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方》對黃疸研究的貢獻

    摘要:《外臺秘要·卷四·溫病及黃疸二十門》中共引用有關(guān)黃疸病文獻17家51條,載方78首,內(nèi)容比《內(nèi)經(jīng)》、《金匱要略》更豐富,是對中唐以前黃疸病相關(guān)理論及臨床治療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文章從病因、病機、分類法及治法等諸方面進行了論述,病因有外感、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度、勞倦內(nèi)傷、起居失調(diào)等方面,致黃機理有濕熱熏蒸、寒濕郁阻、中焦失和、毒熱內(nèi)熏和肝腎損傷、瘀濁內(nèi)阻等。分類法除了按張仲景的病因分類外,還有按癥狀特征分類,按臟腑分類和其他分類。治療上《外臺》已初具分型論治的思想,同時還體現(xiàn)了瀉下退黃、活血化瘀和從痰治黃的思路。

    黃疸亦稱黃癉,是以面、目、肌膚色黃,小溲黃赤為特征的疾患?!锻馀_秘要方》[1](以下簡稱《外臺》)在《卷四·溫病及黃疸二十門》(以下引文及所引方劑未注明卷次者,均出于此)中,共引用文獻17家51條,載方78首,是對中唐以前有關(guān)黃疸病相關(guān)理論及臨床治療經(jīng)驗的高度總結(jié)。

    病因病機

    根據(jù)《外臺》所載文獻認為黃疸的發(fā)病原因有五個方面:

    1、外感諸邪《外臺》中包括了傷寒黃疸和溫?。刺煨校S疸,傷寒黃疸指“傷寒,熱出表發(fā)黃疸”(《黃疸方一十三首》)之兼有表邪的黃疸,是由外感表邪而表邪未盡引起,而“寒濕在表,則熱畜于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諸黃方一十三首》),則為外感寒濕之邪與內(nèi)在之未消化的飲食水谷相搏結(jié)而產(chǎn)生的黃疸?!疤煨悬S疸”是指與時令氣候有關(guān)的傳染性疾病的黃疸,認為“天行毒熱”之疫毒之邪也是致黃的重要原因,明確提出:“天行毒熱,通貫藏腑,沈鼓骨髓之間,或為黃疸、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馬黃等疾?!保ā吨T黃方一十三首》)和“凡遇天行熱病,多必內(nèi)瘀著黃?!保ā饵S疸遍身方一十一首》)可見外感不正之氣或疫氣可以致人發(fā)黃,而《外臺》對某些黃疸病具有流行性的初步認識,更屬可貴。

    2、飲食不節(jié) 飲食不節(jié)是引發(fā)黃疸的常見因素,由于飲食不當損傷脾胃肝膽,濕熱內(nèi)生而成黃疸?!锻馀_》指出:“脾胃有熱,谷氣郁蒸,因為熱毒所加,故卒然發(fā)黃?!保ā都秉S方六首》)又說:“谷疸……由失饑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谷疸方三首》)可見,此處以急黃、谷疸為例,指出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是黃疸發(fā)生的又一因素。

    3、飲酒過度 長期大量飲酒也是黃疸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外臺》中有“由酒食過度,藏腑不和,水谷相并,積于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瘀結(jié)不散,熱氣郁蒸”(《黃疸方一十三首》)的認識;又如“夫虛勞之人,若飲酒多進谷少者,則胃內(nèi)生熱,因大醉當風入水”(《酒疸方七首》)而成酒疸。蓋因過量飲酒致使?jié)駸醿?nèi)生,或損傷臟腑功能而生黃疸,此實乃長期臨床實踐觀察所得。

    4、勞倦內(nèi)傷《外臺》中所載女勞疸的產(chǎn)生就主要責之于房事太過而致發(fā)黃。認為“女勞疸……因大勞大熱而房室,房室畢入水所致”(《女勞疸方四首》)。又所謂黑疸,是在黃疸日久不愈損傷肝腎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即“黃疸、酒疸、女勞疸,久久變成黑疸”(《黑疸方三首》),故勞倦內(nèi)傷也能產(chǎn)生黃疸。

    5、起居不節(jié) 黃汗病的產(chǎn)生則與起居失調(diào)有關(guān)?!锻馀_》指出“黃汗之為病,身體洪腫,……此由脾胃有熱,汗出而入水中,若浴水入汗孔得之”(《黃汗方三首》),明確闡明了黃汗產(chǎn)生的原因。

