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旅行保健常識

    1.旅游保健基礎

    外出旅行,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但從保健方面來說,要做好以下幾點:

    防止受涼感冒:春秋旅游,氣候多變,應做到春游不減衣,還要帶上雨具,以防不測風云,使身體受涼。秋天早午晚溫差大,老年人機體免疫與抗病能力下降,應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

    飲食要講衛(wèi)生:旅途中飲食宜清淡,少吃方便面,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不食用不衛(wèi)生、不合格的食品和飲料,不喝泉水、塘水和河水。盡量在住地餐廳用餐,自備餐具和水具,既方便又衛(wèi)生。

    避免過度疲勞:乘火車人多擁擠,車廂敢污濁;坐汽車顛簸厲害,倍感疲勞。老年人長途旅行最好坐臥鋪或飛機,也可分段前往,旅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緊,活動量不宜過大,游覽時,行步宜緩,循序漸進,攀山登高要量力而行,以免勞累過度,加重心臟負擔,心肌缺血缺氧,引起舊病復發(fā)。若出現(xiàn)頭昏、頭痛或心跳異常時,應就地休息或就醫(yī)。

    住處舒適安靜:為保證每天6至8小時睡眠,住宿條件不求豪華,但求舒適安靜,選2至4人間,與陪同人或旅伴在一個房間,便于照顧。不要圖省錢住潮濕、陰暗、擁擠的房間,以免影響睡眠,體力不支,或誘發(fā)疾病。

    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睡時將小腿和腳稍墊高,以防下肢水腫。

    2.靠雙腳旅行需要注意的保健常識

    戶外旅行主要靠雙腳,用自己的雙腳步行平路,登攀山嶺,過橋涉水。步行在戶外活動中有不少科學的東西需要學習。

    首先是起步宜緩:外出旅行一般先要乘一段汽車,才下車步行,如果是長途乘車,下車起步登山時一定要步緩慢一些,以使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況。否則會出現(xiàn)心慌、頭暈及無力等狀況。

    接著是大步健行:所謂大步健行就是在平路及登緩坡時盡量用大步,即比平常的步幅大些,這是科學的步行方法,因為這樣在等距離里減少了雙腳的擺動,達到節(jié)省體力的作用。

    三是精力集中:朋友們一同外出旅行,總喜歡在旅行中嬉戲。說話、唱歌等不僅消耗體能,還會分散注意力,甚至在一些比較危險的路段,如過橋、上下坡時,眼睛都不能分散注意力。正所謂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四是抵抗疲勞:當步行達到一定的路程時,人就會出現(xiàn)雙腿及身體的疲勞現(xiàn)象,甚至會出現(xiàn)停步不前的念頭,其實,這是到了體力的臨界點。再堅持下去,過了這個臨界點,肌體就適應了大運動量的步行活動,疲勞感就會漸漸變?nèi)?。但也不能到了極度疲勞才休息。

    最后是注意保持距離:一個隊伍在行進途中必須保持一定的間距,一般在2~3米,前后人員要相互照應,不應拉開距離,要保證隊伍的整體和安全。

更多中藥材
  • 夏天濕氣重,氣候是一個大因素,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濕,濕氣還源源不斷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濕氣滿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較弱,運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進入身體沒有變成氣血精液,而是變成痰濕。所以對于脾虛的人而言,在祛濕的同時還要健脾......
  • 預防濕氣加重,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雖然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類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蘿等,還有山藥、紅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適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氣逐漸......
  • 日常飲食要根據(jù)體質(zhì)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體質(zhì)要多吃溫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虛寒體質(zhì)都不能吃涼性的食材呢?不能這么絕對,可以適量吃一點應季的食材來調(diào)和氣候?qū)τ谏眢w的影響。比如夏天吃點空心菜,冬瓜,絲瓜清熱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來......
  • 有些朋友寒濕重,頭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時還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為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吃進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轉(zhuǎn)化成人體需要的精華和能量,而是變成了廢物堆積到身體,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濕淤阻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健脾......
  • 由于我們長期低頭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這個頸部肌肉勞損就會引起頸肩酸痛的癥狀,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確診是頸部肌肉勞損而造成的頸肩酸痛,治療起來也非常的簡單,這個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準備個熱水袋,熱水袋也充滿熱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