心則(加味歸脾湯) 兼胃則(七珍散) 食少痰清者. (異功散加 枇杷葉、扁豆灰)勞嗽唾血者. (黃耆散)肺 痿唾血者. (人參平肺散)
編號(hào)61〔嘔血〕----88頁6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血從脘脅嘔出. 系木火乘胃所 致. 良由暴怒火逆.胸滿脅痛. 傷肝動(dòng)血. (柴 胡疏肝散)或負(fù)重努力. 傷胃動(dòng)血.(是齋白 朮散)或飲酒火熱上升嘔血. (葛黃散)或房 勞竭力. 傷腎嘔血. (癥必面紅足冷. 煩躁口 渴. 生脈散合加減八味丸)或虛勞火升. 嘔血 不止. (花蕊石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因欬見血. 系火乘肺金. 干咳絡(luò) 傷. 而血滲出也.治同嗽血.
編號(hào)58〔嗽血〕----86頁32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因嗽時(shí)氣急喘促. 痰雜血絲血 點(diǎn). 亦火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 諸家以咳嗽 血出于肺. 景岳謂咳嗽咯唾諸血.皆源于腎. 以腎脈貫膈. 入肺循喉. 肺腎相聯(lián). 因腎水虧. 則火炎爍金. 肺燥絡(luò)損. 液涸成痰. 病之標(biāo)在 肺. 其本固由腎也.治主壯水清金. (宜六味 丸加麥冬、五味)兼潤(rùn)肺止嗽.(宜阿膠、貝 母、百合、紫菀)血止后. 胃虛食少. 氣息不 續(xù). (劫勞散去半夏. 加紫菀茸及瓊玉膏等) 其先嗽痰. 后見紅者.為積痰生熱. 宜降痰火. (以栝蔞、貝母、山梔、橘紅.水煎. 下天門 冬丸)先見紅. 后嗽痰者. 為陰虛火動(dòng). 宜滋 化源. (六味阿膠飲)陰虛久嗽. 痰中血星如 珠. (生料六味丸加茜根、烏AB骨、和童便) 久嗽痰帶血絲如縷. (六味丸加蛤粉、阿膠、 童便.臨臥服)嗽血潮熱. (八珍湯加貝母. 五 味)嗽血成勞. 肌削神疲. 五心煩熱. 咽干頰 赤. 盜汗減食. (人參飲子. 或四君子湯加黃 耆、鱉甲、麥冬、五味)天士先生曰. 凡咳血 之脈. 右堅(jiān)者治在氣分.系震動(dòng)胃絡(luò)所致. 宜 薄味調(diào)養(yǎng)胃陰. (如生扁豆、茯苓、北沙參、 薏苡仁、石斛等)左堅(jiān)者乃肝腎陰傷所致. (宜 地黃、阿膠、杞子、五味等) 脈弦脅痛者. (宜 蘇子、桃仁、降香、郁金等)成盆盈碗者. (葛 可久花蕊石散.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 一癥 而縷析條分. 從此再加分別. 則臨癥有據(jù)矣. 石頑老人曰.咳血之脈. 微弱平緩易治. 弦數(shù) 急實(shí). 氣促聲嘶咽痛者. 不治.
編號(hào)59〔咯血〕----87頁24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不嗽而喉中咯出小血塊或血點(diǎn) 是也. 癥最重.由房勞傷腎. 火載血升. 咯血 成塊. 不比咳嗽痰中帶出也.亦有兼痰咯出者. 系腎虛痰泛. 初起用(白芍、丹皮、茯苓、棗 仁、山藥、山梔、麥冬、童便)以清手足少 陽厥陰諸經(jīng)游火. 若膈熱頰紅.咽喉不清. (清 咽太平丸)后必滋補(bǔ)腎陰. 以安其血.(六味 飲加牛膝、麥冬、五味)景岳以為心不主血. (宜養(yǎng)心湯) 嘉言以為陰氣上奔. (宜四君 子湯. 黃耆、山藥. 亦可加入)脾中陽氣旺. 而 龍雷之火潛伏也.
編號(hào)60〔唾血〕----87頁33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鮮血隨唾而出. 或涎中有血纏 如絲散如點(diǎn)者. 多源于腎.右尺虛者. (都?xì)?丸加桂心)右尺大者. (清唾湯)其有兼心胃 者.由脾虛不能攝也. 兼心則(加味歸脾湯) 兼胃則(七珍散) 食少痰清者. (異功散加 枇杷葉、扁豆灰)勞嗽唾血者. (黃耆散)肺 痿唾血者. (人參平肺散)
編號(hào)61〔嘔血〕----88頁6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二吐血〕
名詞解釋 血從脘脅嘔出. 系木火乘胃所 致. 良由暴怒火逆.胸滿脅痛. 傷肝動(dòng)血. (柴 胡疏肝散)或負(fù)重努力. 傷胃動(dòng)血.(是齋白 朮散)或飲酒火熱上升嘔血. (葛黃散)或房 勞竭力. 傷腎嘔血. (癥必面紅足冷. 煩躁口 渴. 生脈散合加減八味丸)或虛勞火升. 嘔血 不止. (花蕊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