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qiǎng
  • 拼音:qiang
  • 注音:ㄑㄧㄤˇ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XXCJ
  • 五筆98:XXCJ
  • 五行:
  • Unicode:U+7E48
  • 四角號碼:23936
  • 倉頡輸入法:VFNII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繈字拼音(帶聲調(diào))
    qiǎng
  • 繈字筆順
    折折捺捺捺捺折橫折折捺豎折橫豎橫捺
  • 基本解釋

    qiǎng ? ㄑㄧㄤˇ ◎ 同“繦”。

  • 漢語字典

    [①][qiǎng][《廣韻》居兩切,上養(yǎng),見。]亦作“繈1”。(1)繩索。特指穿錢的繩索。亦指穿好繩的錢貫。(2)通“襁”。背小兒用的布帶。參見“繦緥”。

    音韻參考

    [廣 韻]:居兩切,上36養(yǎng),jiǎng,宕開三上陽見[平水韻]:上聲二十二養(yǎng)[粵 語]:koeng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繈;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937第10【唐韻】居兩切【集韻】【類篇】【韻會】舉兩切【正韻】居仰切,??音繈?!菊f文】捔類也。 又【玉篇】錢貫也。【前漢·食貨志】臧繈千萬?!緩V韻】俗作鏹?!∮帧炯崱颗c襁同?!臼酚洝ばo將軍傳】靑子在繈褓中?!驹]】繈長尺二寸,闊八寸,以約小兒于背也?!∮帧緩V韻】繈絲有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