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絡石藤及其混淆品種的鑒別

    絡石藤是一種常用中藥,其始載本草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據(jù)《中國藥典》1995年版記載,絡石藤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帶葉藤莖。有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的功能??捎糜谥委燂L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通過考察和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我國部分地區(qū)將夾竹桃科植物石血T.jasminoides(Lindl.)Lem.var.heterophyllum Tsiang的干燥帶葉藤莖混作絡石藤藥用,并發(fā)現(xiàn)《中國藥典》1995年版在絡石藤一藥性狀項下關于莖表面有“不定根”,葉片“卵狀披針形”等描述,實為絡石藤混淆品種石血的特征。此外,在我國部分地區(qū)混作絡石藤藥用的還有乳兒繩、薜荔藤、地瓜藤、穿根藤、扶芳藤及華中五味子等[2]。為了正本清源,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準確和有效,筆者對絡石藤及其混淆品種做了比較鑒別,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現(xiàn)分述如下。

    一、藥材鑒別

    1.絡石藤 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藤T.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帶葉藤莖。產(chǎn)于陜西、河北、華東、中南及西南。本品為傳統(tǒng)藥用正品絡石藤。性狀鑒別:藤莖呈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直徑1~5mm;表面紅褐色,有縱皺紋及點狀皮孔;莖枝和節(jié)上無不定根(氣生根),嫩枝上被柔毛;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木質(zhì)性,淡黃白色,常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常脫落或破碎,完整葉片呈卵狀橢圓形或?qū)挼孤研?,長1.5~9cm,寬0.7~4cm,全緣,略反卷,上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淡,常被短柔毛;革質(zhì)。氣微,味微苦。

    2.石血 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石血T.jasminoides(Lindl.)Lem.var.heterophyllum Tsiang 的干燥帶葉藤莖。據(jù)《中國植物志》第63卷記載,本植物產(chǎn)于西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南。我國部分地區(qū)將其帶葉藤莖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與絡石藤區(qū)別為莖枝和節(jié)上常有不定根(氣生根),異型葉,完整葉片通常呈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3.乳兒繩 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乳兒繩T.cathayanum Schneid.的干燥帶葉藤莖。產(chǎn)于浙江、湖南、華南及西南。本品在浙江部分地區(qū)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與絡石藤主要區(qū)別為葉片紙質(zhì);完整葉片呈長橢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4~10cm,寬1.5~4cm;嫩葉下面有微毛,老葉下面無毛。

    4.薜荔藤 本品為??浦参镛道驠icus pumila L.的干燥帶葉不育幼枝。產(chǎn)于華東、華南和西南等地。本品在東北、華北、華東及江西、湖北、湖南、陜西、甘肅等地曾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藤莖呈圓柱形,細長彎曲,長短不一,直徑1~5mm,有分枝。枝條棕褐色或灰棕色,表面有抽皺,節(jié)處附近可見成簇的細須根及點狀突起的根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可見髓部,圓點狀,偏于一側。葉互生,或已脫落;葉片橢圓形,先端鈍,常卷折,革質(zhì),較厚,全緣,上表面光滑,棕綠色,下表面葉脈網(wǎng)狀突起,形成許多小凹窩,黃褐色。無臭,味淡。

    5.地瓜藤 本品為桑科植物地瓜F.tikoua Bur.的干燥莖枝。產(chǎn)于湖南、湖北、廣西、云南、貴州、四川及陜西。本品在貴州部分地區(qū)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莖枝棕褐色,有細長的不定根,節(jié)略膨大。葉互生;葉片多脫落;完整葉片堅紙質(zhì),倒卵狀橢圓形,長1.6~6cm,先端急尖,邊緣有細鋸齒或波狀鋸齒,上面被短刺毛,下面沿脈被短毛。

    6.穿根藤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穿根藤Psychotria serpens L.的干燥藤莖。產(chǎn)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本品在廣東部分地區(qū)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藤莖直徑達6mm,黑褐色,著生不定根,斷面中心有髓。殘存葉對生;完整葉片呈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6cm,全緣,中心有主脈1條,側脈不明顯。

    7.扶芳藤 本品為衛(wèi)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 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的干燥莖枝。產(chǎn)于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西、貴州及云南。本品在江蘇、湖北、河南、山東、陜西等省部分地區(qū)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莖枝上常生有不定根,并具小瘤狀突起。殘存葉對生;葉片革質(zhì),完整者呈近橢圓形,長2~8cm,先端尖,邊緣具細鋸齒,葉脈羽狀。

    8.華中五味子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Wils.et Rehd.的干燥地上部分。產(chǎn)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及華中、西南等地。本品在云南部分地區(qū)混作絡石藤藥用。性狀鑒別:莖枝呈圓柱形,棕褐色,無毛。皮孔突出而顯著,節(jié)上生有短枝,節(jié)間長7~9cm,短枝上密被突起的葉痕。殘存的葉互生;完整葉片橢圓形、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6cm,頂端漸尖或短尖,中上部邊緣有波狀而稀疏的牙齒狀鋸齒,基部邊緣常全緣;兩面無毛。

