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丹陽詞
姑溪詞
筠豀樂府
審齋詞
東堂詞
歸愚詞
溪堂詞
坦菴詞
稼軒詞
片玉詞
朱子語類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九 孟子九
作者:
《朱子語類》朱熹
告子上
性猶杞柳章
問:「告子謂『以人性為 仁義,猶以杞柳為 桮棬 』,何也?」曰:「告子只是認氣 為 性,見得性有不善,須拗他方善。此惟是程先生斷 得定,所謂『性即理也』。」至。
孟子與告子論杞柳處,大概只是言杞柳桮棬 不可比性與仁義。杞柳必矯揉而為 桮棬 ,性非矯揉而為 仁義。孟子辯告子數(shù) 處,皆是辯倒著告子便休,不曾說盡道理。節(jié)?! G棬 ,想如今卷杉臺子模樣 。杞柳,只是而今做合箱底柳。北人以此為 箭,謂之柳箭,即蒲柳也。義剛。
性猶湍水章
人性無不善。雖桀紂之為 窮兇極惡 ,也知此事是惡。 恁地做不柰何,此便是人欲奪了。銖。
生之謂性章 生之謂氣 ,生之理謂性。閎祖。
性,孟子所言理,告子所言氣 。同。
問「生之謂性」。曰:「告子只說那生來 底便是性,手足運行,耳目視聽,與夫心有知覺之類。他卻不知生便屬 氣 稟,自氣 稟而言,人物便有不同處。若說『理之謂性』,則可。然理之在人在物,亦不可做一等說?!怪病?br>
問「生之謂性」。曰:「他合下便錯了。他只是說生處,精神魂魄,凡動 用處是也。正如禪家說:『如何是佛?』曰:『見性成佛?!弧喝绾问切裕俊辉唬骸鹤饔檬切??!簧w謂目之視,耳之聽,手之捉執(zhí) ,足之運奔,皆性也。說來 說去,只說得箇形而下者。故孟子闢之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又闢之曰:『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三節(jié)謂猶戲 謔。然只得告子不知所答,便休了,竟亦不曾說得性之本體是如何?!够騿枺骸付偈妫骸盒哉呱|(zhì)也?!弧乖唬骸钙溲砸嗳??!勾笱?。
蜚卿問:「『生之謂性』,莫止是以知覺運動 為性 否?」曰:「便是。此正與『食色性也』同意。孟子當時辨得不恁地平鋪,就他蔽處撥 啟 他;卻一向窮詰他,止從 那一角頭攻將 去,所以如今難理會 。若要解,煞用添言語。犬、牛、人,謂其得於天者未嘗不同。惟人得是理之全,至於物,止得其偏。今欲去犬牛身上全討仁義,便不得。告子止是不曾分曉 道這子細,到這裏說不得。卻道天下是有許多般性,牛自是牛之性,馬自是馬之性,犬自是犬之性,則又不是?!褂衷唬骸杆灾^『性即理』,便見得惟人得是理之全,物得是理之偏。告子止把生為性 ,更不說及理。孟子卻以理言性,所以見人物之辨。」賀孫。
「『生之謂性』,只是就氣 上說得。蓋謂人也有許多知覺運動 ,物也有許多知覺運動 ,人、物只一般。卻不知人之所以異於物者,以其得正氣 ,故具得許多道理;如物,則氣 昏而理亦昏了?!够騿枺骸溉缦N蟻之有君臣,橋 梓之有父子,此亦是理?!乖唬骸杆挥羞@些子,不似人具得全,然亦不知如何只是這幾 般物具得些子?!够蛟唬骸缚质窃跏艿脷?如此,所以後來 一直是如此?!乖唬骸甘菤?之融結(jié)如此?!範c。
「告子說『生之謂性』,二程都說他說得是,只下面接得不是。若如此說,卻如釋氏言『作用是性』,乃是說氣 質(zhì)之性,非性善之性?!刮奈祮枺骸浮盒紊煨浴蝗绾??」曰:「此主下文『惟聖人可以踐形』而言?!挂騿枺骸缚鬃友浴盒韵嘟?,習相遠也』,亦是言氣 質(zhì)之性?」王德修曰:「據(jù) 某所見,此是孔子為 陽貨而說。人讀論語,多被『子曰』字隔,上下便不接續(xù)。」曰:「若如此說,亦是說氣 質(zhì)之性。」文蔚。
犬牛稟氣 不同,其性亦不同。節(jié)。
問:「犬牛之性與人之性不同,天下如何解有許多性?」曰:「人則有孝悌忠信,犬牛還能事親孝、事君忠也無?」問:「濂溪作太極圖,自太極以至萬物化生,只是一箇圈子,何嘗有異?」曰:「人、物本同,氣 稟有異,故不同?!褂謫枺骸浮菏侨f為 一,一實萬分』,又如何說?」曰:「只是一箇,只是氣 質(zhì)不同?!箚枺骸钢杏拐f:『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缓喂蕝s將 人、物滾作一片說?」曰:「他說『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重聲言兩 「則」字。能盡物之性』,初未嘗一片說?!构?jié)。
或說告子「生之謂性」章。曰:「說得也是,不須別更去討說,只是子細看,子細認分數(shù) ,各有隊伍,齊整不紊,始得。今只是恁地說過去,被人詰難,便說不得。知覺運動 ,人物皆異,而其中卻有同處。仁義禮智是同,而其中卻有異處。須是子細與看,梳理教有條理?!褂衷唬骸肝镆灿羞@性,只是稟得來 偏了,這性便也隨氣 轉(zhuǎn)了?!褂衷唬骸感螳F稟得昏塞底氣 。然間或稟得些小清氣 ,便也有明處,只是不多?!沽x剛。
因說「生之謂性」,曰:「既知此說非是,便當曳翻看何者為 是,即道理易見也。」閎祖。
孟子闢告子「生之謂性」處,亦傷 急。要他倒,只就他言語上拶將 去,己意卻不曾詳說。非特當時告子未必服,後世亦未能便理會 得孟子意也。。
孟子答告子「生之謂性」與孟季子「敬叔父乎,敬弟乎」兩 段語,終覺得未盡。卻是少些子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底語,空如許勞 攘重復 ,不足以折之也。只有「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此二語折得他親切。僩?! ∈成砸舱?br>
眾朋友說「食色性也」。先生問:「告子以知覺處為 性,如何與『彼長而我長之』相干?」皆未及對 。先生曰:「告子只知得人心,卻不知有道心。他覺那趨利避害,飢寒飽煖等處,而不知辨別那利害等處正是本然之性。所以道『彼長而我長之』,蓋謂我無長彼之心,由彼長,故不得不長之,所以指義為 外也?!沽x剛。
問:「告子已不知性,如何知得仁為 內(nèi) ?」曰:「他便以其主於愛 者為 仁,故曰內(nèi) ;以其制是非者為 義,故曰外?!褂謫枺骸杆f義,固不是;說仁,莫亦不是?」曰:「固然。」可學。
「告子謂仁愛 之心自我而出,故謂之內(nèi) ;食色之可甘可悅,由彼有此,而後甘之悅之,故謂之外?!褂衷疲骸干厦妗菏成砸病蛔允且唤?,下面『仁內(nèi) 義外』自是一截。故孟子辨告子,只謂:『何以謂仁內(nèi) 義外也?』愛 便是仁之心,宜處便是義。」又云:「『彼白而我白之』,言彼是白馬,我道這是白馬。如著白衣服底人,我道這人是著白,言之則一。若長馬、長人則不同。長馬,則是口頭道箇老大底馬。若長人,則是誠敬之心發(fā)自於中,推誠而敬之,所以謂內(nèi) 也?!棺用伞! 赴遵R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箍磥?孟子此語,答之亦未盡。謂白馬、白人不異,亦豈可也!畢竟「彼白而我白之」,我以為 白,則亦出於吾心之分別矣。僩
李時可問「仁內(nèi) 義外」。曰:「告子此說固不是。然近年有欲破其說者,又更不是。謂義專 在內(nèi) ,只發(fā)於我之先見者便是。如『夏日飲水,冬日飲湯 』之類是已。若在外面商量,如此便不是義,乃是『義襲』。其說如此。然不知飲水飲湯 固是內(nèi) 也。如先酌鄉(xiāng)人與敬弟之類,若不問人,怎生得知?今固有人素知敬父兄,而不知鄉(xiāng)人之在所當先者;亦有人平日知弟之為 卑,而不知其為 尸之時,乃祖宗神靈之所依,不可不敬者。若不因講問商量,何緣會 自從 裏面發(fā)出?其說乃與佛氏『不得擬議,不得思量,直下便是』之說相似,此大害理。又說『義襲』二字全不是如此,都把文義說錯了。只細看孟子之說,便自可見?!箷r舉。
性無善無不善章
「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换蛟唬骸盒钥梢詾?善,可以為 不善?!换蛟唬骸河行陨?,有性不善?!弧勾巳唠m同為 說氣 質(zhì)之性,然兩 或之說,猶知分別善惡 ,使其知以性而兼言之,則無病矣。惟告子「無善無不善」之說,最無狀 。他就此無善無惡 之名,渾然無所分別,雖為 惡 為 罪,總不妨也。與今世之不擇 善惡 而顛倒是非稱為 本性者,何以異哉!僩。
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非惟無善,並不善亦無之。謂性中無惡 則可,謂無善則性是何物?節(jié)。
「性無善無不善」,告子之意,謂這性是不受善,不受惡 底物事?!甘堋棺?,饒本作「管」。他說「食色性也」,便見得他只道是手能持,足能履,目能視,耳能聽,便是性。釋氏說「在目曰視,在耳曰聞,在手執(zhí) 捉,在足運奔」,便是他意思。植。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剐詿o定形,不可言。孟子亦說:「天下之言性者,則故而已矣。」情者,性之所發(fā)。節(jié)。
問「乃若其情」。曰:「性不可說,情卻可說。所以告子問性,孟子卻答他情。蓋謂情可為 善,則性無有不善。所謂『四端』者,皆情也。仁是性,惻 隱是情。惻 隱是仁發(fā)出來 底端芽,如一箇穀種相似,穀之生是性,發(fā)為 萌芽是情。所謂性,只是那仁義禮知四者而已。四件無不善,發(fā)出來 則有不善,何故?殘忍便是那惻隱反底,冒昧便是那羞惡 反底?!怪?。
問「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矣」。曰:「孟子道性善,性無形容處,故說其發(fā)出來 底,曰『乃若其情,可以為 善』,則性善可知?!喝舴驗?不善,非才之罪也』,是人自要為 不善耳,非才之不善也。情本不是不好底。李翱滅 情之論,乃釋老之言。程子『情其性,性其情』之說,亦非全說情不好也?!弓U。
德粹問:「『孟子道性善』,又曰『若其情,可以為 善』,是如何?」曰:「且道性、情、才三者是一物,是三物?」德粹云:「性是性善,情是反於性,才是才料?!乖唬骸盖椴皇欠挫缎?,乃性之發(fā)處。性如水,情如水之流。情既發(fā),則有善有不善,在人如何耳。才,則可為 善者也。彼其性既善,則其才亦可以為 善。今乃至於為 不善,是非才如此,乃自家使得才如此,故曰『非才之罪』?!鼓硢枺骸赶略茞?隱、羞惡 、辭遜、是非之心,亦是情否?」曰:「是情。」舜功問:「才是能為 此者,如今人曰才能?」曰:「然。李翱復 性則是,云『滅 情以復 性』,則非。情如何可滅 !此乃釋氏之說,陷於其中不自知。不知當時曾把與韓退之看否?」可學。
問:「孟子言情、才皆善,如何?」曰:「情本自善,其發(fā)也未有染污,何嘗不善。才只是資質(zhì),亦無不善。譬物之白者,未染時只是白也?!沟旅鳌?br>
孟子論才亦善者,是說本來 善底才。淳。
孟子言才,不以為 不善。蓋其意謂善,性也,只發(fā)出來 者是才。若夫就氣 質(zhì)上言,才如何無善惡 !端蒙。
問:「孟子論才專 言善,何也?」曰:「才本是善,但為 氣 所染,故有善、不善,亦是人不能盡其才。人皆有許多才,聖人卻做許多事,我不能做得些子出。故孟子謂:『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弧鬼?。
或問:「『不能盡其才』之意如何?」曰:「才是能去恁地做底。性本是好,發(fā)於情也只是好,到得動用 去做也只是好?!翰荒鼙M其才』,是發(fā)得略好,便自阻隔了,不順他道理做去。若盡其才,如盡惻 隱之才,必當至於『博施濟 眾』;盡羞惡 之才,則必當至於『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祿之千乘弗顧,繫馬千駟弗視』。這是本來 自合恁地滔滔做去,止緣人為 私意阻隔,多是略有些發(fā)動 後,便遏折了。天,便似天子;命,便似將 告敕付與自家;性,便似自家所受之職事,如縣尉職事便在捕盜,主簿職事便在掌簿書 ;情,便似去親臨這職事;才,便似去動 作行移,做許多工夫。邵康節(jié)擊 壤集序云:『性者,道之形體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區(qū)宇也;物者,身之舟車也。』」賀孫?! 柑焐裘?,有物有則?!股w視有當視之則,聽有當聽之則,如是而視,如是而聽,便是;不如是而視,不如是而聽,便不是。謂如「視遠惟明,聽德惟聰」。能視遠謂之明,所視不遠,不謂之明;能聽德謂之聰,所聽非德,不謂之聰。視聽是物,聰明是則。推至於口之於味,鼻之於臭,莫不各有當然之則。所謂窮理者,窮此而已。
又舉「天生烝民」云云。孔子曰:「為 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聖人所謂道者是如此,何嘗說物便是則!
