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中焦虛寒。
【治法】散寒溫中,活血生肌。
【方名】烏附白芨方。
【組成】烏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廣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濃煎至100毫升,加糖和防腐劑適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出處】余景謀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寒邪犯胃,胃陽(yáng)被遏,胃失和降。
【治法】溫中散寒,宣通陽(yáng)氣。
【方名】良附蘇陳湯。
【組成】良姜10克,香附10克,蘇梗10克,陳皮5克,佛手5克,香櫞皮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5克,煅瓦楞子10克,烏賊骨10克,馬尾連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陽(yáng)虛,兼氣滯血瘀。
【治法】溫養(yǎng)脾胃,止血化瘀,理氣生肌,軟堅(jiān)和化。
【方名】甘麥烏貝散。
【組成】烏賊12克,甘松9克,草叩6克,川楝9克,元胡9克,生麥芽31克,浙貝9克,生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屠金城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名】疏肝和胃飲。
【組成】當(dāng)歸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實(shí)6克,瓜蔞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陳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0克,煅瓦楞10克。
【出處】譚日強(qiáng)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中藥處方(一)
【辨證】中焦虛寒。
【治法】散寒溫中,活血生肌。
【方名】烏附白芨方。
【組成】烏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廣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濃煎至100毫升,加糖和防腐劑適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出處】余景謀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寒邪犯胃,胃陽(yáng)被遏,胃失和降。
【治法】溫中散寒,宣通陽(yáng)氣。
【方名】良附蘇陳湯。
【組成】良姜10克,香附10克,蘇梗10克,陳皮5克,佛手5克,香櫞皮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5克,煅瓦楞子10克,烏賊骨10克,馬尾連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陽(yáng)虛,兼氣滯血瘀。
【治法】溫養(yǎng)脾胃,止血化瘀,理氣生肌,軟堅(jiān)和化。
【方名】甘麥烏貝散。
【組成】烏賊12克,甘松9克,草叩6克,川楝9克,元胡9克,生麥芽31克,浙貝9克,生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屠金城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名】疏肝和胃飲。
【組成】當(dāng)歸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實(shí)6克,瓜蔞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陳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日強(qiáng)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