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痔是一個古老的常見病。關于痔的形成機理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痔是直腸下端或肛管的末梢靜脈發(fā)生迂曲、擴張而形成的隆起靜脈團。這種觀點曾一度被廣泛接受,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認識。
另一種觀點認為,正常人在肛管和直腸末端的黏膜下有一種稱之為“肛墊”的特殊組織結構,這種組織在胎兒時即已形成,其功能是協(xié)助肛門的正常閉合,起節(jié)制排便作用,猶如水龍頭墊圈的作用一般。正常情況下,肛墊疏松地附著在直腸肛管肌壁上,排便時受腹壓作用被推向下,排便完后借助其自身的收縮功能,縮回到肛管內。當肛墊發(fā)生充血、肥大、松弛和斷裂后,其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從而逐漸下移、脫垂,并導致靜脈叢淤血和曲張,久而久之即形成痔。這種觀點近年來為更多的學者所認同。痔形成以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xiàn)癥狀,有癥狀的痔稱為痔病。平時人們常說的痔瘡實際上指的就是痔病。痔根據(jù)發(fā)生部位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
眾多手術選哪般
痔瘡的治療方法很多,目前各種廣告、宣傳和痔瘡診所隨處可見,令人難辨是非。究竟用什么方法治療、去何處治療效果比較可靠呢?
內痔根據(jù)癥狀的嚴重程度可分為1--4度。1--2度較輕,3--4度較重。痔瘡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療法、注射療法、枯痔釘療法、膠圈套扎療法、冷凍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微波療法、射頻療法和手術療法等,各有優(yōu)缺點,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一般而言,無癥狀者不需要治療。1--2度者采取一般性治療多可奏效。
一般性治療包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多進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防治腹瀉、溫水坐浴、保持會陰清潔、常做肛門舒縮運動、局部使用保護黏膜的栓劑和軟膏等。當然,微波療法、射頻療法、膠圈套扎療法等也可酌情應用于1--2度內痔,但應注意防止并發(fā)癥。而對于3--4度內痔、混合痔和血栓性外痔,則多數(shù)需要手術治療。手術的方式也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手術者的經驗來選擇。
總之,痔瘡治療的目的是解除癥狀,而不是根除痔本身,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見痔就治”。日前,社會上有少數(shù)人出于盈利目的,常常對患者施行不必要的或不正確的治療,結果不僅浪費病人錢財,而且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有些甚至釀成嚴重后果。因此,奉勸痔瘡患者最好到比較正規(guī)的醫(yī)院就診,千萬不要輕信一些言過其實的廣告詞。
針對肛墊理論的新技術
除以上各種療法外,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種治療痔瘡的新技術——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又稱PPH手術。其理論根據(jù)主要是基于對痔瘡發(fā)病機制的新認識。上文曾提到過,痔瘡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肛墊出了問題。PPH手術是用一種稱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將痔上方的直腸黏膜脫垂帶做環(huán)形切除。手術時先擴開肛門,于齒狀線(直腸與肛管的交界線)上方約4厘米處將直腸黏膜環(huán)形縫合一圈,然后將PPH吻合器插入肛門,結扎縫線后擊發(fā)吻合器,即可將脫垂的黏膜帶切除下來。這種手術整個過程只需半小時左右。由于齒狀線以上的直腸黏膜受內臟神經支配,手術后患者幾乎沒有疼痛的感覺;又由于手術既切除了直腸黏膜脫垂帶,又阻斷了直腸末端動靜脈的終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瘡發(fā)生的根源,所以效果比較理想。對一些用傳統(tǒng)療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環(huán)狀痔、嚴重痔脫垂、脫肛等,PPH手術也具有很好的療效。
也許很多患者會問:這種新技術可靠嗎?有沒有什么缺點?會不會發(fā)生并發(fā)癥?