或問:「集注言:『才,猶材質(zhì)?!弧翰拧慌c『材』字之別如何?」曰:「『才』字是就理義上說,『材』字是就用上說。孟子上說『人見其濯濯也,則以為未 嘗有材』,是用『木』旁『材』字,便是指適用底說,『非天之降才爾殊』,便是就理義上說?!褂謫枺骸浮翰拧蛔质且云淠芙庾饔玫渍f,材質(zhì)是合形體說否?」曰:「是兼形體說,便是說那好底材?!褂謫枺骸溉缯f材料相似否?」曰:「是。」義剛。
孟子言人之才本無不善,伊川言人才所遇之有善、有不善也。道夫。
問:「孟子言才與程子異,莫是孟子只將 元本好處說否?」曰:「孟子言才,正如言性,不曾說得殺 ,故引出荀揚來 。到程張說出『氣 』字,然後說殺 了。」士毅。
先生言:「孟子論才,是本然者,不如程子之備。 」蜚卿曰:「然則才亦稟於天乎?」曰:「皆天所為 ,但理與氣 分為 兩 路。」又問:「程子謂『才稟於氣 』,如何?」曰:「氣 亦天也。」道夫曰:「理純而氣 則雜?!乖唬骸溉?。理精一,故純;氣 粗,故雜?!沟婪颉?br>
問孟、程所論才同異。曰:「才只一般能為 之謂才?!箚枺骸讣⒄f『孟子專 指其出於性者言之,程子兼指其稟於氣 者言之』,又是如何?」曰:「固是。要之,才只是一箇才,才之初,亦無不善。緣他氣 稟有善惡 ,故其才亦有善惡 。孟子自其同者言之,故以為 出於性;程子自其異者言之,故以為 稟於氣 。大抵孟子多是專 以性言,故以為 性善,才亦無不善。到周子程子張子,方始說到氣 上。要之,須兼是二者言之方備 。只緣孟子不曾說到氣 上,覺得此段話無結(jié)殺 ,故有後來 荀揚許多議論出。韓文公亦見得人有不同處,然亦不知是氣 稟之異,不妨有百千般樣 不同,故不敢大段說開,只說『性有三品』。不知氣 稟不同,豈三品所能盡耶!」廣。
孟子說才,皆是指其資質(zhì)可以為 善處。伊川所謂「才稟於氣 ,氣 清則才清,氣 濁 則才濁 」,此與孟子說才小異,而語意尤密,不可不考?!改巳羝淝椤梗阜遣胖镆病?,以「若」訓順者,未是。猶言如論其情,非才之罪也。蓋謂情之發(fā)有不中節(jié)處,不必以為 才之罪爾。退之論才之品有三,性之品有五,其說勝 荀揚諸公多矣。說性之品,便以仁義禮智言之,此尤當理。說才之品,若如此推究,則有千百種之多,姑言其大概如此,正是氣 質(zhì)之說,但少一箇氣 字耳。伊川謂「論氣 不論性,不明;論性不論氣 ,不備 」,正謂如此。如性習遠近之類,不以氣 質(zhì)言之不可,正是二程先生發(fā)出此理,濂溪論太極便有此意。漢魏以來 ,忽生文中子,已不多得。至唐有退之,所至尤高。大抵義理之在天地間,初無泯滅 。今世無人曉 此道理,他時必有曉 得底人?! 〗饐枺骸腹甲訂栃裕滓郧閷?,如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矣』,是也。次又以才對 ,如曰『若夫為 不善,非才之罪』,是也。繼又以心對 ,如曰『惻 隱羞惡 』之類,是也。其終又結(jié)之曰:『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凰鶈栒咝?,而所對 者曰才、曰情、曰心,更無一語及性,何也?明道曰:『稟於天為性 ,感為 情,動 為 心?!灰链▌t又曰:『自性之有形者謂之心,自性之動 者謂之情?!蝗缍壬f,則情與心皆自夫一性之所發(fā)。彼問性而對 以情與心,則不可謂不切所問者。然明道以動 為 心,伊川以動 為 情,自不相侔。不知今以動 為 心是耶,以動 為 情是耶?或曰:『情對 性言,靜者為 性,動 者為 情?!皇钦f固然也。今若以動 為 情是,則明道何得卻云『感為 情,動 為 心』哉?橫渠云:『心統(tǒng)性情者也。』既是『心統(tǒng)性情』,伊川何得卻云『自性之有形者謂之心,自性之有動 者謂之情耶』?如伊川所言,卻是性統(tǒng)心情者也。不知以心統(tǒng)性情為 是耶,性統(tǒng)心情為 是耶?此性、情、心,道者未有至當之論也。至若伊川論才,則與孟子立意不同。孟子此章言才處,有曰:『非才之罪也?!挥衷唬骸翰荒鼙M其才者也。』又曰:『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又曰:『以為 未嘗有才焉?!蝗缑献又?,未嘗以才為 不善。而伊川卻說才有善有不善,其言曰:『氣 清則才善,氣 濁 則才惡 ?!挥衷唬骸簹?清則才清,氣 濁 則才濁 ?!灰庹?,以氣 質(zhì)為 才也。以氣 質(zhì)為 才,則才固有善不善之分也。而孟子卻止以才為 善者,何也?伊川又曰:『孟子言「非才之罪」者,蓋公都子正問性善,孟子且答他正意,不暇一一辨之也。』審如是說,則孟子云『非天之降才爾殊』,與夫『以為 未嘗有才焉』者,豈皆答公都子之正問哉?其後伊川又引萬章之問為 證,謂萬章嘗問象殺 舜事,孟子且答他這下意,未暇與他辨完廩、浚井之非。夫完廩、浚井,自是萬章不能燭理,輕信如此。孟子且答正問,未暇與他言,此猶可言也。如此篇論才處,盡是孟子自家說得如此,即非公都子之言。其曰未暇一一辨之,卻是孟子自錯了,未暇辨也。豈其然乎?又說:『孟子既又答他正意,亦豈容有一字之錯?若曰錯了一字,不惟啟 公都子之詰難,傳 之後世,豈不惑亂學者哉?』此又『才』之一字,未有至當之論也。」曰:「近思錄中一段云:『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蛔⒃疲骸骸讣湃徊粍?」是也?!弧河兄赣枚哉??!蛔⒃疲骸骸父卸焱ㄌ煜轮省故且病!环颉杭湃徊粍?』是性,『感而遂通』是情。故橫渠云:『心統(tǒng)性情者也?!淮苏f最為 穩(wěn)當。如前二先生說話,恐是記錄者誤耳。如明道『感為 情,動 為 心』,感與動 如何分得?若伊川云:『自性而有形者謂之心?!荒持崩頃?他說不得!以此知是門人記錄之誤也。若孟子與伊川論才,則皆是。孟子所謂才,止是指本性而言。性之發(fā)用無有不善處。如人之有才,事事做得出來 。一性之中,萬善完備 ,發(fā)將 出來 便是才也。」又云:「惻 隱、羞惡 ,是心也。能惻 隱、羞惡 者,才也。如伊川論才,卻是指氣 質(zhì)而言也。氣質(zhì)之性,古人雖不曾說著,考之經(jīng)典,卻有此意。如書云 『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與夫『天乃錫王勇智』之說,皆此意也。孔子謂『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辨告子『生之謂性』,亦是說氣 質(zhì)之性。近世被濂溪拈掇出來 ,而橫渠二程始有『氣 質(zhì)之性』之說。此伊川論才,所以云有善不善者,蓋主此而言也。如韓愈所引越椒等事,若不著箇氣 質(zhì)說,後如何說得他!韓愈論性比之荀揚最好。將 性分三品,此亦是論氣 質(zhì)之性,但欠一箇『氣 』字耳。」謨。此下去偽 人傑 錄皆云:「又問:『既是孟子指本性而言,則孟子謂才無不善,乃為 至論。至伊川卻云未暇與公都子一一辨者,何也?』曰:『此伊川一時被他們逼,且如此說了。伊川如此等處亦多,不必泥也?!弧埂 ?尹叔問:「伊川曰『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與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語意似不同?」曰:「孟子之說自是與程子之說小異。孟子只見得是性善,便把才都做善,不知有所謂氣 稟各不同。如后稷岐嶷,越椒知其必滅 若敖,是氣 稟如此。若都把做善,又有此等處,須說到氣 稟方得。孟子已見得性善,只就大本處理會, 更不思量這下面善惡 所由起處,有所謂氣 稟各不同。後人看不出,所以惹得許多善惡 混底說來 相炒。程子說得較密?!挂蚺e「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須如此兼性與氣 說,方盡此論。蓋自濂溪太極言陰陽、五行有不齊處,二程因其說推出氣 質(zhì)之性來 。使程子生在周子之前,未必能發(fā)明到此?!褂衷唬骸覆殴淌巧啤H裟鼙M其才,可知是善是好。所以不能盡其才處,只緣是氣 稟恁地?!箚枺骸覆排c情何分別?情是才之動 否?」曰:「情是這裏以手指心。發(fā)出,有箇路脈曲折,隨物恁地去。才是能主張運用做事底。同這一事,有一人會 發(fā)揮得,有不會 發(fā)揮得;同這一物,有人會 做得,有人不會 做,此可見其才。」又問:「氣 出於天否?」曰:「性與氣 皆出於天。性只是理,氣 則已屬 於形象。性之善,固人所同,氣 便有不齊處?!挂蛑柑鞖?而言:「如天氣 晴明舒豁,便是好底氣 ;稟得這般氣 ,豈不好!到陰沉黯淡時,便是不好底氣 ;稟得這般氣 ,如何會 好!畢竟不好底氣常 多,好底氣 常少。以一歲言之,一般天氣 晴和,不寒不暖,卻是好,能有幾 時如此!看來 不是夏寒,便是冬暖;不是愆陽,便是伏陰,所以昏愚兇狠底人常多?!褂衷唬骸溉酥毟毁F賤壽 夭不齊處,都是被氣 滾亂了,都沒理會 。有清而薄者,有濁 而厚者。顏夭而跖壽 ,亦是被氣 滾亂汨沒了。堯 舜自稟得清明純粹底氣 ,又稟得極厚,所以為 聖人,居天子之位,又做得許大事業(yè),又享許大福壽 ,又有許大名譽。如孔子之聖,亦是稟得清明純粹。然他是當氣 之衰,稟得來 薄了,但有許多名譽,所以終身棲棲為 旅人,又僅得中壽 。到顏子,又自沒興了。」淳。宇同?! ∫链ā感约蠢硪病?,自孔孟後,無人見得到此。亦是從 古無人敢如此道。驤。集注?! ∫链ā感约蠢硪病顾淖郑崜?不破,實自己上見得出來 。其後諸公只聽得便說將 去,實不曾就己上見得,故多有差處。道夫。
「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股w本然之性,只是至善。然不以氣 質(zhì)而論之,則莫知其有昏明開塞,剛?cè)釓娙?,故有所不?。徒論氣 質(zhì)之性,而不自本原言之,則雖知有昏明開塞、剛?cè)釓娙踔煌?,而不知至善之源未嘗有異,故其論有所不明。須是合性與氣 觀之,然後盡。蓋性即氣 ,氣 即性也。若孟子專 於性善,則有些是「論性不論氣 」;韓愈三品之說,則是「論氣 不論性」。端蒙。
「程子:『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如孟子『性善』,是論性不論氣 ;荀揚異說,是論氣 則昧了性?!乖唬骸赋套又皇橇⒄f,未指孟子。然孟子之言,卻是專 論性。」過。
問:「氣 者性之所寄,故『論性不論氣 ,則不備』 ;性者氣 之所成,故『論氣 不論性,則不明』?!乖唬骸溉缑献诱f性善,是『論性不論氣 』也。但只認說性善,雖說得好,終是欠了下面一截。自荀揚而下,便祇『論氣 不論性』了?!沟婪蛟唬骸缸与?yún)之說,雖兼善惡, 終只論得氣 ?!乖唬骸杆辉f著性?!沟婪?。
「論氣 不論性」,荀子言性惡 ,揚子言善惡 混是也?!刚撔圆徽摎?」,孟子言性善是也。性只是善,氣有 善不善。韓愈說生而便知其惡 者,皆是合下稟得這惡氣 。有氣 便有性,有性便有氣 。節(jié)。
「『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幻献咏K是未備 ,所以不能杜絕荀揚之口。」厚之問:「氣 稟如何?」曰:「稟得木氣 多,則少剛強;稟得金氣多 ,則少慈祥。推之皆然?!箍蓪W。
問「二之則不是」。曰:「不可分作兩 段說,性自是性,氣 自是氣 。如何不可分作兩 段說?他所以說不備 、不明,須是兩 邊都說,理方明備 ,故云『二之則不是』。二之者,正指上兩 句也?!耿€錄云:「『論性不論氣 ,論氣 不論性』,便是二之?!够騿枺骸该鞯勒f『生之謂性』,云:『性即氣 ,氣 即性,便是不可分兩 段說。』」曰:「那箇又是說性便在氣 稟上。稟得此氣 ,理便搭附在上面,故云『性即氣 ,氣 即性』。若只管說氣 便是性,性便是氣 ,更沒分曉 矣?!箖g。
或問「二之則不是」。曰:「若只論性而不論氣, 則收拾不盡,孟子是也。若只論氣 而不論性,則不知得那原頭,荀揚以下是也。韓愈也說得好,只是少箇『氣 』字。若只說一箇氣 而不說性,只說性而不說氣 ,則不是?!褂衷唬骸疙毷侨シ謩e得他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始得。其初那理未嘗不同。才落到氣 上,便只是那粗處相同。如飢食渴飲,趨利避害,人能之,禽獸亦能之。若不識箇義理,便與他一般也。」又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民之秉彝』,這便是異處?!菏袢ブ?,君子存之』,須是存得這異處,方能自別於禽獸。不可道蠢動 含靈皆有佛性,與自家都一般。」義剛?! 感詺?」二字,兼言方備 。孟子言性不及氣 ,韓子言氣 不及性。然韓不知為 氣 ,亦以為 性然也?! M渠曰:「形而後有氣 質(zhì)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谷绶A得氣 清明者,這道理只在裏面;稟得氣 昏濁 者,這道理亦只在裏面,只被這昏濁 遮蔽了。譬之水,清底,裏面纖微皆可見;渾底,裏面便見不得。孟子說性善,只見得大本處,未說到氣 質(zhì)之性細碎處。程子謂:「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孟子只論性,不知論氣 ,便不全備 。若三子雖論性,卻不論得性,都只論得氣 ,性之本領處又不透徹 。荀子只見得不好人底性,便說做惡 ;揚子只見得半善半惡 人底性,便說做善惡 混;韓子見得天下有許多般人,故立為 三品,說得較近。其言曰:「仁義禮智信,性也;喜怒哀樂 愛 惡 欲,情也?!顾朴种眯陨?。荀揚皆不及,只是過接處少一箇「氣 」字。淳。
問:「橫渠言『氣 質(zhì)之性』,去偽 終未曉 ?!乖唬骸感允翘熨x與人,只一同;氣 質(zhì)所稟,卻有厚薄。人只是一般人,厚於仁而薄於義,有餘於禮而不足於智,便自氣 質(zhì)上來 ?!谷?。
富歲子弟多賴章
「心之所同然者,謂理也,義也?!姑献哟苏伦浴父粴q子弟多賴」之下,逐旋譬喻至此。其意謂人性本善,其不善者,陷溺之爾。「同然」之「然」,如然否之「然」,不是虛字,當從上 文看。蓋自口之同嗜、耳之同聽而言,謂人心豈無同以為 然者?只是理義而已。故「理義悅心,猶芻豢之悅口」。。
問:「『理義之悅我心』,理義是何物?心是何物?」曰:「此說理義之在事者。」節(jié)。
「理義之悅我心」章。云:「人之一身,如目之於色,耳之於聲,口之於味,莫不皆同,於心豈無所同?!盒闹徽?,理也,義也?!磺胰缛酥疄?事,自家處之當於義,人莫不以為 然,無有不道好者。如子之於父,臣之於君,其分至尊無加於此。人皆知君父之當事,我能盡忠盡孝,天下莫不以為 當然,此心之所同也。今人割股救親,其事雖不中節(jié),其心發(fā)之甚善,人皆以為 美。又如臨難赴死,其心本於愛 君,人莫不悅之,而皆以為 不易。且如今處一件事茍當於理,則此心必安,人亦以為 當然。如此,則其心悅乎,不悅乎?悅於心,必矣。」先生曰:「諸友而今聽某這說話,可子細去思量看。認得某這話,可以推得孟子意思?!棺用?。
黃先之問:「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瓜壬鷨枺骸钢T公且道是如何?」所應 皆不切。先生曰:「若恁地看文字,某決定道都不會 將 身去體看。孟子這一段前面說許多,只是引喻理義是人所同有。那許多既都相似,這箇如何會 不相似。理,只是事物當然底道理;義,是事之合宜處。程先生曰:『在物為 理,處物為 義。』這心下看甚麼道理都有之,如此做,人人都道是好;才不恁地做,人人都道不好。如割股以救母,固不是王道之中,然人人都道是好,人人皆知愛 其親,這豈不是理義之心人皆有之。諸公適來 都說不切,當都是不曾體之於身,只略說得通,便道是了?!官R孫。
器之問:「『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活佔印河T不能』,便是此意否?」曰:「顏子固是如此。然孟子所說,正是為 眾人說,當就人心同處看。我恁地,他人也恁地,只就粗淺處看,自分曉 ,卻有受用。若必討箇顏子來 證如此,只是顏子會 恁地,多少年來 更無人會 恁地。看得細了,卻無受用?!褂?。
器之問:「理義人心之同然,以顏子之樂 見悅意?!乖唬骸覆灰呖?,只就眼前看,便都是義理,都是眾人公共物事。且如某歸家來 ,見說某人做得好,便歡喜;某人做得不好,便意思不樂 。見說人做官做得如何,見說好底,自是快活;見說不好底,自是使人意思不好。豈獨自家心下如此,別人都是如此。這只緣人心都有這個義理,都好善,都惡 不善。」賀孫。
或問:「口耳目心皆官也。不知天所賦之氣 質(zhì),不昏明清濁 其口耳目,而獨昏明清濁 其心,何也?然夷惠伊尹非拘於氣 稟者,處物之義,乃不若夫子之時,豈獨是非之心不若聖人乎?」曰:「口耳目等亦有昏明清濁 之異。如易牙師曠 之徒,是其最清者也,心亦由是而已。夷惠之徒,正是未免於氣 質(zhì)之拘者,所以孟子以為不 同,而不願學也?!埂 ∨I街菊?br>
孟子激發(fā)人。說放心、良心諸處,說得人都汗流!
