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痿證

    痿證是指肢體痿弱無力,不能隨意活動,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縮的一類病證。以下肢痿弱為多見。

    濕熱型

    本型因外感濕熱之邪,閉阻經筋,弛張不收而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痿軟、面黃身重、惡熱喜涼、尿黃、便秘、苔黃膩等。取足陽明經穴,并配合局部經穴,用平補平瀉法。

    穴位:足三里、解溪、髀關、合谷、曲池、上肢者,加手三里、肩髃、外關;、下肢者,加陰陵泉、三陰交、陽陵泉、環(huán)跳。

    肺熱型

    本型因七情內傷,悲憂、思慮無窮傷及脾土肺金而致。臨床表現(xiàn)下肢痿軟,喉干鼻燥,口渴心煩,小便熱痛,舌質紅、苔黃,脈細數等.取手太陰肺經穴,用平補平瀉法。

    穴位:少商、列缺、尺澤、上肢者,加合谷、曲池、肩髃;、下肢者,加足三里、陽陵泉、環(huán)跳。

    肝腎陰虛型

    本型因房勞過度,縱欲無常,致其陰虧損,精液耗竭,筋脈失常所致。臨床表現(xiàn)下肢漸痿、甚而不用,頭目眩暈,腰痛,遺精,早泄,舌質嫩紅,脈細數。取背命、足少陰經穴,用補法。

    穴位:腎俞、肝俞、大溪、三陰交、若上肢者,加曲池、陽池、肩髃;下肢者,加陽陵泉、丘墟、八髎、環(huán)跳。

    心脾兩虛型

    本型因饑飽勞役.飲食勞倦傷及脾胃,則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而致。臨床表現(xiàn)下肢痿軟、面色萎黃、體倦神疲、不欲飲食、心悸、健忘、失眠、舌質淡紅、脈虛弱等。取背俞、足太陰經穴.以補法。

    穴位:心俞、脾俞、膈俞、太白、內關、中脘、若上肢者,加大杼、肩髃、曲池、合谷;、若下肢者,加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懸鐘。

    氣虛痿型

    本型因氣虛.則不能養(yǎng)筋脈,故手足痿弱、不能舉動,頭痛眩暈,怯寒自汗,倦怠少氣,面白懶言,舌質淡紅,苔薄白等。

    取背俞、任脈及足陽明經穴,用補法。

    穴位:脾俞、肺俞、氣海、關元、足三里、若上肢者,加肩髃、手三里、陽溪;、若下肢者,加伏兔、陽陵泉、懸鐘。

更多中藥材
  • 就是來月經的時候,出現(xiàn)大便溏稀,大便次數多等這種情況,這個我們中醫(yī)上講叫做經前腹瀉。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脾氣虛或者是一個腎陽虛造成的。這個我們可以在月經期用熱水或者是暖寶寶來?進行熱敷,熱敷的原因呢,第一個可以驅散讓我們體內的寒氣,溫暖我們的......
  • 生理性的經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濃縮,以及某些食物、藥物有關系,不需要治療。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為糖尿病導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腎臟疾病導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婦科炎癥有關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醫(yī)認為沖任、氣血不調,血海蓄溢失常會導致月經前后無定期。通常腎虛、脾虛或者肝郁型體質的人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對于腎氣不足導致的腎虛的人經量少、色淡質稀、還常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的癥狀。在調理時需要補益腎氣,養(yǎng)血調經。脾虛的人都是由于脾的運化......
  • 月經量多舌淡,質稀為氣虛,常伴有身疲體倦,氣短懶言,面色蒼白等癥狀。調理上需要補氣身體,固沖止血。量多,色深紅,質粘稠,多出血熱,這類人呢,容易口渴,喜歡喝冷飲,還伴有心煩多夢的癥狀。調理上可以清熱涼血,固沖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質稠有......
  • 首先是臉色發(fā)黃,由于體內的氣血不足,營養(yǎng)物質供應不夠,而代謝廢物又不能及時排出導致堆積體內,就會出現(xiàn)臉上沒有血色,皮膚差,長斑長痘的情況。第二是手腳感覺冰涼。血液是人體熱量的一種傳播方式,而手腳位于身體最末端,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導致氣血無法......