    黃疸的發(fā)病機理,據(jù)《外臺》所載文獻分析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濕熱熏蒸 外感濕熱之邪,其濕熱之邪蓄積于中焦脾胃,并與脾胃之水谷相互搏結(jié),終致脾胃功能失調(diào),濕熱蘊蒸中焦,進而使中焦氣機郁滯,膽失疏泄,膽汁排泄失常,溢于肌膚而發(fā)為黃疸。

    2、寒濕郁阻 指外感寒濕之邪,蓄積于中焦,或素體脾胃虛寒,內(nèi)生寒濕遏阻中焦,使中焦氣機郁結(jié)不暢,膽汁排泄失常而發(fā)為黃疸。

    3、中焦失和 或由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度,損傷臟腑,使脾胃不和,濕熱內(nèi)生于脾胃;或者在飲食不節(jié)或飲酒過度的基礎(chǔ)上復感寒濕或濕熱之邪,以致濕熱郁結(jié)不散,熱氣郁蒸,肝失疏泄,脾胃失和,膽汁外溢肌膚而發(fā)黃疸。濕熱之邪下注膀胱而見小便黃赤,濕熱沿肝經(jīng)上注于目而見目黃。

    4、毒熱內(nèi)熏 所謂毒熱,指傳染性很強并致病力也很強,對人體損傷較大的一種外感熱性邪氣。因感受了這類傳染性很強的“天行毒熱”之疫癘邪氣,熱毒之邪直接侵襲臟腑,使得中焦氣機逆亂,功能失調(diào),熱毒內(nèi)瘀熏蒸,膽汁外溢可發(fā)為黃疸。另“急黃”重證的產(chǎn)生,或因素有脾胃積熱,谷氣郁蒸,又突然感受了熱毒之邪而致;或是直接受“天行毒熱”之邪內(nèi)侵,使?jié)駸岫拘皟?nèi)郁,終使內(nèi)郁之熱與外感熱毒相互搏結(jié)于營血而卒然發(fā)黃。因其熱毒來勢兇猛,并直入營血,故發(fā)黃迅速,病情險惡。

    5、肝腎損傷,瘀濁內(nèi)阻 各種原因所致的勞力過度或房勞過度者,因勞倦內(nèi)傷,特別是在黃疸病后期,會出現(xiàn)肝腎俱損,瘀濁內(nèi)阻,而使肝失疏泄,膽汁排泄失常,外溢發(fā)黃,如女勞疸。另外,在慢性黃疸的后期,以上各種原因所致的黃疸日久不愈,都會最終使肝腎虛損,并瘀濁內(nèi)阻,從而使膽汁排泄不利,形成黑疸。

    據(jù)上所述,《外臺》概括黃疸的病因不外內(nèi)因與外因兩者: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度或房勞過度而內(nèi)傷,為引起黃疸的內(nèi)因;外在的致病因素則指外感濕熱、寒濕之邪甚或時行疫毒邪氣。并且黃疸的產(chǎn)生常常是在內(nèi)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外臺》指出:“黃疸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藏腑不和,水谷相并,積于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瘀結(jié)不散,熱氣郁蒸”(《黃疸方一十三首》)?!锻馀_》中對黃疸病機的概括,可以歸納為由多種原因所致的脾胃功能失調(diào),膽汁排泄失常,膽汁滲溢肌膚而形成黃疸;其中以濕為病機關(guān)鍵,濕熱之象更為常見;而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王燾撰《外臺》時,尚未明確提出黃疸發(fā)病與肝膽濕熱關(guān)系密切,這是《外臺》對黃疸病因病機認識與后世的主要不同之處。

    分 類

    關(guān)于黃疸病的分類,《金匱要略》中已將黃疸分為谷疸、酒疸、女勞疸和黑疸?!锻馀_》所載的黃疸分類遠較仲景時豐富,擬按以下原則分類。

    1、根據(jù)病因分類 這是繼承仲景根據(jù)病因的分類方法,即按引起黃疸的不同原因,而將黃疸分為谷疸、酒疸、女勞疸、黑疸、濕疸、勞疸等。這種分類法明了清晰,至今為人們所用。