問「牛山之木」一章。曰:「『日夜之所息』底是良心,『平旦之氣 』自是氣 ,是兩 件物事。夜氣 如雨露之潤,良心如萌櫱 之生。人之良心,雖是有梏亡,而彼未嘗不生。梏,如被他禁械在那裏,更不容他轉(zhuǎn)動 。亡,如將 自家物失去了?!褂衷唬骸浮喝找怪ⅰ唬瑓s是心。夜氣 清,不與物接,平旦之時,即此良心發(fā)處。惟其所發(fā)者少,而旦晝之所梏亡者展轉(zhuǎn)反覆,是以『夜氣 不足以存』矣。如睡一覺起來 ,依前無狀 。」又曰:「良心當初本有十分,被他展轉(zhuǎn)梏亡,則他長一分,自家止有九分;明日他又進一分,自家又退,止有八分。他日會 進,自家日會 退。此章極精微,非孟子做不得許多文章。別人縱有此意,亦形容不得。老蘇們只就孟子學作文,不理會 他道理,然其文亦實是好?!官R孫。
或問:「『日夜之所息』,舊兼止息之義,今只作生息之義,如何?」曰:「近看得只是此義。」問:「凡物日夜固有生長,若良心既放,而無操存之功,則安得自能生長?」曰:「放之未遠者,亦能生長。但夜間長得三四分,日間所為 又放了七八分,卻摺轉(zhuǎn)來 ,都消磨了這些子意思,所以至於梏亡也?!埂 ?仁父問「平旦之氣 」。曰:「氣 清則能存固有之良心。如旦晝之所為 ,有以汨亂其氣 ,則良心為 之不存矣。然暮夜止息,稍不紛擾,則良心又復 生長。譬如一井水,終日攪動 ,便渾了那水。至夜稍歇,便有清水出。所謂『夜氣 不足以存』者,便是攪動 得太甚。則雖有止息時,此水亦不能清矣?!广彙9?jié)錄別出。
仁父問「平旦之氣 」。曰:「心之存不存,係乎氣 之清不清。氣 清,則良心方存立得;良心既存立得,則事物之來 方不惑,如『先立乎其大者,則小者弗能奪也』?!褂衷唬骸复笳呒攘?,則外物不能奪?!褂謫枺骸浮浩降┲畾?』,何故如此?」曰:「歇得這些時後,氣 便清,良心便長。及旦晝,則氣 便濁 ,良心便著不得。如日月何嘗不在天上?卻被些雲(yún)遮了,便不明」吳 知先問:「夜氣 如何存?」曰:「孟子不曾教人存夜氣 ,只是說歇得些時,氣 便清?!褂衷唬骸杆懊嬲f許多,這裏只是教人操存其心。」又曰:「若存得此心,則氣常 時清,不特平旦時清;若不存得此心,雖歇得此時,氣 亦不清,良心亦不長?!褂衷唬骸杆瘔?裏亦七勞 八攘。如井水,不打他便清,只管去打便濁 了?!构?jié)。
「平旦之氣 」,只是夜間息得許多時節(jié),不與事物接,才醒來 便有得這些自然清明之氣 ,此心自恁地虛靜。少間才與物接,依舊又汨沒了。只管汨沒多,雖夜間休息,是氣 亦不復 存。所以有終身昏沉,展轉(zhuǎn)流蕩,危而不復 者。賀孫?! ∑髦畣枺骸浮浩降┲畾?』,其初生甚微,如何道理能養(yǎng)得長?」曰:「亦只逐日漸漸積累,工夫都在『旦晝之所為 』。今日長得一分,夜氣 便養(yǎng)得一分;明日又長得一分,明夜又養(yǎng)得兩 分,便是兩 日事。日日積累,歲月既久,自是不可禦。今若壞 了一分,夜氣 漸薄,明日又壞 ,便壞 成兩 分,漸漸消,只管無。故曰:『旦晝之所為 ,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夜氣 不足以存?!坏较枚?,夜氣 益薄,雖息一夜,也存不得。又以愛 惜錢物為 喻,逐日省節(jié),積累自多?!官R孫。寓錄別出。
器之問:「孟子『平旦之氣 』甚微小,如何會 養(yǎng)得完全?」曰:「不能存得夜氣 ,皆是旦晝所為 壞 了。所謂『好惡 與人相近者幾 希』,今只要得去這好惡 上理會 。日用間於這上見得分曉 ,有得力處,夜氣 方與你存。夜氣 上卻未有工夫,只是去『旦晝』理會 ,這兩 字是箇大關(guān)鍵,這裏有工夫。日間進得一分道理,夜氣 便添得一分;到第二日更進得一分道理,夜氣 便添得二分;第三日更進得一分道理,夜氣 便添得三分。日間只管進,夜間只管添,添來 添去,這氣 便盛。恰似使錢相似,日間使百錢,使去九十錢,留得這十錢這裏;第二日百錢中使去九十錢,又積得二十錢;第三日如此,又積得三十錢。積來 積去,被自家積得多了,人家便從 容。日間悠悠地過,無工夫,不長進,夜間便減了一分氣 ;第二日無工夫,夜間又減了二分氣 ;第三日如此,又減了三分氣 。如此梏亡轉(zhuǎn)深,夜氣 轉(zhuǎn)虧損了。夜氣 既虧,愈無根腳,日間愈見作壞 。這處便是『梏之反覆,其違禽獸不遠矣』。亦似使錢,一日使一百,卻侵了一百十錢,所有底便自減了,只有九十;第二日侵了百二十,所留底又減了,只有八十。使來 使去轉(zhuǎn)多,這裏底日日都消磨盡了?!挂蚺e老子言:「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惟嗇, 是謂早復 ;早復 ,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大意也與孟子意相似。但他是就養(yǎng)精神處說,其意自別。平旦之氣 ,便是旦晝做工夫底樣 子,日用間只要此心在這裏?!褂?。
器遠問:「『平旦之氣 』,緣氣 弱,易為 事物所勝 ,如何?」曰:「這也別無道理,只是漸漸捱將 去,自有力。這麼只是志不果?!箯?說第一義云:「如這箇,只有箇進步捱將 去底道理,這只是有這一義。若於此不見得,便又說今日做不得,且待來 日;這事做不得,且備 員做些子,都是第二、第三義?!官R孫?! 枺骸浮浩降┲畾?』,少頃便為 事物所奪。氣 稟之弱,如何可以得存?」曰:「這箇不容說。只是自去照顧,久後自慣,便自然別?!棺?。
敬子問:「旦晝不梏亡,則養(yǎng)得夜氣 清明?」曰:「不是靠氣 為 主,蓋要此氣 去養(yǎng)那仁義之心。如水之養(yǎng)魚,水多則魚鮮,水涸則魚病。養(yǎng)得這氣 ,則仁義之心亦好,氣 少則仁義之心亦微矣?!箖g。 問:「『夜氣 』一章,又說心,又說氣 ,如何?」曰:「本是多說心。若氣 清,則心得所養(yǎng),自然存得清氣 ;濁 ,則心失所養(yǎng),便自濁 了?!官R孫。
或問:「夜氣 、旦氣 如何?」曰:「孟子此段首尾,止為 良心設爾。人多將 夜氣 便做良心說了,非也。『夜氣 不足以存』,蓋言夜氣 至清,足以存得此良心爾。平旦之氣 亦清,亦足以存吾良心,故其好惡 之公猶與人相近,但此心存得不多時也。至『旦晝之所為 ,則梏亡之矣』。所謂梏者,人多謂梏亡其夜氣 ,亦非也。謂旦晝之為 ,能梏亡其良心也?!怪?。
「夜氣 不足以存」,是存箇甚?人多說只是夜氣, 非也。這正是說那本然底良心。且如氣 ,不成夜間方會 清,日間都不會 清。今人日用間,良心亦何嘗不發(fā)見,為 他又梏亡了。若存得這箇心,則氣 自清,氣 清,則養(yǎng)得這箇心常存。到「夜氣 不足以存」,則此心陷溺之甚,雖是夜氣 清時,亦不足以存之矣。此章前面譬喻甚切,到得後面歸宿處極有力。今之學者最當於此用功。
問「夜氣 」一節(jié)。曰:「今人只說夜氣 ,不知道這是因說良心來 。得這夜氣 來 涵養(yǎng)自家良心,又便被他旦晝所為 梏亡之。旦晝所為 ,交羇得沒理會 。到那夜氣涵 養(yǎng)得好時,清明如一箇寶珠相似,在清水裏,轉(zhuǎn)明徹; 若頓在濁 水中,尋 不見了?!褂衷唬骸傅兯鶠?,壞了 清明之氣 。夜氣 微了,旦晝之氣 越盛。一箇會 盛,一箇會 微。消磨得盡了,便與禽獸不遠?!怪?。
景紹問「夜氣 、平旦之氣 。」曰:「這一段,其所主卻在心。某嘗謂,只有伊川說:『夜氣 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恢T家解注,惟此說為 當。仁義之心,人所固有,但放而不知求,則天之所以與我者始有所汨沒矣。是雖如此,然其日夜之所休息,至於平旦,其氣 清明,不為 利慾所昏,則本心好惡 ,猶有與人相近處。至『其旦晝之所為 ,又有以梏亡之。梏之反覆』,則雖有這些夜氣 ,亦不足以存養(yǎng)其良心。反覆,只是循環(huán)。『夜氣 不足以存』,則雖有人之形,其實與禽獸不遠。故下文復 云:『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良心之消長,只在得其養(yǎng)與失其養(yǎng)爾?!号I街緡L美矣』,是喻人仁義之心?!航检洞髧?,斧斤伐之』,猶人之放其良心?!喝找怪?,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 之生』,便是『平旦之氣 ,其好惡 與人相近』處。旦晝之梏亡,則又所謂『牛羊又從 而牧之』,雖芽櫱 之萌,亦且戕賊無餘矣?!沟婪騿枺骸复四切臑?氣 所動 否?」曰:「然。」章末所問,疑有未盡。道夫。 問「夜氣 」。曰:「夜氣 靜。人心每日梏於事物,斲 喪 戕賊,所餘無幾 ,須夜氣 靜,庶可以少存耳。至夜氣 之靜而猶不足以存,則去禽獸不遠,言人理都喪 也。前輩皆無明說。某因?qū)?孟子反覆熟讀,每一段三五十過,至此方看得出。後看程子卻說:『夜氣 之所存者,良知良能也?!慌c臆見合。以此知觀書 不可茍,須熟讀深思,道理自見?!勾笱?。
問「夜氣 」一章。曰:「氣 只是這箇氣 ,日裏也生,夜間也生。只是日間生底,為 物欲梏之,隨手又耗散了。夜間生底,則聚得在那裏,不曾耗散,所以養(yǎng)得那良心。且如日間目視耳聽,口裏說話,手足運動 ,若不曾操存得,無非是耗散底時節(jié)。夜間則停留得在那裏。如水之流,夜間則閘得許多水住在這裏,這一池水便滿,次日又放乾了;到夜裏,又聚得些小。若從 平旦起時,便接續(xù)操存而不放,則此氣 常生而不已。若日間不存得此心,夜間雖聚得些小,又不足以勝 其旦晝之梏亡,少間這氣 都乾耗了,便不足以存其仁義之心。如箇船閤在乾燥處,轉(zhuǎn)動 不得了。心如箇寶珠,氣 如水。若水清,則寶珠在那裏也瑩徹 光明;若水濁 ,則和那寶珠也昏濁 了?!褂衷唬骸浮阂箽?不足以存』,非如公說心不存與氣 不存,是此氣 不足以存其仁義之心。伊川云:『夜氣 所存,良知良能也?!贿@『存』字,是箇保養(yǎng)護衛(wèi)底意?!褂衷唬骸复硕螌?是主仁義之心說,所以『此豈山之性也哉』下,便接云:『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又曰:「此章不消論其他,緊要處只在『操則存』上?!箖g。
問:「兩 日作工夫如何?」某答略如舊所對 。曰:「『夜氣 』章如何?」答以:「萌櫱 生上,便見得無止息本初之理。若完全底人,此氣 無時不清明。卻有一等日間營管梏亡了,至夜中靜時猶可收拾。若於此更不清明,則是真禽獸也。」曰:「今用何時氣 ?」曰:「總是一氣 。若就孟子所說,用平旦氣 。」曰:「『夜氣不 足以存』,先儒解多未是。不足以存此心耳,非謂存夜氣 也。此心虛明廣大,卻被他梏亡。日間梏亡既甚,則夜一霎時靜亦不存,可見其都壞 了。」可學。
蓋卿問「夜氣 」一章。曰:「夜氣 是母,所息者是子。蓋所息者本自微了,旦晝只管梏亡。今日梏一分,明日梏一分,所謂『梏之反覆』,而所息者泯,夜氣亦 不足以存。若能存,便是息得仁義之良心?!褂衷唬骸敢箽?只是不與物接時。」植。
問「夜氣 」之說。曰:「只是借夜氣 來 滋養(yǎng)箇仁義之心?!寡?。
夜氣 存,則清過這邊來 。閎祖?! ∽由蠁枴敢箽?」。曰:「此段緊要,在『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弓U。
「牛山之木」,譬人之良心,句句相對 ,極分明。天地生生之理,本自不息,惟旦晝之所為 ,有所梏亡。然雖有所梏亡,而夜氣 之所息,平旦之氣 ,自然有所生長。自此漸能存養(yǎng),則良心漸復 。惟其於梏亡之餘,雖略略生長得些子,至日用間依舊汨於物欲,又依然壞了 ,則是「梏之反覆」。雖夜間休息,其氣 只恁地昏,亦不足以存此良心。故下面又說:「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挂姷秒m梏亡之餘,有以養(yǎng)之,則仁義之心即存。緣是此心本不是外面取來 ,乃是與生俱生。下又說存養(yǎng)之要,舉孔子之言:「操則存,舍則亡。」見此良心,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間,才操便在這裏,才舍便失去。若能知得常操之而勿放,則良心常存,夜之所息,益有所養(yǎng)。夜之所養(yǎng)愈深,則旦晝之所為 ,無非良心之發(fā)見矣。又云:「氣 與理本相依。旦晝之所為 不害其理,則夜氣 之所養(yǎng)益厚;夜之所息既有助於理,則旦晝之所為 益無不當矣。日間梏亡者寡,則夜氣 自然清明虛靜,至平旦亦然。至旦晝應 事接物時,亦莫不然?!官R孫。
