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們參加河南省衛(wèi)生廳援厄立特力亞醫(yī)療隊期間,與阿斯馬拉理療中心的約瑟夫大夫合作,采用艾灸法對艾滋病腹瀉有完整統(tǒng)計資料的60例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以1984年4月WHO在日內(nèi)瓦制定的“艾滋病腹瀉選擇標準”為準則,即符合急性腹瀉(腹瀉延續(xù)3天,每日多于3次,水瀉)和慢性腹瀉(持續(xù)30天以上,每日腹瀉多于3~5次)的HIV感染患者。90例病人均為該理療中心的門診病人,經(jīng)HIV-Spattese法檢測均為陽性,全部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最大53歲,最小21歲;病程最長者5年,最短者120天。對照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大58歲,最小19歲,平均39歲;病程最長者5年,最短者150天。
辨證分型
在AIDS病發(fā)展到有腹瀉癥狀,且久治不愈時,大多體質(zhì)虛弱,出現(xiàn)各個臟器功能失調(diào),癥狀較復雜。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將其分為三型:①脾肺氣虛型:癥見氣短自汗,低熱,咳嗽,倦怠乏力,大便溏瀉,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弱;②脾胃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食少納呆,肢倦乏力,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弱;③脾腎陽虛型:癥見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中冷痛,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療方法
兩組AIDS感染患者,治療組采用中醫(yī)艾灸法,對照組采用口服黃連素等。
艾灸組取穴:以神闕、天樞、足三里、關(guān)元為主穴。脾肺氣虛型配肺俞、大腸俞;脾胃虛弱型配脾俞、胃俞、中脘;脾腎陽虛型配腎俞、命門。采用艾條溫和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穴位,距皮膚約2~3cm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5~10分鐘,至皮膚潮紅為度。若大便水谷不化或水樣便5~10次/天,隔姜灸神闕穴。大便中有粘液者,隔鹽灸神闕穴。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對照組:口服黃連素片和口服糖鹽水補液,補液視病情輕重每天500~2500ml,每500ml溶液含葡萄糖25g、氯化鈉4.5g。
療效觀察
1.療效標準
臨床癥狀緩解,大便次數(shù)1~2次/天,形狀、顏色正常,其他合并癥狀明顯改善,觀察7天以上未復發(fā);好轉(zhuǎn):大便次數(shù)較前減少2次以上,仍未成形,其他合并癥狀稍有改善;無效:大便次數(shù)及形狀同治療前,其他合并癥狀無改善。
2.治療結(jié)果
艾灸組60例,臨床緩解35例,占58%,有效21例,占35%,無效4例,占7%。有效率93%。
對照組30例,臨床緩解5例,占18%,有效率19例,占62%,無效6例,占20%。有效率80%。
兩組療效結(jié)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P<0.01)。
典型病例
Mr.Buler,男,38歲,初診日期2002年7月16日。3年前檢查HIV陽性,間斷性腹瀉2年余,近半年逐漸加重,曾服用多種抗生素及止瀉藥,療效甚微。主訴:大便溏泄,5~6次/天,間雜不消化食物,肢倦乏力,咳嗽,低熱,盜汗,睡眠差。體重由75kg降至60kg,舌淡紅苔白,脈細弱。采用溫和灸天樞、關(guān)元、足三里、肺俞、脾俞、大腸俞,隔姜灸神闕。1療程后大便次數(shù)減至1~2次/天,基本成形,其他伴隨癥狀減輕明顯,體溫正常,全身較前有勁。經(jīng)連續(xù)治療2療程,除偶爾咳嗽外,其他癥狀基本消失。隨訪觀察90天未復發(fā)。
討 論
AIDS是后天獲得性免疫缺陷癥,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被破壞,致人體對各種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下降,極易繼發(fā)各種病菌的感染。腹瀉是AIDS病人繼發(fā)腸道感染的主要癥狀之一,患者常由于無法控制急性或慢性腹瀉,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多個臟器受累,特別是結(jié)核的出現(xiàn),伴有腹瀉,病人營養(yǎng)不良,消瘦快,體質(zhì)異常虛弱。采用艾灸療法可溫中散寒,健脾止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提高體液及細胞免疫作用,扶正固本。神闕、天樞、足三里是治療腹瀉的要穴。艾灸關(guān)元、足三里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調(diào)動機體自身的力量,抵御病邪的侵襲。實驗證明,艾灸后T淋巴細胞數(shù)明顯升高,免疫功能明顯增強,起到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的作用。中脘、天樞分別是胃、大腸的募穴,配合背部的俞穴,俞募相配可調(diào)整臟腑功能,健運脾胃,提高AIDS患者的免疫力,AIDS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得到緩解。