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滯陰虛。
【治法】理氣,養(yǎng)陰。
【方名】養(yǎng)胃理氣湯。
【組成】炒白芍15克,烏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蘇子10克,蘇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個月為1療程間休息3-7天。
【出處】張笑平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乃胃中有熱,腸中有寒,寒熱錯雜。
【治法】辛開苦降。
【組成】黃芩10克,馬尾連6克,姜半夏10克,黨參10克,炮姜炭5克,木香6克,炒白術(shù)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5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肝有郁熱,胃蘊痰濕。
【治法】泄肝和胃化濕。
【方名】泄肝和胃化濕湯。
【組成】炒蒼術(shù)9克,川樸5克,陳皮5克,木香5克,姜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香櫞皮9克,建神曲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澤生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滯陰虛。
【治法】理氣,養(yǎng)陰。
【方名】養(yǎng)胃理氣湯。
【組成】炒白芍15克,烏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蘇子10克,蘇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個月為1療程間休息3-7天。
【出處】張笑平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乃胃中有熱,腸中有寒,寒熱錯雜。
【治法】辛開苦降。
【組成】黃芩10克,馬尾連6克,姜半夏10克,黨參10克,炮姜炭5克,木香6克,炒白術(shù)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5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肝有郁熱,胃蘊痰濕。
【治法】泄肝和胃化濕。
【方名】泄肝和胃化濕湯。
【組成】炒蒼術(shù)9克,川樸5克,陳皮5克,木香5克,姜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香櫞皮9克,建神曲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澤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