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jí bì xiàng
簡介
這是一條名字最為玄乎的巷。語音拗口且不說,巷名由來便有多種版本。據(jù)說在未有巷名之前,這里叫"魁輔里"。"魁輔"二字是文氣撲面的好詞,相當于今日"精英搖籃"之意。如沿用這個詞,把里改成巷也就罷了,卻不知何時何故,變出個"急避巷"來,后面還附會一個因果報應(yīng)的生動故事以為佐證。說是魁輔里曾住著個長樂移居過來的窮儒,與科甲結(jié)緣之前如何地貧寒,年關(guān)向巷口屠夫的老婆賒了一塊肉祭灶,勢利的屠夫發(fā)現(xiàn)后竟追上門來,將鍋里半熟的肉撈了回去,還丟下一堆污辱人格的話。接下來的情節(jié)肯定是發(fā)憤攻讀,得中狀元,作了"不擊不成器"的注腳,傳為美談。編故事的人卻尚嫌不過癮,續(xù)了個貂說衣錦還鄉(xiāng)的主兒得勢不饒人,竟差人將巷口的屠夫抓來,亂杖擊斃于天井下。這事可把全巷的人嚇得不輕,一見到某君大轎的影子便避之惟恐不及,就這樣生出個"急避巷"的名字來。這種說法應(yīng)是穿鑿附會,主角兒卻確有其人,即大名鼎鼎的狀元郎鄭性之。
來歷
官至某省安撫使鄭性之,在故鄉(xiāng)也做了不少善事。他所主持修護的始建于唐末的閩安迥龍橋,至今風雨不動。了解鄭性之秉性德行的人,總覺得"急避"二字有損鄉(xiāng)賢名聲,該改。曾有更名"及第巷"的動議,字音相近,詞義有激勵后學(xué)之意,可惜未果。終于是讓位給了字音相同、充滿庇佑吉祥美意的"吉庇"二字。
特色
吉庇巷有特色的建筑,是沿內(nèi)河邊懸空前舉的一排排吊腳樓,或稱虛腳樓。這一"吊"一"虛",就有飲食男女許多朦朧的故事隱約其間,《閩都別記》里可以找出不少,福州地方所持有評話與閩劇,也便有無盡的話題戲文花樣翻新。
在吉庇路與光祿坊街口南行不遠,是左海偉人林則徐的紀念館。原建筑為林則徐祠堂,落址澳門路旁,園林式結(jié)構(gòu),坐西朝東。雖不屬三坊七巷范圍,游覽三坊七巷卻常以這里為起點或終點。被家鄉(xiāng)人民尊奉為中興常袞的禁毒英雄林則徐,少年走讀書院,兩度守制在籍,晚年退隱歸梓,都在三坊七巷留下自己的芳蹤。無數(shù)回,他用雙腳丈量了從坊巷到西湖的土地,為"閩都眼睛"的透明和不受官紳侵占,而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直至親自主持完成了西湖的整個疏浚工程。
吉庇、吉庇。風調(diào)雨順時,不要忘了誰在庇佑天下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