痔瘡治療的并發(fā)癥主要有出血、感染、肛管狹窄等,這些情況在PPH手術中也可能出現(xiàn)。不過只要嚴格做好術前準備,手術操作認真、細致,一般是可以避免的。此外,PPH手術有一個缺點,就是費用比較昂貴。這主要是因為PPH吻合器在國內還不能生產,目前完全依賴進口。相信隨著手術器械的國產化,PPH手術一定會成為安全、可靠、價廉的普及型術式。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痔是一個古老的常見病。關于痔的形成機理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痔是直腸下端或肛管的末梢靜脈發(fā)生迂曲、擴張而形成的隆起靜脈團。這種觀點曾一度被廣泛接受,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認識。
另一種觀點認為,正常人在肛管和直腸末端的黏膜下有一種稱之為“肛墊”的特殊組織結構,這種組織在胎兒時即已形成,其功能是協(xié)助肛門的正常閉合,起節(jié)制排便作用,猶如水龍頭墊圈的作用一般。正常情況下,肛墊疏松地附著在直腸肛管肌壁上,排便時受腹壓作用被推向下,排便完后借助其自身的收縮功能,縮回到肛管內。當肛墊發(fā)生充血、肥大、松弛和斷裂后,其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從而逐漸下移、脫垂,并導致靜脈叢淤血和曲張,久而久之即形成痔。這種觀點近年來為更多的學者所認同。痔形成以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xiàn)癥狀,有癥狀的痔稱為痔病。平時人們常說的痔瘡實際上指的就是痔病。痔根據(jù)發(fā)生部位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
眾多手術選哪般
痔瘡的治療方法很多,目前各種廣告、宣傳和痔瘡診所隨處可見,令人難辨是非。究竟用什么方法治療、去何處治療效果比較可靠呢?
內痔根據(jù)癥狀的嚴重程度可分為1--4度。1--2度較輕,3--4度較重。痔瘡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療法、注射療法、枯痔釘療法、膠圈套扎療法、冷凍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微波療法、射頻療法和手術療法等,各有優(yōu)缺點,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一般而言,無癥狀者不需要治療。1--2度者采取一般性治療多可奏效。
一般性治療包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多進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防治腹瀉、溫水坐浴、保持會陰清潔、常做肛門舒縮運動、局部使用保護黏膜的栓劑和軟膏等。當然,微波療法、射頻療法、膠圈套扎療法等也可酌情應用于1--2度內痔,但應注意防止并發(fā)癥。而對于3--4度內痔、混合痔和血栓性外痔,則多數(shù)需要手術治療。手術的方式也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手術者的經驗來選擇。
總之,痔瘡治療的目的是解除癥狀,而不是根除痔本身,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見痔就治”。日前,社會上有少數(shù)人出于盈利目的,常常對患者施行不必要的或不正確的治療,結果不僅浪費病人錢財,而且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有些甚至釀成嚴重后果。因此,奉勸痔瘡患者最好到比較正規(guī)的醫(yī)院就診,千萬不要輕信一些言過其實的廣告詞。
針對肛墊理論的新技術
除以上各種療法外,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種治療痔瘡的新技術——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又稱PPH手術。其理論根據(jù)主要是基于對痔瘡發(fā)病機制的新認識。上文曾提到過,痔瘡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肛墊出了問題。PPH手術是用一種稱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將痔上方的直腸黏膜脫垂帶做環(huán)形切除。手術時先擴開肛門,于齒狀線(直腸與肛管的交界線)上方約4厘米處將直腸黏膜環(huán)形縫合一圈,然后將PPH吻合器插入肛門,結扎縫線后擊發(fā)吻合器,即可將脫垂的黏膜帶切除下來。這種手術整個過程只需半小時左右。由于齒狀線以上的直腸黏膜受內臟神經支配,手術后患者幾乎沒有疼痛的感覺;又由于手術既切除了直腸黏膜脫垂帶,又阻斷了直腸末端動靜脈的終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瘡發(fā)生的根源,所以效果比較理想。對一些用傳統(tǒng)療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環(huán)狀痔、嚴重痔脫垂、脫肛等,PPH手術也具有很好的療效。
也許很多患者會問:這種新技術可靠嗎?有沒有什么缺點?會不會發(fā)生并發(fā)癥?
痔瘡治療的并發(fā)癥主要有出血、感染、肛管狹窄等,這些情況在PPH手術中也可能出現(xiàn)。不過只要嚴格做好術前準備,手術操作認真、細致,一般是可以避免的。此外,PPH手術有一個缺點,就是費用比較昂貴。這主要是因為PPH吻合器在國內還不能生產,目前完全依賴進口。相信隨著手術器械的國產化,PPH手術一定會成為安全、可靠、價廉的普及型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