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炎夏清涼食療防治熱痱

    炎炎夏日,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愛穿著較通爽單薄的衣服,以保持身體舒爽。但有些人尤其是嬰兒小孩,往往會周身長滿痱子,紅紅一片,瘙癢難忍,這就是夏天最常見的皮膚病──「熱痱」。熱痱如不及時治療,抓破皮膚,還會繼發(fā)感染,形成膿皰瘡、癤子或膿腫等。所以,及時防治熱痱,是夏季不可忽視的問題。

    熱痱多出現在夏天濕熱的日子,以脾虛濕熱型的小孩及嬰兒最常見,中醫(yī)認為是因內郁濕熱熏蒸,外受暑熱風邪所致。所以日常預防應保持皮膚清爽,出汗時即以清水清洗,嬰幼兒更要勤換尿片。當身體出現熱痱時,可用綠豆水敷治,方法是:

    材料:一斤綠豆

    做法:綠豆煲水二小時,去渣,將毛巾浸在熱綠豆水內,然後將毛巾敷在熱痱處,毛巾涼了再換熱的,隔2-3小時敷一次,持續(xù)敷2-3次可見效。

    另外,要預防及紓緩熱痱,切記避免搔抓,穿衣要寬敞通爽,讓汗液能迅速蒸發(fā)。居所應要保持通風涼快,盡量減少出汗,並且要經常洗澡,但應少用熱水或肥皂洗擦,因為皮膚受到熱水的物理性刺激,會使熱痱加重;而用肥皂不但會刺激發(fā)炎的皮膚,而且還會使皮膚的抵抗力降低。洗澡後亦可在皮膚皺摺處撲些熱痱粉和熱痱水,以求清涼止癢,但盡量不要用軟膏及油類劑型,以防毛孔堵塞,使熱痱增多。

    除了以上方法,還有一些中藥食療可以供大家參考:熱痱──中醫(yī)稱為「紅色粟粒疹」,多出現在臉部、額頭、頸部及身體皮膚皺摺部位例如膝蓋背後、手肘前窩等地方。引致熱痱主要的成因是在濕熱天氣環(huán)境下,汗液未能及時清擦乾淨,反為堵塞汗管,不能分泌到皮膚表層,被困在皮膚內,當汗管堵塞在表皮愈趨嚴重時,濕熱又蒸困於內,因而出現炎癥反應,皮膚破損呈紅色一片粟粒狀的丘疹、小水泡?;颊咄ǔl痘继帟杭t、痕癢,而過度搔抓時,更會出現水滋狀而引發(fā)毛囊炎或膿腫。

更多中藥材
  • 膽石癥是一種由膽汁沉積、膽道感染、膽道蛔蟲病或膽固醇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見病和常見病。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中國膽石癥的自然人口發(fā)病率約為7.8%。據報道,膽結石與膽癌的發(fā)生有很強的相關性。隨著膽結石數量的增加,膽結石的風險也在增......
  • 組成 柴胡10克,瓜蔞根12克,當歸9克,紅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黃(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絡散結。主治 跌仆損傷,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
  • 腎臟之識眾所周知,中醫(yī)學的臟腑并非一個單純的解剖學概念,而是一個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關概念也因而呈現虛實相兼、過于抽象,且只有放在傳統文化的語境下才能準確理解。在臟腑學說中,腎具有四個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長、發(fā)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納......
  •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遺作及學習《傷寒論》原文,總有不同的收獲。而今整理其注解《傷寒論》的原文時,引起筆者深思的是論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對此一讀而過,未引為重視。但近幾年常思考六經類證、方證的六經歸類,對不少方證難以認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臟病變引起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和(或)心臟負荷明顯增加,導致心排血量顯著、急劇地降低,組織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綜合征。臨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較常見,急性右心衰竭較少見,常見病因有風心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