「人心於應 事時,只如那無事時方好?!褂峙e孟子「夜氣 」一章云:「氣 清,則心清?!浩淙找怪ⅰ?,是指善心滋長處言之。人之善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滋長。又得夜氣 澄靜以存養(yǎng)之,故平旦氣 清時,其好惡 亦得其同然之理。『旦晝之所為 ,有梏亡之矣』,此言人纔有此善心,便有不善底心來 勝 了,不容他那善底滋長耳?!褂衷唬骸附袂铱茨瞧降┲畾?, 自別?!箯V云:「如童蒙誦書 ,到氣 昏時,雖讀數(shù) 百遍,愈念不得;及到明早,又卻自念得。此亦可見平旦之氣 之清也。」曰:「此亦只就氣 上說,故孟子末後收歸心上去?!乖唬骸浮翰賱t存,舍則亡?!簧w人心能操則常存,豈特夜半平旦?」又云:「惻 隱、羞惡 是已發(fā)處。人須是於未發(fā)時有工夫,始得。」廣?! 枺骸噶夹呐c氣 ,合下雖是相資而生,到得後來或 消或長,畢竟以心為 主?」曰:「主漸盛則客漸衰,主漸衰則客漸盛??褪⑷会釀?這主,故曰『志動 氣 者十九,氣 動 志者十一』。」賀孫云:「若是客勝 得主,畢竟主先有病。」賀孫。
再三說「夜氣 」一章,曰:「氣 清則心清?!浩淙找怪ⅲ降┲畾?』,蓋是靜時有這好處發(fā)見。緣人有不好處多,所以纔有好處,便被那不好處勝 了,不容他好處滋長。然孟子此說,只為 常人言之。其實此理日間亦有發(fā)見時,不止夜與平旦。所以孟子收拾在『操則存,舍則亡』上,蓋為 此心操之則存也?!谷藗?。
劉 用之問「夜氣 」之說。曰:「他大意只在『操則存,舍則亡』兩 句上。心一放時,便是斧斤之戕,牛羊之牧;一收歛在此,便是日夜之息,雨露之潤。他要人於旦晝時,不為 事物所汨?!刮奈??! 枴敢箽?」一章。曰:「這病根只在放其良心上。蓋心既放,則氣 必昏,氣 既昏則心愈亡。兩 箇互相牽動 ,所謂『梏之反覆』。如下文『操則存,舍則亡』,卻是用功緊切處,是箇生死路頭?!褂衷疲骸浮鸿糁锤病?,都不干別事,皆是人之所為 有以致之?!範c。
孟子言「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只是狀 人之心是箇難把捉底物事,而人之不可不操。出入,便是上面操存舍亡。入則是在這裏,出則是亡失了。此大約泛言人心如此,非指已放者而言,亦不必要於此論心之本體也。端蒙?! 覆賱t存,舍則亡」,只是人能持此心則心在,若捨 之便如去失了。求放心,不是別有一物在外,旋去收拾回來 。只是此心頻要省察,才覺不在,便收之爾。按先生他語:「只操,便存;只求,便是不放?!谷鐝?卦所謂『出入無疾』,出只是指外而言,入只是指內(nèi) 而言,皆不出乎一卦。孟子謂『出入無時』,心豈有出入,只要人操而存之耳。明道云:『聖賢千言萬語,只要人收已放之心?!会屖现^『一大藏教,只是一箇注腳』。所謂『聖賢千言萬語』,亦只是一箇注腳而已?!怪?。
問「操則存」。曰:「心不是死物,須把做活物看。不爾,則是釋氏入定、坐禪。操存者,只是於應 事接物之時,事事中理,便是存。若處事不是當,便是心不在。若只管兀然守在這裏,驀忽有事至于吾前,操底便散了,卻是『舍則亡』也?!怪偎紗枺骸胳段磻?接之時如何?」曰:「未應 接之時,只是戒慎恐懼 而已?!褂謫枺骸溉艚渖骺謶?,便是把持?!乖唬骸敢岔毷浅郑坏糜沧皆谶@裏。只要提教他醒,便是操,不是塊然自守。」砥。
人心「操則存,舍則亡」,須是常存得,「造次顛沛必於是」,不可有一息間斷 。於未發(fā)之前,須是得這虛明之本體分曉 。及至應 事接物時,只以此處之,自然有箇界限節(jié)制,揍著那天然恰好處。廣?! 覆賱t存,舍則亡?!狗菬o也,逐於物而忘返耳?! ∽由蠁枴覆賱t存,舍則亡」。曰:「若不先明得性善,有興起必為 之志,恐其所謂操存之時,乃舍亡之時也。」璘。
「操則存」,須於難易間驗之。若見易為 力,則真能操也。難,則是別似一物,操之未真也。伯羽?! ∧硣L謂,這心若未正時,雖欲強教他正,也卒乍未能得他正。若既正後,雖欲邪,也卒乍邪未得。雖曰「操則存,舍則亡」,也不得恁地快,自是他勢 恁地。伯羽?! 覆賱t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人更不知去操舍上做工夫,只去出入上做工夫。
孟子言操舍存亡,都不言所以操存求放之法,只操之、求之便是。知言問「以放心求心如何」,問得來好 。他答不得,只舉齊王見牛事。殊不知,只覺道我這心放了底,便是心,何待見牛時方求得!伯羽。 蓋卿以為 ,「操則存」,便是心未嘗放;「舍則亡」,便是此心已放。曰:「是如此。」蓋卿。
求放、操存,皆兼動 靜而言,非塊然默守之謂。道夫。
操存舍亡,只在瞬息之間,不可不常常著精采也。又曰:「孟子『求放心』語已是寬。若『居處恭,執(zhí)事 敬』二語,更無餘欠?!官R孫。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惟心之謂與!」「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箇只在我,非他人所能與也。非禮勿視聽言動 ,勿與不勿,在我而已。今一箇無狀 底人,忽然有覺,曰:「我做得無狀 了!」便是此心存處。孟子言「求其放心」,亦說得慢了。人傑 。
問:「注云:『出入無定時,亦無定處?!患仍撇賱t常存,則疑若有一定之所矣?!乖唬骸复怂木?,但言本心神明不測,不存即亡,不出即入,本無定所。如今處處常要操存,安得有定所!某常說,『操則存』,『克己復 禮』,『敬以直內(nèi) 』等語,不須講量,不須論辨,只去操存、克復 便了。只今眼下便是用功處,何待擬議思量!與辨論是非,講究道理不同。若此等處,只下著頭做便是,不待問人?!箖g。
因操舍而有存亡出入。僩。
入,不是已放之心入來 。升卿。
觸物而放去是出;在此安坐,不知不覺被他放去,也是出。故學先求放心。升卿。
道夫言:「嘗與子昂論心無出入。子昂論心大無外,固無出入。道夫因思心之所以存亡者,以放下與操之之故,非真有出入也。」曰:「言有出入,也是一箇意思;言無出入,也是一箇意思。但今以夫子之言求之,他分明道『出入無時』。且看自家今汨汨沒沒在這裏,非出入而何?惟其神明不測,所以有出入;惟其能出入,所以神明不測?!沟婪?。
或問:「『出入無時』,非真有出入,只是以操舍言?!乖唬骸赋鋈氡闶谴嫱觥2俦愦?,舍便亡。」又曰:「有人言無出入,說得是好。某看來 ,只是他偶然天資粹美,不曾大段流動 走作,所以自不見得有出入。要之,心是有出入。此亦只可以施於他一身,不可為 眾人言。眾人是有出入,聖賢立教通為 眾人言,不為 一人言?!官R孫。
「操則存,舍則亡」,程子以為 操之之道,惟在「敬以直內(nèi) 」而已。如今做工夫,卻只是這一事最緊要。這「主一無適」底道理,卻是一箇大底,其他道理總包在裏面。其他道理已具,所謂窮理,亦止是自此推之,不是從 外面去尋 討。一似有箇大底物事,包得百來 箇小底物事;既存得這大底,其他小底只是逐一為 他點過,看他如何模樣 ,如何安頓。如今做工夫,只是這箇最緊要。若是閑時不能操而存之,這箇道理自是間斷 。及臨事方要窮理,從 那裏捉起!惟是平時常操得存,自然熟了,將 這箇去窮理,自是分明。事已,此心依前自在。又云:「雖是識得箇大底都包得,然中間小底,又須著逐一點掇過?!官R孫。集義。
「『夜氣 』之說,常在日間,舊看此不分明。後來 看伊川語有云『夜氣 不足以存良知良能也』,方識得破?!箍蓪W云:「此一段首末,自是論心?!乖唬骸溉??!箍蓪W。
人心緣境,出入無時。如看一物,心便在外,看了即便在此。隨物者是浮念;此是本心,浮念斷 ,便在此。其實不是出入,但欲人知出入之故耳。無出入是一種人,有出入是一種人。所以云淳夫女知心而不知孟子。此女當是完實,不勞 攘,故云「無出入」;而不知人有出入者多,猶無病者不知人之疾痛也。方。
伯豐問:「淳夫女子『雖不識孟子,卻識心』,如何?」曰:「試且看程子當初如何說?」及再問,方曰:「人心自是有出入,然亦有資稟好底,自然純粹。想此女子自覺得他箇心常湛然無出入,故如此說,只是他一箇如此。然孟子之說卻大,乃是為 天下人說。蓋心是箇走作底物。伊川之意,只謂女子識心,卻不是孟子所引夫子之言耳?!耿€。
范淳夫之女謂:「心豈有出入?」伊川曰:「此女雖不識孟子,卻能識心。」此一段說話,正要人看。孟子舉孔子之言曰「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此別有說。伊川言淳夫女「卻能識心」。心卻易識,只是不識孟子之意。去偽 。
魚我所欲章
問「舍生取義」。曰:「此不論物之輕重,只論義之所安耳?!箷r舉。
「義在於生,則舍死而取生;義在於死,則舍生而取死。上蔡謂:『義重於生,則舍生而取義;生重於義,則當舍義而取生。』既曰『義在於生』,又豈可言『舍義取生』乎?」蜚卿問:「生,人心;義,道心乎?」曰:「欲生惡 死,人心也;惟義所在,道心也。權(quán)輕重卻又是義?!姑鞯涝疲骸噶x無對 ?!够蛟唬骸噶x與利對 ?!沟婪騿枺骸溉粼弧毫x者利之和』,則義依舊無對 ?!乖唬骸刚琼サ?。」道夫。
上蔡謂:「義重於生,則舍生取義;生重於義,則舍義取生?!勾苏f不然。義無可舍之理,當死而死,義在於死;不當死而死,義在於不死,無往而非義也。閎祖?! ∫蛘撘箽?存養(yǎng)之說,曰:「某嘗見一種人汲汲營利求官職,不知是勾當甚事。後來 思量孟子說:『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 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 耳?!凰獊?亦有此心,只是他自失了,今卻別是一種心,所以不見義理。」文蔚云:「他雖是如此,想羞惡 之心亦須萌動 ,亦自見得不是,但不能勝 利欲之心耳?!乖唬骸钢皇侨绱?,濟 甚事?今夜愧恥,明日便不做,方是。若愧恥後,又卻依舊自做,何濟 於事!」文蔚。
或曰:「『萬鍾於我何加焉?』他日或為 利害所昏,當反思其初,則不為 所動 矣。」曰:「此是克之之方。然所以克之者,須是有本領後,臨時方知克去得。不然,臨時比並,又卻只是擇 利處之耳?!弓U。
仁人心也章
「仁,人心也」,是就心上言;「義,人路也」,是就事上言。伯羽。
問:「『仁,人心;義,人路。』路是設譬喻,仁卻是直指人心否?」曰:「『路』字非譬喻??秩穗y曉 ,故謂此為 人之路,在所必行爾?!怪儭?br>
或問「仁,人心;義,人路」。曰:「此猶人之行路爾。心即人之有知識者,路即賢愚之所共由者。孟子恐人不識仁義,故以此喻之。然極論要歸,只是心爾。若於此心常得其正,則仁在其中。故自『捨 正路而不由,放其心而不知求』以下,一向說從 心上去?!勾笱拧! 【粗畣枴溉?,人心也」。曰:「仁是無形跡底物事,孟子恐人理會 不得,便說道只人心便是。卻不是把仁來 形容人心,乃是把人心來 指示仁也。所謂『放其心而不知求』,蓋存得此心便是仁;若此心放了,又更理會 甚仁!今人之心靜時昏,動 時擾亂,便皆是放了?!箷r舉。 問:「楊 氏謂:『孟子言:「仁,人心也?!棺顬?親切?!桓`謂以心之德為 仁,則可;指人心即是仁,恐未安。」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淮酥付局?。緣人不識仁義,故語之以仁只在人心,非以人心訓仁;義,只是人之所行者是也?!贡卮?。
孟子說:「仁,人心也。」此語最親切。心自是仁底物事,若能保養(yǎng)存得此心,不患他不仁??组T學者問仁不一,聖人答之亦不一,亦各因其人而不同,然大概不過要人保養(yǎng)得這物事。所以學者得一句去,便能就這一句上用工。今人只說仁是如何,求仁是如何,待他尋 得那道理出來 ,卻不知此心已自失了。程子「穀種」之喻甚善。若有這種種在這裏,何患生理不存!
