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guó
  • 拼音:guo
  • 注音:ㄍㄨㄛ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全包圍結(jié)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LAKG
  • 五筆98:LAKG
  • 五行:
  • Unicode:U+570B
  • 四角號碼:60153
  • 倉頡輸入法:WIR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國字拼音(帶聲調(diào))
    guó
  • 國字筆順
    豎折橫豎折橫橫折撇捺橫
  • 基本解釋

    guó ? ㄍㄨㄛˊ ◎ 見“國”。

  • 漢語字典

    [①][guó][《廣韻》古或切,入德,見。]亦作“囯1”?!皣?”的今字。亦作“囻1”。“圀1”的今字?!皣?”的繁體字?!盎?”的今字。(1)國家。(2)指部落。(3)國都。(4)泛指城邑。(5)建國;建都。(6)古代王、侯的封地。(7)地方;地域。(8)猶家鄉(xiāng)。(9)專指與帝王或皇室有關(guān)的(人物、事件)。參見“國姓”、“國姻”。(10)指本朝的。參見“國朝”、“國初”。(11)指國中最好的或最美的。參見“國手”、“國色”、“國香”。(12)指中國特有的。參見“國畫”、“國術(shù)”。(13)指代表國家的。參見“國旗”、“國徽”。(14)姓。春秋齊有國佐。見《左傳·成公十八年》。

    音韻參考

    [上古音]:職部見母,ku?k[廣 韻]:古或切,入25德,guo,曾合一入登見[平水韻]:入聲一屋·入聲十三職[唐 音]:*gu?k[國 語]:guó[粵 語]:gwok3[閩南語]:kok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囗字部】 國;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219第16〔古文〕囗囶圀???【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菊f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wèi)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wèi)屬,十國以爲(wèi)連,二十國以爲(wèi)卒,二百一十國以爲(wèi)州?!久献印看髧胤桨倮?,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帧局芏Y·地官·掌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譁缛酥畤粍賴??!咀髠髟]】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踞釢h·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居帧窟h(yuǎn)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滞鈬鴣砀秸咴粚賴?。【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驹]】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行國?!舅纬檀蟛齻浔边厡Α繚h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wèi)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wèi)國也?!∮中??!拘赵贰刻?。齊有國氏,世爲(wèi)上卿,宋有國卿。又囯,《正字通》俗國字。囻,同國,民國期間俗字。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