    以上8種藥材性狀鑒別檢索表

    1.葉對生。

    2.葉緣具細鋸齒,莖枝上常生有不定根,并具小瘤狀突起…………… 扶芳藤

    2.葉全緣。

    3.葉主脈1條,側脈不明顯;枝條直徑達6mm,黑褐色,有不定根……穿根藤

    3.葉脈羽狀,側脈不明顯。

    4.異型葉;葉片通常呈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莖枝和節(jié)上常生有不定根

    …………………………………………………………………………石血 4.不為異型葉;葉片較寬。

    5.葉片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或?qū)挼孤研?,下面常被短柔?……… 絡石藤

    5.葉片紙質(zhì),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幼葉下面有微毛,老葉下面

    無毛………………………………………………………………… 乳兒繩

    1.葉互生。

    6.葉全緣,革質(zhì),先端鈍,下表面葉脈網(wǎng)狀突起,形成許多小凹窩……薜荔藤

    6.葉緣有鋸齒,先端尖。

    7.葉片長1.6~6cm,上表面被短刺毛,下表面沿脈被短毛…………地瓜藤

    7.葉片長4~14cm,兩面無毛………………………………………華中五味子

    二、討論

    1.《中國藥典》1995年版所載絡石藤一藥,實際包含有絡石藤的混淆品種石血。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云:“若呼石血為絡石,殊誤爾。”由此可見,古代本草學家認為石血與絡石藤并非同一種藥。建議在制訂藥材標準時,應對絡石藤與石血兩種藥材分別進行臨床藥理研究,確證其各自的功效。二者若功效相同,可合并為一藥;若功效不一致,則應分立為二藥。

    2.據(jù)筆者考證,薜荔藤作為絡石藤藥用的歷史已很久遠。早在唐代《新修本草》與明代《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F(xiàn)在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區(qū)仍習慣將薜荔藤作為絡石藤藥用。然而,存在的以上習用現(xiàn)象不一定合理。絡石藤與薜荔藤的植物來源、藥材性狀、化學成分等均不相同,二者功效也不一定相同。建議對二者分別進行臨床藥理研究,確證其各自的功效。以保證臨床用藥準確、有效。3.乳兒繩、地瓜藤、穿根藤、扶芳藤、華中五味子等,均非傳統(tǒng)藥用正品絡石藤,而是絡石藤的同名異物混淆品種,應予以糾正。

    4.我國少數(shù)地區(qū)有將絡石藤混作石南藤藥用。兩者植物來源、藥材性狀、化學成分和臨床功效均不相同,應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等.1995:239.

    [2]衛(wèi)生部藥政局,等.中藥材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595.

    [3]沈保安主編.中國常用中草藥.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94.

    [4]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176.

    [5]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二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9:1329.

更多中藥材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臟方熱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藥,初服皆劇,愚人不解,即止其藥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藥與病源的相主對,雖劇但服,不過再三服,漸漸自知。惟非其主對者,本勿服也?!惫P者在臨證中常......
  • 王業(yè)龍 安徽省岳西縣王業(yè)龍中醫(yī)診所組成和用法公丁香、吳茱萸、厚樸、枳殼、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機碾成極細粉末,每用2~3克填入臍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貼住,勿讓藥末外漏。每日換藥1次,至痊愈為度。方解泄瀉的發(fā)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diào),故治療原則以......
  •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李家民主任從事中醫(yī)兒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譽津門的“小兒王”任寶成老中醫(yī)的思想,注重“脾胃學說”,結合任老的驗案及其自身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繼承和發(fā)揚“脾胃論”的學說,逐漸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學術思想——以“脾胃為中心......
  • 胡本先 陜西嵐皋縣中醫(yī)醫(yī)院劉某,男性,44歲,因肛門塊物腫痛反復發(fā)作兩個月來院就診。自訴兩個月前突發(fā)肛門左側有一鴿蛋大小包塊,腫脹疼痛,經(jīng)抗生素靜滴治療,疼痛稍減,腫塊未消,每因勞累則腫痛又起,無惡寒發(fā)熱,無里急后重及黏液膿血便,無便血,大......
  • 熊興江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心內(nèi)科痤瘡病機多屬血熱、濕熱、熱毒、血瘀,一般多將本病分為肺熱證、血熱證、胃腸實熱證、熱毒證、濕毒血瘀證等,治療上分別選用瀉白散合枇杷清肺飲、桃紅四物湯、清胃散、五味消毒飲和除濕解毒湯等。但我們發(fā)現(xiàn),臨床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