「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鼓骋詾?,雞犬放則有未必可求者,惟是心纔求則便在,未有求而不可得者。道夫。
孟子蓋謂,雞犬不見,尚知求之;至於心,則不知求。雞犬之出,或遭傷 害,或有去失,且有求而不得之時。至於此心,無有求而不得者。便求便在,更不用去尋 討。那失底自是失了,這後底又在。節(jié)節(jié)求,節(jié)節(jié)在。只恐段段恁地失去,便不得。今日這段失去了,明日那段又失,一向失卻,便不是。子蒙。
或問「求放心」。曰:「此心非如雞犬出外,又著去捉他;但存之,只在此,不用去捉他。放心,不獨是走作喚 做放,才昏睡去,也是放。只有些昏惰,便是放?!广′洝?br>
或問:「求放心,愈求則愈昏亂,如何?」曰:「即求者便是賢心也。知求,則心在矣。今以已在之心復 求心,即是有兩 心矣。雖曰譬之雞犬,雞犬卻須尋 求乃得;此心不待宛轉(zhuǎn)尋 求,即覺其失,覺處即心,何更求為 ?自此更求,自然愈失。此用力甚不多,但只要常知提醒爾。醒則自然光明,不假把捉。今言『操之則存』,又豈在用把捉!亦只是說欲常常醒覺,莫令放失,便是。此事用力極不多,只是些子力爾。然功成後,卻應 事接物,觀書 察理,事事賴他。如推車子,初推卻用些力,車既行後,自家卻賴他以行?!勾笱??! 》判?,只是知得,便不放。如雞犬之放,或有隔一宿求不得底,或有被人殺 ,終身求不得底。如心,則才知是放,則此心便在這裏。五峰有一段說得甚長,然說得不是。他說齊王見牛為 求放心。如終身不見此牛,不成此心便常不見!只消說知其為 放而求之,則不放矣?!付笾谷郑嗍A恕?周。
或問「求放心」。曰:「知得心放,此心便在這裏,更何用求?適見道人題壁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徽f得極好!知言中或問『求放心』,答語舉齊王見牛事。某謂不必如此說,不成不見牛時,此心便求不得!若使某答之,只曰:『知其放而求之,斯不放矣?!弧憾笾蝗郑嘧允A??!箤W蒙。
季成問:「為 學當求放心?」曰:「若知放心而求之,則心不放矣。知之則心已在此,但不要又放了可也。然思之,尚多了『而求之』三字?!股w卿從 旁而言曰:「蓋卿嘗以為 ,『操則存』,便是心未嘗放;『舍則亡』,便是此心已放?!乖唬骸甘侨绱??!股w卿。
人心纔覺時便在。孟子說「求放心」,「求」字早是遲了。夔孫。
「求放心」,只覺道:「我這心如何放了!」只此念纔起,此言未出口時,便在這裏。不用擬議別去求之,但常省之而勿失耳。伯羽。
「求放心」,也不是在外面求得箇放心來 ,只是求時便在?!肝矣?,斯仁至矣」,只是欲仁便是仁了。義剛。
「求放心」,非以一心求一心,只求底便是已收之心;「操則存」,非以一心操一心,只操底便是已存之心。心雖放千百里之遠,只一收便在此,他本無去來也 。伯羽。
季成問「放心」。曰:「如『求其放心』,『主一之謂敬』之類,不待商量,便合做起。若放遲霎時,則失之。如辨明是非,經(jīng)書 有疑之類,則當商量?!股w卿。
孟子言「求放心」。你今只理會 這物事常常在時,私欲自無著處。且須持敬。祖道。
收放心,只是收物欲之心。如理義之心,即良心,切不須收。須就這上看教熟,見得天理人欲分明。從周 。
叔重問:「所謂『求放心』者,不是但低眉合眼,死守此心而已;要須常使此心頓放在義理上?!乖唬骸敢岔毷怯袑?靜之功,始得?!箷r舉因云:「自來 見得此理真無內(nèi) 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前日侍坐,深有得於先生『醒』之一字。」曰:「若常醒在這裏,更須看惻 隱、羞惡 、是非、恭敬之心所發(fā)處,始得。當一念慮之發(fā),不知是屬 惻 隱耶,羞惡 、是非、恭敬耶?須是見得分明,方有受用處?!箷r舉?! ⌒募鏀z性情,則極好。然「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難制而易放,則又大不好。所謂「求其放心」,又只是以心求其心?!感那笮摹拐f,易入謝氏「有物」之說,要識得。端蒙。
「求放心」,初用求,後來 不用求。所以病翁說:「既復 其初,無復 之者?!刮奈怠?br>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共皇菍W問之道只有求放心一事,乃是學問之道皆所以求放心。如聖賢一言一語,都是道理。賀孫。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怪T公為 學,且須於此著切用工夫。且學問固亦多端矣,而孟子直以為 無他。蓋身如一屋子,心如一家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性猶杞柳章
問:「告子謂『以人性為 仁義,猶以杞柳為 桮棬 』,何也?」曰:「告子只是認氣 為 性,見得性有不善,須拗他方善。此惟是程先生斷 得定,所謂『性即理也』。」至。
孟子與告子論杞柳處,大概只是言杞柳桮棬 不可比性與仁義。杞柳必矯揉而為 桮棬 ,性非矯揉而為 仁義。孟子辯告子數(shù) 處,皆是辯倒著告子便休,不曾說盡道理。節(jié)?! G棬 ,想如今卷杉臺子模樣 。杞柳,只是而今做合箱底柳。北人以此為 箭,謂之柳箭,即蒲柳也。義剛。
性猶湍水章
人性無不善。雖桀紂之為 窮兇極惡 ,也知此事是惡。 恁地做不柰何,此便是人欲奪了。銖。
生之謂性章 生之謂氣 ,生之理謂性。閎祖。
性,孟子所言理,告子所言氣 。同。
問「生之謂性」。曰:「告子只說那生來 底便是性,手足運行,耳目視聽,與夫心有知覺之類。他卻不知生便屬 氣 稟,自氣 稟而言,人物便有不同處。若說『理之謂性』,則可。然理之在人在物,亦不可做一等說?!怪病?br>
問「生之謂性」。曰:「他合下便錯了。他只是說生處,精神魂魄,凡動 用處是也。正如禪家說:『如何是佛?』曰:『見性成佛?!弧喝绾问切裕俊辉唬骸鹤饔檬切??!簧w謂目之視,耳之聽,手之捉執(zhí) ,足之運奔,皆性也。說來 說去,只說得箇形而下者。故孟子闢之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又闢之曰:『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三節(jié)謂猶戲 謔。然只得告子不知所答,便休了,竟亦不曾說得性之本體是如何?!够騿枺骸付偈妫骸盒哉呱|(zhì)也?!弧乖唬骸钙溲砸嗳??!勾笱?。
蜚卿問:「『生之謂性』,莫止是以知覺運動 為性 否?」曰:「便是。此正與『食色性也』同意。孟子當時辨得不恁地平鋪,就他蔽處撥 啟 他;卻一向窮詰他,止從 那一角頭攻將 去,所以如今難理會 。若要解,煞用添言語。犬、牛、人,謂其得於天者未嘗不同。惟人得是理之全,至於物,止得其偏。今欲去犬牛身上全討仁義,便不得。告子止是不曾分曉 道這子細,到這裏說不得。卻道天下是有許多般性,牛自是牛之性,馬自是馬之性,犬自是犬之性,則又不是?!褂衷唬骸杆灾^『性即理』,便見得惟人得是理之全,物得是理之偏。告子止把生為性 ,更不說及理。孟子卻以理言性,所以見人物之辨。」賀孫。
「『生之謂性』,只是就氣 上說得。蓋謂人也有許多知覺運動 ,物也有許多知覺運動 ,人、物只一般。卻不知人之所以異於物者,以其得正氣 ,故具得許多道理;如物,則氣 昏而理亦昏了?!够騿枺骸溉缦N蟻之有君臣,橋 梓之有父子,此亦是理?!乖唬骸杆挥羞@些子,不似人具得全,然亦不知如何只是這幾 般物具得些子?!够蛟唬骸缚质窃跏艿脷?如此,所以後來 一直是如此?!乖唬骸甘菤?之融結(jié)如此?!範c。
「告子說『生之謂性』,二程都說他說得是,只下面接得不是。若如此說,卻如釋氏言『作用是性』,乃是說氣 質(zhì)之性,非性善之性?!刮奈祮枺骸浮盒紊煨浴蝗绾??」曰:「此主下文『惟聖人可以踐形』而言?!挂騿枺骸缚鬃友浴盒韵嘟?,習相遠也』,亦是言氣 質(zhì)之性?」王德修曰:「據(jù) 某所見,此是孔子為 陽貨而說。人讀論語,多被『子曰』字隔,上下便不接續(xù)。」曰:「若如此說,亦是說氣 質(zhì)之性。」文蔚。
犬牛稟氣 不同,其性亦不同。節(jié)。
問:「犬牛之性與人之性不同,天下如何解有許多性?」曰:「人則有孝悌忠信,犬牛還能事親孝、事君忠也無?」問:「濂溪作太極圖,自太極以至萬物化生,只是一箇圈子,何嘗有異?」曰:「人、物本同,氣 稟有異,故不同?!褂謫枺骸浮菏侨f為 一,一實萬分』,又如何說?」曰:「只是一箇,只是氣 質(zhì)不同?!箚枺骸钢杏拐f:『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缓喂蕝s將 人、物滾作一片說?」曰:「他說『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重聲言兩 「則」字。能盡物之性』,初未嘗一片說?!构?jié)。
或說告子「生之謂性」章。曰:「說得也是,不須別更去討說,只是子細看,子細認分數(shù) ,各有隊伍,齊整不紊,始得。今只是恁地說過去,被人詰難,便說不得。知覺運動 ,人物皆異,而其中卻有同處。仁義禮智是同,而其中卻有異處。須是子細與看,梳理教有條理?!褂衷唬骸肝镆灿羞@性,只是稟得來 偏了,這性便也隨氣 轉(zhuǎn)了?!褂衷唬骸感螳F稟得昏塞底氣 。然間或稟得些小清氣 ,便也有明處,只是不多?!沽x剛。
因說「生之謂性」,曰:「既知此說非是,便當曳翻看何者為 是,即道理易見也。」閎祖。
孟子闢告子「生之謂性」處,亦傷 急。要他倒,只就他言語上拶將 去,己意卻不曾詳說。非特當時告子未必服,後世亦未能便理會 得孟子意也。。
孟子答告子「生之謂性」與孟季子「敬叔父乎,敬弟乎」兩 段語,終覺得未盡。卻是少些子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底語,空如許勞 攘重復 ,不足以折之也。只有「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此二語折得他親切。僩?! ∈成砸舱?br>
眾朋友說「食色性也」。先生問:「告子以知覺處為 性,如何與『彼長而我長之』相干?」皆未及對 。先生曰:「告子只知得人心,卻不知有道心。他覺那趨利避害,飢寒飽煖等處,而不知辨別那利害等處正是本然之性。所以道『彼長而我長之』,蓋謂我無長彼之心,由彼長,故不得不長之,所以指義為 外也?!沽x剛。
問:「告子已不知性,如何知得仁為 內(nèi) ?」曰:「他便以其主於愛 者為 仁,故曰內(nèi) ;以其制是非者為 義,故曰外?!褂謫枺骸杆f義,固不是;說仁,莫亦不是?」曰:「固然。」可學。
「告子謂仁愛 之心自我而出,故謂之內(nèi) ;食色之可甘可悅,由彼有此,而後甘之悅之,故謂之外?!褂衷疲骸干厦妗菏成砸病蛔允且唤?,下面『仁內(nèi) 義外』自是一截。故孟子辨告子,只謂:『何以謂仁內(nèi) 義外也?』愛 便是仁之心,宜處便是義。」又云:「『彼白而我白之』,言彼是白馬,我道這是白馬。如著白衣服底人,我道這人是著白,言之則一。若長馬、長人則不同。長馬,則是口頭道箇老大底馬。若長人,則是誠敬之心發(fā)自於中,推誠而敬之,所以謂內(nèi) 也?!棺用伞! 赴遵R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箍磥?孟子此語,答之亦未盡。謂白馬、白人不異,亦豈可也!畢竟「彼白而我白之」,我以為 白,則亦出於吾心之分別矣。僩
李時可問「仁內(nèi) 義外」。曰:「告子此說固不是。然近年有欲破其說者,又更不是。謂義專 在內(nèi) ,只發(fā)於我之先見者便是。如『夏日飲水,冬日飲湯 』之類是已。若在外面商量,如此便不是義,乃是『義襲』。其說如此。然不知飲水飲湯 固是內(nèi) 也。如先酌鄉(xiāng)人與敬弟之類,若不問人,怎生得知?今固有人素知敬父兄,而不知鄉(xiāng)人之在所當先者;亦有人平日知弟之為 卑,而不知其為 尸之時,乃祖宗神靈之所依,不可不敬者。若不因講問商量,何緣會 自從 裏面發(fā)出?其說乃與佛氏『不得擬議,不得思量,直下便是』之說相似,此大害理。又說『義襲』二字全不是如此,都把文義說錯了。只細看孟子之說,便自可見?!箷r舉。
性無善無不善章
「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换蛟唬骸盒钥梢詾?善,可以為 不善?!换蛟唬骸河行陨?,有性不善?!弧勾巳唠m同為 說氣 質(zhì)之性,然兩 或之說,猶知分別善惡 ,使其知以性而兼言之,則無病矣。惟告子「無善無不善」之說,最無狀 。他就此無善無惡 之名,渾然無所分別,雖為 惡 為 罪,總不妨也。與今世之不擇 善惡 而顛倒是非稱為 本性者,何以異哉!僩。
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非惟無善,並不善亦無之。謂性中無惡 則可,謂無善則性是何物?節(jié)。
「性無善無不善」,告子之意,謂這性是不受善,不受惡 底物事?!甘堋棺?,饒本作「管」。他說「食色性也」,便見得他只道是手能持,足能履,目能視,耳能聽,便是性。釋氏說「在目曰視,在耳曰聞,在手執(zhí) 捉,在足運奔」,便是他意思。植。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剐詿o定形,不可言。孟子亦說:「天下之言性者,則故而已矣。」情者,性之所發(fā)。節(jié)。
問「乃若其情」。曰:「性不可說,情卻可說。所以告子問性,孟子卻答他情。蓋謂情可為 善,則性無有不善。所謂『四端』者,皆情也。仁是性,惻 隱是情。惻 隱是仁發(fā)出來 底端芽,如一箇穀種相似,穀之生是性,發(fā)為 萌芽是情。所謂性,只是那仁義禮知四者而已。四件無不善,發(fā)出來 則有不善,何故?殘忍便是那惻隱反底,冒昧便是那羞惡 反底?!怪?。
問「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矣」。曰:「孟子道性善,性無形容處,故說其發(fā)出來 底,曰『乃若其情,可以為 善』,則性善可知?!喝舴驗?不善,非才之罪也』,是人自要為 不善耳,非才之不善也。情本不是不好底。李翱滅 情之論,乃釋老之言。程子『情其性,性其情』之說,亦非全說情不好也?!弓U。
德粹問:「『孟子道性善』,又曰『若其情,可以為 善』,是如何?」曰:「且道性、情、才三者是一物,是三物?」德粹云:「性是性善,情是反於性,才是才料?!乖唬骸盖椴皇欠挫缎?,乃性之發(fā)處。性如水,情如水之流。情既發(fā),則有善有不善,在人如何耳。才,則可為 善者也。彼其性既善,則其才亦可以為 善。今乃至於為 不善,是非才如此,乃自家使得才如此,故曰『非才之罪』?!鼓硢枺骸赶略茞?隱、羞惡 、辭遜、是非之心,亦是情否?」曰:「是情。」舜功問:「才是能為 此者,如今人曰才能?」曰:「然。李翱復 性則是,云『滅 情以復 性』,則非。情如何可滅 !此乃釋氏之說,陷於其中不自知。不知當時曾把與韓退之看否?」可學。
問:「孟子言情、才皆善,如何?」曰:「情本自善,其發(fā)也未有染污,何嘗不善。才只是資質(zhì),亦無不善。譬物之白者,未染時只是白也?!沟旅鳌?br>
孟子論才亦善者,是說本來 善底才。淳。
孟子言才,不以為 不善。蓋其意謂善,性也,只發(fā)出來 者是才。若夫就氣 質(zhì)上言,才如何無善惡 !端蒙。
問:「孟子論才專 言善,何也?」曰:「才本是善,但為 氣 所染,故有善、不善,亦是人不能盡其才。人皆有許多才,聖人卻做許多事,我不能做得些子出。故孟子謂:『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弧鬼?。
或問:「『不能盡其才』之意如何?」曰:「才是能去恁地做底。性本是好,發(fā)於情也只是好,到得動用 去做也只是好?!翰荒鼙M其才』,是發(fā)得略好,便自阻隔了,不順他道理做去。若盡其才,如盡惻 隱之才,必當至於『博施濟 眾』;盡羞惡 之才,則必當至於『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祿之千乘弗顧,繫馬千駟弗視』。這是本來 自合恁地滔滔做去,止緣人為 私意阻隔,多是略有些發(fā)動 後,便遏折了。天,便似天子;命,便似將 告敕付與自家;性,便似自家所受之職事,如縣尉職事便在捕盜,主簿職事便在掌簿書 ;情,便似去親臨這職事;才,便似去動 作行移,做許多工夫。邵康節(jié)擊 壤集序云:『性者,道之形體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區(qū)宇也;物者,身之舟車也。』」賀孫?! 柑焐裘?,有物有則?!股w視有當視之則,聽有當聽之則,如是而視,如是而聽,便是;不如是而視,不如是而聽,便不是。謂如「視遠惟明,聽德惟聰」。能視遠謂之明,所視不遠,不謂之明;能聽德謂之聰,所聽非德,不謂之聰。視聽是物,聰明是則。推至於口之於味,鼻之於臭,莫不各有當然之則。所謂窮理者,窮此而已。
又舉「天生烝民」云云。孔子曰:「為 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聖人所謂道者是如此,何嘗說物便是則!
