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袁氏世范 世范卷中 處己·受恩必報

    作者: 《袁氏世范》袁采
      「原文」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記省,而人所急于人,雖微物亦歷歷在心,古人言: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誠為難事。

      「譯述」現(xiàn)在的人接受了別人的恩惠大多不記在心里,但是如果有恩于別人,即使給了別人微不足道的東西,也要清清楚楚記在心里。古人說:不要記住你對他人的恩惠,不要忘掉他人對你的恩惠。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是很困難的事?!  冈u析」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報恩,正如俗語所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因此,流傳下了許多知恩圖報的佳話。

      唐朝貞觀年問,博州在平縣有一個叫馬周的人。這位馬周自幼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已經(jīng)年過三十,尚未娶妻。但他自幼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志向遠大。只是無人舉薦,所以不得進入仕途,他自感懷才不遇,因此每天借酒澆愁,酒后又狂言亂語。博州刺史知他有才學,聘他做了州里一個小學官。但馬周仍舊每天狂飲濫醉,屢被刺史責罵,因此他一氣之下,脫了官服,決心進京求取功名。

      一日馬周來到新豐市上,看看天色已晚,便步入一家客店。店主人王公殷勤招待,為馬周備上了一桌飯菜,馬周要了五斗酒,舉杯獨酌,旁若無人,只喝了三斗,把其余的酒倒入盆中,作了洗腳水。店主王公見此情景,大為驚奇,心下思量,這人定不是一個平常之輩。馬周安歇一夜,次早起來,王公招待他吃過早飯,馬周身無財物,便脫下一件狐裘,遞與王公當作酒飯錢,王公見他如此慷慨,更兼狐裘價重,再三推辭不受。問馬周將欲何往,馬周答說欲往長安求取功名。王公便說:“我有個外甥女嫁在長安萬壽街賣餅的趙三郎家,你去她那里借住,甚是穩(wěn)妥?!迸c馬周寫了書信,又贈與白銀一兩,當作路費,馬周心內(nèi)感激,說道:“他日博取功名,決不相忘?!薄 ●R周到了長安,找到賣餅的趙家,原來趙三郎三年前便已亡故,只有王公的外甥女兒守寡在家,生得也是面容俊美。馬周借住她家,一日三餐,殷勤款待。后來馬周認識了中郎將常何,為常何寫了二十條治國表章,太宗皇帝見了表章,句句切中事理,便問是誰作的,常何哪敢隱瞞,把馬周舉薦給皇上,馬周向皇帝獻出治國平戎之策,皇帝聽了大喜,拜他為監(jiān)察御史。常何與馬周作媒,娶了王公的外甥女兒為妻。馬周才學深得皇帝賞識,不出三年,就做了吏部尚書。

      且說店主王公聽說馬周顯榮發(fā)跡,便到長安看他,先到了萬壽街,打聽到外甥女兒已經(jīng)嫁人,而且嫁的就是馬尚書,王公歡喜異常,即時尋到尚書府,與馬周夫婦相見。王公與他夫婦敘了別后舊話,住了月余,馬周加意款待,臨行,又贈與王公黃金千兩,以報他當年之恩。歷史上便傳下了馬周報恩這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