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地菍的功效地菍(《嶺南采藥錄》)
【異名】山地菍(《生草藥性備要》),地茄(《植物名實圖考》),鋪地錦(《嶺南采藥錄》),地吉桃、地葡萄、地紅花(《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古柑、苦含(《閩南民間草藥》),倒藤王不留、金頭石榴(《泉州本草》),地石榴、毛冬瓜、水湯泡、提腳龍、貓兒眼睛草(《湖南藥物志》),鋪地稔(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野落蘇、紅地茄(《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落地稔、地稔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矮腳埔梨、埔淡,波羅罌子(《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地菍披散或匍匐狀亞灌木。技禿凈或被疏粗毛。葉小,卵形、倒卵形殘橢圓形,長1.2~3厘米,寬8~20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渾圓,3~5條主脈,除上面邊緣和背脈上薄被疏粗毛外,余均禿凈;葉柄長2~4毫米,被粗毛?;?~3朵生于枝梢,直徑約2.5厘米;萼管長約5毫米,被短粗毛,裂片5,披針形,短于萼管;花瓣5,紫紅色,倒卵圓形,長約1.2厘米;雄蕊10,5強,花藥頂孔開裂;子房與萼管合生,5室,外表有粗毛。漿果球形,徑約7毫米,熟時紫色,被祖毛。花期5月。果期6~7月。生于丘陵地帶和馬尾松林附近,以及灌叢、草地。分布我國東南,西南各地。本植物的根(地菍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5~6月采收。
【化學成分】葉含鞣質7.40%,果實含鞣質2.02%。
【性味】《陸川本草》:味甘微澀,性稍涼。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肝、腎、脾、肺四經(jīng)。
【功用主治-地菍的功效】活血止血,清熱解毒。治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血崩,帶下,便血,痢疾,癰腫,疔瘡。①《生草藥性備要》:葉,煎水,洗疳痔熱毒、麻疥爛腳,蛇傷。②《陸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子宮出血,痢疾,瘡癰潰爛紅腫。③《閩南民間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消疝。治赤白痢,產(chǎn)后腹痛。④《閩東本草》:治痛經(jīng),崩帶,血痢,痔瘺,風疹,疝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閩東本草》:孕婦忌用。惡麥冬、硫黃、雄黃。
【選方】①治胃出血,大便下血:地菍一兩,煎湯分四次服,隔四小時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雞尾、粗糠材各等分,燉白酒服。(《閩東本草》)②治外傷出血:地茄蛘葉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痢疾:鮮地茄二至三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④治紅腫癰毒:山地菍鮮葉切碎,同酒釀糟杵爛敷患處。一日一換。或取莖葉陰干,碾細末,以蜂蜜或雞蛋白調和敷患處,能消腫止痛。(《江西民間草藥》)⑤治疔瘡:地茄全草搗爛敷。(《湖南藥物志》)⑥治風火齒痛:古柑鮮草頭一兩,洗凈,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⑦治咽喉腫痛:鮮古柑六錢至一兩,洗凈,水一碗半,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消化道出血將地菍全草按1:2濃度制成水劑,成人每次20~40毫升,用微溫水沖服,每日3次,必要時加服1~2次。兒童酌減。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2例,治愈(癥狀消失,糞便潛血轉陰)50例,好轉(癥狀改善,潛血由強陽性轉為弱陽性)10例,無效1例。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8例,治愈6例,好轉1例,無效1例。其止血作用可能與它含有鞣酸及酚類等有關。部分病人服藥后有便秘現(xiàn)象。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地菍的功效地菍(《嶺南采藥錄》)
【異名】山地菍(《生草藥性備要》),地茄(《植物名實圖考》),鋪地錦(《嶺南采藥錄》),地吉桃、地葡萄、地紅花(《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古柑、苦含(《閩南民間草藥》),倒藤王不留、金頭石榴(《泉州本草》),地石榴、毛冬瓜、水湯泡、提腳龍、貓兒眼睛草(《湖南藥物志》),鋪地稔(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野落蘇、紅地茄(《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落地稔、地稔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矮腳埔梨、埔淡,波羅罌子(《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地菍披散或匍匐狀亞灌木。技禿凈或被疏粗毛。葉小,卵形、倒卵形殘橢圓形,長1.2~3厘米,寬8~20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渾圓,3~5條主脈,除上面邊緣和背脈上薄被疏粗毛外,余均禿凈;葉柄長2~4毫米,被粗毛?;?~3朵生于枝梢,直徑約2.5厘米;萼管長約5毫米,被短粗毛,裂片5,披針形,短于萼管;花瓣5,紫紅色,倒卵圓形,長約1.2厘米;雄蕊10,5強,花藥頂孔開裂;子房與萼管合生,5室,外表有粗毛。漿果球形,徑約7毫米,熟時紫色,被祖毛。花期5月。果期6~7月。生于丘陵地帶和馬尾松林附近,以及灌叢、草地。分布我國東南,西南各地。本植物的根(地菍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5~6月采收。
【化學成分】葉含鞣質7.40%,果實含鞣質2.02%。
【性味】《陸川本草》:味甘微澀,性稍涼。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肝、腎、脾、肺四經(jīng)。
【功用主治-地菍的功效】活血止血,清熱解毒。治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血崩,帶下,便血,痢疾,癰腫,疔瘡。①《生草藥性備要》:葉,煎水,洗疳痔熱毒、麻疥爛腳,蛇傷。②《陸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子宮出血,痢疾,瘡癰潰爛紅腫。③《閩南民間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消疝。治赤白痢,產(chǎn)后腹痛。④《閩東本草》:治痛經(jīng),崩帶,血痢,痔瘺,風疹,疝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閩東本草》:孕婦忌用。惡麥冬、硫黃、雄黃。
【選方】①治胃出血,大便下血:地菍一兩,煎湯分四次服,隔四小時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雞尾、粗糠材各等分,燉白酒服。(《閩東本草》)②治外傷出血:地茄蛘葉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③治痢疾:鮮地茄二至三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④治紅腫癰毒:山地菍鮮葉切碎,同酒釀糟杵爛敷患處。一日一換。或取莖葉陰干,碾細末,以蜂蜜或雞蛋白調和敷患處,能消腫止痛。(《江西民間草藥》)⑤治疔瘡:地茄全草搗爛敷。(《湖南藥物志》)⑥治風火齒痛:古柑鮮草頭一兩,洗凈,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⑦治咽喉腫痛:鮮古柑六錢至一兩,洗凈,水一碗半,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消化道出血將地菍全草按1:2濃度制成水劑,成人每次20~40毫升,用微溫水沖服,每日3次,必要時加服1~2次。兒童酌減。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2例,治愈(癥狀消失,糞便潛血轉陰)50例,好轉(癥狀改善,潛血由強陽性轉為弱陽性)10例,無效1例。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8例,治愈6例,好轉1例,無效1例。其止血作用可能與它含有鞣酸及酚類等有關。部分病人服藥后有便秘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