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í
  • 拼音:zhi
  • 注音:ㄓˊ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FUFI
  • 五筆98:FUFI
  • 五行:
  • Unicode:U+7E36
  • 四角號碼:45903
  • 倉頡輸入法:GIVI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縶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í
  • 縶字筆順
    橫豎橫捺撇橫橫豎撇折捺折折捺豎撇捺
  • 基本解釋

    zhí ? ㄓˊ ◎ 見“縶”。

  • 漢語字典

    [①][zhí][《廣韻》陟立切,入緝,知。]“縶1”的繁體字。(1)拴住馬足。(2)引申為拴縛。(3)絆馬索。(4)引申謂絆住。(5)拘囚,拘捕。

    音韻參考

    [廣 韻]:陟立切,入26緝,zhi,深開三入侵B知[平水韻]:入聲十四緝[粵 語]:zap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縶;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936第09【廣韻】【集韻】【韻會】??陟立切,音執(zhí)?!居衿靠|也,相縶也,連也?!绢惼坷M也?!驹姟ば⊙拧靠{之維之?!緜鳌靠{,絆也?!径Y·月令】游牝別羣,則縶騰駒。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註】縶,拘執(zhí)。 又【韻補】質(zhì)涉切。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