    2、根據(jù)病情及癥狀特征分類《外臺》中之黃汗、陰黃、急黃、黑疸等即據(jù)此分類。如“黃汗之為病,身體洪腫,發(fā)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染衣,色正黃如蘗汁”(《黃汗方三首》)即為黃汗;陰黃則是指身腫,身、目、溲俱黃,汗出染衣,唾涕亦黃為主癥的黃疸??;急黃則是以突然發(fā)黃,起病急重為主要特征的黃疸危重證,如《外臺》所云:“卒然發(fā)黃,心滿氣喘,命在頃刻,故云急黃”(《急黃方六首》)。另黑疸亦可按此種方法歸類,因“黑疸之狀,苦小腹?jié)M,身體盡黃,額上反黑,足下熱,大便黑是也”(《黑疸方三首》)。這種分類后世也多沿用。

    3、根據(jù)臟腑分類《外臺》中,還將飲食不節(jié)或醉酒勞傷所引起的黃疸病,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與臟腑的聯(lián)系來分類,如《古今錄驗》中所記九疸秦王散方中之分為胃疸、脾疸、腎疸、肺疸、心疸、肝疸等,即為此種分類方式。

    4、其他分類法《外臺》中還根據(jù)五行歸類理論、伴見兼癥等,提出舌疸、肉疸、髓疸、膏疸、赤疸、白疸、馬疸、諳黃等黃疸。

    《外臺》中黃疸的分類反映了中唐以前醫(yī)家對于黃疸病的病因病機、癥狀特點以及與臟腑關(guān)系的認識,以上后兩種分類法在理論上豐富了黃疸的分類,體現(xiàn)了當時醫(yī)家對于黃疸認識的不斷深入,但臨床意義不大。

    辨證論治

    《外臺》中黃疸病的治療也是根據(jù)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的。首先要根據(jù)其病癥的特點和兼癥辨清病證性質(zhì)。據(jù)《外臺》記載文獻所見,黃疸的基本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日哺發(fā)熱,時有惡寒,出汗,全身發(fā)黃,如“身黃如橘”、“小便如濃柏汁”、“眼白眼正黃”、“面色洞黃”(《諸黃方一十三首》)、“身體面目皆變黃色”,身體倦怠乏力“而欲安臥”(《黃疸方一十三首》)等,記載癥狀較為準確。其次根據(jù)起病和病程長短辨清緩急,綜合以上辨清證型,分型治療?!锻馀_》對黃疸的治療,大致分為以下幾法。

    1、發(fā)汗解表、清熱利濕退黃法 主要適用于濕熱兼表之黃疸,“傷寒,熱出表,發(fā)黃疸,宜汗之則愈”(《黃疸方一十三首》),如用《傷寒論》之“麻黃醇酒湯方”(《黃疸方一十三首》)及許仁則之“麻黃等五味湯方”(《許仁則諸黃方七首》)。

    2、清熱除濕退黃法 適用于濕熱之黃疸?!锻馀_》中根據(jù)兼癥分為“濕勝”、“熱勝”和“濕熱并重”之類同,故又有以下三種除黃法。

    (1)淡滲利濕退黃法 治濕重于熱之黃疸,用《傷寒論》之“五苓散方”(《黃疸方一十三首》)以利小便除濕退黃,兼以清熱。

    (2)清熱退黃法 用于熱重于濕之證,因為里熱偏盛,故治當以清熱為主,兼利濕退黃,如《廣濟》“茵陳湯方”、《小品》“三物茵陳蒿湯方”、《刪繁》“茵陳湯方”、《近效》“良驗茵陳湯方”、《集驗》“大黃散方”、《崔氏》“茵陳湯方”、《千金翼》“苦參散”等系列茵陳湯方治療,以上數(shù)方雖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清熱之功大同。

    (3)清熱利濕退黃法 治濕熱并重之黃疸,除濕清熱并重以退黃,方用《傷寒論》“茵陳五苓散方”,以茵陳清濕熱退黃,以五苓散淡滲利濕、利尿退黃。

    3、清熱瀉實退黃法 熱盛里實所致黃疸,即“胃中有干屎使病爾”,治“宜下之”,用《近效》“成煎豬脂方”、《傷寒論》“豬膏發(fā)煎方”、“大黃黃柏皮梔子硝石湯方”和“梔子枳實豉大黃方”或《延年》“梔子湯方”和許仁則“梔子等五味湯方”,《必效》“大黃湯方”、“茵陳湯及丸方”。

