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壯藥學的發(fā)展

    《新修本草》是唐顯慶二年(687年)由蘇敬等22人編纂,歷時兩年完成,由唐政府頒發(fā)的藥典。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共載藥850種(一說844種)。當時唐政府曾下詔全國,征詢各地藥物標本,根據(jù)形象加以圖繪,其中也收載了部分嶺南地區(qū)藥物。如:

    1.蚺蛇膽?!睹t(yī)別錄》:"蚺蛇膽,味甘、苦、寒,有小毒。主心匿痛,下腹匿瘡,目腫痛。"《謹案》:"……今出桂,廣已南,高賀等州。"《名醫(yī)別錄》只記載了蚺蛇膽的功用,《新修本草》則進-步點出其產(chǎn)自嶺南地區(qū)。

    2.滑石。"嶺南始安出者,白如凝脂,極軟滑。其出掖縣者,理粗質(zhì)青白黑點,惟可為器,不堪人藥。"始安郡,三國(吳)置,治所為今廣西臨桂縣。

    3.釣樟根皮。"釣樟,生柳州山谷……八月、九月采根皮,日干之。"柳州屬壯族地區(qū),當時之人已知該藥能止血,治金瘡。

    4.茯苓。"茯苓……今出郁州,彼土人及斫松作之。"說明壯族先民早已會種植茯苓。

    5.桂、牡桂、菌桂。"牡桂……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柳州、交州甚良。""菌桂,味辛溫,無毒,主目疾,養(yǎng)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生交趾、桂林山谷巖崖間……立秋采。"從《山海經(jīng)》開始,歷代本草書均有桂的記載,均言以廣西出產(chǎn)者為佳,故廣西有"桂海"、"八桂"之稱。《新修本草》還介紹了壯族先民采集、加工、使用桂的經(jīng)驗。

    6.蒜。"此蒜與胡蔥相得,主惡哉。山溪中沙虱水毒,大效,山人、俚獠時用之。"山人、俚獠是對壯族人的先稱。壯族先民這一經(jīng)驗,被收入了國家藥典。

    此外,黃芩、瓜馥木、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鉤吻、白花藤、郁金、藍實、藥醬、莎草科、蘇方木、檳榔、犀角、狼跋子等產(chǎn)自嶺南地區(qū)的藥,也被收入了《新修本草》。

    唐代陳藏器看到《新修本草》多有遺漏和紛亂,于是廣搜文獻,并采集民間用藥經(jīng)驗,把遺漏的藥物收集起來,著《本草拾遺》一書。其中也記載了不少壯族地區(qū)的藥物。如:

    1、陳家白藥和甘家白藥。"陳家白藥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毒,水研服之,入腹與毒相攻必吐,疑毒未止,更服,亦去心胸煩熱,天行溫瘴。出蒼梧,陳家解藥用之,故有陳家之號。蔓及根,并似土瓜,緊小者良。""甘家白藥,味苦,大寒,有小毒,主解諸藥毒,與陳家白藥功用相似。人吐毒物,疑不穩(wěn),水研服之,未盡又服。此二藥性冷,與霍亂下痢相反。出龔州以南甘家,亦因人為號,葉似車前,生陰處,根形如半夏。"蒼梧縣,隋置,治所在今廣西梧州市;龔州,唐置,治所在今廣西平南縣。陳家白藥和甘家白藥,均是性味甘寒,但前者無毒,后者有小毒,兩者均有解毒特效,服之能使毒物吐出而愈,兩藥為當時著名的解毒藥。

    2.玳瑁。"玳瑁,寒,無毒,主解嶺南百藥毒。俚人刺其血飲,以解諸藥毒。大如扇,似龜甲,中有文,生嶺南海畔,山水間。"這是玳瑁入藥的最早記載,也是壯醫(yī)對祖國醫(yī)學的貢獻。壯醫(yī)除了使用玳瑁血生飲解毒外,據(jù)《嶺表錄異》介紹,粵西人畜養(yǎng)玳瑁,佩帶玳瑁以避蠱,還用活玳瑁來測試食物中是否有毒等。

    3.土落草。"土落草,味甘,溫,無毒。主腹冷疼氣痃癖,作煎酒,亦搗絞汁溫服。葉細長,生嶺南山谷,土人服之,以辟瘴氣。"

