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李東垣善用升散藥探討

    關鍵詞:李東垣 升散藥 風藥 文獻研究

    李東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補土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精研古典醫(yī)籍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總結出比較完整的中醫(yī)脾胃學說理法方藥體系,成為中醫(yī)脾胃學說的集大成者。在其用藥體系中的一個重大的特色就是很多方劑中都配以具有升散特性的藥物來治療各種疾病。如我們熟悉的補中益氣湯、升陽散火湯、清胃散、普濟消毒飲等方劑中都配以具有升散特性的藥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風、藁本、葛根、川芎、獨活等。東垣稱這些藥物為風藥,配伍在諸方劑中以助生長、升發(fā)之用。筆者仔細研讀了東垣的主要著作并對東垣善用風藥作了如下探討。

    風藥的概念

    我們這里所指的風藥,是在李東垣學術思想和用藥理論指導下,使用的一類具有升發(fā)、疏散特性的藥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風、藁本、葛根、川芎、獨活、白芷、荊芥等。這類藥物大多性溫或平:味辛、苦或甘;歸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和足厥陰肝經(jīng),而發(fā)揮祛風、解熱、升散、止痛等功效。是東垣繼承其師張元素關于藥物氣味的理論發(fā)展而來的。張氏注重藥物的氣味厚薄,升降浮沉的異同及其辨證關系,制定了藥類法象及揀擇制度、修合之法,并結合五行之說,將常用藥品分為五類[1]。如:風升生;熱浮長;濕化成;燥降收;寒沉藏。其中風升生一類就是東垣風藥應用的理論淵源。此處所指風藥并非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僅具有發(fā)散解表功效的藥物。

    東垣重視脾胃升發(fā)以滋養(yǎng)元氣,他說:“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惫试谥委焹葌⑽覆『推渌s病時,制方遣藥注重配伍風藥以助生長、升發(fā)之用。如“羌活……手足太陽風藥也。”“藁本……此太陽經(jīng)風藥也。”“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升麻引胃氣上騰,而復其本位?!薄爸T風藥升發(fā)陽氣,以滋肝膽之用,是令陽氣生,上出于陰分。末用辛甘溫藥接其升藥,使大發(fā)散于陽分而令走九竅也?!钡?。以風藥天然具有的升發(fā)、向上、向外之特性,經(jīng)配伍組方達到升陽、勝濕、散火、疏肝、引經(jīng)等作用,而實現(xiàn)祛除病邪、消除病因、糾正機體陰陽偏勝偏衰,恢復臟腑功能協(xié)調的目的。

    常用風藥介紹

    《內外傷辨惑論》[2]載46方,《脾胃論》[2]載64方,《蘭室秘藏》[2]載281方,除去重復,三書共載自制方324首,共用藥253味。表1為風藥使用頻率最高的十味藥統(tǒng)計表。

    表1李東垣方劑中常用風藥使用頻率統(tǒng)計表

    藥物名稱 使用次數(shù) 使用頻率

    升麻16350.31%

    柴胡16149.69%

    羌活10231.48%

    防風9729.94%

    藁本3611.11%

    葛根329.88%

    川芎319.57%

    獨活268.02%

    白芷195.86%

    荊芥103.09%

    由表1可見,風燥升陽藥的使用是李東垣治療疾病的特點之一。全書升麻、柴胡、羌活、防風等用得較多。

    李氏最善用升麻、柴胡。這是因為升麻是足陽明胃經(jīng)之引經(jīng)藥,可升發(fā)脾胃之清陽;柴胡為足少陽膽經(jīng)之引經(jīng)藥,可升發(fā)少陽春升之氣,而膽氣之能否升發(fā),對脾胃升降機能之影響甚大。李氏說:“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膽氣不升,則飧泄、腸癖不一而起?!惫蚀?,“胃中清氣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此即東垣喜用升麻、柴胡升陽之理。

    柴胡苦平微寒,能伍氣藥治經(jīng)絡之氣,可同血藥調臟腑之血。東垣臨證時善用柴胡。認為“柴胡,除虛勞、寒熱,解肌熱,去早晨潮熱,此少陽厥陰行經(jīng)藥也。婦人產前、產后須用之藥。善除本經(jīng)頭疼;若本經(jīng)病,非他藥能止也。治心下痞,胸脅疼,神藥也?!奔丛诒硎栾L散熱,在上祛風止痛,和解少陽,治療外感;發(fā)越郁火,用于內傷。風能勝濕,外濕內濕皆宜;和血調經(jīng),血熱血滯可醫(yī)。升發(fā)膽氣,為升陽之法,每與益氣之藥同施;升舉陰精,有益陰之助,須同滋陰之味為伍。能疏泄肝木,為肝郁所不舍;可消堅散結,為瘍醫(yī)所選用。引經(jīng)報使,能入少陽厥陰。