或問:「集注言:『才,猶材質(zhì)?!弧翰拧慌c『材』字之別如何?」曰:「『才』字是就理義上說,『材』字是就用上說。孟子上說『人見其濯濯也,則以為未 嘗有材』,是用『木』旁『材』字,便是指適用底說,『非天之降才爾殊』,便是就理義上說?!褂謫枺骸浮翰拧蛔质且云淠芙庾饔玫渍f,材質(zhì)是合形體說否?」曰:「是兼形體說,便是說那好底材?!褂謫枺骸溉缯f材料相似否?」曰:「是。」義剛。
孟子言人之才本無不善,伊川言人才所遇之有善、有不善也。道夫。
問:「孟子言才與程子異,莫是孟子只將 元本好處說否?」曰:「孟子言才,正如言性,不曾說得殺 ,故引出荀揚來 。到程張說出『氣 』字,然後說殺 了。」士毅。
先生言:「孟子論才,是本然者,不如程子之備。 」蜚卿曰:「然則才亦稟於天乎?」曰:「皆天所為 ,但理與氣 分為 兩 路。」又問:「程子謂『才稟於氣 』,如何?」曰:「氣 亦天也。」道夫曰:「理純而氣 則雜?!乖唬骸溉?。理精一,故純;氣 粗,故雜?!沟婪颉?br>
問孟、程所論才同異。曰:「才只一般能為 之謂才?!箚枺骸讣⒄f『孟子專 指其出於性者言之,程子兼指其稟於氣 者言之』,又是如何?」曰:「固是。要之,才只是一箇才,才之初,亦無不善。緣他氣 稟有善惡 ,故其才亦有善惡 。孟子自其同者言之,故以為 出於性;程子自其異者言之,故以為 稟於氣 。大抵孟子多是專 以性言,故以為 性善,才亦無不善。到周子程子張子,方始說到氣 上。要之,須兼是二者言之方備 。只緣孟子不曾說到氣 上,覺得此段話無結(jié)殺 ,故有後來 荀揚許多議論出。韓文公亦見得人有不同處,然亦不知是氣 稟之異,不妨有百千般樣 不同,故不敢大段說開,只說『性有三品』。不知氣 稟不同,豈三品所能盡耶!」廣。
孟子說才,皆是指其資質(zhì)可以為 善處。伊川所謂「才稟於氣 ,氣 清則才清,氣 濁 則才濁 」,此與孟子說才小異,而語意尤密,不可不考?!改巳羝淝椤梗阜遣胖镆病?,以「若」訓順者,未是。猶言如論其情,非才之罪也。蓋謂情之發(fā)有不中節(jié)處,不必以為 才之罪爾。退之論才之品有三,性之品有五,其說勝 荀揚諸公多矣。說性之品,便以仁義禮智言之,此尤當理。說才之品,若如此推究,則有千百種之多,姑言其大概如此,正是氣 質(zhì)之說,但少一箇氣 字耳。伊川謂「論氣 不論性,不明;論性不論氣 ,不備 」,正謂如此。如性習遠近之類,不以氣 質(zhì)言之不可,正是二程先生發(fā)出此理,濂溪論太極便有此意。漢魏以來 ,忽生文中子,已不多得。至唐有退之,所至尤高。大抵義理之在天地間,初無泯滅 。今世無人曉 此道理,他時必有曉 得底人?! 〗饐枺骸腹甲訂栃裕滓郧閷?,如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 善矣』,是也。次又以才對 ,如曰『若夫為 不善,非才之罪』,是也。繼又以心對 ,如曰『惻 隱羞惡 』之類,是也。其終又結(jié)之曰:『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凰鶈栒咝?,而所對 者曰才、曰情、曰心,更無一語及性,何也?明道曰:『稟於天為性 ,感為 情,動 為 心?!灰链▌t又曰:『自性之有形者謂之心,自性之動 者謂之情?!蝗缍壬f,則情與心皆自夫一性之所發(fā)。彼問性而對 以情與心,則不可謂不切所問者。然明道以動 為 心,伊川以動 為 情,自不相侔。不知今以動 為 心是耶,以動 為 情是耶?或曰:『情對 性言,靜者為 性,動 者為 情?!皇钦f固然也。今若以動 為 情是,則明道何得卻云『感為 情,動 為 心』哉?橫渠云:『心統(tǒng)性情者也。』既是『心統(tǒng)性情』,伊川何得卻云『自性之有形者謂之心,自性之有動 者謂之情耶』?如伊川所言,卻是性統(tǒng)心情者也。不知以心統(tǒng)性情為 是耶,性統(tǒng)心情為 是耶?此性、情、心,道者未有至當之論也。至若伊川論才,則與孟子立意不同。孟子此章言才處,有曰:『非才之罪也?!挥衷唬骸翰荒鼙M其才者也。』又曰:『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又曰:『以為 未嘗有才焉?!蝗缑献又?,未嘗以才為 不善。而伊川卻說才有善有不善,其言曰:『氣 清則才善,氣 濁 則才惡 ?!挥衷唬骸簹?清則才清,氣 濁 則才濁 ?!灰庹?,以氣 質(zhì)為 才也。以氣 質(zhì)為 才,則才固有善不善之分也。而孟子卻止以才為 善者,何也?伊川又曰:『孟子言「非才之罪」者,蓋公都子正問性善,孟子且答他正意,不暇一一辨之也。』審如是說,則孟子云『非天之降才爾殊』,與夫『以為 未嘗有才焉』者,豈皆答公都子之正問哉?其後伊川又引萬章之問為 證,謂萬章嘗問象殺 舜事,孟子且答他這下意,未暇與他辨完廩、浚井之非。夫完廩、浚井,自是萬章不能燭理,輕信如此。孟子且答正問,未暇與他言,此猶可言也。如此篇論才處,盡是孟子自家說得如此,即非公都子之言。其曰未暇一一辨之,卻是孟子自錯了,未暇辨也。豈其然乎?又說:『孟子既又答他正意,亦豈容有一字之錯?若曰錯了一字,不惟啟 公都子之詰難,傳 之後世,豈不惑亂學者哉?』此又『才』之一字,未有至當之論也。」曰:「近思錄中一段云:『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蛔⒃疲骸骸讣湃徊粍?」是也?!弧河兄赣枚哉??!蛔⒃疲骸骸父卸焱ㄌ煜轮省故且病!环颉杭湃徊粍?』是性,『感而遂通』是情。故橫渠云:『心統(tǒng)性情者也?!淮苏f最為 穩(wěn)當。如前二先生說話,恐是記錄者誤耳。如明道『感為 情,動 為 心』,感與動 如何分得?若伊川云:『自性而有形者謂之心?!荒持崩頃?他說不得!以此知是門人記錄之誤也。若孟子與伊川論才,則皆是。孟子所謂才,止是指本性而言。性之發(fā)用無有不善處。如人之有才,事事做得出來 。一性之中,萬善完備 ,發(fā)將 出來 便是才也。」又云:「惻 隱、羞惡 ,是心也。能惻 隱、羞惡 者,才也。如伊川論才,卻是指氣 質(zhì)而言也。氣質(zhì)之性,古人雖不曾說著,考之經(jīng)典,卻有此意。如書云 『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與夫『天乃錫王勇智』之說,皆此意也。孔子謂『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辨告子『生之謂性』,亦是說氣 質(zhì)之性。近世被濂溪拈掇出來 ,而橫渠二程始有『氣 質(zhì)之性』之說。此伊川論才,所以云有善不善者,蓋主此而言也。如韓愈所引越椒等事,若不著箇氣 質(zhì)說,後如何說得他!韓愈論性比之荀揚最好。將 性分三品,此亦是論氣 質(zhì)之性,但欠一箇『氣 』字耳。」謨。此下去偽 人傑 錄皆云:「又問:『既是孟子指本性而言,則孟子謂才無不善,乃為 至論。至伊川卻云未暇與公都子一一辨者,何也?』曰:『此伊川一時被他們逼,且如此說了。伊川如此等處亦多,不必泥也?!弧埂 ?尹叔問:「伊川曰『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與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語意似不同?」曰:「孟子之說自是與程子之說小異。孟子只見得是性善,便把才都做善,不知有所謂氣 稟各不同。如后稷岐嶷,越椒知其必滅 若敖,是氣 稟如此。若都把做善,又有此等處,須說到氣 稟方得。孟子已見得性善,只就大本處理會, 更不思量這下面善惡 所由起處,有所謂氣 稟各不同。後人看不出,所以惹得許多善惡 混底說來 相炒。程子說得較密?!挂蚺e「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須如此兼性與氣 說,方盡此論。蓋自濂溪太極言陰陽、五行有不齊處,二程因其說推出氣 質(zhì)之性來 。使程子生在周子之前,未必能發(fā)明到此?!褂衷唬骸覆殴淌巧啤H裟鼙M其才,可知是善是好。所以不能盡其才處,只緣是氣 稟恁地?!箚枺骸覆排c情何分別?情是才之動 否?」曰:「情是這裏以手指心。發(fā)出,有箇路脈曲折,隨物恁地去。才是能主張運用做事底。同這一事,有一人會 發(fā)揮得,有不會 發(fā)揮得;同這一物,有人會 做得,有人不會 做,此可見其才。」又問:「氣 出於天否?」曰:「性與氣 皆出於天。性只是理,氣 則已屬 於形象。性之善,固人所同,氣 便有不齊處?!挂蛑柑鞖?而言:「如天氣 晴明舒豁,便是好底氣 ;稟得這般氣 ,豈不好!到陰沉黯淡時,便是不好底氣 ;稟得這般氣 ,如何會 好!畢竟不好底氣常 多,好底氣 常少。以一歲言之,一般天氣 晴和,不寒不暖,卻是好,能有幾 時如此!看來 不是夏寒,便是冬暖;不是愆陽,便是伏陰,所以昏愚兇狠底人常多?!褂衷唬骸溉酥毟毁F賤壽 夭不齊處,都是被氣 滾亂了,都沒理會 。有清而薄者,有濁 而厚者。顏夭而跖壽 ,亦是被氣 滾亂汨沒了。堯 舜自稟得清明純粹底氣 ,又稟得極厚,所以為 聖人,居天子之位,又做得許大事業(yè),又享許大福壽 ,又有許大名譽。如孔子之聖,亦是稟得清明純粹。然他是當氣 之衰,稟得來 薄了,但有許多名譽,所以終身棲棲為 旅人,又僅得中壽 。到顏子,又自沒興了。」淳。宇同?! ∫链ā感约蠢硪病?,自孔孟後,無人見得到此。亦是從 古無人敢如此道。驤。集注?! ∫链ā感约蠢硪病顾淖郑崜?不破,實自己上見得出來 。其後諸公只聽得便說將 去,實不曾就己上見得,故多有差處。道夫。
「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股w本然之性,只是至善。然不以氣 質(zhì)而論之,則莫知其有昏明開塞,剛?cè)釓娙?,故有所不?。徒論氣 質(zhì)之性,而不自本原言之,則雖知有昏明開塞、剛?cè)釓娙踔煌?,而不知至善之源未嘗有異,故其論有所不明。須是合性與氣 觀之,然後盡。蓋性即氣 ,氣 即性也。若孟子專 於性善,則有些是「論性不論氣 」;韓愈三品之說,則是「論氣 不論性」。端蒙。
「程子:『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如孟子『性善』,是論性不論氣 ;荀揚異說,是論氣 則昧了性?!乖唬骸赋套又皇橇⒄f,未指孟子。然孟子之言,卻是專 論性。」過。
問:「氣 者性之所寄,故『論性不論氣 ,則不備』 ;性者氣 之所成,故『論氣 不論性,則不明』?!乖唬骸溉缑献诱f性善,是『論性不論氣 』也。但只認說性善,雖說得好,終是欠了下面一截。自荀揚而下,便祇『論氣 不論性』了?!沟婪蛟唬骸缸与?yún)之說,雖兼善惡, 終只論得氣 ?!乖唬骸杆辉f著性?!沟婪?。
「論氣 不論性」,荀子言性惡 ,揚子言善惡 混是也?!刚撔圆徽摎?」,孟子言性善是也。性只是善,氣有 善不善。韓愈說生而便知其惡 者,皆是合下稟得這惡氣 。有氣 便有性,有性便有氣 。節(jié)。
「『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幻献咏K是未備 ,所以不能杜絕荀揚之口。」厚之問:「氣 稟如何?」曰:「稟得木氣 多,則少剛強;稟得金氣多 ,則少慈祥。推之皆然?!箍蓪W。
問「二之則不是」。曰:「不可分作兩 段說,性自是性,氣 自是氣 。如何不可分作兩 段說?他所以說不備 、不明,須是兩 邊都說,理方明備 ,故云『二之則不是』。二之者,正指上兩 句也?!耿€錄云:「『論性不論氣 ,論氣 不論性』,便是二之?!够騿枺骸该鞯勒f『生之謂性』,云:『性即氣 ,氣 即性,便是不可分兩 段說。』」曰:「那箇又是說性便在氣 稟上。稟得此氣 ,理便搭附在上面,故云『性即氣 ,氣 即性』。若只管說氣 便是性,性便是氣 ,更沒分曉 矣?!箖g。
或問「二之則不是」。曰:「若只論性而不論氣, 則收拾不盡,孟子是也。若只論氣 而不論性,則不知得那原頭,荀揚以下是也。韓愈也說得好,只是少箇『氣 』字。若只說一箇氣 而不說性,只說性而不說氣 ,則不是?!褂衷唬骸疙毷侨シ謩e得他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始得。其初那理未嘗不同。才落到氣 上,便只是那粗處相同。如飢食渴飲,趨利避害,人能之,禽獸亦能之。若不識箇義理,便與他一般也。」又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民之秉彝』,這便是異處?!菏袢ブ?,君子存之』,須是存得這異處,方能自別於禽獸。不可道蠢動 含靈皆有佛性,與自家都一般。」義剛?! 感詺?」二字,兼言方備 。孟子言性不及氣 ,韓子言氣 不及性。然韓不知為 氣 ,亦以為 性然也?! M渠曰:「形而後有氣 質(zhì)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谷绶A得氣 清明者,這道理只在裏面;稟得氣 昏濁 者,這道理亦只在裏面,只被這昏濁 遮蔽了。譬之水,清底,裏面纖微皆可見;渾底,裏面便見不得。孟子說性善,只見得大本處,未說到氣 質(zhì)之性細碎處。程子謂:「論性不論氣 ,不備 ;論氣 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孟子只論性,不知論氣 ,便不全備 。若三子雖論性,卻不論得性,都只論得氣 ,性之本領處又不透徹 。荀子只見得不好人底性,便說做惡 ;揚子只見得半善半惡 人底性,便說做善惡 混;韓子見得天下有許多般人,故立為 三品,說得較近。其言曰:「仁義禮智信,性也;喜怒哀樂 愛 惡 欲,情也?!顾朴种眯陨?。荀揚皆不及,只是過接處少一箇「氣 」字。淳。
問:「橫渠言『氣 質(zhì)之性』,去偽 終未曉 ?!乖唬骸感允翘熨x與人,只一同;氣 質(zhì)所稟,卻有厚薄。人只是一般人,厚於仁而薄於義,有餘於禮而不足於智,便自氣 質(zhì)上來 ?!谷?。
富歲子弟多賴章
「心之所同然者,謂理也,義也?!姑献哟苏伦浴父粴q子弟多賴」之下,逐旋譬喻至此。其意謂人性本善,其不善者,陷溺之爾。「同然」之「然」,如然否之「然」,不是虛字,當從上 文看。蓋自口之同嗜、耳之同聽而言,謂人心豈無同以為 然者?只是理義而已。故「理義悅心,猶芻豢之悅口」。。
問:「『理義之悅我心』,理義是何物?心是何物?」曰:「此說理義之在事者。」節(jié)。
「理義之悅我心」章。云:「人之一身,如目之於色,耳之於聲,口之於味,莫不皆同,於心豈無所同?!盒闹徽?,理也,義也?!磺胰缛酥疄?事,自家處之當於義,人莫不以為 然,無有不道好者。如子之於父,臣之於君,其分至尊無加於此。人皆知君父之當事,我能盡忠盡孝,天下莫不以為 當然,此心之所同也。今人割股救親,其事雖不中節(jié),其心發(fā)之甚善,人皆以為 美。又如臨難赴死,其心本於愛 君,人莫不悅之,而皆以為 不易。且如今處一件事茍當於理,則此心必安,人亦以為 當然。如此,則其心悅乎,不悅乎?悅於心,必矣。」先生曰:「諸友而今聽某這說話,可子細去思量看。認得某這話,可以推得孟子意思?!棺用?。
黃先之問:「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瓜壬鷨枺骸钢T公且道是如何?」所應 皆不切。先生曰:「若恁地看文字,某決定道都不會 將 身去體看。孟子這一段前面說許多,只是引喻理義是人所同有。那許多既都相似,這箇如何會 不相似。理,只是事物當然底道理;義,是事之合宜處。程先生曰:『在物為 理,處物為 義。』這心下看甚麼道理都有之,如此做,人人都道是好;才不恁地做,人人都道不好。如割股以救母,固不是王道之中,然人人都道是好,人人皆知愛 其親,這豈不是理義之心人皆有之。諸公適來 都說不切,當都是不曾體之於身,只略說得通,便道是了?!官R孫。
器之問:「『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活佔印河T不能』,便是此意否?」曰:「顏子固是如此。然孟子所說,正是為 眾人說,當就人心同處看。我恁地,他人也恁地,只就粗淺處看,自分曉 ,卻有受用。若必討箇顏子來 證如此,只是顏子會 恁地,多少年來 更無人會 恁地。看得細了,卻無受用?!褂?。
器之問:「理義人心之同然,以顏子之樂 見悅意?!乖唬骸覆灰呖?,只就眼前看,便都是義理,都是眾人公共物事。且如某歸家來 ,見說某人做得好,便歡喜;某人做得不好,便意思不樂 。見說人做官做得如何,見說好底,自是快活;見說不好底,自是使人意思不好。豈獨自家心下如此,別人都是如此。這只緣人心都有這個義理,都好善,都惡 不善。」賀孫。
或問:「口耳目心皆官也。不知天所賦之氣 質(zhì),不昏明清濁 其口耳目,而獨昏明清濁 其心,何也?然夷惠伊尹非拘於氣 稟者,處物之義,乃不若夫子之時,豈獨是非之心不若聖人乎?」曰:「口耳目等亦有昏明清濁 之異。如易牙師曠 之徒,是其最清者也,心亦由是而已。夷惠之徒,正是未免於氣 質(zhì)之拘者,所以孟子以為不 同,而不願學也?!埂 ∨I街菊?br>
孟子激發(fā)人。說放心、良心諸處,說得人都汗流!