    4.石藥。"石藥,味苦寒,無毒,主折傷內(nèi)損淤血,止煩悶欲死者,酒消服之。南人毒箭中人,及深山大蝮傷人,速將病者當項上十字厘之,出血水,藥末敷之,并敷傷處。當上下出黃汁數(shù)升,則悶解。但人重之,以竹筒盛,帶于腰,以防毒箭。亦主惡瘡,熱毒癰腫,赤白游風,痿蝕等瘡,并和水敷之。出賀州山內(nèi)石上。"

    此外,《本草拾遺》還收入了許多產(chǎn)自嶺南地區(qū)的藥物,如雞腸菜、含春藤、赤翅蜂、獨腳蜂、枸櫞、無風自動草、草鞋根、黃龍須、骨碎補、麂目、牛白 藤、芍藥、金釵股等。

    五代李殉的《海藥本草》記錄有壯族地區(qū)藥物lO0多種,如荔枝、零陵香、釵子股、君遷子、蛤蚧、人肝藤等。特別是其中對壯藥蛤蚧的記載尤詳:"蛤蚧,俚人采之,割剖以竹開張,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無效,使人用療折傷。近日西路亦出,其狀雖小,滋力一般,無毒,主咳嗽,并宜丸散中使。凡用,炙令黃熟后,搗,口含少許,奔走令人不喘者,是其真也。"記錄了壯族先民加工蛤蚧及辨別真假的經(jīng)驗。

    《嶺表錄異》又名《嶺南錄異》、《嶺表記》,唐代劉恂著。書中記載唐代嶺南地區(qū)的珍奇草木、魚蟲鳥獸和風土人情,還收載/。不少壯藥以及使用這些

    藥物的經(jīng)驗。如山姜以鹽藏曝干,煎湯飲治冷氣;圣齏(牛的腸胃中已化草欲結(jié)為糞者)調(diào)以鹽姜酒內(nèi)服,治過食水牛肉腹脹;鷓鴣解冶葛并菌毒;山橘子破氣、蛤蚧治肺疾、金蛇解毒、檳榔祛瘴癘、倒稔子益肌肉、羊血解野葛毒等。該書雖不是本草學專著,但其收錄的部分壯藥臨床應用經(jīng)驗,確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明代李時珍,歷時27年,參考800余種文獻書籍,著成《本草綱目》,所載1892種藥物中,有相當部分是嶺南地區(qū)出產(chǎn)、使用的,如動物藥有蟻、蜈蚣、蛤蚧等,植物藥有甘草、沙參、紫草、三七等,礦物藥有赤銅、滑石等。這標志著嶺南地區(qū)民族醫(yī)藥在祖國傳統(tǒng)醫(yī)藥中的重要作用和明確地位,不但進一步說明了壯醫(yī)藥的客觀存在,而且對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地方志雖然不是專門記錄醫(yī)藥學知識的,但其中對地方上出產(chǎn)的藥物,乃至有關(guān)藥物用法的記載,也可以從側(cè)面一窺壯醫(yī)藥發(fā)展的情況。

    明代林富、黃佐編纂的《廣西通志》記載了100余味廣西盛產(chǎn)的藥物。所收藥物種類繁多,既有芳香溫散的香附、澤蘭、藍香、干姜、高良姜、山椒、艾葉之屬,又有收斂固澀的白芨、五倍子、烏梅、覆盆廣、金櫻子之屬;既有開通肺氣、驅(qū)散表邪的桔梗、荊芥、蒼耳、香薷、柴胡、半夏、薄荷、貫眾之類,又有通利水道、引邪外出的滑石、木通、萆薢、車前、瞿麥之屬;既有清熱解毒的苦參、地榆、金銀花、黃芩、黃柏、山梔子、地骨皮、槐花、青黛、白頭翁及峻猛外用的巴豆、商陸、爐甘石之類,又有補中固臟、益壽延年的地黃、首烏、龜甲、沙參、天冬、麥冬、山藥、菟絲子、仙靈脾、骨碎補等藥。謝君惠修、黃尚賢編纂的《梧州府志》亦收載了50多味藥物,所收藥物在林富、黃佐所編的《廣西通志》中大部分有記載,惟其后所列的羊角扭、斷腸草等藥,皆有大毒,并言以羊血、熊膽可解斷腸草之毒,這有待今后的研究進一步驗證。

