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u
  • 注音:ㄑㄩˊ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22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SHHY
  • 五筆98:SHHY
  • 五行:
  • Unicode:U+6B0B
  • 四角號碼:46915
  • 倉頡輸入法:DBU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欋字拼音(帶聲調)
  • 欋字筆順
    橫豎撇捺豎折橫橫橫豎折橫橫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 基本解釋

    qú ? ㄑㄩˊ ◎ (木根)盤錯:“大木則根欋。” ◎ 四齒耙。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qú? 〈名〉 古代指四齒的耙子 [four-teeth rake]

  • 漢語字典

    [①][qú][《廣韻》其俱切,平虞,羣。](1)農具名。即四齒耙。(2)木根盤錯。(3)見“欋疏”。

    音韻參考

    [廣 韻]:其俱切,上平10虞,qú,遇合三平虞群[平水韻]:上平七虞[國 語]:qú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欋; 康熙筆畫:22; 頁碼:頁563第22【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劬?!踞屆魁R、魯謂四齒杷曰欋?!∮帜靖P錯貌。【淮南子·說林訓】木大則根欋。 又欋疏,附離也。【揚子·太??經】進以欋疏,或杖之扶。 又唐武后官濫,時人爲之語曰:欋椎侍御史,脫腕校書郞?!∮帧炯崱俊绢惼??椿俱切,音貙。耜也。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