    4、化瘀除濕熱退黃法 黃疸日久不退之疸病,為瘀血兼濕濁所致,用《傷寒論》“硝石礬石散方”、《千金翼方》“茵陳丸”以及《深師》“赤小豆茯苓湯方”治。

    5、扶正退黃法 就《外臺》所載文獻而言,此法適宜于黃疸兼虛證的治療。臨證中有育陰退黃法,如《延年秘錄》“麥門冬飲子方”、《傷寒論》“吳蘭湯”;益氣退黃法,如用《崔氏》“茵陳湯”、《傷寒論》“黃芪芍藥桂心酒湯”、“桂枝湯加黃芪五兩湯方”;溫陽退黃法,如《深師》“赤小豆散”。

    6、催吐退黃法 對于因感受“天行毒熱”而致的急黃之證,治用“吐”法,涌吐以迫濕熱疫毒之邪外出。如《刪繁》“瓜蒂散方”、《延年秘錄》“瓜蒂散方”及《必效》“瓜蒂散方”;又引《刪繁》“瓜蒂散方”及《延年秘錄》“瓜蒂散方”。

    7、吹鼻取涕退黃法 黃疸輕者,用藥吹鼻取涕法,即用吹藥入鼻的方法取涕,以迫邪從涕而出而達治療目的。如《刪繁》“瓜蒂散方”及《延年秘錄》“瓜蒂散方”、《近效》“瓜蒂散方”。

    總之,《外臺》對黃疸病的治療,以利小便除濕為主要的治療大法;對“天行毒熱”及急黃的治法,多用“攻”法,如吐、瀉、涕等迫邪毒外出,從而達到祛邪毒以退黃的目的。因此,《外臺》對黃疸的治療,已初具分型論治的思想,其中載方還體現(xiàn)了瀉下退黃、活血化瘀退黃和從痰治黃的思想,開拓了今人治黃“但從濕治”的思路。

    綜上所述,《外臺》對黃疸病的研究,是對中唐以前黃疸病認識的全面概括,其所載文獻翔實,對后世醫(yī)家治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當然,由于時代所限,《外臺》中還有些不科學的治法方藥記載,如引《必效》之治“女勞之黃方”,顯然缺乏科學性和可行性,后世已棄之不用,應(yīng)予注意。

    參考文獻

    [1] 唐·王燾.外臺秘要方(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510405) 陸 健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710001) 李瀛均

更多中藥材
  • 土豆是很常見的蔬菜,它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那對這樣的蔬菜制作上,也是有著不同的方法,那土豆泥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一些蓋飯當中,都是會以它為主,土豆當中含有的營養(yǎng)元素都是比較豐富,使得能夠很好的改善人體各方面,那土豆治療濕疹如......
  • 每當換季的時候,氣溫起伏大,這時候兒童很容易受風寒流鼻涕,或是上火咳嗽,所以換季時節(jié)家長們就要非常注意了,除了要及時給孩子們增添衣物,讓他們多喝水之外,還可以借助一些中藥來預(yù)防,款冬花有治療咳嗽的效果,那么款冬花兒童可以吃嗎?下面將為大家普......
  • 旋覆花和很多植物長的都非常的相似,因為它開出的花朵是黃色的,而中藥材蒲公英和款冬花開出的花朵也是黃色的,尤其是款冬瓜,那么到底旋覆花和款冬花哪個好呢?其實這個問題是要從很多方面來看的,比如二者的功效,如果功效不同的話,就不能相提并論,可能大......
  • 旋覆花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的拗口,很多朋友們對它的了解都非常少,但是其實生活在農(nóng)村的朋友應(yīng)該都見過,它的外形和開花時候的蒲公英非常的相似,但是相對于蒲公英來說,旋覆花似乎更加的美麗,黃色的花朵看起來非常漂亮,那么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分......
  • 孕婦之所以成為全家人的保護對象,就是因為女性朋友在孕期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很有可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胎兒出現(xiàn)什么問題,尤其是孕婦的飲食,并不是大肆進補最好,而是要選擇孕婦適合吃的食物,旋覆花是一種中藥材,有很多的功效,那么這種旋覆花孕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