問「牛山之木」一章。曰:「『日夜之所息』底是良心,『平旦之氣 』自是氣 ,是兩 件物事。夜氣 如雨露之潤,良心如萌櫱 之生。人之良心,雖是有梏亡,而彼未嘗不生。梏,如被他禁械在那裏,更不容他轉(zhuǎn)動 。亡,如將 自家物失去了?!褂衷唬骸浮喝找怪ⅰ唬瑓s是心。夜氣 清,不與物接,平旦之時,即此良心發(fā)處。惟其所發(fā)者少,而旦晝之所梏亡者展轉(zhuǎn)反覆,是以『夜氣 不足以存』矣。如睡一覺起來 ,依前無狀 。」又曰:「良心當初本有十分,被他展轉(zhuǎn)梏亡,則他長一分,自家止有九分;明日他又進一分,自家又退,止有八分。他日會 進,自家日會 退。此章極精微,非孟子做不得許多文章。別人縱有此意,亦形容不得。老蘇們只就孟子學作文,不理會 他道理,然其文亦實是好?!官R孫。
或問:「『日夜之所息』,舊兼止息之義,今只作生息之義,如何?」曰:「近看得只是此義。」問:「凡物日夜固有生長,若良心既放,而無操存之功,則安得自能生長?」曰:「放之未遠者,亦能生長。但夜間長得三四分,日間所為 又放了七八分,卻摺轉(zhuǎn)來 ,都消磨了這些子意思,所以至於梏亡也?!埂 ?仁父問「平旦之氣 」。曰:「氣 清則能存固有之良心。如旦晝之所為 ,有以汨亂其氣 ,則良心為 之不存矣。然暮夜止息,稍不紛擾,則良心又復 生長。譬如一井水,終日攪動 ,便渾了那水。至夜稍歇,便有清水出。所謂『夜氣 不足以存』者,便是攪動 得太甚。則雖有止息時,此水亦不能清矣?!广彙9?jié)錄別出。
仁父問「平旦之氣 」。曰:「心之存不存,係乎氣 之清不清。氣 清,則良心方存立得;良心既存立得,則事物之來 方不惑,如『先立乎其大者,則小者弗能奪也』?!褂衷唬骸复笳呒攘?,則外物不能奪?!褂謫枺骸浮浩降┲畾?』,何故如此?」曰:「歇得這些時後,氣 便清,良心便長。及旦晝,則氣 便濁 ,良心便著不得。如日月何嘗不在天上?卻被些雲(yún)遮了,便不明」吳 知先問:「夜氣 如何存?」曰:「孟子不曾教人存夜氣 ,只是說歇得些時,氣 便清?!褂衷唬骸杆懊嬲f許多,這裏只是教人操存其心。」又曰:「若存得此心,則氣常 時清,不特平旦時清;若不存得此心,雖歇得此時,氣 亦不清,良心亦不長?!褂衷唬骸杆瘔?裏亦七勞 八攘。如井水,不打他便清,只管去打便濁 了?!构?jié)。
「平旦之氣 」,只是夜間息得許多時節(jié),不與事物接,才醒來 便有得這些自然清明之氣 ,此心自恁地虛靜。少間才與物接,依舊又汨沒了。只管汨沒多,雖夜間休息,是氣 亦不復 存。所以有終身昏沉,展轉(zhuǎn)流蕩,危而不復 者。賀孫?! ∑髦畣枺骸浮浩降┲畾?』,其初生甚微,如何道理能養(yǎng)得長?」曰:「亦只逐日漸漸積累,工夫都在『旦晝之所為 』。今日長得一分,夜氣 便養(yǎng)得一分;明日又長得一分,明夜又養(yǎng)得兩 分,便是兩 日事。日日積累,歲月既久,自是不可禦。今若壞 了一分,夜氣 漸薄,明日又壞 ,便壞 成兩 分,漸漸消,只管無。故曰:『旦晝之所為 ,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夜氣 不足以存?!坏较枚?,夜氣 益薄,雖息一夜,也存不得。又以愛 惜錢物為 喻,逐日省節(jié),積累自多?!官R孫。寓錄別出。
器之問:「孟子『平旦之氣 』甚微小,如何會 養(yǎng)得完全?」曰:「不能存得夜氣 ,皆是旦晝所為 壞 了。所謂『好惡 與人相近者幾 希』,今只要得去這好惡 上理會 。日用間於這上見得分曉 ,有得力處,夜氣 方與你存。夜氣 上卻未有工夫,只是去『旦晝』理會 ,這兩 字是箇大關(guān)鍵,這裏有工夫。日間進得一分道理,夜氣 便添得一分;到第二日更進得一分道理,夜氣 便添得二分;第三日更進得一分道理,夜氣 便添得三分。日間只管進,夜間只管添,添來 添去,這氣 便盛。恰似使錢相似,日間使百錢,使去九十錢,留得這十錢這裏;第二日百錢中使去九十錢,又積得二十錢;第三日如此,又積得三十錢。積來 積去,被自家積得多了,人家便從 容。日間悠悠地過,無工夫,不長進,夜間便減了一分氣 ;第二日無工夫,夜間又減了二分氣 ;第三日如此,又減了三分氣 。如此梏亡轉(zhuǎn)深,夜氣 轉(zhuǎn)虧損了。夜氣 既虧,愈無根腳,日間愈見作壞 。這處便是『梏之反覆,其違禽獸不遠矣』。亦似使錢,一日使一百,卻侵了一百十錢,所有底便自減了,只有九十;第二日侵了百二十,所留底又減了,只有八十。使來 使去轉(zhuǎn)多,這裏底日日都消磨盡了?!挂蚺e老子言:「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惟嗇, 是謂早復 ;早復 ,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大意也與孟子意相似。但他是就養(yǎng)精神處說,其意自別。平旦之氣 ,便是旦晝做工夫底樣 子,日用間只要此心在這裏?!褂?。
器遠問:「『平旦之氣 』,緣氣 弱,易為 事物所勝 ,如何?」曰:「這也別無道理,只是漸漸捱將 去,自有力。這麼只是志不果?!箯?說第一義云:「如這箇,只有箇進步捱將 去底道理,這只是有這一義。若於此不見得,便又說今日做不得,且待來 日;這事做不得,且備 員做些子,都是第二、第三義?!官R孫?! 枺骸浮浩降┲畾?』,少頃便為 事物所奪。氣 稟之弱,如何可以得存?」曰:「這箇不容說。只是自去照顧,久後自慣,便自然別?!棺?。
敬子問:「旦晝不梏亡,則養(yǎng)得夜氣 清明?」曰:「不是靠氣 為 主,蓋要此氣 去養(yǎng)那仁義之心。如水之養(yǎng)魚,水多則魚鮮,水涸則魚病。養(yǎng)得這氣 ,則仁義之心亦好,氣 少則仁義之心亦微矣?!箖g。 問:「『夜氣 』一章,又說心,又說氣 ,如何?」曰:「本是多說心。若氣 清,則心得所養(yǎng),自然存得清氣 ;濁 ,則心失所養(yǎng),便自濁 了?!官R孫。
或問:「夜氣 、旦氣 如何?」曰:「孟子此段首尾,止為 良心設爾。人多將 夜氣 便做良心說了,非也。『夜氣 不足以存』,蓋言夜氣 至清,足以存得此良心爾。平旦之氣 亦清,亦足以存吾良心,故其好惡 之公猶與人相近,但此心存得不多時也。至『旦晝之所為 ,則梏亡之矣』。所謂梏者,人多謂梏亡其夜氣 ,亦非也。謂旦晝之為 ,能梏亡其良心也?!怪?。
「夜氣 不足以存」,是存箇甚?人多說只是夜氣, 非也。這正是說那本然底良心。且如氣 ,不成夜間方會 清,日間都不會 清。今人日用間,良心亦何嘗不發(fā)見,為 他又梏亡了。若存得這箇心,則氣 自清,氣 清,則養(yǎng)得這箇心常存。到「夜氣 不足以存」,則此心陷溺之甚,雖是夜氣 清時,亦不足以存之矣。此章前面譬喻甚切,到得後面歸宿處極有力。今之學者最當於此用功。
問「夜氣 」一節(jié)。曰:「今人只說夜氣 ,不知道這是因說良心來 。得這夜氣 來 涵養(yǎng)自家良心,又便被他旦晝所為 梏亡之。旦晝所為 ,交羇得沒理會 。到那夜氣涵 養(yǎng)得好時,清明如一箇寶珠相似,在清水裏,轉(zhuǎn)明徹; 若頓在濁 水中,尋 不見了?!褂衷唬骸傅兯鶠?,壞了 清明之氣 。夜氣 微了,旦晝之氣 越盛。一箇會 盛,一箇會 微。消磨得盡了,便與禽獸不遠?!怪?。
景紹問「夜氣 、平旦之氣 。」曰:「這一段,其所主卻在心。某嘗謂,只有伊川說:『夜氣 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恢T家解注,惟此說為 當。仁義之心,人所固有,但放而不知求,則天之所以與我者始有所汨沒矣。是雖如此,然其日夜之所休息,至於平旦,其氣 清明,不為 利慾所昏,則本心好惡 ,猶有與人相近處。至『其旦晝之所為 ,又有以梏亡之。梏之反覆』,則雖有這些夜氣 ,亦不足以存養(yǎng)其良心。反覆,只是循環(huán)。『夜氣 不足以存』,則雖有人之形,其實與禽獸不遠。故下文復 云:『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良心之消長,只在得其養(yǎng)與失其養(yǎng)爾?!号I街緡L美矣』,是喻人仁義之心?!航检洞髧?,斧斤伐之』,猶人之放其良心?!喝找怪?,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 之生』,便是『平旦之氣 ,其好惡 與人相近』處。旦晝之梏亡,則又所謂『牛羊又從 而牧之』,雖芽櫱 之萌,亦且戕賊無餘矣?!沟婪騿枺骸复四切臑?氣 所動 否?」曰:「然。」章末所問,疑有未盡。道夫。 問「夜氣 」。曰:「夜氣 靜。人心每日梏於事物,斲 喪 戕賊,所餘無幾 ,須夜氣 靜,庶可以少存耳。至夜氣 之靜而猶不足以存,則去禽獸不遠,言人理都喪 也。前輩皆無明說。某因?qū)?孟子反覆熟讀,每一段三五十過,至此方看得出。後看程子卻說:『夜氣 之所存者,良知良能也?!慌c臆見合。以此知觀書 不可茍,須熟讀深思,道理自見?!勾笱?。
問「夜氣 」一章。曰:「氣 只是這箇氣 ,日裏也生,夜間也生。只是日間生底,為 物欲梏之,隨手又耗散了。夜間生底,則聚得在那裏,不曾耗散,所以養(yǎng)得那良心。且如日間目視耳聽,口裏說話,手足運動 ,若不曾操存得,無非是耗散底時節(jié)。夜間則停留得在那裏。如水之流,夜間則閘得許多水住在這裏,這一池水便滿,次日又放乾了;到夜裏,又聚得些小。若從 平旦起時,便接續(xù)操存而不放,則此氣 常生而不已。若日間不存得此心,夜間雖聚得些小,又不足以勝 其旦晝之梏亡,少間這氣 都乾耗了,便不足以存其仁義之心。如箇船閤在乾燥處,轉(zhuǎn)動 不得了。心如箇寶珠,氣 如水。若水清,則寶珠在那裏也瑩徹 光明;若水濁 ,則和那寶珠也昏濁 了?!褂衷唬骸浮阂箽?不足以存』,非如公說心不存與氣 不存,是此氣 不足以存其仁義之心。伊川云:『夜氣 所存,良知良能也?!贿@『存』字,是箇保養(yǎng)護衛(wèi)底意?!褂衷唬骸复硕螌?是主仁義之心說,所以『此豈山之性也哉』下,便接云:『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又曰:「此章不消論其他,緊要處只在『操則存』上?!箖g。
問:「兩 日作工夫如何?」某答略如舊所對 。曰:「『夜氣 』章如何?」答以:「萌櫱 生上,便見得無止息本初之理。若完全底人,此氣 無時不清明。卻有一等日間營管梏亡了,至夜中靜時猶可收拾。若於此更不清明,則是真禽獸也。」曰:「今用何時氣 ?」曰:「總是一氣 。若就孟子所說,用平旦氣 。」曰:「『夜氣不 足以存』,先儒解多未是。不足以存此心耳,非謂存夜氣 也。此心虛明廣大,卻被他梏亡。日間梏亡既甚,則夜一霎時靜亦不存,可見其都壞 了。」可學。
蓋卿問「夜氣 」一章。曰:「夜氣 是母,所息者是子。蓋所息者本自微了,旦晝只管梏亡。今日梏一分,明日梏一分,所謂『梏之反覆』,而所息者泯,夜氣亦 不足以存。若能存,便是息得仁義之良心?!褂衷唬骸敢箽?只是不與物接時。」植。
問「夜氣 」之說。曰:「只是借夜氣 來 滋養(yǎng)箇仁義之心?!寡?。
夜氣 存,則清過這邊來 。閎祖?! ∽由蠁枴敢箽?」。曰:「此段緊要,在『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弓U。
「牛山之木」,譬人之良心,句句相對 ,極分明。天地生生之理,本自不息,惟旦晝之所為 ,有所梏亡。然雖有所梏亡,而夜氣 之所息,平旦之氣 ,自然有所生長。自此漸能存養(yǎng),則良心漸復 。惟其於梏亡之餘,雖略略生長得些子,至日用間依舊汨於物欲,又依然壞了 ,則是「梏之反覆」。雖夜間休息,其氣 只恁地昏,亦不足以存此良心。故下面又說:「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挂姷秒m梏亡之餘,有以養(yǎng)之,則仁義之心即存。緣是此心本不是外面取來 ,乃是與生俱生。下又說存養(yǎng)之要,舉孔子之言:「操則存,舍則亡。」見此良心,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間,才操便在這裏,才舍便失去。若能知得常操之而勿放,則良心常存,夜之所息,益有所養(yǎng)。夜之所養(yǎng)愈深,則旦晝之所為 ,無非良心之發(fā)見矣。又云:「氣 與理本相依。旦晝之所為 不害其理,則夜氣 之所養(yǎng)益厚;夜之所息既有助於理,則旦晝之所為 益無不當矣。日間梏亡者寡,則夜氣 自然清明虛靜,至平旦亦然。至旦晝應 事接物時,亦莫不然?!官R孫。
「人心於應 事時,只如那無事時方好?!褂峙e孟子「夜氣 」一章云:「氣 清,則心清?!浩淙找怪ⅰ?,是指善心滋長處言之。人之善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滋長。又得夜氣 澄靜以存養(yǎng)之,故平旦氣 清時,其好惡 亦得其同然之理。『旦晝之所為 ,有梏亡之矣』,此言人纔有此善心,便有不善底心來 勝 了,不容他那善底滋長耳?!褂衷唬骸附袂铱茨瞧降┲畾?, 自別?!箯V云:「如童蒙誦書 ,到氣 昏時,雖讀數(shù) 百遍,愈念不得;及到明早,又卻自念得。此亦可見平旦之氣 之清也。」曰:「此亦只就氣 上說,故孟子末後收歸心上去?!乖唬骸浮翰賱t存,舍則亡?!簧w人心能操則常存,豈特夜半平旦?」又云:「惻 隱、羞惡 是已發(fā)處。人須是於未發(fā)時有工夫,始得。」廣?! 枺骸噶夹呐c氣 ,合下雖是相資而生,到得後來或 消或長,畢竟以心為 主?」曰:「主漸盛則客漸衰,主漸衰則客漸盛??褪⑷会釀?這主,故曰『志動 氣 者十九,氣 動 志者十一』。」賀孫云:「若是客勝 得主,畢竟主先有病。」賀孫。
再三說「夜氣 」一章,曰:「氣 清則心清?!浩淙找怪ⅲ降┲畾?』,蓋是靜時有這好處發(fā)見。緣人有不好處多,所以纔有好處,便被那不好處勝 了,不容他好處滋長。然孟子此說,只為 常人言之。其實此理日間亦有發(fā)見時,不止夜與平旦。所以孟子收拾在『操則存,舍則亡』上,蓋為 此心操之則存也?!谷藗?。
劉 用之問「夜氣 」之說。曰:「他大意只在『操則存,舍則亡』兩 句上。心一放時,便是斧斤之戕,牛羊之牧;一收歛在此,便是日夜之息,雨露之潤。他要人於旦晝時,不為 事物所汨?!刮奈??! 枴敢箽?」一章。曰:「這病根只在放其良心上。蓋心既放,則氣 必昏,氣 既昏則心愈亡。兩 箇互相牽動 ,所謂『梏之反覆』。如下文『操則存,舍則亡』,卻是用功緊切處,是箇生死路頭?!褂衷疲骸浮鸿糁锤病?,都不干別事,皆是人之所為 有以致之?!範c。