    升麻苦平微寒,輕浮上行,李東垣認為:“升麻,此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jīng)行經(jīng)藥也。若補脾胃,非此藥為引用,行其本經(jīng),不能補此二經(jīng)?!奔瓷槟苌⒔獗矶侮柮黝^痛及肌表風邪,更長于升舉清陽之氣。李東垣在治療脾胃升降失調各類疾病中廣泛應用本藥,是由脾胃為升降樞紐理論決定的。李東垣認為谷氣上升,脾氣升發(fā),元氣才能充沛,陰火才能潛降,因此就喜用升麻、柴胡等。東垣擅用升麻,取其升陽瀉火、止瀉、攝血、通竅。取其發(fā)散,在表以疏風散熱,在里以發(fā)散郁火,而且又能疏泄肝氣,祛風勝濕。反佐、引經(jīng)的應用亦無一不得心應手。

    東垣習用羌活。羌活味辛苦、性溫,入足太陽膀胱兼入肝腎,取其祛風勝濕,助陽通經(jīng)。羌活味薄氣清,功專上升,有助陽發(fā)表之功。凡脾胃虛弱,清陽下陷,又風濕之邪侵入足太陽經(jīng),游行于頭身而發(fā)病,均在所必用。獨活用得較少,且多與羌活為伍,雖然也可以祛風濕之邪,但氣濁下行,入足少陰腎經(jīng),故以治下焦伏風留濕為主。如升陽益胃湯配用獨活以治濕邪留滯;羌活勝濕湯配用獨活以祛除足太陰經(jīng)之伏風留濕;除風濕羌活湯配用獨活以治留于下焦之濕滯;升陽散火湯配用獨活以治火郁于內等均是。獨活與羌活、升麻、柴胡為伍,有上有下,相須為用,助陽上升與祛風勝濕之力更強。

    防風味甘、微溫,入足太陽膀胱兼入脾胃及肝經(jīng),能散風除濕,助陽引經(jīng),東垣臨證賞用。諸虛不足,易受風邪侵襲而為病,防風與補氣養(yǎng)血藥、溫中健脾藥相配用,一則諸虛不足,多兼風邪,風藥之用,意在祛風散邪,一以風藥與養(yǎng)血藥同用,則祛風不致太過,養(yǎng)血不致呆滯,寓補中有散之意。防風“具有辛潤和風之能”。防風不比它藥之燥性可畏,既可治外風,又能治內風。外則入太陽經(jīng)祛散風邪,內則入脾胃以消除濕阻氣滯。肝郁所致的腹中脹氣,肝旺脾弱所致的腹痛泄瀉,亦可取效。東垣說:“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彼猿S靡砸?jīng),且用以助陽。如升陽除濕防風湯、升陽散火湯等皆是。然而對肝血虛所致的腹中急縮,非風邪所致的頭痛、身疼,非脾為濕困或肝旺脾弱的泄瀉等,當宜忌用。若誤用,雖為潤劑,亦可傷正氣。

    綜上所述,東垣善于使用風燥升陽藥配伍于各種方劑來治療各種疾病,也就是說使用風藥是東垣方劑配伍中的一個重要特點。

    參考文獻

    [1]裘沛然,丁光迪.中醫(yī)各家學說[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148.

    [2]丁光迪.東垣醫(yī)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

    山西中醫(yī)學院(太原,030024)張俐敏 陳文莉

更多中藥材
  • 千金子草,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樣,剛看到這個詞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更別提它的功效與作用,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的種子,又名千兩金、菩薩豆(《日華子》),續(xù)隨子(《開寶本草》),拒冬實(《本草圖經(jīng)》),聯(lián)步(《斗門方》),拒冬子(《本草匯言......
  • 古時候女孩子都是叫千金,我自己認為是為了表示女孩子很寶貴,所以用千金來形容;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千金這個詞,而是和千金類似的名字千金子這味中藥;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分布于吉林、遼......
  • 一提到中草藥,很多人都說自己是“藥盲”,往兩個看起來十分相似的字或詞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見的千金子與水稻的區(qū)別就讓我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的種子;又名千兩金,有逐水退腫,破血消癥,解毒殺蟲的功效;......
  • 我們中藥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莖等,也有很多是化學合成的物質,但還有一種,就是植物的種子,比如說火麻仁,火麻仁,中藥名,??浦参锎舐榈母稍锍墒旆N子,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圓形,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有微細的白色或棕色網(wǎng)紋,兩邊有......
  • 火麻仁這個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特別清楚它,那么應該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癮的大麻,是不是說的有點可怕,它其實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種子,別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線麻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后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