    其他如《南寧府志》、《柳州府志》、《賓州志》等大量的州府縣志亦收載了不少藥物,反映了當時的壯族人民對壯醫(yī)壯藥的重視。如《南寧府志》[乾隆七年(1742年))載:"斷腸草……中其毒者,用羊血灌之,或以伏卵未生雛者細研和香油灌之,或以糞水及蚺蛇膽灌之,或以狗屎調(diào)水灌下,令草吐出亦愈。"以各種物品,使中毒者吐出毒物,或服用蛋白及油類物,使之與毒物結(jié)合,減少毒素的吸收,并且油類的導瀉作用能使毒物更快排出,這是有科學道理的?!稄V西通志·平樂府》[同治四年(1865年)]稱:"藍蛇出陳家洞,言有大毒,尾能解毒","九里明,作飲可解熱毒"?!舵?zhèn)邊縣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載:"木棉……能解鴉片、鉛粉、砒霜、蟲螫、野菌諸毒。"《當州府志》[同治十二年(1874年)]亦說:"蔓陀羅,人含之則顛悶、軟弱,急用水噴面乃解。"可見壯族人民使用解毒藥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民國時編修的廣西地方志和有關(guān)文獻,收載了以前未記載或較少記載的廣西特產(chǎn)、多產(chǎn)藥物,如桑螵蛸、虎骨、斑蝥、老虎耳、血見飛、大小羅傘、寬筋藤、土人參、土歸身、土牛膝、土白術(shù)、土黃連、綿姜、單藤、吊蘭、獨腳蓮、芙蓉花、走馬胎、刀傷草、藍姜、石蘭、牛尾草、五爪龍、三爪龍等。

    此時期的地方志內(nèi),對于果菜類入藥論述尤多。如《臨桂縣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記載:"羅漢果,人如柿,橢圓,中空味甜,性寒治勞嗽。"《鎮(zhèn)安府志》[光緒十八年(1892年)]曰:"羊桃,一名三斂子,一名五斂子……味甘酸,內(nèi)有小核能解肉食之,須臾皆起,有人食豬肉咽喉腫,病欲死,仆飲肉汗亦然,人叫取羊桃食滯,須臾皆起,又能解蠱毒嵐瘴,土人蜜漬鹽腌以致遠。"《北流縣志》[嘉慶二十年(1815年)]記載:"西瓜……味甘淡,止渴消暑,療喉痹癥,解酒毒。"《鎮(zhèn)邊縣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曰:"山楂……制糕能消食。"《玉林州志》[光緒二十年(1894年)]言黑糯"用浸酒,補血"。《容縣志》[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言安石榴"皮可入藥",橄欖"可解魚毒"?!缎聦幙h志》指出:"生菜,食之卻暑","苦荬,可涂蟲毒瘡疥","辣椒,味辛辣,消水氣,解瘴毒","苦瓜,味苦,性冷,解水瘴"??梢妷炎迦嗣駥τ谑澄锏臏貨鲅a瀉已有了較多的認識。由于瓜菜乃日常生活所用,來源充足,對養(yǎng)生保健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壯醫(yī)"藥食同源"特色的體現(xiàn)。

更多中藥材
  • 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很容易就能夠見到巴豆的影子,俠客們?yōu)榱四軌驅(qū)崿F(xiàn)什么妙計,都會有巴豆使人腹瀉,那你知道巴豆是什么嗎,為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樹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藥用,巴豆樹為常綠喬木,高6~10米,中醫(y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
  • 千金子草,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樣,剛看到這個詞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更別提它的功效與作用,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的種子,又名千兩金、菩薩豆(《日華子》),續(xù)隨子(《開寶本草》),拒冬實(《本草圖經(jīng)》),聯(lián)步(《斗門方》),拒冬子(《本草匯言......
  • 古時候女孩子都是叫千金,我自己認為是為了表示女孩子很寶貴,所以用千金來形容;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千金這個詞,而是和千金類似的名字千金子這味中藥;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分布于吉林、遼......
  • 一提到中草藥,很多人都說自己是“藥盲”,往兩個看起來十分相似的字或詞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見的千金子與水稻的區(qū)別就讓我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的種子;又名千兩金,有逐水退腫,破血消癥,解毒殺蟲的功效;......
  • 我們中藥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莖等,也有很多是化學合成的物質(zhì),但還有一種,就是植物的種子,比如說火麻仁,火麻仁,中藥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種子,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圓形,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有微細的白色或棕色網(wǎng)紋,兩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