孟子言「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只是狀 人之心是箇難把捉底物事,而人之不可不操。出入,便是上面操存舍亡。入則是在這裏,出則是亡失了。此大約泛言人心如此,非指已放者而言,亦不必要於此論心之本體也。端蒙?! 覆賱t存,舍則亡」,只是人能持此心則心在,若捨 之便如去失了。求放心,不是別有一物在外,旋去收拾回來 。只是此心頻要省察,才覺不在,便收之爾。按先生他語:「只操,便存;只求,便是不放?!谷鐝?卦所謂『出入無疾』,出只是指外而言,入只是指內(nèi) 而言,皆不出乎一卦。孟子謂『出入無時』,心豈有出入,只要人操而存之耳。明道云:『聖賢千言萬語,只要人收已放之心?!会屖现^『一大藏教,只是一箇注腳』。所謂『聖賢千言萬語』,亦只是一箇注腳而已?!怪?。
問「操則存」。曰:「心不是死物,須把做活物看。不爾,則是釋氏入定、坐禪。操存者,只是於應 事接物之時,事事中理,便是存。若處事不是當,便是心不在。若只管兀然守在這裏,驀忽有事至于吾前,操底便散了,卻是『舍則亡』也?!怪偎紗枺骸胳段磻?接之時如何?」曰:「未應 接之時,只是戒慎恐懼 而已?!褂謫枺骸溉艚渖骺謶?,便是把持?!乖唬骸敢岔毷浅郑坏糜沧皆谶@裏。只要提教他醒,便是操,不是塊然自守。」砥。
人心「操則存,舍則亡」,須是常存得,「造次顛沛必於是」,不可有一息間斷 。於未發(fā)之前,須是得這虛明之本體分曉 。及至應 事接物時,只以此處之,自然有箇界限節(jié)制,揍著那天然恰好處。廣?! 覆賱t存,舍則亡?!狗菬o也,逐於物而忘返耳?! ∽由蠁枴覆賱t存,舍則亡」。曰:「若不先明得性善,有興起必為 之志,恐其所謂操存之時,乃舍亡之時也。」璘。
「操則存」,須於難易間驗之。若見易為 力,則真能操也。難,則是別似一物,操之未真也。伯羽?! ∧硣L謂,這心若未正時,雖欲強教他正,也卒乍未能得他正。若既正後,雖欲邪,也卒乍邪未得。雖曰「操則存,舍則亡」,也不得恁地快,自是他勢 恁地。伯羽?! 覆賱t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人更不知去操舍上做工夫,只去出入上做工夫。
孟子言操舍存亡,都不言所以操存求放之法,只操之、求之便是。知言問「以放心求心如何」,問得來好 。他答不得,只舉齊王見牛事。殊不知,只覺道我這心放了底,便是心,何待見牛時方求得!伯羽。 蓋卿以為 ,「操則存」,便是心未嘗放;「舍則亡」,便是此心已放。曰:「是如此。」蓋卿。
求放、操存,皆兼動 靜而言,非塊然默守之謂。道夫。
操存舍亡,只在瞬息之間,不可不常常著精采也。又曰:「孟子『求放心』語已是寬。若『居處恭,執(zhí)事 敬』二語,更無餘欠?!官R孫。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惟心之謂與!」「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箇只在我,非他人所能與也。非禮勿視聽言動 ,勿與不勿,在我而已。今一箇無狀 底人,忽然有覺,曰:「我做得無狀 了!」便是此心存處。孟子言「求其放心」,亦說得慢了。人傑 。
問:「注云:『出入無定時,亦無定處?!患仍撇賱t常存,則疑若有一定之所矣?!乖唬骸复怂木?,但言本心神明不測,不存即亡,不出即入,本無定所。如今處處常要操存,安得有定所!某常說,『操則存』,『克己復 禮』,『敬以直內(nèi) 』等語,不須講量,不須論辨,只去操存、克復 便了。只今眼下便是用功處,何待擬議思量!與辨論是非,講究道理不同。若此等處,只下著頭做便是,不待問人?!箖g。
因操舍而有存亡出入。僩。
入,不是已放之心入來 。升卿。
觸物而放去是出;在此安坐,不知不覺被他放去,也是出。故學先求放心。升卿。
道夫言:「嘗與子昂論心無出入。子昂論心大無外,固無出入。道夫因思心之所以存亡者,以放下與操之之故,非真有出入也。」曰:「言有出入,也是一箇意思;言無出入,也是一箇意思。但今以夫子之言求之,他分明道『出入無時』。且看自家今汨汨沒沒在這裏,非出入而何?惟其神明不測,所以有出入;惟其能出入,所以神明不測?!沟婪?。
或問:「『出入無時』,非真有出入,只是以操舍言?!乖唬骸赋鋈氡闶谴嫱觥2俦愦?,舍便亡。」又曰:「有人言無出入,說得是好。某看來 ,只是他偶然天資粹美,不曾大段流動 走作,所以自不見得有出入。要之,心是有出入。此亦只可以施於他一身,不可為 眾人言。眾人是有出入,聖賢立教通為 眾人言,不為 一人言?!官R孫。
「操則存,舍則亡」,程子以為 操之之道,惟在「敬以直內(nèi) 」而已。如今做工夫,卻只是這一事最緊要。這「主一無適」底道理,卻是一箇大底,其他道理總包在裏面。其他道理已具,所謂窮理,亦止是自此推之,不是從 外面去尋 討。一似有箇大底物事,包得百來 箇小底物事;既存得這大底,其他小底只是逐一為 他點過,看他如何模樣 ,如何安頓。如今做工夫,只是這箇最緊要。若是閑時不能操而存之,這箇道理自是間斷 。及臨事方要窮理,從 那裏捉起!惟是平時常操得存,自然熟了,將 這箇去窮理,自是分明。事已,此心依前自在。又云:「雖是識得箇大底都包得,然中間小底,又須著逐一點掇過?!官R孫。集義。
「『夜氣 』之說,常在日間,舊看此不分明。後來 看伊川語有云『夜氣 不足以存良知良能也』,方識得破?!箍蓪W云:「此一段首末,自是論心?!乖唬骸溉??!箍蓪W。
人心緣境,出入無時。如看一物,心便在外,看了即便在此。隨物者是浮念;此是本心,浮念斷 ,便在此。其實不是出入,但欲人知出入之故耳。無出入是一種人,有出入是一種人。所以云淳夫女知心而不知孟子。此女當是完實,不勞 攘,故云「無出入」;而不知人有出入者多,猶無病者不知人之疾痛也。方。
伯豐問:「淳夫女子『雖不識孟子,卻識心』,如何?」曰:「試且看程子當初如何說?」及再問,方曰:「人心自是有出入,然亦有資稟好底,自然純粹。想此女子自覺得他箇心常湛然無出入,故如此說,只是他一箇如此。然孟子之說卻大,乃是為 天下人說。蓋心是箇走作底物。伊川之意,只謂女子識心,卻不是孟子所引夫子之言耳?!耿€。
范淳夫之女謂:「心豈有出入?」伊川曰:「此女雖不識孟子,卻能識心。」此一段說話,正要人看。孟子舉孔子之言曰「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此別有說。伊川言淳夫女「卻能識心」。心卻易識,只是不識孟子之意。去偽 。
魚我所欲章
問「舍生取義」。曰:「此不論物之輕重,只論義之所安耳?!箷r舉。
「義在於生,則舍死而取生;義在於死,則舍生而取死。上蔡謂:『義重於生,則舍生而取義;生重於義,則當舍義而取生。』既曰『義在於生』,又豈可言『舍義取生』乎?」蜚卿問:「生,人心;義,道心乎?」曰:「欲生惡 死,人心也;惟義所在,道心也。權(quán)輕重卻又是義?!姑鞯涝疲骸噶x無對 ?!够蛟唬骸噶x與利對 ?!沟婪騿枺骸溉粼弧毫x者利之和』,則義依舊無對 ?!乖唬骸刚琼サ?。」道夫。
上蔡謂:「義重於生,則舍生取義;生重於義,則舍義取生?!勾苏f不然。義無可舍之理,當死而死,義在於死;不當死而死,義在於不死,無往而非義也。閎祖?! ∫蛘撘箽?存養(yǎng)之說,曰:「某嘗見一種人汲汲營利求官職,不知是勾當甚事。後來 思量孟子說:『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 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 耳?!凰獊?亦有此心,只是他自失了,今卻別是一種心,所以不見義理。」文蔚云:「他雖是如此,想羞惡 之心亦須萌動 ,亦自見得不是,但不能勝 利欲之心耳?!乖唬骸钢皇侨绱?,濟 甚事?今夜愧恥,明日便不做,方是。若愧恥後,又卻依舊自做,何濟 於事!」文蔚。
或曰:「『萬鍾於我何加焉?』他日或為 利害所昏,當反思其初,則不為 所動 矣。」曰:「此是克之之方。然所以克之者,須是有本領後,臨時方知克去得。不然,臨時比並,又卻只是擇 利處之耳?!弓U。
仁人心也章
「仁,人心也」,是就心上言;「義,人路也」,是就事上言。伯羽。
問:「『仁,人心;義,人路。』路是設譬喻,仁卻是直指人心否?」曰:「『路』字非譬喻??秩穗y曉 ,故謂此為 人之路,在所必行爾?!怪儭?br>
或問「仁,人心;義,人路」。曰:「此猶人之行路爾。心即人之有知識者,路即賢愚之所共由者。孟子恐人不識仁義,故以此喻之。然極論要歸,只是心爾。若於此心常得其正,則仁在其中。故自『捨 正路而不由,放其心而不知求』以下,一向說從 心上去?!勾笱拧! 【粗畣枴溉?,人心也」。曰:「仁是無形跡底物事,孟子恐人理會 不得,便說道只人心便是。卻不是把仁來 形容人心,乃是把人心來 指示仁也。所謂『放其心而不知求』,蓋存得此心便是仁;若此心放了,又更理會 甚仁!今人之心靜時昏,動 時擾亂,便皆是放了?!箷r舉。 問:「楊 氏謂:『孟子言:「仁,人心也?!棺顬?親切?!桓`謂以心之德為 仁,則可;指人心即是仁,恐未安。」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淮酥付局?。緣人不識仁義,故語之以仁只在人心,非以人心訓仁;義,只是人之所行者是也?!贡卮?。
孟子說:「仁,人心也。」此語最親切。心自是仁底物事,若能保養(yǎng)存得此心,不患他不仁??组T學者問仁不一,聖人答之亦不一,亦各因其人而不同,然大概不過要人保養(yǎng)得這物事。所以學者得一句去,便能就這一句上用工。今人只說仁是如何,求仁是如何,待他尋 得那道理出來 ,卻不知此心已自失了。程子「穀種」之喻甚善。若有這種種在這裏,何患生理不存!
「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鼓骋詾?,雞犬放則有未必可求者,惟是心纔求則便在,未有求而不可得者。道夫。
孟子蓋謂,雞犬不見,尚知求之;至於心,則不知求。雞犬之出,或遭傷 害,或有去失,且有求而不得之時。至於此心,無有求而不得者。便求便在,更不用去尋 討。那失底自是失了,這後底又在。節(jié)節(jié)求,節(jié)節(jié)在。只恐段段恁地失去,便不得。今日這段失去了,明日那段又失,一向失卻,便不是。子蒙。
或問「求放心」。曰:「此心非如雞犬出外,又著去捉他;但存之,只在此,不用去捉他。放心,不獨是走作喚 做放,才昏睡去,也是放。只有些昏惰,便是放?!广′洝?br>
或問:「求放心,愈求則愈昏亂,如何?」曰:「即求者便是賢心也。知求,則心在矣。今以已在之心復 求心,即是有兩 心矣。雖曰譬之雞犬,雞犬卻須尋 求乃得;此心不待宛轉(zhuǎn)尋 求,即覺其失,覺處即心,何更求為 ?自此更求,自然愈失。此用力甚不多,但只要常知提醒爾。醒則自然光明,不假把捉。今言『操之則存』,又豈在用把捉!亦只是說欲常常醒覺,莫令放失,便是。此事用力極不多,只是些子力爾。然功成後,卻應 事接物,觀書 察理,事事賴他。如推車子,初推卻用些力,車既行後,自家卻賴他以行?!勾笱??! 》判?,只是知得,便不放。如雞犬之放,或有隔一宿求不得底,或有被人殺 ,終身求不得底。如心,則才知是放,則此心便在這裏。五峰有一段說得甚長,然說得不是。他說齊王見牛為 求放心。如終身不見此牛,不成此心便常不見!只消說知其為 放而求之,則不放矣?!付笾谷郑嗍A恕?周。
或問「求放心」。曰:「知得心放,此心便在這裏,更何用求?適見道人題壁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徽f得極好!知言中或問『求放心』,答語舉齊王見牛事。某謂不必如此說,不成不見牛時,此心便求不得!若使某答之,只曰:『知其放而求之,斯不放矣?!弧憾笾蝗郑嘧允A??!箤W蒙。
季成問:「為 學當求放心?」曰:「若知放心而求之,則心不放矣。知之則心已在此,但不要又放了可也。然思之,尚多了『而求之』三字?!股w卿從 旁而言曰:「蓋卿嘗以為 ,『操則存』,便是心未嘗放;『舍則亡』,便是此心已放?!乖唬骸甘侨绱??!股w卿。
人心纔覺時便在。孟子說「求放心」,「求」字早是遲了。夔孫。
「求放心」,只覺道:「我這心如何放了!」只此念纔起,此言未出口時,便在這裏。不用擬議別去求之,但常省之而勿失耳。伯羽。
「求放心」,也不是在外面求得箇放心來 ,只是求時便在?!肝矣?,斯仁至矣」,只是欲仁便是仁了。義剛。
「求放心」,非以一心求一心,只求底便是已收之心;「操則存」,非以一心操一心,只操底便是已存之心。心雖放千百里之遠,只一收便在此,他本無去來也 。伯羽。
季成問「放心」。曰:「如『求其放心』,『主一之謂敬』之類,不待商量,便合做起。若放遲霎時,則失之。如辨明是非,經(jīng)書 有疑之類,則當商量?!股w卿。
孟子言「求放心」。你今只理會 這物事常常在時,私欲自無著處。且須持敬。祖道。
收放心,只是收物欲之心。如理義之心,即良心,切不須收。須就這上看教熟,見得天理人欲分明。從周 。
叔重問:「所謂『求放心』者,不是但低眉合眼,死守此心而已;要須常使此心頓放在義理上?!乖唬骸敢岔毷怯袑?靜之功,始得?!箷r舉因云:「自來 見得此理真無內(nèi) 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前日侍坐,深有得於先生『醒』之一字。」曰:「若常醒在這裏,更須看惻 隱、羞惡 、是非、恭敬之心所發(fā)處,始得。當一念慮之發(fā),不知是屬 惻 隱耶,羞惡 、是非、恭敬耶?須是見得分明,方有受用處?!箷r舉?! ⌒募鏀z性情,則極好。然「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難制而易放,則又大不好。所謂「求其放心」,又只是以心求其心?!感那笮摹拐f,易入謝氏「有物」之說,要識得。端蒙。
「求放心」,初用求,後來 不用求。所以病翁說:「既復 其初,無復 之者?!刮奈怠?br>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共皇菍W問之道只有求放心一事,乃是學問之道皆所以求放心。如聖賢一言一語,都是道理。賀孫。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怪T公為 學,且須於此著切用工夫。且學問固亦多端矣,而孟子直以為 無他。蓋身如一屋子,心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