氣血有生,機體有養(yǎng),病人的生存質(zhì)量就會有保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們參加河南省衛(wèi)生廳援厄立特力亞醫(yī)療隊期間,與阿斯馬拉理療中心的約瑟夫大夫合作,采用艾灸法對艾滋病腹瀉有完整統(tǒng)計資料的60例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以1984年4月WHO在日內(nèi)瓦制定的“艾滋病腹瀉選擇標準”為準則,即符合急性腹瀉(腹瀉延續(xù)3天,每日多于3次,水瀉)和慢性腹瀉(持續(xù)30天以上,每日腹瀉多于3~5次)的HIV感染患者。90例病人均為該理療中心的門診病人,經(jīng)HIV-Spattese法檢測均為陽性,全部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最大53歲,最小21歲;病程最長者5年,最短者120天。對照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大58歲,最小19歲,平均39歲;病程最長者5年,最短者150天。
辨證分型
在AIDS病發(fā)展到有腹瀉癥狀,且久治不愈時,大多體質(zhì)虛弱,出現(xiàn)各個臟器功能失調(diào),癥狀較復雜。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將其分為三型:①脾肺氣虛型:癥見氣短自汗,低熱,咳嗽,倦怠乏力,大便溏瀉,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弱;②脾胃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食少納呆,肢倦乏力,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弱;③脾腎陽虛型:癥見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中冷痛,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療方法
兩組AIDS感染患者,治療組采用中醫(yī)艾灸法,對照組采用口服黃連素等。
艾灸組取穴:以神闕、天樞、足三里、關(guān)元為主穴。脾肺氣虛型配肺俞、大腸俞;脾胃虛弱型配脾俞、胃俞、中脘;脾腎陽虛型配腎俞、命門。采用艾條溫和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穴位,距皮膚約2~3cm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5~10分鐘,至皮膚潮紅為度。若大便水谷不化或水樣便5~10次/天,隔姜灸神闕穴。大便中有粘液者,隔鹽灸神闕穴。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對照組:口服黃連素片和口服糖鹽水補液,補液視病情輕重每天500~2500ml,每500ml溶液含葡萄糖25g、氯化鈉4.5g。
療效觀察
1.療效標準
臨床癥狀緩解,大便次數(shù)1~2次/天,形狀、顏色正常,其他合并癥狀明顯改善,觀察7天以上未復發(fā);好轉(zhuǎn):大便次數(shù)較前減少2次以上,仍未成形,其他合并癥狀稍有改善;無效:大便次數(shù)及形狀同治療前,其他合并癥狀無改善。
2.治療結(jié)果
艾灸組60例,臨床緩解35例,占58%,有效21例,占35%,無效4例,占7%。有效率93%。
對照組30例,臨床緩解5例,占18%,有效率19例,占62%,無效6例,占20%。有效率80%。
兩組療效結(jié)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P<0.01)。
典型病例
Mr.Buler,男,38歲,初診日期2002年7月16日。3年前檢查HIV陽性,間斷性腹瀉2年余,近半年逐漸加重,曾服用多種抗生素及止瀉藥,療效甚微。主訴:大便溏泄,5~6次/天,間雜不消化食物,肢倦乏力,咳嗽,低熱,盜汗,睡眠差。體重由75kg降至60kg,舌淡紅苔白,脈細弱。采用溫和灸天樞、關(guān)元、足三里、肺俞、脾俞、大腸俞,隔姜灸神闕。1療程后大便次數(shù)減至1~2次/天,基本成形,其他伴隨癥狀減輕明顯,體溫正常,全身較前有勁。經(jīng)連續(xù)治療2療程,除偶爾咳嗽外,其他癥狀基本消失。隨訪觀察90天未復發(fā)。
討 論
AIDS是后天獲得性免疫缺陷癥,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被破壞,致人體對各種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下降,極易繼發(fā)各種病菌的感染。腹瀉是AIDS病人繼發(fā)腸道感染的主要癥狀之一,患者常由于無法控制急性或慢性腹瀉,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多個臟器受累,特別是結(jié)核的出現(xiàn),伴有腹瀉,病人營養(yǎng)不良,消瘦快,體質(zhì)異常虛弱。采用艾灸療法可溫中散寒,健脾止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提高體液及細胞免疫作用,扶正固本。神闕、天樞、足三里是治療腹瀉的要穴。艾灸關(guān)元、足三里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調(diào)動機體自身的力量,抵御病邪的侵襲。實驗證明,艾灸后T淋巴細胞數(shù)明顯升高,免疫功能明顯增強,起到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的作用。中脘、天樞分別是胃、大腸的募穴,配合背部的俞穴,俞募相配可調(diào)整臟腑功能,健運脾胃,提高AIDS患者的免疫力,AIDS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得到緩解。氣血有生,機體有養(yǎng),病人的生存質(zhì)量就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